书城教材教辅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盆景(阅读中华国粹)
14859600000018

第18章 盆景艺术大观园(4)

(3)建筑体现民族文化个性

建设中国盆景园(地方盆景园、私家盆景园),其主体建筑要以体现中华民族文化个性为好,如苏州虎丘万景山庄、扬州盆景园。如若体现时代精神,应用新古典主义风格为好,1999年建成的江阴中国乡镇盆景博物馆为此做出表率,盆景、建筑珠联璧合,盆景、名园相得益彰。

3.建设

建设中国盆景园,是建设中国园林中的盆景专类园。首先,要按功能要求精心规划、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力争建设成中国盆景名园。其次,招聘人才,创(制)作、养护、管理盆景珍品,并争取在国内外重大展览上获奖。最后,精心经营管理盆景园,达到以园养园,以园建园,甚至发展成盆景产业机构。

(1)精心规划设计

全国各地园林部门在建设盆景园时,因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人员不甚了解中国盆景艺术、特色,更不了解盆景专类园的功能要求,规划设计的盆景园虽各有特色,但亦喜忧参半。特别是痴迷盆景的企业家在营建私家盆景园时,虽有雄厚经济实力,但往往缺乏规划,忽视应用造园艺术手法建园的意识。建园时没有聘请他们进行精心规划设计,仅仅凭个人爱好,任意摆布,结果花了钱不讨好,事倍功半。

在营建私家盆景园时,一定要邀请既懂园林,又懂盆景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人员,或聘请他们与有造诣的中国盆景艺术者合作,共同进行精心规划设计,才能使盆景、名园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2)盆景与花木山石相映成趣

在已建众多盆景园中,往往关注盆景、建筑,忽略花木山石的映衬。俗话说红花还要绿叶相衬。花木山石不仅是造园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盆景也需要花木山石加以映衬。如收藏、展览盆景场地按类划分,区与区之间,虽有园路分隔,仅是平面分隔,而一览无余,如用绿墙分隔,则一叶障目。这就需要用花木山石或脱盆落地特大型盆景组合成小品进行点缀,似隔非隔,两全其美。又如为营造适宜养护管理环境,特别是防风遮荫,需要在风口栽种花木挡风,在适当位置栽种乔木遮挡西晒。再如为覆盖裸露土壤而栽种的草坪或地被植物,在其适当位置点缀山石,必将增添情趣。

(3)盆景、名园相得益彰

1979年10月,国家城建总局园林绿化局在北京北海公园举办盛大全国盆景艺术展览;1985年、1989年、1994年、1997年、2001年分别与主办城市上海、武汉、天津、扬州、苏州举办第一届至第五届中国盆景评比展览,完成以弘扬为中心的继承促进阶段;2004年在泉州举办第六届中国盆景展览,将进入创新求精阶段。

今后建设盆景园(含私家盆景园),必须与盆景同步进入创新求精阶段,通过精心规划、精心设计、精心建设,把中国盆景园(地方盆景园、私家盆景园)建设成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古雅的艺术风格,盆景、名园相得益彰的盆景专类名园。

二、盘点各地名园

1.荆州盆景园

江陵盆景园是荆州古城新建的一处旅游景点,位于古城内大北门附近,占地22000平方米。北依古城垣,南临荆北路,东邻玄妙观,西连关公洗马池,盆景园建筑面积为3680平方米。

建设风格。江陵盆景园由楚怡馆、心源斋、景渊阁、翠屏堂、雅趣轩、长廊、荷池、假山、水榭、湖中岛及其他若干建筑小品组成。全部建筑为灰砖筒瓦,红柱白墙,卷脊飞檐,格扇门窗,格调分外清新古朴,是一处集幽、雅、秀、古之大成的具有楚地风格的文化型游园。全园依地形、就水势,仿明清建筑风格,按古典林园样式而建。

