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著经大传
14997900000063

第63章 贴金牛保平安的“符咒”(1)

自从李耳到函谷关至今,一直流传着这样一首“咒歌”和“咒图”,这就是:

新春正月二十三,

太上老君炼金丹。

家家门上贴金牛,

一年四季保平安。

人们用黄纸剪个金牛驮葫芦的“金牛图”,并在这个“咒图”上用朱砂写上这四句“咒语”,贴到门上,以驱瘟神,保佑平安。

据考证,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咒语”和“咒图”,而且是大面积使用于民间。

不管是“咒语”,还是“咒图”,都是使用于个别人的,而像这种“咒语”和“咒图”在豫西一带广泛流传,在历史上还是十分罕见的。

符咒,又称符、符禄、神符。它在我国远古神话时代就已有关于它的传说故事了。《龙鱼河图》云:“天遣玄女,下援黄帝兵信神符,制服蚩尤。黄帝出车决日:蚩尤无道,帝讨之。梦西王母遣人以符援之。帝悟,立坛而请。有玄龟衔符从水中出,置之坛中,盖自是始传符禄。”可见在黄帝时候便有立坛、求神、授符等一套符咒的风俗,但毕竟是对一个人的。

周代有“门关有符节”之记载。那是在《周礼·地官·掌节》中:“掌守邦节而辨其用,以辅王命。守邦国者用玉节,守都鄙者用角。凡邦国之使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皆金也,以英荡辅之。门关用符节,货贿用玺节,道路用旌节,皆有期以反节。凡通达于天下者,必有节,以传辅之。无节者,有几则不达。”这是作为出入的凭证。与后世将符用作驱鬼的工具一样,符不过是符节衍化之形态。

后世用的“符”和“咒”其实是两个部分。“符”是将甲骨文、金文、大篆与草书之合壁物,故意将汉字的古体变化来写,使之神秘化,用以镇鬼神之表现。“咒”是配合“符”来说的,它均是我国民间文学中四言歌谣,五、七言歌谣,以及民间赋体转化而来的。“符咒”也称“符祝”,因为符者合也,信也,咒者祝之,故名“符祝”。这种“符祝”,其主要目的,在于驱鬼避邪,趋吉避凶。目的因人而异,各有不同。有些人为了治病,治各种各样的病,如眼病、小儿夜啼、难产等等。有些人为了过好日子,有些人为了图个吉利,有些人为了升官发财,也有些人为了诅咒别人等等,所以就画各种各样的“符祝”,以期达到目的。

而豫西一带出现的“金牛图”咒符和咒歌,完全是和李耳在这里著《道德经》联系在一起的。据说,李耳在这里著经立说时,这里曾发生了一场瘟疫,他便放下著书,全身心地投入到炼金丹普度众生之中,甚至亲手操刀要杀他骑的青牛取牛黄,来熬金丹,从而演绎了一曲动人的神话传说,这是李耳万万没有想到的。

百姓们怀念那些对他们有恩泽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他祭为神,一是从内心崇敬和感谢,二是将他演绎成法力无边的神,以此来庇护他们。

当然传说总是有影子的。百姓们仅仅根据李耳炼金丹的事由,凭着丰富的想象,推衍出一部惊天动地的神话故事,而且这神话故事发生的有地点、有实物,就是你现在看来也不能不佩服是真的。

是说,李耳死后成了太上老君大仙,在天庭中时刻也没有忘记天下凡间百姓的生活。一天他东巡,来到桃林塞外的上空,朝下俯视,发现这里流行着可怕的瘟疫,尸体横野,百姓生活苦不堪言,而且瘟疫继续扩大,眼看这一带的百姓就要死绝了。太上老君看后悲痛地流下了眼泪,他决定要炼金丹,拯救这一方百姓,这毕竟是他著书立说的地方。

炼丹是需要大鼎的。他把当年黄帝在荆山下铸的三鼎中“入鼎”,用车拉到了岘山(今灵宝市阳店镇东边)脚下,接着就是往岘山上拉。这么大的鼎要拉上岘山,并非易事。但太上老君并不想麻烦百姓,而是用他骑的神牛往上拉鼎,可神牛怎么也拉不上去,急得它怒吼了几声。谁知神牛这一吼,不管是在地里耕地的牛,还是在农家拴着的牛,听到叫声后,都挣脱着要跑到这里来助神牛拉鼎。太上老君一见不好,这岂不是影响了百姓的正常生活。于是,他把神牛卸了套,又拍了拍神牛,道:“咱们晚上再往岘山上拉鼎吧!”神牛懂了他的话,又“哞”了一声,这样四处都要跑来助拉的牛也应声停住了脚步,继续干它们的活。

太上老君是懂得一切的,他已明白这些牛应神牛“哞”一声的含义,就是说夜里它们都要到这里来助神牛拉鼎。这个盛情是应该领的,但问题是晚上牛归了圈,是要被拴着的,要想晚上到这里来助拉,怎么能挣脱拴着的缰绳。于是,太上老君露出他原来的面貌——白胡子老头,走村串户,告诉那些养牛的人家,今晚不要在圈里拴牛,只要放开缰绳就行。受苦的百姓看到他这样说,几乎是一说百应:“咱那牛没栏没圈,放在树下,从没拴过,你要用拉走就是了。何况用完后它是会回来的。”

