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是全能的,一个被权力欲所彻底攫住的人,迟早总会碰到那些无法逾越的障碍。只有某种形式的疯狂才会阻止这种认识深入人的头脑,就像一个人权力足够大时,他可以把向他指出这一点的人监禁起来或者处以极刑。
——罗素《努力与舍弃》
社会学认为,权力是指产生某种特定事件的能力或潜力;许多心理学家视权力为人们行动和互相作用中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的动机;还有人认为,权力就是一种与理解的预测行为特别有联系的动机。这些定义均没有揭示权力的真正本质。
人为了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必须有效地建立各种社会关系,并充分地利用各种价值资源,这就需要人对自己的价值资源和他人的价值资源进行有效地影响和制约,这就是权力的根本目的。总之,权力的本质就是主体以威胁或惩罚的方式强制影响和制约自己或其他主体价值和资源的能力。
从茹毛饮血的亘古时代到灯红酒绿的现代社会,权力历来是人们议论的轴心:从古代帝王的独断专权到现代化的民主权力制度,权力在历史的演变中不断变化着自身的角色和地位,但是权力始终是某些人角逐的对象。权力原始的控制性和潜在的强暴性,使得权力可以作为一种强势的利器,控制资源和管理对象。
无论权力角逐者的目的如何的纯净、崇高,甚至把获取权力当成为人民和社会谋取利益的“善行手段”。但是权力欲望的本质仍然让人对权力的纯粹性无法释然。
人的种种贪欲中,权力欲可以说是最具有原始性、目的性和专横性,也最具犯罪倾向,这也是权力的基本属性。权力欲的原始性来源于动物的本能,人亦是动物的一种进化阶段,从原始社会最初的氏族部落斗争到上古的炎黄二帝平定蛮夷部族,人类的最初形成过程无不充斥着权力欲的统治雏形;原始性是最直接、最真实的事物性质。
有权力就会膨胀,这在美国哲学家罗素的《权力论》里,被称作人的本性。
他还认为人对经济的追求尚可得到满足,但对权力的追求则永不满足;正是对权力的无止境追求,引发多种社会问题。罗素认为人的权力具有不断扩张的特性,所以应当节制个人,组织和政府对权力的追求。
罗素并没有通过心理事例证明人的本性,但当人们为伊拉克囚犯受到虐待感到愤怒之际,科学家们公布了一些研究结果,用科学研究的方式解释了“一个普通人怎么会如此不人道的对待另外一个人”。
克瑞格·汉内是加州大学圣克鲁斯的心理学教授,“斯坦福实验”的参与者之一。为了研究监狱看守和囚犯之间的行为,研究人员在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大楼的地下室里修建了一个模拟监狱。学生们为了研究监狱行为,自愿分成两组,充当看守和囚犯。看守们很快就变成欺辱人的虐待狂,原来定为两个星期的实验不得不在6天后就停止了。在实验中,看守给囚犯罩上头罩,并强迫他们脱光衣服。汗内说,他们的行为跟美军管理下的阿布格拉监狱中发生的虐待行为竟如此相似。
这些实验显示了一个令人不快的事实,那就是人们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做出多么可憎的行为。“这是一个人们不的不接受的事实,不见得非得是邪恶的人才会做出恶劣,甚至邪恶的事情来。”
人们都试图调整他们周围环境的事物,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或满足他们或满足他们认为的自己的需求。无论何种意义而言,你都拥有控制环境的能力,也就是你所拥有的权力。例如,你一进屋子,就径直将空调的温度调高或者调低,这时,你就运用了你的权力。当然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控制环境。如果你足够幸运,自己能给自己放一整天的假,那么你就很有权力。你是否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开着自己的车子,去你想去的任何地方,你也拥有一定的权力。
如果你每天都工作,每周七天,却仅仅只为了生存,那么你就没有任何权力了。另一方面,如果你的职业让你每周工作六天,而且能为你提供生活所需要的大多数东西,那么你就是很有权力的了。进一步,如果你还有自己的房子,更进一步,如果你拥有自己的度假别墅和其他投资,不用担心年老不能工作以后的生活,那么你就拥有很大的权力了……权力是扩展你的影响力和控制你周围的世界能力。现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不同职业的人,手里多多少少都能握有点权力,甚至本来应该是提供服务的雇员,在有些人的眼里也会把提供服务当做一种权力。
