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五千年中外名人之谜全集(中国卷)
14917700000011

第11章 九重之内、九五之尊——帝王君主之谜(7)

开宝七年(974)九月,宋太祖派大将曹彬、潘美带领十万大军分水陆两路攻打南唐。曹彬从荆南带领水军沿江东下,很快就占领了池州(今安徽贵池),进驻采石矶(今安徽马鞍山市)。潘美带领的步兵到了江北,被辽阔的江面挡住了进军的道路。有人向宋军献计,如果用竹筏和大船搭成浮桥,步兵就可以全部顺利过江。潘美听了这个计策,马上赶造浮桥。这个消息传到南唐的国都金陵(今江苏南京市),南唐君臣正在喝酒。李后主问周围大臣该怎么办?大臣说:“自古以来,没听说搭浮桥过江的,一定办不成!”

后主听了,哈哈大笑说:“我早说他们是小孩子闹着玩罢了。”

过了三天,宋军搭好浮桥,潘美的步兵像在陆地上行军一样,跨过长江。南唐的守将败的败,投降的投降。十万宋军很快就打到金陵城边。那时候,李后主还正在宫里跟一批和尚道士诵经讲道,宋军到了城外,他还蒙在鼓里呢。有一天,他到城头上巡视,发现城外到处飘扬着宋军旗帜,这才大吃一惊,回宫以后,派大臣徐铉到东京去求和。

徐铉见了宋太祖说:“李煜待陛下,就像儿子待父亲一样孝顺,为什么还要讨伐他?”

宋太祖反问说:“那么你倒说说,父亲和儿子能分成两家吗?”

徐铉没话说,回到金陵向李后主回报。过了一个月,宋军围城越来越紧,李后主又派徐铉到东京去。

徐铉苦苦恳求宋太祖不要进攻金陵,宋太祖听得不耐烦,一手按住利剑,怒气冲冲地说:“你不要多说了。李煜并没有什么罪。但是现在天下一家,我的床边,怎么能让别人睡着打呼噜呢!”

徐铉眼看再恳求也没用,只好再回到金陵。李后主听了汇报,知道求和没有希望,连忙调动驻守上江的十五万大军来救。兵到皖口,受到宋军两路夹攻。南唐军放火烧宋军。哪知正碰到起北风,火反烧了自己。南唐军全军覆没。

曹彬派人进城告诉李后主,劝他趁早投降,免得城里百姓的生命财产遭到毁灭。后主还想拖下去,曹彬就下令攻城。

第二天,城被攻破了。曹彬率领宋军整队进城,秩序井然。李后主叫人在宫里堆了柴草,准备放火自杀,但是毕竟没有这个勇气。最后还是带着大臣出宫门,向曹彬投降。

李后主被押到东京,宋太祖对他还比较优待。但是李后主从一个尽情享乐的国君变成一个亡国的俘虏,心里十分辛酸,每天流着眼泪过日子。他本来是写词的能手,在这段时期里,写了一些感情忧伤的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成为他这段时期词作中的名句。

忽必烈为儿子讨媳妇

忽必烈(1215-1294年),成吉思汗之孙,蒙哥汗(宪宗)弟。元朝的创始皇帝,庙号世祖,谥号圣德神功文武皇帝,蒙古语尊称薛禅皇帝。他也是第五代的蒙古大汗。

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时,一次出外狩猎,口渴,至一帐房,见一女子正在梳理驼绒,随从上前讨要马湩(马奶)解渴。女子说:“马奶是有,但我父母兄弟都不在家,我一个女子不能随便给你。”世祖要走,女子又说:“我一个人在此,你们来了没有喝到马奶就走,不近人情。这样吧,我父母马上就回来,你们稍等片刻。”过会儿,父母果然回来,端出马奶款待世祖一行。世祖离开的时候很是感慨,随口说道:“这样明白事理的女子,要是娶回家来当儿媳妇,岂不是件美事。”

不久,有一老臣向世祖进言,说那家的女子尚未许配人家。世祖听后大喜,急令召进宫来,纳为儿媳,也就是后来的裕宗徽仁裕圣皇后伯蓝也怯赤,又名阔阔真,为世祖生了顺宗和成宗两个皇孙。阔阔真在宫中侍奉皇后无微不至,连揩屁股的手纸都要亲自用脸试擦,柔软的才能进献,被世祖称之为贤德媳妇。想想这也就是世祖忽必烈,得天下建元朝,善待臣民,注重儒家礼数,一心为社稷。要是换了元太祖成吉思汗,叱咤风云,峥嵘马背,除了鏖战,还要处处留情。假设成吉思汗见了阔阔真,哪会想到儿子。君王得天下,除了雄才大略,拥兵万众,还要有强健的体魄和旺盛的“精力”。疾病疲软,如何南征北战?成吉思汗,不愧一代天骄!只是成吉思汗没有他的晚辈忽必烈有胸怀,成吉思汗金戈铁马,跑马占地,只图痛快;而世祖忽必烈,除了能征善战,还有处处以国家社稷为重的远大胸怀。现在来看,忽必烈比成吉思汗更伟大。

