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能完全责怪这位化名“小颗”的学生,但是他的问题却是普遍存在于同类情况的学生中的。显然这种问题的产生不简单与当事人的素质有关,其中还反映着当事人在此前所接受的教育中缺乏某些理性内容。对社会公平与公正的理性态度,是教育中不能缺失的。
小颗所要求的“社会公平”从理性的角度看,显然是“荒诞”甚至是可怜巴巴的:愤愤不平于自己拿助学贷款上大学,别人却有“名牌衣服,住一人一间的大学生公寓,动不动就去肯德基、麦当劳、星巴克”。对自己与别人生活中的这些物质性间距,从没有打算抱有一定程度的容忍,反而放任自己怨恨的情绪洪水般泛滥。天下的午餐首先应该是自己用诚实的劳动去挣来的,而对一小部分人可以暂时“不劳而获”地从父辈那里享受“免费的午餐”的情况,我们也决无必要,也不应该只选择愤恨的态度。因为这不但解决不了我们的问题,还会更加使我们的情绪进入恶性循环。而且再超越地看,上述那些“物质性间距”仔细想来都属于“琐碎的幸福”,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把人生的追求定位在那些方面,对于一个普通老百姓无可厚非,但对一个大学生来讲,就不会有什么出息。
可是。小颗怀着对他所认为的“不公平”的压抑、愤怒,开始进行他的“雪耻”计划:“第一步是搞好学习,我要拿一等奖学金,让所有的同学都自愧不如。第二步是参加各种活动,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我要当学生会主席,让所有的同学都对我高山仰止。第三步是和一个漂亮聪明的女生谈恋爱,所谓英雄美人,我要让所有的男生都羡慕我。”他的这三步计划,如果我们只看其前半截,如“搞好学习”、“参加各种活动,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及“和一个漂亮聪明的女生谈恋爱”,这都是在校大学生正当而积极的人生追求。而他每个计划所要预期达到的目的却十分狭隘荒唐:“让所有的同学都自愧不如”、“让所有的同学都对我高山仰止”以及“让所有的男生都羡慕我”。小颗所期望的这些目标最后都没有达到,却让自己活得十分狼狈。
走出困境的办法,就是首先接受这种古往今来永远都会存在的社会现实,人类的各种努力最终只能尽量缩小贫富之间的“间距”,而不可能彻底消除它。更重要的是要理性地懂得也不应该彻底消除这种“间距”,因为那将可能又造成了新的更大的“不公正”:多劳而不能多得。
“等级是必要的!”吴稼祥《把海水倒进杯子》一文中这样说。“人间的等级是不可能被消除的。失去等级的社会,会同时失去进步和繁荣,失去高贵和风韵。等级是对人类上进心的鼓励。等级并不错,错的是‘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错的是高等级位子上的人拒绝淘汰,阻碍交通。”
一般而言,美国公众对贫富差距的容忍力远远超出其他的发达国家。若说贫富差距,欧洲比美国小,社会福利也是欧洲比美国好。但美国人觉得即使贫富差距拉大,也并非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实现自己的人生。美国斯坦福大学历史学家大卫·肯尼迪的父亲是大萧条时失业大军的一员。当儿子问他当年苦难的经验时,老父竟不愿启齿。在他看来,美国提供机会,个人提供成功。你在美国不成功,是自己的问题。所以,大萧条时被解雇的劳工非常温顺,觉得自己应为自己负责。美国的这套意识形态无疑为其维持社会稳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也培养了美国人对富人的信任。
正是这样的社会氛围,使他们很少有人带着“仇富”心态看待自己身边的富人,而即使是“富人”,也很自觉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因此那种通常社会中的“为富不仁”现象在美国也是少见的。
