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依靠因缘生存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的力量是单薄的,应多多广结善缘,因缘愈多,成就愈大。有时一句好话、一件善事、一个微笑,都能给我们的人生广结善缘、成就大好功德。所以,每个人都不能轻易放弃任何结缘的机会。结缘,使我们的人生更宽阔,前途更平坦。积德结缘的人生,才是幸福的根源。
——星云大师
结缘,是指彼此结交善缘。为造立寺塔、刻印经书而喜舍财物称为结缘;人与人之间以欢喜心相见,互相招呼,亦称结缘;大众中共同听闻佛法,彼此以结法缘,亦称结缘。
有的人富可敌国,但是没有人缘,到处被人嫌骂;有的人贫无立锥之地,反而非常受人欢迎,这都要看他平常是否善于与人“结缘”。
佛陀告诉我们:“未成佛道,先结人缘。”有人缘才有机“缘”,众“缘”和合才能成功。结缘的方法很多,例如对人行个注目礼,就是用眼跟他结缘;赞美某人很好,就是用口与人结缘,或是用服务、用技术、用心意、用道理帮助人,都能跟人结下善缘。
1.珍惜因缘
星云大师曾说过,在这世间,最为稀有难得的珍宝,不是黄金,也不是钻石,而是“好因好缘”。
有因缘,才能成就好事;有因缘,才能一帆风顺。因缘具则成,因缘灭则败,所以希望有所成就的人,都必须首先学会结缘、善于结缘。
因缘和合,造就万物
有情人的往来,若能达到因缘和合,自能“千里姻缘一线牵”。有缘的人,再远、再难的情况下,都能相聚。而若是无缘,真是所谓“无缘对面不相逢”。
世间万物都是仰赖因缘而有,人世的一切也必须有因缘才能开展。我为什么能够成为某某人的儿女?因为我与他有因缘存在。本来是恩爱的夫妻,忽然分手离散,这必然是因缘尽了。所谓“缘生缘灭”,在花开的时候,要珍惜红花绿叶;在月明的时候,要珍惜明月星空。在有因缘的时候,做人也好,处事也好,居家也好,服务也好,一定要好好珍惜因缘。
过去,印祖大师居住的寮房有苍蝇、蚊虫、跳蚤。侍者想将这些小动物清出去,印祖阻止他说,它们是我的善知识,留它们在此地,证明我的德行不够,不能感化它们。
印祖到七十岁之后,所居住的地方,再也没有这些小动物。无论在什么地方,别人住的时候,有苍蝇、蚊虫;印祖一住,它们全都搬家了。
连蚊虫、蚂蚁、苍蝇、跳蚤都会受感动,何况人呢?
所以,我们要学习印祖大师,真修实践,珍惜因缘。真诚心就能感动人,我们将周围的人看作自己的父母,看作佛祖菩萨,以最恭敬、最清净、最尊敬的心去对待他们,珍惜自己与他们的因缘。
我们之所以能够来到这个世间做人,是因为我们前世培植了做人的因缘;我们今天出生在哪一国、哪一家、哪一个地方,也一定都有一些往事因缘。是因缘安排了我们的人生,也是因缘促进了我们的成败得失。
缘分的奥妙
缘分是种很奇妙的东西,其中奥妙一般人很难说清,但是缘分却在冥冥中牵引着众人。如果你曾经给过一个人帮助,哪怕是一个真诚的微笑,很多年后再见面,或许你们都已不记得,可是缘分告诉他,你是一个和他有缘的人;如果你曾经伤害过一个人,哪怕是一个嫌恶的眼神,再次遇见的时候,哪怕你们早已忘记当年的对方和事情,可是缘分告诉他,你和他是无缘之人。
星云大师引用古人的话告诫我们:“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珍惜因缘,重视因缘”
一天,释迦牟尼佛对着所有弟子在讲经说法。
忽然他叫起了阿楠说:“你拿一个桶子,到前方五里路远的一个小村庄,向一个在井边洗衣服的老妇人要一桶水回来。记得态度要客气和善一点。”
阿楠点点头,拿着空桶子,往世尊指示的方向去要水。他想,这么容易的事,一定轻易就能办妥世尊交待的任务。走啊走,走到了那村庄,真有位白发苍苍的老妇在井边洗衣服。
阿楠很有礼貌地向这位老妇恭敬地作揖,说:“老人家啊,可以跟你要一桶水吗?”