雅趣轩三面环水,回廊相连。环绕全园的790米长廊,分上下两层,迂回曲折、高低错落、气势磅礴,回廊连接的亭、榭、轩、楼、阁、桥有分有合;回廊连接的荷园、松园、竹园、梅园有藏有露。园东曲廊和楚怡馆、心源斋、景渊阁、翠屏堂环境幽静、古色古香。楚怡馆内古朴典雅,有荷花、金桔、栀子、月季、杜鹃、君子兰等名贵花种,火棘、文母、刺冬青、石榴、南天竹、紫薇等盆景琳琅满目。

楚怡馆东侧石气势粗犷,造型险峻,山内有洞,洞内有山,山洞相连,别有洞天。山上灌木丛生,花草盛放,流水潺潺,有声有色。心源斋内,一尊高大的屈原塑像立于其间,加之周围用盆景组成的桔园小景,构成了一幅绝妙的桔颂图;展厅后堂,有一盆“关公请客”的巨型盆景将刘、关、张三人的形象刻划得惟妙惟肖。在景渊阁、翠屏堂、雅趣轩等展厅,人们还可看到“极目楚天舒”、“孔雀开屏”等大型盆景。

2.扬州市盆景园

扬州市盆景园位于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蜀冈——瘦西湖风景区,建于1984年,1986年开始对外开放,约占地5公顷,主要包括四个景区:“卷石洞天”、“西园曲水”及“虹桥修禊”,另一景区“绿杨城郭”尚未恢复。公园作为扬派盆景研究发展基地,又度命名为“扬州中国盆景博物馆(西馆)”。

“卷石洞天”位于园中东首,一九九0年在古郧园遗址上建成。整个景点内外以水相连,以长廊相接。在展现昔日景观的同时,利用中国古典园林以小见大的造园手法,在室内展现自然风光;室外假山贵在山水相互依存,山奇、石怪、洞幽,洞由峰回,清泉回旋,水音与岩壑共鸣,盘旋其中,可领略“洞中有洞,洞中有天,水中有洞,水中有天”的洞天福地胜景。

“西园曲水”位于园中西部,古时为西园茶肆。地处瘦西湖和南湖水以及北城河水交汇的地方。水势曲折,因地理位置而得名。这里以水取胜,水中有岛,岛外有桥,流水淙淙,沿水一路有明清两代的建筑特色,歌吹厅、薜萝水榭、拂柳亭、南漪石舫、浣香榭临水而立,相映成趣,高低起伏的长廊时隐时现,把“西园曲水”处的厅馆连贯成一个整体。

“虹桥修禊”位于园之南部,四面环水,为清“倚虹园”旧址,清顺治年间扬州推官王士祯曾在此修禊虹桥,留下著名的《冶春绝句》而得名。此景1997年恢复建成,岛上回廊蜿蜒曲折,山坡高低错落,内设饮虹轩、饯春堂二厅,依山傍水,因势相连。这里现为扬派盆景精品展区。

园内除树桩盆景外,还陈列大量水石盆景,用石种类很多,有斧劈石、龟纹石、沙积石、钟乳石等,那错落有致的石块堆叠在盆中,勾画出高山流水的气势,组成天然图画,达到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艺术效果。

扬州市盆景园作为中国盆景五大流派之一的专业盆景园,与广州的西苑,四川的杜甫草堂,上海的龙华植物园,苏州的万景山庄齐名,以之古拙飘逸的艺术作品装点着闻名遐迩的名园胜景。

3.长沙盆景园

在麓山白鹤泉下方,有一个规模较大的盆景园,专门培植和制作各类树桩盆景和山石盆景。这里制作的盆景,取材广泛,造型美观,多姿多彩。它在充分发挥自己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广泛吸收浙、川、岭南等各派所长。表现出苍劲雄浑,清新淡雅,风韵流畅的独特风格。

游人漫步园中“仿佛舟行山峡里,俨然身在万山中”,给人以深刻的艺术感受。盆景园还有许多名贵品种的盆栽花卉,姹紫嫣红,争芳斗艳。其中兰花是我国著名的花卉之一,享有“香祖”、“第一香”和“王者香”盛誉。岳麓山自古就盛产“麓山春兰”,花色纯白,馨香馥郁。自白鹤泉而下,汇入爱晚亭前的一条山洞,就称为“兰涧”。宋张式,朱熹都有咏“兰涧”的诗流传。

