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充满欢喜,他才能把欢喜给你;他的内心蕴藏着无限的慈悲,他才能把慈悲给你。自己有财,才能舍财;自己有道,才能舍道。有的人心中只有贪嗔愚痴,他给人的当然也是贪嗔愚痴。所以我们劝人不要把烦恼、愁闷传染给别人,因为舍什么就会得什么,这是必然的因果。
——星云大师
舍得,即愿意付出,不吝惜。有舍才有得,要想得,必须舍弃。
有舍有得,不舍不得,大舍大得,小舍小得。舍得是一种人生智慧和态度。舍得不是舍与得之间的日常计较,而是对已得和可得的东西进行决断的情怀和智慧。
舍得既是一种处世的哲学,也是一种做人做事的艺术。舍与得就如水与火、天与地、阴与阳一样,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概念。舍与得相生相克,相辅相成,存于天地,存于人世,存于心间,存于微妙的细节,囊括了万物运行的所有机理。万事万物只有在舍得之中才能达至和谐,达到统一。你若真正把握了舍与得的机理和尺度,便等于把握了人生的钥匙和成功的机遇。要知道,百年的人生,也不过就是一舍一得的重复。
1.舍得舍得无舍就无得
能够舍的人,一定拥有富者的心胸;如果他的内心没有感恩、结缘的性格,他怎么肯舍给人,怎么能让人有所得呢?舍,看起来是给别人,实际上是给自己。你给别人一句好话,别人才能回你一句赞美;你给别人一个笑容,别人才能对你回眸一笑。舍和得的关系,犹如因与果之相互关联,因果是相转化的,舍与得也是互动的。
一毛不拔不舍无得
为什么诸佛菩萨面容光彩无忧、处所庄严无垢呢?这是因为他们喜舍一切所有,满足众生的愿求,最后成就为清净庄严的世间觉者。每个人都想远离一切灾难恐怖,灭除一切身心苦恼,得到快乐和富足。但是很多人却不愿意舍弃自己拥有的任何一样东西,总是攥的仅仅的,生怕一不小心失去。殊不知,很多东西就像沙子,你抓的越紧它失去的越快。
传说有一天,阁罗王正在审判分发小鬼们投胎的去处。阎罗王抚尺一拍:“张三你到东村去投胎做人。”“李四你到西村去做人。”只听到堂中的抚尺声此起彼落,阎罗王依序分派。等在一旁的猴子忍不住开口抗议说:“阁罗王,无论张三或李四,你都给他们到人间投胎,你发发慈悲心,也让我这只猴子尝尝做人的滋味。”
阎罗王说:“猴子啊!人的身上没有长长的毛,你全身上下都毛茸茸的,怎么到人间去做人呢?”猴子说:“我把身上的毛拔光,不就可以到人间去了吗?”阎罗王拗不过猴子再三的哀求,答应帮猴子拔毛。阁罗王伸手拔了一根毛,猴子痛得吱吱叫,一溜烟逃之夭夭。阎罗王叹了一口气说:“连一毛也舍不得拔,怎么有资格去做人!”
星云大师:我们到人间为人,必定是前世做过许多的善事功德。如果今生吝啬,“一毛不拔”,不肯与人分享、与人为善,如猴子一般“拔一毛而利天下我不为也”,怎么有资格做人呢?
要做一个布施的智者,或是一毛不拔的猴子,就看你愿不愿意舍得!舍得利益分享,舍得患难相助,舍得随手服务,舍得爱语赞美,舍得用身口意行善积德。
能得能舍曲伸自如
舍,在佛教里就是布施的意思。布施,就如尼拘陀树,种一收十、种十收百、种百可以结果千千万万。所以我们如果希望长命百岁、荣华富贵、眷属和谐、名誉高尚、身体健康、聪明智慧……就先要问:你春天播种了吗?否则秋天怎么会有收成!