“权利即强力”。一旦拥有权力,我们是应该更谨慎行事,还是更大胆地行事呢?心理学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结果多数赞成后者,就是人只要有了权力,就会充分使用它。
从事专门研究的人们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假设共有22名参加实验的人,他们都在一个公司工作,而且每个人都在公司担任一项领导工作,还让他们监督旁边房间里4名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但并不与工作人员直接见面,只是以书写的方式进行指挥。
当那些“管理者”们被授予一定权力之后,他们就开始指挥部下,例如,增减部下的工资,更换或解雇部下,命令部下增大劳动量等等,部下则只能按照“管理者”发出的“指令”来工作。
实际上,旁边房间内根本没有什么部下在工作,心理学家只是想通过这个实验来验证一下,人一旦被授予一定权利之后会怎样使用它。实验结果证明,给予参加实验的人权利后,其明显的特点有四个:
1.频繁的向部下发出指令。
2.认为部下的能力不强。
3.不希望与部下见面。
4.认为部下所有的成绩都要归功与自己的指导。
这些事实说明,越有权力的人就越爱使用权力。而且,他们不能对那些没有权力的人做出公正的评价,只是一味地夸耀自己的指挥能力。而且一般说来,人只要有权力,就会充分使用这些权力,这样就使自己与被管理者之间的权力差距越来越大。
人们如此渴望权力,那么权力缺少制约会怎么样呢?心理学家发现,权力如果缺少制约,就会使人本性中“恶”的一面迅速膨胀。一个用权力的人,当没有受到恭维,抬举,就会觉得“丢面子”,受到莫大的屈辱而无法忍受,他就会骂人,打人甚至杀人。
我们也许都记得美国在2004年对伊拉克的战争中,许多美军对伊拉克战俘的虐待。在美军的虐待丑闻暴光后,获释的伊拉克人倾诉了他们在狱中受到的种种虐待,如遭殴打,一日只给一餐,被迫吃猪肉,一直带头套,冬天被迫在水泥地上过夜以及夏天被迫在阳光下暴晒等等。这些事件,正是人的权力欲无限膨胀导致的。还有许多战争中军人所做出的各种兽行,也是由于这种心理。
“斯坦福实验”和现实中的事例,让我们看到权力对人心理的可怕影响,也看到了在完善权力制约制度的同时,权利人自我心境调适的重要意义。正因如此,许多国家认识到:特殊的权力拥有者,需要专门的心理训练。因此有的国家军校设有专门的心理医生。就像某位专家所说:“心理医生在场,是为了让教官清醒,不要以为自己像上帝一样拥有无所不能的权力而头脑发昏。当你指挥一群人并且拥有很多权力和权威时,这种情况就会发生的。”
某个人对一种权力的拥有可以来自上级部门正式的合法授予,也可以来自一些非制度性安排的,但有实际上存在的非正式权力。这也就是显性权力与隐性权力之别。
显性权力的来源主要有法定的权力和来自上级部门的授权与分权三种方面,这也是组织中正式的,合法的,制度性的基础权力。这种权力在企事业单位中也就是常说的下级服从上级,也被称为合理合法权力。而隐性权力往往来自于机构中的非正式组织,例如由于个人的能力、知识、品德等在群体中所形成的威望,某人由于与权力高层所形成的某些特殊的关系而拥有的影响力等。这些影响力在制度上没有被承认,但却能左右决策和实施,因此也被普遍被认为是权力的一种。
显性权力一般有明文规定的权力运用范围和权力运用的方式,以及明确规定的利益及相应责任,从而制约权力拥有者对权力的运用;而隐性权力并没有明确规定所应当承担的相应责任,也相应缺乏一套有效的约束机制,因而很容易诱发局外人的寻租问题。这也是社会上大量腐败现象的根源。
法国资产阶级思想家、法学家孟德斯鸿有一句名言:“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隐性权力虽然有其积极的一面,但由于同属权力的一种,就必须对之予以制约,以防止腐败的产生。
在遥远的森林里,有一群山羊,还有一个无恶不作的强盗团伙,团伙中有力大无穷的黑熊,狡猾的狐狸,凶恶的老虎,他们常常会掳走山羊部落的成员。
于是,山羊们采取了行动。老山羊首领在他们中间散布谣言,可是他们却并没有被山羊们的谣言迷惑,似乎无坚不摧。
多年之后,又一个山羊当上了首领,这时部落中所剩的山羊已经不多了。新首领刚刚上任,就宣布:将首领这个位子让给强盗团伙中的一个。这一消息不但震惊了强盗团伙,而且山羊部落的成员也百思不得其解:首领这样做,岂不是将部落送给别人了吗?