那老妇一抬起头望见这年轻人,不由怒从心生,很生气地说:“不行,这口井只能给这村子里的人使用,任何外人是不被允许的!”
接着就赶阿楠走了,任由阿楠苦苦哀求也不为所动。阿楠无奈,只有带着空桶回去。他将他所遭遇的情形向世尊和在场的弟子道来。
世尊点点头,示意阿楠坐下,接着他叫社里弗去。
社里弗一样走啊走,走到了那村庄,一样见到那个白发苍苍的老妇还在井边洗衣服。
社里弗一样很有礼貌地向这位老妇人说:“老人家啊,可以跟你要一桶水吗?”
那老妇一抬起头望见这年轻人,不由得心花怒放,仿佛见了一个很投缘的亲人。她很高兴地说:“行!行!来来,我来帮你打水……”
打好一桶水给社里弗后,又叫他等一下;老妇人匆忙回家拿一些斋食叫社里弗带着路上吃。
社里弗带了整桶水回去,将他所遇到的情形也向世尊和在场的弟子道来……
世尊点点头,一样示意社里弗坐下。阿楠和在场弟子就很纳闷、疑惑,问世尊是何种因缘?造成阿楠和社里弗这两人有这么大的差别。
世尊开示说道:“在远劫前的一世,这位老妇沦为畜牲道,是只老鼠,死在路边被烈日艳阳暴晒着。阿楠那时候是个赶货经商的贾人,见到这只死老鼠,心中起了嫌恶之心,掩鼻而过。而社里弗那时是个正要赴京赶考的读书人,见到这只死老鼠,心中起了怜悯之心,顺手捧把泥土将它掩盖。”
所以,一点小小的起心动念,就有如此大的善恶果报,何况是直接加诸痛苦在他人身上呢!缘分真的很奇妙,经久远劫以后,现世见了面,还会产生这样不同的差别待遇。众人可以想象……
2.随缘主动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事事如意,总会遇见烦恼和忧愁。当不顺心的事困扰着我们的时候,我们该如何面对呢?
星云大师说:“随缘自适,烦恼即去。”懂得随缘处事,就省却许多烦恼。随缘是一种进取,是智者的行为。
主动随缘,不要被动
什么是随?随不是盲目跟随,而是顺其自然,不怨恨,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随不是散漫随便,而是把握机缘,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忘形。随是一种达观,是一种洒脱,是一份人生的成熟,一份人情的练达。
什么是缘?世间万事万物皆有相遇、相随、相乐的可能性。有可能即有缘,无可能即无缘。缘,无处不有,无时不在。你、我、他,都在缘的网络之中。常言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万里之外,异国他乡,陌生人对你哪怕是真诚一笑,这便是缘。
有诗云:“有缘即住无缘去,一任清风送白云。”人生有所求,求而得之,我可随之而喜;求而不得,我亦不必为之而忧。若如此,人生哪里还会有什么烦恼可言?苦乐随缘,得失随缘,以“入世”的态度去耕耘,以“出世”的态度去收获,这就是随缘人生的最高境界。
在一个刮着北风的寒冷夜晚,路边一间简陋的旅店灯火通明。
夜深了,来了一对上了年纪的客人。不巧的是,小旅店早就客满了。
“这已是我们寻找的第16家旅店了。这鬼天气,到处客满,我们该怎么办呢?”这对老夫妻望着店外阴冷的夜晚发愁。
店里小伙计不忍心看着这对老年客人受冻,便好心建议说:“如果你们不嫌弃的话,今晚就住在我的床铺上吧,我自己打烊时在店堂打个地铺。”