“屈伸自如”不仅是用物之道、养生之道,也是人际往来之道。人的一生中,不可能没有困难和挫折,这时候你要懂得求助于人,或者要坦然接受亲友的帮助;而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要能主动积极地支持别人、帮助别人。所以,一个人当直则直、当屈则屈,当进则进、当退则退,能够屈伸自如,这才是最好的处世之道。
世间万物,有来就有往,有进就有出,正所谓“财法二施,等无差别”。来与往,进与出,同等重要。能够有来有去,有去有来;收受同等,进出自如,这才是正常合理的。
某位居士的夫人悭吝不舍,对于社会上的任何善举,从不响应,丈夫请默仙禅师给予开导。
禅师至其家中,见到女主人,即刻伸开手掌,问曰:“我的手,经常如此,不能收缩,如何?”夫人曰:“这是畸型!”禅师又再把手合起来,问道:“如果每天只是紧握而伸不开,如何?”夫人曰:“这也是畸型!”禅师说:“自己不爱惜东西,全部给人,这是畸型;自己对金钱紧握不放,一文不舍,这也是畸型!”
禅师说后,即刻告辞而去。居士的夫人这才知道,自己平时不肯为世间乐善好施,原来是畸型的人生。
有的人乐于助人,但自己不接受别人的善意,这虽不是沽名钓誉,但也是不正常的;有的人只想接受别人的赏赐,自己不肯回馈社会大众,所谓一毛不拔、一钱不舍,这也是畸型。
有道是“大丈夫能屈能伸”,真正懂得财物的人,能给能舍,能舍能受。就如一个人,四肢屈伸自如,才会舒服;睡觉的时候,能够左右翻身,才能安眠入睡。如果只能屈不能伸,或者只能伸不能屈,就是畸型,当然也不会舒服。所以,对于财物要能舍,能舍才能得。
能舍什么,就能得什么,这是必然的道理。走路时,“舍”去后面的一步,便能跨出向前的一步。作文时,“舍”去冗长的赘语,便成为精简的短文。庭院里的花草树木,你“舍”去枯枝败叶,它就长出青嫩的新芽。都市中,你“舍”去简陋的违章建筑,便能建设市容整齐的现代大都会。出家僧侣割爱“舍”亲,便能出家学道,“出家无家处处家”。佛陀“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因为他能够“割肉喂鹰,舍身饲虎”,所以才能成就佛道,教化众生。
总之,以舍为得,妙用无穷。我们要能学习“舍”的道理,培养“舍”的习惯,形成“舍”的性情,享受“舍”的乐趣。
2.舍得之间彰显人生大智慧
星云大师:舍得既是一种处世的哲学,也是一种做人做事的艺术。舍与得就如水与火、天与地、阴与阳一样,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概念,相生相克,相辅相成,存于天地,存于人世,存于心间,存于微妙的细节,囊括万物运行的所有机理。万事万物均在舍得之中,才能达至和谐,达到统一。你若真正把握了舍与得的机理和尺度,便等于把握了人生的钥匙和成功的机遇。
舍有舍的智慧
舍,并非毫无章法。《四十二章经》说:“仰天吐唾,唾不至天,还堕己面;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坌己身。”施舍好比是送礼给人,如果我们所送的礼物不恰当,对方不肯接受,那就只有自己收回。所以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施舍不当,适得其反;施舍得法,才能事半功倍。
昔日有一对孤儿寡母,家徒四壁,一无所有。纵使外境清贫,母子俩却不以为苦,他们以佛法为精神的食粮。在朝暮课诵,研读佛经中,获取许多知识。
母子所处的国家,有位无视人民困苦,整日沉湎酒色、荒淫度日的昏君。随着岁月的推移,看着逐渐苍老的面孔,国王越来越恐惧死亡的降临,胆怯的内心,使他变得不快乐。
某曰夜里,死亡的恐惧再度浮现,扰得他彻夜难眠。思索着如何摆脱死亡带来的恐惧。国王心想:“今生做尽坏事,不问民间疾苦,死后必堕地狱。何不趁有限的生命,揽尽天下金银珠宝,贿赂一下阎罗王,相信可以免去罪业。”
隔日,国王命大臣四处搜刮钱财,并下令:“举凡私藏一文一钱,将处以死刑。”上自王公贵族,下至凡夫走卒,无一幸免。如是三年,举国上下,已一贫如洗。贪心的国王仍嫌不足,又谎称,只要有人供出一分一毛,便将公主许配给他。
这对母子早已不满国王的恶行,儿子想借此时机进谏,他告诉母亲:“父亲往生时,我们拿了一枚金币含在他嘴边,现在将此金币拿去贡献给国王,母亲以为如何?”母亲点头答应。
于是,儿子拿着金币进宫觐见国王。见到金币,国王欢喜若狂,急着问:“你从何处得到这枚金币的?”