强盗团伙的三人,一听到这个消息就激动不已,这样不就可以随便吃羊肉了吗?可有三个人,只能当一个,于是,他们都想先下手。黑熊趁老虎睡觉时,杀掉了老虎。狐狸看穿了黑熊的诡计,特意埋伏下陷阱,杀掉了黑熊。强盗团伙只剩下了狐狸,也就造不成什么威胁了。这时山羊们都明白了首领的计谋。
权力可以造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
在现实生活中,平民百姓往往比拼命向上爬的官员更幸福。权力越大责任越大。压力越大越难快乐。
——网易网友盈白眼眸
公平
如果一些人同样地不快乐,正如一些人同样地快乐,可以说公平达到了。公平,凭它本身来说,一旦实现,就不含有新生命的来源。
——罗素《财富的崇拜》
平等是优雅人生的一种环境条件,其意义主要在于,只有人与人之间至少人格上、在承当社会角色的机会上、在享有角色的权利和履行角色的义务上是平等的,一个人才能心灵平静、安宁优雅地生活。
平等只能是相对的,不可能是绝对的。在任何一个社会都不可能绝对平等,而且优雅的社会也不应该是绝对平等的社会。因此,弄清人类应该追求哪些方面的平等,应该保留哪些方面的不平等,就十分必要。在人类历史上之所以经常出现追求平等导致“大锅饭”式的平均主义的后果,就是因为没有弄清人类究竟在哪些方面可能平等,以及能在多大程度上获得平等。
今天人类对“平等”所达成共识的是,人类至少在三个方面不可能达到平等,却至少在四个方面可能达到平等。而不可能达到平等的三方面是:
第一是禀赋方面。第二是环境方面或条件方面。第三是结果方面。人的生活就是一个活动的过程,由于前面两方面的不平等,即使人们做出完全相同的努力,活动的结果也差异巨大,这也是不可改变的不平等。在所有这三个方面,人类可以将不平等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但不可能完全消除不平等。
同时,人类至少在四个方面可能达到平等:
第一是人格方面。第二是权利方面。第三是义务方面。第四是机会方面。
《中国青年》曾载一位贫困大学生的文章《人穷,怎么就会是一种病呢》,开头是这样写的:
我是一个贫寒的农家子弟,从拿着助学贷款进入大学的那一天起心里就充满了“不公平”之感。为什么呢?别人有名牌衣服,住一人一间的大学生公寓,动不动就去“肯德基”、“麦当劳”、“星巴克”,而我却要为上大学举债,要将我家里的“贫穷事迹”张贴在学校的公告栏里供全校师生评判、“欣赏”;势利眼的同学懒得理我,我能理解,而那些所谓好心眼的同学,他们看我时,跟我说话时的那种小心翼翼的样子更让我难接受。我的大学生活就是在这么一种状态中开始的,从开始就充满了压抑、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