老夫妻非常感激,将就着过了一夜。第二天照店价要付客房费,小伙计坚决拒绝了。临走时,老夫妻开玩笑似的对他说:“你经营旅店的才能真够得上当一家五星级酒店的总经理。”
“那敢情好!收入多些可以让我的老母亲过的更好些。”小伙计随口应和道,哈哈一笑。
没想到两年后的一天,这位小伙计收到一封寄自纽约的信,信中邀请他去拜访当年那对睡他床铺的老夫妻,并夹有一张来回纽约的双程机票。
小伙计来到繁华的大都市纽约,老夫妻把小伙计引到第五大街与三十四街交汇处,指着那儿一幢摩天大楼说:“这是一座专门为你兴建的五星级宾馆,现在我们正式邀请你来当总经理。”
这位小伙计最后成为了著名的酒店经理人。
小伙计与这对老夫妻的缘分不可谓不深。更难得的是,小伙计懂得随缘,缘分来了就随它来,自己只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当然,这段缘分也让他受益匪浅。
“随缘”,并非像一些人理解的那样,不需要有所作为,听天由命,由此也成为逃避问题和困难的理由。殊不知,随缘不是放弃追求,而是让人以豁达的心态去面对生活;随缘是一种智慧,可以让人在狂热的环境中,依然拥有恬静的心态,冷静的头脑;随缘是一种修养,是饱经人世的沧桑,是阅尽人情的经验,是透支人生的顿悟。
随缘不是没有原则、没有立场,更不是随便马虎。“缘”需要很多条件才能成立,若能随顺因缘而不违背真理,这才叫“随缘”。
随缘是一种人生智慧
随缘,不仅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成熟,是对自我内心的一种自信和把握。懂得随缘的人,总能在风云变幻、艰难坎坷的生活中,收放自如、游刃有余;总能在逆境中,找寻到前行的方向,保持坦然愉快的心情。随缘,是对现实正确、清醒的认识,是对人生彻悟之后的精神自由,是“聚散离合本是缘”的达观,是“得即高歌失即休”的超然,更是“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从容。拥有一份随缘之心,你就会发现,天空中无论是阴云密布还是阳光灿烂,生活的道路上无论是坎坷还是畅达,心中总是会拥有一份平静和恬淡。
随缘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意境,更是一种人生智慧。随缘是用出世的眼光看事,用入世的双手做事;随缘是举重若轻、轻描淡写、游刃有余的潇洒风度;随缘是“知其不可为”则果断放弃,审时度势、自出机杼、另辟蹊径的处事态度。随缘是一种人生的态度,从更深的层次看,随缘更是一种待人处事的思维方式。
有一个因缘乞丐的故事。
有一个乞丐,总是躲在寺庙的一个角落里静静地合掌念佛,然后就去乞讨。每当有人施舍的时候,他总是面露喜色,不停地说:“因缘!因缘!”即使不给,他也会说:“因缘!因缘!”小孩子用石头打他,他也只是说:“因缘!因缘!”因此,人们称他为“因缘乞丐”。晚上,没有住的地方,他就在别人的屋檐下过夜。
一个寒风刺骨的晚上,一个书生因为天黑没有看见他,竟在他头顶上小解。乞丐醒来,喃喃地说:“因缘!因缘!”书生看到他后大吃一惊,不停地道歉,乞丐急忙说:“不敢当,不敢当,都怪我睡错地方,吓着了你,这也是你我的因缘。你向一个乞丐道歉,实在是让乞丐不安!”书生被他深深地感动了,立刻向他许诺说:“只要我死在你的后面,我一定厚葬你!”