朱元璋画像之谜

朱元璋(1328-1398年),明代皇帝。即明太祖。幼名重八,又名兴宗,字国端。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人。出身贫寒,少年时在皇觉寺为僧。元末,参加红巾军郭子兴部下反元,旋称吴国公,后称吴王,灭陈友谅、张士诚,出兵北伐,克燕京,历时15年而成帝业。

朱元璋要画一张像,流传后世,找了无数的画家来画,都不称心。不称心就要杀人,他杀掉的画家数不清。

这张画就这样难画?不假。你不知道朱元璋这副长相,难画哩!马脸猪嘴,还添上三十六颗红麻子。画家一看,就抓头了,不知道该从哪里下笔。

这天,朱元璋又找来画家三兄弟,要他们给自己画像。

第一天,老大去画。他仔细看了朱元璋的脸,三十六颗麻子数得一颗也不少,就精工细描起来。画了半天,画成了一个活脱脱的朱元璋,马脸猪嘴,三十六颗红麻子。哪晓得朱元璋一看,气得直哼,随手“扑哧扑哧”撕个粉碎,桌子一拍,喊人把老大杀了。

第二天,老二去画。他不敢大意,仔仔细细地看了朱元璋的脸,连三十六颗麻子的颜色深浅、大小部位都记得一丝一毫不差。他细细描呀,画呀,忙了大半天,画成了一个活灵活现的朱元璋,马脸猪嘴,三十六颗红麻子。哪晓得朱元璋看了,马脸拉得有尺把长,伸手又把画像撕了,桌子一拍,又把老二杀了。

晚上,老三高低睡不着觉,大哥二哥都死在朱元璋手中,他明个儿怎么画这幅像呢?老三正在发愁,走进来一个陌生人,劈口便问:“你是想死还是想活?”老三老老实实说,他正在琢磨两个哥哥哪点没画好,得了死罪的哩。那人哈哈一笑说:“不用想了,只怪你两个哥哥画得太像啦!这不是找死!朱元璋平生最佩服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你今儿个晚上把他两人的画像看个透,明天只管照他两人的像去画,包你免掉一死。”

老三心想,横竖是死,倒不如照他的话试试。

那人又说:“不过,你可要答应我一件事。”

老三赶紧问:“什么事?尽管说!”

那人说:“回来之后,给我画一幅朱元璋的真像。”

“这事不难。”老三一口答应。

第三天,老三上殿画像。他装模作样,左看右看,把朱元璋看仔细,然后下殿,提笔一挥,霎眼工夫就画成了:富富态态一个人像,看上去又像唐太宗,又像宋太祖,就是没有一处像朱元璋。老三不管三七二十一,硬着头皮走上殿去。哪知道朱元璋一看到这幅像,眉头一松,嘴巴一咧,笑开了:“画得好!画得像!给我重赏,重赏!”

据说,现在明孝陵陈列的那张画像,就是老三在宫里画出来的。

朱元璋的真像后来也传了下来,是老三回家以后给那位救命恩人另画的一张。这张像奇异无比,赛如从朱元璋麻脸上剥下来的。那人连夸:“好啊,好啊!我们的子孙也能看到朱皇帝的尊容啦!”

他把这幅画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一代传一代留到了今天,传说明孝陵至今还收藏着一幅真像,八成就是老三在家里画的那张。

朱棣为何迁都之谜

朱棣,明朝第三位皇帝。朱元璋第四子。初封燕王,镇守北平。建文元年(1399),起兵自称“靖难”。四年,破京师(今江苏南京),夺取帝位,杀方孝孺等人。永乐十九年(1421),迁都北京,以南京为留都。

朱棣所做的另一件影响深远的事情就是迁都,而迁都这种事情无论在哪个朝代都是一件大事。朱棣的这次迁都无疑是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次。

永乐元年(1403)三月,蒙古军队进攻辽东,大肆抢掠了一通,当地的都指挥沈永是个无能之辈,即无法抵御,又不及时向领导汇报,朱棣听说此事,大为恼火,立刻杀掉了沈永,并召集大臣,询问北方军事形势恶化的原因。

朱棣质问他的大臣们,北方防御如此之弱,蒙古军队竟然如入无人之境,这样下去怎么得了,谁该为此负责?然而出乎朱棣意料的是,大臣们虽然个个都不开口,却并不胆怯,反而直愣愣的看着他。朱棣心头一阵无名火起,正准备发作,突然心念一转,把话又缩了回去。为什么呢?因为他终于明白这些大臣们为什么一直盯着他了,该为此事负责的人正是他自己!

在明朝的防御体系中,负责北方防御的主要就是燕王朱棣和宁王朱权,可是在靖难之战中,朱权被他绑票,他也跑到了南京作了皇帝,北方边界少了他们两个人,基本上就属于不设防地段了,怎么怪得了别人呢?

