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艰难的复兴:中国21世纪国际战略
15009900000068

第68章 21世纪中美博弈的收益下(9)

4.中美之间发展模式之争

中国发展模式,一直是世界上,特别是美国学界政界,以及中国国内各界讨论的一个热点。中国30多年来经济高速增长,取得了瞩目的发展奇迹。就此,中国发展模式,背后是不是对全球经济有着负作用(如消耗全球资源环境方面),是不是可持续?中国发展模式,其经济实力的强大,隐含的忧虑是,会不会威胁别国和世界的安全?其他发展中国家学习中国发展模式,是否会影响美国模式在全球的影响力?中国模式由政府推动,国企主导,仍然带有集中经济、国家垄断和公有制比重大等浓厚色彩,是不是不符合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原则?等等问题,形成对中国模式的争议。

什么是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30多年中国经济高增长获得成功的发展模式呢?我认为,较为准确并高度抽象地概括,有这样几个方面的内容和组合:(1)政治上抛弃了极左的“无产阶级****下继续革命”,以阶级斗争为党的中心工作的思想路线,职能方面中国共产党从一个革命党转变成了一个执政党,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向了一心一意发展生产力,搞经济建设,任务是推进现代化,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在政治和经济体制的组合方面,采取了适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和资源市场配置和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体制相搭配;(3)在过程上,推进改革开放,改革效率很低的计划体制和“一大二公”的所有制结构,形成市场竞争机制,调动各方面发展经济的活力;将过去的封闭经济融入全球化,建立特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沿边和内陆开放,通过引进外资、技术和管理,参与世界竞争,推动经济增长;(4)在发展方式上,采取了出口导向的工业化战略,利用大规模中国劳动力资源在世界竞争中的优势,将人口众多劣势转变为加工出口优势,强劲拉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5)发挥各级政府集中资源和强力推动的优势,克服后发展国家通过市场力量推动发展的过程较长的缺点,在基础设施等方面集中强力投入;特别是地方政府间展开经济发展竞赛,加快行政审批、征地拆迁、规划建设时间,投资于地方基础设施等建设,招商引资,形成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等,也是中国发展模式的一个重要特征。

如果总结过去30年美国的发展模式:(1)体制方面,经济上自由市场机制与政治上民主制度相组合;(2)政府较少干预经济活动,特别是审批等限制较少,税收正规,监督严格而有效;(3)经济稳定和繁荣过程中,科技进步与美元经济,是其两大支撑点;(4)发生了制造业向外转移的“去工业化”过程,确实也给美国社会带来失业率上升等一系列的问题。

实际上,中美之间在发展模式的博弈上,就两个国家本身来讲,非合作型,则是相互指责和批评对方的发展模式,更多的是美国责难中国,消耗了较多的全球资源,抬高了全球资源价格;增加了排放,恶化了人类生存的环境;低价倾销,操纵人民币汇率,在国际市场上不正当竞争,抢走了美国人的就业;在发展中国家中推广中国模式,影响到美国在全球的领导地位;政府推动和国有制发展经济,有失市场经济公平原则等等。

而中国的非合作行动和批评可能是,美国是人均消耗全球资源和环境容量水平最高的国家,应当承担更多的节能减排责任和义务;美国应当调整自己的经济结构,降低福利水平和负债率,增强经济竞争力,在内部找原因和办法,而不应当在失业问题方面指责中国;中国是一个后发国家,选择政府推动和发挥国有经济作用,为中国的历史和国情所决定;中国自觉和不自觉地在与发展中国家交往中,介绍自己发展的经验,并在其开发区建设和对外开放中,进行交流和合作。

实际上平心而论,中国和美国上述发展模式,都是在不断变化,没有永远定型的模式。有些内容是本国在以后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坚持的,有一些则需要转型。如中国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在欧美日经济下行的格局下,需要向内需拉动为主的战略进行调整;美国曾经的“去工业化”,制造产业转移分工的战略,向“再工业化”和振兴制造业战略转移。如美国民主模式与自由经济的搭配,在巴基斯坦和菲律宾等国,并没有获得发展的成功;相反,政治上适度集中和经济上自由市场经济的韩国、中国台湾地区、新加坡等东亚地区,却出现了发展的奇迹。如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美国是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和办法的学习上,向美国可借鉴的经验不多,而向中国学习促进经济发展的经验则更为贴切。

中美之间在发展理念和模式方面,如果进行合作型的博弈,各自则会有这样的行动和结果:美国告诫中国,在发展模式上,不能走回过去政治集中和经济集中的老路,政治上顺应互联网等发展的形势,推进政治文明的进程;经济上,进一步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改革垄断性国有经济,加快国有经济社会化的进程,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创造民营经济发展更宽松的条件。中美之间在美国“再工业化”和振兴制造业和中国向内需拉动经济增长转型之间相互协调,形成新的格局中,更加有利于两国增长、就业、贸易平衡的投资、贸易和分工协作关系。中美两国,形成共同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自觉调整各自资源和环境利用方面的技术、产业结构和生活方式,形成既有利于中美两国人民,也有利于全人类的资源利用模式和适宜于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的良好环境。在中国模式与美国模式在各国发展的影响方面,采取大度的心态,发展中国家既可以学习美国模式中自由竞争、民间力量、技术进步等优点,也可以学习中国对外开放、出口导向、政府推动等经验;中美学者和政府还应当明确,借鉴经验需要与自己的国情相适应,并且坦承说明各自在发展中的失误和教训,避免其他国家在经济发展中走弯路。

中美在发展模式方面,以上述的心态和行动进行合作型博弈,既可以科学和正确选择各自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也会推动世界其他国家在发展中相互学习和取长补短,进而共同推动中美以及全球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七、结论:中美应当采取合作型博弈战略

我们用很长的篇幅,从中美各自的国家利益出发,比较各自利益有什么样的差异,如果不进行协调,根据各自的利益决定行动,中美之间会有什么样的冲突,特别是中美之间正面和直接发生冲突的成本和代价多大,以及在多国博弈格局下,形成的双方冲突第三方得益的结果。因此,顺着“各自的国家利益—利益差异—以此为根据的非合作行动—博弈行动的冲突—成本和代价—第三方获益—回到双方都利益最大化的合作型博弈道路上来”这样一个分析框架,我们发现,按照各自的国家利益,进行非合作型博弈,双方的成本和代价都相当巨大,从利益最大化上看,没有赢家。而只有合作型的博弈,才能在保证自己国家利益的同时,实现共赢。

一是中美双方在意识形态方面,求同存异,淡化意识形态差异。美国不要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和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看成是洪水猛兽;中国也不要把美国在一些体制上可能正确的建议,动不动就看成是西化和分化。中美双方都应当从冷战思维方式中走出来,都要认识到目前各自的意识形态及其形成的社会制度,已经与过去的原教旨资本主义和原教旨共产主义都大相径庭,各自已经改革掉了许多为人类发展所证明是不人道的因素,并相互吸收了对方被历史证明是正确和先进的内容。中美双方不应当再纠缠于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历史恩怨和目前的差异,而承认各自经济发展独特的道路和制度。只要不干涉别国政治制度,不向外输出意识形态,各国自由选择适合于自己发展的道路和社会制度,中美不同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可以在世界上和谐相处,互相学习,共同推动人类的和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