没过多久,因缘乞丐就在一家人的屋檐下死去了。书生信守诺言,为乞丐举行了隆重的葬礼,然后将其火化。
但是奇怪的事发生了,乞丐居然在火焰中获得了重生,他浑身散发着耀眼的金光,向书生说道:“感谢你将我的肉身超度,剩下的东西算是给你的补偿。”然后就消失了。
后来,书生在乞丐的骨灰中发现了几十颗水晶般透明的紫色舍利子。
书生与乞丐的因缘可谓有趣。书生随缘在路边小解得以结识乞丐,又随缘许下承诺,最后随缘把乞丐厚葬。随缘让书生坦荡,也让书生最终受益。
星云大师说:“缘动则心动,心动则缘起;缘来好好珍惜,缘去淡淡随缘。随缘一世,一世随缘。”《菜根谭》上说,“万事皆缘,随遇而安。”这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方式,是一种安详恬淡的心态,是一种处变不惊的风范。
3.生活的美学
审美对象是一种精神食粮。正如苏轼《於潜僧绿筠轩》诗里所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星云大师对于审美是这样说的:“美并不是脱离了实际单独存在的,美附着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要想懂得审美,首先应当学会观察生活。”
审美的体验
很多人都有过审美的体验,无论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只有具有特定心境的人,才能对特定对象有深切的体验。春风得意的人对西风劲吹、长空雁叫的景致是很难激发出相应的情感体验的;而身处逆境、备尝人间炎凉的人,对寒冽的冷风则自有一番感慨。
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对秋风的感受,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悲壮喊出了临终之人对风雨的绝望。这与高尔基《海燕》中所说的“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勇敢的海燕是要迎着海风去冲击,体现的是勇于挑战的精神。
再如,同一个月亮,不同气质、不同心境的人,对它的感受大相径庭。有人感到它的清冷幽静,有人感到它的晶莹灿烂,有人则感到它的哀伤凄凉。对于比翼双飞的蝴蝶,热恋者见之会感到欢欣,失恋者则更加伤感。
审美有其现实性的因素,这是毋庸置疑的。
比如我们常说的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她们四个就真的是貌若天仙吗?其实不然,史料中的杨玉环体型其实很丰硕,只是因为唐朝时候崇尚“丰满美”,才被世人奉为美女,而在现代人眼中,作为美女她肯定是偏胖的了。
再如《红楼梦》里的“林妹妹”,书中所写为盈盈弱弱的病态美,把宝玉迷的倾心倾倒。可是如果按照现代人健康才是美的观点来看,她又算不上美女了。
当然,审美也具有非现实性的特征,主要是在心灵层面上的一种活动。尽管主体精神性的理想是在现实关系中生成的,但它不同于现实活动,是一种理想化、艺术化的活动,它超越了现实及其约束,走向心灵中理想与自由的境界。
生活在喧嚣的现代社会里,我们倍受现实生活的各种牵制和打击,为生计而奔波忙碌,过着一种异化的生活,难免会感到人生如梦,到头来一切却归于虚无。于是,人生便需要一个理想的境界安顿心灵。审美便能够填补人心灵上的空白,让人的精神生活更加充实,对身边事物有美的认识,对未来生活充满美好想象。
用心审视生活中的美
审美对象是一种精神食粮。古人所谓“秀色可餐”,就是说人的美貌或自然景色作为主体的精神食粮对人心的陶冶和造就,如同物质食粮之于主体的感性生命一样。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子的魅力除了自然的绿以外,是拟人化的,它虚心、有节,文化把它变成了精神性的对象。很多人喜欢听音乐,正是音乐中有那种激励人们展开想象翅膀的东西。
从前有个大财主,他有7个女儿,个个花容月貌,美艳绝伦。每当家里来了宾客,财主总要把女儿们叫出来展示一番,他最想听到的就是客人们的赞叹声,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有一天家里又来了客人,财主照样让他看自己的女儿,然后问他,“我的女儿美吗?”
那个人说:“这样吧,你将女儿披上盛装,去各地街上行走。如果每个人都说她们美,我就给你500两黄金,只要有一个人说不美,你就输给我500两黄金,怎么样?”
财主动心了,于是欣然同意。
他带着女儿在各地游走,每个人都说他的女儿漂亮。眼看500两黄金就要到手了,财主又带她们来见佛祖,得意洋洋地问:“佛祖,你说我的女儿漂亮吗?”
佛祖不屑地答道:“不漂亮!”
财主非常不高兴,问道:“城里的每个人都说她们漂亮,怎么就你说不漂亮呢?”
佛祖回答说:“世人看的是面容,而我看的是心灵,在我认为,身能不贪钱财,口能不说恶言,意能不起邪念,这样才是美!”
财主听了佛祖的话,灰溜溜地走了。当然,他也输掉了500两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