朱熹诗“光风浮碧润,兰杜日猗猗”,张式诗“竟岁无人采,含薰只自知”,可见“麓山春兰”自古有之。现引种园中,同时还集中了国内众多的品种,春兰、夏兰、秋兰,寒兰,无所不有。兰,幽香扑鼻,色如翡翠,形如羽毛,叶片极富曲线美。兰,除了欣赏花的幽香外,它那色如翡翠,形如羽毛,极富曲线美的叶片亦令人神往。唐颜师古赞其叶道:“若乃浮云卷岫,明月澄天;光风细转,清露微悬;紫茎膏润,绿叶水鲜。若翠羽之群集,辟彤霞之竟然!”这诗情画意,叫人如醉如痴!

第三节盆景展

盆景展促进了中国盆景艺术的交流合作,是各流派和地方特色盆景汇集的“全家福”。这标志着中国盆景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展览博采众长,精品荟萃,是中国盆景技艺的一次大普及。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人们从传统的种花养草修身养性中解放出来,崇尚艺术追求。

一、关于盆景展

盆景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之一,于唐代由中国传到日本,并由日本传到欧美各国。近十年来,中国盆景得到我国与欧美等地人仕的爱戴,每年都举行不少盆景展览。

盆景是有生命的艺术品,由于各地表现手法和风格都不同,各方地理环境不同,因此选择树种各异,但其中很多树种各派都有采用,造型手法则有所不同。应该说从盆景艺术诞生之日起,还没有哪个时代或哪位名家给盆景规格下过规定。盆景是盆景精品的荟萃,引领着盆景发展的方向,代表着盆景在一定时期和范围的最高水平,对广大盆景爱好者起着示范、激励作用。因此,倍受广大盆景人的关注,它的公开、公平、公正三大原则,公正尤其重要。

近年来,各种盆景评展活动如火如荼,对促进盆景业的发展确实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但有些问题也值得思考。特别是一些全国性的大型评展,总免不了那几张熟悉的面孔,今天在甲地获奖,明天在乙地获奖,好像同一首歌在不同的地方传唱,而一些无名之作,其中不乏精品,往往没有机会在这种场合露面,它们往往被淹没在大众之中。即使上了舞台,也很受到重视和受奖,这不利于新人的成长和新品的推出。

二、中国唐风盆景展

首届中国唐风盆景展功举办,无疑是2008年中国盆景界的重大事件之一。其展览规模之大,参展盆景作品水平之高,展览运作方式之独特,都是近年来所罕见的。尤其是用黄金铸造奖牌,更成为世界盆景界令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随着新闻媒体对“唐风展”及其会址——中国唐苑相关报道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盆景爱好者,深入了解张小斌先生的盆景情缘和“唐风展”情怀对我们继承盆景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唐风展并不是张小斌推动中国盆景事业发展的唯一思考,他还一直在思考如何将中国盆景艺术更直接、更有效地推向世界盆景界。

首届唐风展期间,张小斌特地邀请了日本盆栽作家协会会长山田登美男来华与广大中国盆景人近距离交流。唐风展上,山田先生登台现场表演制作柏树盆景,并与我国盆景艺术家们进行盆景文化与盆景美学的交流,对中日两国盆景美学认识的异同进行了深入的比照探讨。张小斌在将国外盆景艺术家“请进来”,让他们了解当代中国盆景艺术的同时,还在试图将中国盆景人“推出去”,让国人早日融入世界盆景界。

在首届唐风展举办的同时,他与张世藩、山田登美男等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及日本、泰国、新加坡和美国等地的盆景艺术家们,发起成立了“世界盆景石文化协会”,并亲自担任协会的法人代表和终身。

世界盆景石文化协会的正式成立,宣告世界盆景界终于有了一个由盆景发源地——中国成立的国际性组织,标志着中国盆景有了一座可以直接通向世界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