一位在美国的中国学者为我们分析了美国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决定性的因素,他认为有如下几点。
第一,意识形态的功能。美国人相信美国给个人提供了机会,而不是现成的果实,这是“美国精神”的核心。没有人在这个社会有资格坐享其成。因此,美国从建国以来就致力于建设一个机会均等而非结果均等的社会。政府的功能,在于建立和维持一个公正的“游戏规则”,让个人在这一“游戏规则”中竞争,自己承担竞争的后果。
第二,美国人之所以能保持他们对自己社会的这种信念,一大原因是他们能够参加“游戏规则”的制定。美国人觉得自己选举了总统和议员去制定这一“游戏规则”,所以当自己在竞争中失败时,就不应抱怨自己制定的“规则”不公。
第三,美国的富人在这种为社会普遍接受的“游戏规则”中获胜后,自然赢得了社会的尊重。而他们也将一些财富捐回社会。因此,美国的慈善事业不仅资金雄厚,而且经营十分理性化。(薛涌《靠什么容忍贫富差距?——欧美经验的启示》)美国中学生在国际上的一些比赛中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如其他国家的学生,比如数奥之类中获大奖的往往不是美国学生。但奇怪的是,即使如此,美国学生有一项本事却从来第一,那就是自信心。原因是一个美国的高中生,不管是哪一个族裔、什么样的性别、来自什么样的家庭,只要这位美国高中生愿意努力学习,就有进人大学的机会。就算家庭不能给予任何经济支持,学生自己也可以通过多种经济资助去完成大学学业。毕业后,可以到就业市场上去竞争工作机会。如此的社会环境当然能够增加美国年轻人的自信。(袁晓明《机会均等培养自信》)这使得美国学生深信不疑的是,他们无需依赖家庭的富有,甚至也无需自己有过多的才智就可以获得成功。这意味着社会所造成的机会均等的意义竟然远大于个人的才智。
关于平等我们需要做到两点:一是应坚信机会均等的意义远大于结果均等,二是应坚持去推动我国社会整体环境向着机会均等的良性状态发展。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美国社会属于“中产阶级”。因为美国所谓“中产阶级”的概念是靠自己诚实的劳动、合法地获得财富者,这是典型的美国价值观。
在美国,“中产阶级”的形象就是节制有度、自我奋斗!
弗洛姆是一位着名的心理医生,他每天要接待很多的病人,并且需要十分耐心地倾听病人述说心中的忧郁和焦虑。他每天所接触的都是一张张愁眉苦脸,日子一久,他觉得心中的压力非常大。为了平衡自己的情绪、缓解压力,他时常去看喜剧,让自己开怀大笑一番。
有一天,弗洛姆正在低头记录病人的诊断结果,却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
“医生,我很不快乐,生活中没有能够让我开心的事情,活着实在是没有什么意义。我真想死。”
弗洛姆抬头一看,对方居然是让自己捧腹大笑的喜剧演员!
这样的巧遇,让弗洛姆不禁哑然失笑。他低头想了一下说:“这样吧!你我交换一下,我当一天喜剧演员,你当一天心理医生,如何?”
喜剧演员以为弗洛姆在开玩笑,但看他一脸认真的表情,考虑片刻,接受了这个建议。
喜剧演员扮演“代理医师”,除了药方由在幕后的弗洛姆开列之外,他有模有样地询问病人的病情,并且努力开导病人去寻找一个正确的人生方向。
弗洛姆在喜剧演员的教导之下,也在剧院表演喜剧。他忘却了自己的医师身份,在舞台上装疯卖傻,惹得观众捧腹大笑。弗洛姆站在舞台上,看到台下有这么多的笑脸,他的心情好极了。
之后两人又恢复各自的身份。有一天,喜剧演员又来看心理医师。
“医师,我找到了平衡点,现在我知道了,其实我的工作非常有意义,我的每一个喜剧动作所带来的每个笑容都是我的成就。我不想死了,因为我的存在可以帮助那么多不快乐的人,让他们获得生活上的平衡。”喜剧演员容光焕发地说。
弗洛姆微笑着点了点头说:“是啊!我也要谢谢你让我有机会知道,我也有能力制造人们的笑脸。”
从此以后,弗洛姆的诊疗室中总是充满了弗洛姆的幽默话语和病人的哈哈大笑。
