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松下幸之助:经营之神铸就百年基业的层层突破
14881800000026

第26章 松下幸之助生平集锦(3)

1964年9月,69岁,对松下电器员工谈话:“这次新舄的地震,造成本公司相当庞大的损失,而同业A却只有很小的损失。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往往只认为地震造成天灾是不可避免的,而不去研究,我认为问题就在这里,就算是不可抗力灾害,也应有使损失减少到最小的经营方式,能够随时注意到这一点,能使企业一切平安,才是企业经营者杰出的地方。”松下电器经营陷入困境,松下幸之助先生毅然东山再起代理松下营业部长,每天早晚以双手合十的心境以全力打破困难局面。

1965年2月,70岁,在关西地方本部与关西经济同友会共同举办讲习会上讲话:“于河流适当地点建造水坝,调节水流或水力发电,也就是不浪费上天赐与一滴水并且有效予以运用,就是建造水坝的目的。就像这样,公司的经营也需要建立水坝。我认为在设备、资金、库存和技术等各方面的经营都要有水坝。如果大家都能正确认识水坝经营的精义,就能从今日这种徒然忙碌,收获少又不定安的状态下,转向更健全而有高利润的状态。”

1965年10月,70岁,在松下电器对国际牌消费者谈话:“有一次到国外某公司访问,听说他们的经营方针是把消费者当做国王,我认为这个构想很富创意,也很积极。我们为了使国王成为明君,必须时时进谏,您是否有说这种话的诚心和热诚呢?”

1966年3月,71岁,发表于《松下电器公司月刊》:“不久以前,我曾以《青春》为题,制作卡通致赠全国客户,全文为:‘所谓青春,就是心理的年轻。只要充满信念和希望,拿出勇气,每天持续做心的活动,青春就永远属于这个人。’”

1967年2月,72岁,第五次日本关西财经界讲习会演讲:“企业是复杂且多元化的综合体,而那里找不出真善美就不能获得成功。因此我认为经营是最高层次的综合艺术。我们所作的经营是非常崇高的艺术。”

1968年1月,73岁在《PHP杂志》发表《日本繁荣谱》:“我们在消费时,必须了解生产者的工作及辛劳;在生产之时,要不断思考:如何才能生产出物美价廉的东西,以满足消费者。在生产和消费时,能互相了解对方的立场,提升相互间的层次,才是缔造真正巩固的生产和消费基础。这样才能使我们真正的繁荣,也更稳健更安定地发展,使最高层次的幸福出现。”

1968年6月,73岁,在《事业之日本》杂志发表:“我认为商人之道,就是正当经营的道路。生产好品质的货物,再以适当价钱出售,就是生意。‘商人之道’要时常思考:‘究竟什么才是正确的?’并透过力行实践以达到共同繁荣。”

1972年1月,77岁,新年对松下员工讲话:“所谓集合众智的经营,也就是全员经营,这是松下自创业以来,就始终一贯的精神。今天松下电器已经形成很多人的大企业,所以必须更深刻体认集合众智的重要性和行之不易的困难,并竭尽心力来达成目标。”

1973年,78岁,新春对松下幸之助员工的讲话:“1972年8月出版的《研究人类》,内容是说:如果能活用众人的智能,我们人类就能成为万物之王。惟有以众人的智能判断事情,做得毫厘不差,才能使人类发挥作王者真正的价值。”经过五十五年之创业生涯,决心辞退会长职务,转任最高顾问。并选任排名第五十八名的董事山下俊彦为继承人。于此时发表六项对会长、董事长及现任董事的要求事项。

1977年11月,82岁,在《朝日新闻》的“论坛”发表:“各种资源的确是有限的,人类的智能却是无限的,必须对资源的耗尽作有效活用的对策或者去开发代替物质,如果能将这两种思想共同发挥,对资源问题就不必那样担心。”

1979年6月,84岁,在成立松下政经塾时,在《入院指南》中发表:“我一直不断地从这角度与观点思考:如何解决现在的各种问题并在二十一世纪实现缔造理想日本的心愿略尽绵薄之力。因此在探求必要的政治、经济理论和方法的同时,为了培养能推进和实践的人才而成立‘财团法人松下幸之助政经学塾’。关于松下政经塾当然有很多不完善地方,在今后经营过程中愿能集合大的智能使其不断地进步。同时深深盼望着有远大志愿和热情有为的青年来加入松下幸之助政经学塾行列。”

1982年5月,87岁,对松下电器员工讲话:“我发觉:不论国家或个人,没有反省就没有进步。同样道理,没有反省的公司也会停顿不会进步。今天的做法并不能得到满分。一定还有值得改进的地方,每一个人都以一百分为目标去努力,即使做不到也要经常保持这样反省的态度。我认为知命第三节将会有很大的发展。但希望各位认清,是否成功,完全系于这一年的反省上面。”

松下幸之助论“无为,无不为”

现代企业管理产生于现代化的社会大生产和现代商品经济基础上。现代西方的管理科学就是探讨现代企业管理活动规律的学问。管理科学始自上世纪20~40年代以泰罗制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其后,行为科学学派及现代管理学派的各流派相继发展起来。这些学派探讨的都是现代大企业的管理,这些企业,其生产资料、生产过程不仅在企业内部,而且在国内外范围都社会化了,其产品也市场化,甚至国际化了。因而,现代企业管理是一种有组织的规律活动,包括: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监督等活动,其与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有何相通之处呢?