白胡子老头连连拱手施礼,“那我就谢谢你们了。”

但有些吝啬的财主看到这个白胡子老头连着村庄跑,就挖苦说:“养不起牛就别用,没牛还怕出力,真是个懒家伙!瞧,走了这么多村庄连一头牛都借不来,还叫人家晚上不要拴牛,怕是想偷牛吧!”说着就把白胡子老头哄出了村,并告诫人们,“今晚一定要把牛拴好,别让偷牛贼把牛偷跑了。”

白胡子老头被哄出村并没有生气。天下什么样的人都有,何必要生这个气呢?但他还是边走边说:“听我的话没错,今晚千万不要拴牛。我不是偷牛的,只是想借用一下。”

一个胖财主挥着牛鞭追赶过来:“哪有像你这样借牛的,借一头还不够,难道要把这么多村子的牛都借去不成?不是想偷牛,也准是居心不良?哼!不管别人的牛拴不拴,我们这几家富人的牛是要牢牢拴住的,不听你在这里胡言乱语!”说着举鞭就要打白胡子老头。

自胡子老头用手轻轻一指,胖财主举鞭的胳膊突然僵硬地停在那里不动了,“这是怎么回事?怎么我的胳膊不能动了。”不管他怎样喊,胳膊就是动弹不得。他想叫那个白胡子老头给他解术,早已不见白胡子老头的踪影了,过了好长时间,他的胳膊才能动弹。

当晚是初九,天空中的月亮虽只是半个圆形,却显得特别亮,比十五的月亮还亮,把大地照得明晃晃的。待到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只见太上老君把杏黄旗在空中一挥,神牛对天长“哞”一声,一会儿,方圆几百里没有被拴住的黄牛、白牛、黑牛应声而来,汇集到“人鼎”跟前,都自动地入了套,就等着一声令下。

接着,太上老君又把杏黄旗一挥,万牛攒动,把“人鼎”朝岘山顶上拉去。鼎毕竟是太重了,前进的路上拉下了一道深深的沟槽。至今岘山的山梁上还留着一条深十几丈,宽十几丈的沟槽,百姓们叫它“拉鼎壕”,足可以想象当年万牛拉鼎的艰辛。“人鼎”终于被拉上了岘山顶,接着就是炼丹了。

再说第二天中午,那些肯借牛的农户汇集在一起,诧异地说:“昨天白胡子老头说要借牛,怎么都到这个时候,还不见他来?”大家都迷惑不解,可是跑回家里一看,牛全都是大汗淋漓,喘息不止,累得卧在那里一动不动,显然是劳累过度。

那几个富家被拴着的牛全都因被拴着而挣脱不开缰绳,挣死在槽前。

这是怎么回事呀?

村外有人从地里跑回来喊:“不得了!不得了!昨夜太上老君显灵了,借牛把大鼎拉上了岘山,要为大家炼金丹驱除瘟疫。”

这样,人们终于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此后,凡是到这里来借牛,没有不借的。特别是老头来借牛,只要说一声,主人就会把牛送去。

炼金丹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炼丹需要九十九枝灵芝草,九十九根白人参,九十九对羚羊角,九十九朵玉露花,九十九颗无花果,九十九片蛇床子,九十九只黑公鸡……再加上九百九十九滴甘露水。

炼丹的鼎之所以要架到岘山这么高的地方,就是要迎朝阳取甘露水。这露水取的很神奇,要在太阳从东边刚一出来的刹那间,一下接到九百九十九滴大如核桃的露珠,不站在最高处是接不到的。

太上老君不辞辛苦,把这些药料都准备好了,可就是缺两味药。一味是血灵芝。灵芝有五种,石灵芝、木灵芝、草灵芝、菌灵芝,最难找的就是血灵芝。吃了血灵芝,人就可以长生不老。而这血灵芝最难生成的,它是在五兽(虎、狼、豹、熊、豺)的血浸:在桑木上,自然生成的灵芝。血灵芝还分三等,上等是人形,二等是兽形,三等是车形。但太上老君还是把上等的血灵芝找到了,那是在桃林的南部乾山上找到的。

还有一味就是神黄,也就是神牛身上的牛黄。此神黄更为神奇,它只需一点点往指甲上一放,指甲立即就被透黄,像被金子浸透过似的闪闪发亮。

太上老君骑的神牛看出他的为难,不断用角顶他,对着他长“哞”。太上老君还是没有理会它。神牛急了,用角朝大鼎顶去,只听“咔嚓”一声,神牛的角断了,从里面滚出一颗像鸡蛋大的神黄,闪闪发亮。太上老君一看,正是炼丹所需的神黄,他真是不知该怎样感谢这位与他相伴多年的神牛,总是在关键时刻帮助他完成大事。他爱抚地摸着神牛,把断了的角重新接上,角竞又长住了。