在英国北部的一个小山村里,住着一户人家,这户人家可以称得上是这个贫困小山村中最贫穷的人家了。这户人家只有夫妻二人是壮年劳动力,其他的不是老人就是孩子,而且那位老人——丈夫的父亲、孩子们的祖父,已经80多岁了,得了一种病,生活几乎不能自理,所以家中每天都必须有人来照顾他。因为家中的条件艰苦,所以三个孩子都很懂事,他们常常会在父母外出劳动的时候照看年迈的祖父,或者到附近的山林里捡一些蘑菇或其他可以吃的东西。
约翰逊是这户人家里最小的一个孩子,虽然年龄很小,但是他和哥哥姐姐一样懂事,知道怎样可以为家里人分忧。一天,约翰逊和哥哥出去捡蘑菇,姐姐留在家里照看祖父。这一次,约翰逊和哥哥捡回了很多又大又丰满的蘑菇,够家里人吃几顿了。等他们回到家以后,姐姐负责做饭,哥哥去拾柴,而约翰逊则负责叫回在烈日下工作的父母。看到孩子们已经炖好了一锅蘑菇,父母很高兴。母亲要先给祖父喂饭,依照惯例,还是父亲和几个孩子先吃饭,可是约翰逊不知又跑到哪里去玩了,所以今天只有哥哥姐姐和父亲一起吃饭。就在一顿饭刚刚吃到一半的时候,祖父、父亲、哥哥和姐姐分别感到胃里难受得厉害,母亲急忙去寻找村里的一位大夫,路过邻居家里时又委托邻居帮自己找回小儿子约翰逊。正在和村里的小伙伴们一起玩游戏的约翰逊被邻居叫回家时,他看到当地的一位乡村大夫正摇着头告诉母亲,所有的人都已经无法救治了,祖父、父亲还有哥哥和姐姐都因为吃了有毒的蘑菇而死去。村里其实早有过这样的事情发生,但是约翰逊从来没有想到过这样的事情居然会发生在自己家,而且让他一下子就失去了四位亲人。
母亲几乎要崩溃了,但是看到年幼的约翰逊她必须要好好地活下去。就这样母子二人相依为命,到了约翰逊十四岁的时候,城里有人来招工,约翰逊谎称自己已经十六岁,然后就来到了城里,那个城市正是伦敦。
到了伦敦,一起来的孩子们才知道,他们干的工作有多么辛苦——每天几乎要工作16个小时以上,而且工资还少得可怜,根本不像当初招工的人说的那样。
尽管这样,但约翰逊也只能在这里干下去,因为他对伦敦一无所知,而且口袋里一分钱都没有。约翰逊在工厂里的一个放废品的角落里发现了一本医学专着。在其他人都累得倒头大睡时,约翰逊如饥似渴地读着这本书。以他的文化水平,这本书的很多地方读起来很难懂,但是约翰逊却像着了迷一般,一有空就捧着书看。渐渐地,约翰逊居然成了这里小有名气的小医生。口袋里攒下一点钱的约翰逊决定要在医学道路上发展,他在旧书摊上买了很多有关医学方面的书,可就在此时他得到了从家乡传来的消息:母亲得病身亡了。原来因为劳累过度再加上长期营养不良,结果……刚刚对生活有了新希望的约翰逊感到痛苦极了,他不知道自己的遭遇为什么这样坎坷,也许上天不想让自己成为一个治病救人的医生。正在他感到灰心的时候,他偶然在一本书中看到了美国着名作家华盛顿·欧文说过的一段话:“如果有人总是抱怨自己的天赋被埋没的话,那通常都是推辞,是那些慵懒的人和意志不坚定的人在公众面前故作姿态而已……”
“约翰逊不是一个慵懒的人,他的意志很坚定,而且必须坚定,他不会再在任何人面前故作姿态!”约翰逊站在家人的坟墓前这样对自己说,也对死去的家人说。在后来他又来到伦敦城里的时候,他写信给贵族迪纳莱斯先生,因为他要想在医学事业上有所发展的话就必须得到这位贵族的帮助。他在信中这样写道:
“所有对世界的抱怨都是不公正的,我从来没有见到一个真正被埋没的天才。一般情况下,是那些失败者自己的错误导致了他们的霉运。”
约翰逊果然没有失败。几年之后,那位曾经口袋里几乎一无所有的乡下人就成了伦敦城里有名的约翰逊医生,他凭借高超的医术赢得了崇高的威望。
那些不愿意付出艰辛努力的人都会找出很多推辞和借口,当实在没有什么事物作为借口时,他们就会抱怨上天不公正。一般来说,最后获得成功的人积极主动并且反应灵敏,他们时刻准备着迎接任何机会和挑战,推辞和借口很少会在他们的字典中出现。
生活并不是公平的,但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的心理因此失去了平衡。
——腾讯网友过客逍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