首先,我们看看在日本被奉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是怎样看待中国古代的“无为、无不为”理论的。松下幸之助曾说:中国的尧帝认为当政的人应当“无为而治”,换句话说,就是帝王要无所作为,放任百姓依着自然生态之道,得到幸福康乐的生活,只要天下安康,作奸犯科的事自然会平息,所以帝虽是无为,但实际上却收到了“无不为”的效果。不过松下幸之助结合当代社会经济条件,对“无为而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无为”不是领导者完全撒手不管的意思,它必须有两个先决条件,第一是制度的运行和个人礼仪修养要达到某一个层次,第二是百姓的衣食都必须由领导者充裕供应,“不虞匮乏”,为了创立制度,提高个人修养,充裕物资供应,这些都必须领导者在放任无为之前,先预作策划,否则,“无为”不但不能成为“无不为”,反而变成天下祸乱的根源。松下幸之助又进一步谈到企业经营中的“无为而治”时说:“企业经营也是一样,当企业规模还小的时候,经营者可能有办法充分掌握每个细节,可是随着企业的成长扩大,企业家便无法完全照顾到每个细节了,如果身为领导者在公司膨胀以前,能预作企划,建立分工制度,那么企业中的每一分子就可以完全依照他在制度中的地位做事,就算领导者采取放任的态度,但制度可以造成相互牵制的作用,使得工作的推进仍有一定的方向可循。因此我认为所谓‘无为’,只是人力本身的无所作为,但制度本身仍运行不违,这才是领导的真义。”可见松下幸之助的“无为观”,提出了一个重要命题,即企业领导者应当在建立和健全制度方面先有所为,这就是按照企业管理的规律,建立分工制度,使企业职工都能按他的工作岗位的职责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这样企业领导者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具体活动,就可以不必再过问了,同时使企业通过内部管理制度自动运行,达到“无不为”的目的。这同我国崇信道家思想的明太祖朱元章所说的“国王治国以陈纲纪,岂无知而无为”,即国君在建立治理国家的制度方面应当有所作为的观点极其相似。松下幸之助还提到一个故事说明企业领导人不要像管家婆。这个故事说的是日本明治维新的名人坂本尤马在其成名之前,曾在一件土木工程中当工头,他负责的部分进度很快,质量也很好,但他不像其他工头亲自督促工人,忙来忙去,总是看到他借机会溜走,睡午觉去了。坂本说他的诀窍是:“我只决定基本方针或大原则,其余的都让他们分层负责,自由发挥。”松下幸之助将坂本这一经验加以提高、充实、完善,指出:“会长个人想把所有的事情都掌在手里亲自处理,只能做到一个人力量的范围,无法完成大事情。想要做大事,必须懂得分层负责,尽量去发挥。一个人受到重视就会产生一种责任感,会更卖力想完成这个责任,个人的潜力也因而发挥得很透彻:于是众志成城,终于获得一个人绝无法做到的大成果。”松下幸之助这段话,言简意赅地进一步发挥了“无为而治”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即实行“分层负责制”。

现代科学管理关于“职权分散化”的理论,同“分层负责制”的理论一样,可用“无为——无不为”的理论加以概括。美国哈罗德·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奈合著的《管理学》一书中曾指出:“正像企业中没有一个人能够去实施一切决策。”“经理可能有效监督下属的人数和他可以对这些下属作决定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一旦超出这一界限,就必须把职权分给下属;下属在其承担的职责范围内,可以做出决策。”“职权分散化是使大企业发挥作用的一种手段,在这种情况下,最高主管部门的经理也许把职权分散看成一个组织取得生存的一种形式,它利用了人们对创造性、自由和地位的本性的要求。”上述引文也说明了在企业管理中,总经理除监督下属尽其职责,完成管理目标之外,不应干预下属的决策和管理。

松下幸之助和石山四郎的对话Ⅰ

石山四郎:据说松下幸之助先生从未说过:“我已经老了吗?”

松下幸之助:也许说过。不,我想不会的。我松下幸之助还很年轻嘛。

石山四郎:据说,在中国有“天寿”之说,指160岁。如此说来,您还只是过了“半寿”呢!

松下幸之助:对,是半寿。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老了。

石山四郎:你的确显得很年轻。有什么秘诀吗?

松下幸之助:我想可能是由于充满了希望。

的确,生活中充满希望,也就提高了生活的质量,并能使人永远显得年轻和充满朝气。

松下幸之助和石山四郎的对话Ⅱ

石山四郎:今年5月5日举行了庆祝创业50周年的集会,请问你对于迈进创业第50年有什么感想?

松下幸之助:我觉得50年在一刹那间就过去了。今年5月5日虽然是第50届社庆,但实际上创业才满49年,明年才满50年。因此,今年这一年可以说是检讨过去50年的时候,我希望在明年5月5日以前的这短暂的一年间,彻底反省过去的作为,然后公开发表下一个50年的经营计划。

石山四郎:反省?

松下幸之助:回顾过去50年,我觉得有许多值得反省的地方。有许多事情现在回想起来,叫人总是有“这事不应该做才对”或者“这事怎么没有做到”的感觉。

石山四郎:依我们的看法,好像并没有这样的事情呀!

松下幸之助:虽然从表面看一切顺利,但确实有些事我自己觉得不对,或者站在公司的立场上也是应该反省的。如果仔细想想,这种事实在为数不少。

石山四郎:创业50年以后,你自己认为可以给松下电器公司的成就打几分?

松下幸之助:差不多85分吧。

石山四郎:还差15分吗?

松下幸之助:是的。不过,凡事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我想能达到90分的标准就不错了。

尽管松下幸之助取得了辉煌的业绩,引来万人赞美的盛况,但松下幸之助依然很清醒,他并不把自己抬得过高,而是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由于松下幸之助总在发现自己的问题,所以他才能不断地向前看,不断地发展自己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