炼丹的药备齐了,接着就是碾药,给药都赋上音。古时候治病,在没有用草药治病以前,是用音乐来治病的。后来发展到用草药治病,却不能忘了用音乐治病的这段历史,所以到仓颉造字时,就在樂的上方加个草字头,就成樂字了。不管是伏羲制五弦琴,还是黄帝令乐师伶伦制十二律,除了取乐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以乐治病。因此在《黄帝内经》上就有五音对五脏的引导论。

那时的五音是宫、商、角、征、羽。

宫音属土,与脾胃相通,其性中和。脾藏意,在志为志,且有沉静、典雅、庄重等情绪上的特点,其声极大极下极浊,兼有增补脾胃,有助后天生化之源的功效。

商音属金,与肺、大肠通,其性清肃。肺藏魄,主治节通调水道,在志为悲,具有高吭、优美以及情绪悲伤的特点。它的洁彻、肃静感,可以改善呼吸节奏与旋律。

角音属木,与肝胆相通,其性条畅。肝藏魂,主疏湿,在志为怒,具有柔和、舒畅之特色。

征音属火,与心、小肠相通,其性发扬。心藏神,主神明,在志为喜,具有强烈、兴奋、活泼之特色,有促进人体新陈代谢之功能。

羽音属水,与肾、膀胱相通,其性奔放、流畅。肾藏志,在志为恐,主生长发育,具有开阔,奔放,哀怒等特色。

人是万物之灵。

音是万物之情。

人和物都离不开音。故古人日:“律感吕而产生,吕感律而音生。故声为律、律为阳,律有僻翕;音为吕,吕为阴,吕有唱和。律随天而变,吕随地而化。僻随阳而出,翕随阴而人,唱随刚而上,和随柔而下,然后律吕随声音,宫商角征羽之道。”

遗憾的是,这种用音乐治病的原理和用法早已失传了。

但太上老君还是按当时制药的规律来办,就是把药在音碾上来赋音,这是现代人所理解不了的。太上老君所用的音碾是现代碾子的三倍大,这是一个用磬石自然形成的音碾,它能在不同的部位发出宫、商、角、征、羽的音来。这音碾如今收藏在老子讲经的周至县楼观台上。

太上老君把不同的药材放到碾子的不同部位,碾过,赋上音后,再把药材投到鼎中进行炼丹。这些药人鼎后还要加上:礼天十二斤,日月五斤,比斗八斤,太乙八斤,社五斤,灶五斤,阿伯十二斤。这些都是常人所得不到的东西,只有成了仙的人才能得到。

于是,升火开炉炼丹。

太上老君端坐在炉下,口中振振有词地念着炼丹用的咒语:

金丹粒粒定长生,

须得真火炼甲庚,

火取南方亦凤髓,

水求北海黑龟精,

鼎随四季中央合,

药同三元八卦行,

斋戒与功成九转,

定知入口鬼神警。

这样炼了九天九夜,金丹终于炼成了。

接着就敲响了岘山上的大钟,四面八方的人都拥簇到岘山下,举行大傩驱疫仪式。

这种仪式是极其庄重而严肃的。其仪选中黄门子弟,年十岁以上,十二岁以下,百二十人为振子(童子)。皆著红头巾黑衣服,手持拨浪鼓,纵队列在那里。在振子队伍前面,有十二个人装的怪兽,全都披着兽衣,龟缩在那里。代表瘟神的方相氏(指挥者)戴傩具四目(象头形),披熊皮,穿玄衣朱裳,执****盾。在方相氏一声呐喊下,振子队伍边摇着拨浪鼓,嘴里边喊着:“甲作食凶,肺胃食虎。雄伯食魅……凡此十二瘟神,追恶凶,杀汝身,解汝肉,拉汝肺肠,汝不急去,后者为粮。”随之围向假装的十二瘟神,越围圈越小,使十二瘟神无路可走。这时方相氏挥舞手中的戈,一个个把它们假装刺死,于是人们抬着这些瘟神送出瑞门,这样就算是把瘟神送走了。

接着人群中出现了一位白胡子老头,他骑着头青牛,怀里抱个药葫芦,从葫芦内倒出.一粒粒炼好的金丹,分发给大家,众人吃了这金丹,流行的瘟疫便治住了,人们又健康地生活着。

那些因患了瘟疫而没有来参加仪式的,第二天早上,就会在自家的门上看到一个用黄纸剪的黄牛驮着一个药葫芦,里边放着金丹,那是太上老君用神法分发到各户的,吃了这金丹,病就会好的。至今岘山顶上还遗留着太上老君当年炼丹的遗址。

因此,人们为了纪念太上老君炼金丹驱瘟疫普度众生的壮举,每年到了这个时候,便用黄纸剪个“金牛图”,写上“咒语”,以求保自己平安。

传说毕竟是传说,但它总还是有一些影子的,但事实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呢?

还是回到李耳当年在函谷关著经的现实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