南京是一个很不错的地方,也很适宜建都,因为这里地势险要,风水好,外加是主要粮食产地,由于当时中国的经济中心已经南移,建都于此是很有利于维持明朝统治的。但问题在于,明帝国的住宿地并不是独门独院,在帝国的北方有着一些游牧民族,这些游牧民族经常不经主人允许就擅自进屋拿走自己喜欢的东西。出兵讨伐也没有什么效果,因为这些游牧民族基本上都是游击队编制,使用的是你进我退,你退我再来的政策。

军事政治形势固然是后来迁都的主要原因,但还有一些原因也是不可忽视的,这就是朱棣本人的特点。他21岁就去了北平,并在那里生活了二十年,他的生活习惯已经完全北方化了。据史料记载,朱棣偏好北方饮食,而且十分喜欢朝鲜泡菜,当时的朝鲜国王李芳远曾派出朝鲜厨师(火者)侍奉朱棣,而他也欣然接受,想来喜好北方口味的朱棣对南方菜不会太感兴趣。北方虽然多风沙,远远不如南方的秀美山水,但朱棣一直以来就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对他而言,熟悉的才是最好的。

朱棣迁都的主要原因还是政治需要。

朱由校客串的木匠皇帝

朱由校(1605-1627年),明王朝第十六位皇帝。他喜好玩乐,尤好木工,本可以做一个不错的木匠,谁知却坐在了龙椅之上,遂抡锛弄斧,把个大明元气戕毁殆尽,促使它迅速走上了穷途末路。

朱由校是一个爱玩、贪玩、会玩的“主儿”。即位之前,客氏、魏忠贤带他玩马、玩狗、玩猫、玩花、玩草,花样翻新,层出不穷。做了天下之主,他的玩性丝毫未减,反而大加弘扬,玩的更是昏天黑地。魏忠贤最希望朱由校发扬玩的天性,自己好从中渔利,专权擅政。所以他对朱由校的玩加意引导,花鸟虫鱼、声色犬马,极天下之所能。朱由校也忘掉了江山社稷、列祖列宗、黎民百姓,忘掉了自己是一国之君。

朱由校爱忘事,过去的事情转眼就忘得一干二净。但他人聪明,手也很巧。他最喜欢土木建筑、木工制作。全套木工活他样样精通,油漆一行亦极工巧。凡是他见过的木器用具、亭台楼阁,一看便能制作。宫中原有十作,即10个作坊,由太监管辖,负责宫中土木营造。朱由校在宫中就成了十作的头。他爱好营建,常在宫中亲自动手建造回廊曲室,手操斧锯,兴趣盎然。但他喜厌不恒,造成了,看看哪里不顺眼就毁掉重造。常常是造了毁、毁了造,忙得不亦乐乎,顾不得吃饭喝水。朱由校不但造大的亭阁,而且擅长细致的雕刻,他做的砚床、梳匣皆是自己油漆,五彩绚烂,工巧妙丽,出人意表。他雕刻的八幅屏,在不盈尺的天地里雕刻的花鸟虫鱼、人物走兽都栩栩如生。他令太监将这八幅屏拿出去卖,要求每套卖一万两银子。太监为讨他高兴,第二天就拿一万两银子给他,使他大为兴奋。

毫无疑问,客氏、魏忠贤的目的并不是逗着皇帝玩,把他哄乐了就拉倒;二人的目的是控制皇帝,以便独揽大权、横行不法。二人的目的很快就达到了。所有时间都花在玩上,朱由校哪还顾得上朝政。为了玩,他可以不读书、不上朝、不看奏章、不批军机。魏忠贤等则充分利用了朱由校的昏庸,他要谋私害人,就在朱由校忙于设计制作时去请示事情。每次,朱由校都是不耐烦地挥挥手说:“我都知道,你们用心去办吧!”于是,魏忠贤盗取了批奏之权,口衔天宪,威压群臣。不利己的事以皇上的名义批驳,谋私害政的事情也以皇上的旨意传令执行,外廷之臣无可奈何。事及语见《三朝野记》:“(熹宗)日与亲近之臣涂文辅、葛九思辈朝夕营造。造成而喜,不久而弃;弃而又成,不厌倦也。当其斤斫刀削,解衣盘礴,非素昵近者不得窥视。”王体干等每视其经营鄙事时,即从旁传奏文书。奏听毕,即曰:“尔们用心行去,我知道了!”所以太阿下移,忠贤辈操纵如意。而客氏在后宫,一般的宫女,生杀予夺,根本不在话下。就是先皇帝和现皇帝的嫔妃,只要谁惹了她,她就让魏忠贤假传圣旨,赐其自尽;或者极尽折磨,折磨死了再向朱由校报称暴疾而亡。

天启七年(1627)八月二十二日下午申时,统治天下7年,将大明元气戕毁殆尽的熹宗朱由校撒手离开了尘世,时年23岁。

顺治出家之谜

顺治帝(1638-1661年),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是皇太极的第九子,崇德八年(1644)八月二十六日在沈阳即位,改元顺治,在位18年。谥号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庙号世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