儿子回答:“是从先父的嘴里取出,当时打算贿赂阎罗王。今日听闻国王将以爵位换得黄金,因此费了好大的力气,从坟墓里挖掘出来献给您。”
国王又问:“你父亲往生多久了?”
“十二年了。”儿子回道。
“难道你不用再贿赂阎罗王了吗?”国王满脸狐疑。
儿子说:“佛经教导:善恶有报,祸福如影随形,如同我们的影子,不论身体走到哪里,都紧紧地跟随,不知国王是否认同?”国王点头如捣蒜。儿子又说:“身体是由四大假合而有,一旦四大分离,神识便会离开肉体,四处游荡,为了神识而花钱贿赂阎罗王又有何用?国王因前世行善积德,才得今生为王的果报。如今,您又以仁心仁德治国,名声遐迩争传。现世虽未得道,来生相信能再为国王。”
儿子的一席话,听得国王喜出望外,随即下令,大赦狱中囚犯,退还搜刮的钱财,终获人民的爱戴与拥护。
“施舍”虽属善举,但也要分清时机和对象,这母子二人“布施”金币给荒淫残暴的国王,无疑是置生死于度外的。所幸的是,这对母子虽然贫穷,但由于研读佛经的关系,勇气中也不乏聪明和智慧。用一枚金币换得天下大赦以及民众的爱戴,这样的“舍”无疑是最有价值的“得”。
舍而不得广结善缘
人生,有时候也会有舍而不得的时候。尤其是在养育子女方面,往往辛苦一生,并不能得到相应的回报。父母在形容那种只知花钱惹麻烦、不懂得感恩的子女时常常称其为“讨债鬼”,意思就是前世他们欠了这孩子的债,今世就用烦神、折磨来让他们还债。
下面就是一个有关“讨债鬼”的经典故事。
有一位富翁,生了三个儿子。大儿子最得他欢心,聪明能干,帮他经营管理,赚进了不少金子,他叫大儿子黄金子,能替他招财进宝。二儿子也算精明,虽然没有大儿子的聪明,也能为他牟利不少,因此二儿子叫白银子。有两个黄金白银的儿子,富翁应该是称心如意才对,偏偏最小的儿子是个败家子,把家里吃的用的都拿去送人,富翁打骂都没有用,只要他稍微不注意,小儿子又把成斗的白米送给上门的乞丐。这个小儿子最让富翁生气烦恼,大骂他是讨债鬼,早晚会把家产败光。
过了几年,三个儿子分家,富翁偏心,十份家产,大儿子得了五份,二儿子得了四份,剩下一份薄产给小儿子过活。慢慢地,富翁年老卧病,他打发人叫大儿子黄金子回家看他,大儿子说,父亲,我每天忙着事业,连睡觉都没有时间,以前您不是教育我们,世界上什么都是假的,只有钱才是真的,有钱才会给人重视、肯定!父亲,我可以替您请最好的看护,把您送到一流的安养中心。富翁失望地挂上电话,他需要的是亲情的安慰,不是安养中心的看护。
他试着再找二儿子。“白银子,我是你父亲,我生病了,你回来看看我好吗?”过了好大一会儿,白银子才慢吞吞地说:“唉!父亲。最近我流年不利,银子被套牢,工厂周转不灵,对不起,您可以借我一点钱吗?”
寂寞无助的老人,没有办法,只好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小儿子。小儿子一听到父亲病了,马上就赶回家,并且安排医院,给父亲最好的治疗。富翁住院期间,每天都有川流不息的访客来慰问,每个人都向他诉说小儿子帮助他们的事,使他们绝处逢生,重见光明,甚至有人对他磕头道谢。
富翁这才觉悟,一向被视为“讨债鬼”的小儿子,其实是替他广结善缘。他老泪纵横,悔恨年轻时,只看到黄金白银,看不到人情恩惠的价值。
人生不要只看到黄金白银,还要能看到施舍的温暖、结缘的感动。施舍结缘,就像深井汲水。你越是舍得提水灌溉,给人饮用,井里的水就越是清澈不绝!
3.布施让你的身心安住
布施是佛教用语,即以慈悲心而施福利与人之义。亦即指施与他人以财物、体力、智慧等,为他人造福成智而求得累积功德,以致解脱的种修行方法。布施能使人远离贪心,如对佛、僧、贫穷人布施衣、食等物资,必能招感幸福之果报。小乘布施之目的,在破除个人吝啬与贪心,以免除来世之贫困,大乘则与大慈大悲之教义联结,用于超度众生。
布施使人安心快乐
星云大师:世间的钱财是生活所需,但除却金钱之外,人还有其他比钱更值得珍惜的东西。钱,可以使鬼推磨,甚至一文钱就能逼死一位英雄汉;钱,能令兄弟不顾手足之情;钱,能令夫妻对簿公堂……所以说,钱多不一定是好事。《大庄严经论》卷二说:“无病第一利,知足第一富;善友第一亲,涅盘第一乐。”
一只狗到法院去按铃申告,法官很意外,问它:“人总免不了有冤曲不平,你做条狗,生活单纯,来告什么状呢?”狗委屈地诉说:“有一天我到李四家去乞讨饭食。我依照狗讨饭的规矩,可是李四竟然用棍子打我,他侵犯我的‘狗权’,我要请法官判他的罪。”
法官听了,不禁莞尔,问狗:“你们跟人讨饭吃还有什么规矩吗?”狗回答:“狗上人家里要饭吃,只有前面的两条腿可以伸进门槛里,后面的两条腿一定要在门外,我遵守狗的规矩,李四怎么可以打我呢?”法官觉得狗的申诉有理,就问它:“李四打狗是不对的,可是这是我生平第一次判决狗向人告状的事,我要怎么处罚李四呢?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狗欣喜地说:“请罚他来世做个大富翁。”法官诧异地说:“你不处分李四,反倒给他讨了便宜。”狗子神色黯然地说:“法官大人,你有所不知,我的前世就是个家财万贯的富翁,从来不肯施舍半分,给予急难贫困的人,没有发善心去救济亲戚朋友。因为我为富不仁,像个守财奴,今生才沦为狗身。我要求法官你判李四来世做个富翁,让他被黄金蒙蔽智慧,最后也尝尝做狗的滋味。”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有钱没钱不是主要的,有钱人要知足,还要懂得花钱、懂得布施,懂得让财富发挥应有的作用。星云大师告诉我们:钱,可以污浊恶臭,也可以清净芳香;钱,可以造成一座孤独地狱,也可以使人人亲如骨肉。钱,如果是池塘的泥沼,我们要记得播种莲花,让莲叶田田,十里飘香。
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大迦叶尊者,是一个证悟的阿罗汉。他的喜欢向富人化缘,专门向贫苦的百姓化缘,认为那些大富长者,荣华富贵,享用不尽,又何必与之化缘,让他们锦上添花呢?穷人所以贫穷,是过去没有布施、积福,今生贫苦无依,应该给他们有种植福田的机会,以脱离贫穷。
有一天,大迦叶尊者在外面托钵、行化。他看到一位衣衫破烂的老婆婆,就上前说:“老婆婆,请你布施一些东西给我好吗?”
老婆婆腼腆地说:“尊者呀!我什么都没有,就只有这一身破衣服,除此以外别无长物,怎么布施东西给你呢?”
“既然你这么贫穷,可以把贫穷卖给人。”大迦叶温和地说。
“贫穷怎么好卖给人呢?谁要来买?”老婆婆不明所以,反问尊者。
“我要买。”迦叶笃定地回答。
“你要买贫穷,那我怎么卖法?”老婆婆若有所悟,进一步追问。
“只要你肯布施,布施就是发财的方法。比方说你现在发一点喜舍的善心,在发生地震、水灾时,可以尽你的能力去帮助受难者。只要我们将种子播下去,都会有收成的。”
老婆婆听了很高兴,赶紧将仅有的破衣剪一块下来,对迦叶说:“尊者!我就以这一块布布施给你吧!”
老婆婆因为这一点善心,直到终老都享受着福报。
“布施”并不是有钱人的专利,只是贵在发心的真伪;布施没有贫富的差别,重在心意的虔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