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在中亚地区的相关利益
苏联解体之后,在前苏联的中亚地区出现五个新的处在政治、经济和社会转型期的国家,加上一直以来积贫积弱的阿富汗,一起构成了大中亚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中亚成为大国角逐之地,其在国际政治经济的版图中越来越占据着独特而重要的位置。作为近邻中国的地区,中亚对中国有着至关重要的安全利益和重大的经济尤其能源利益,同时也是中国通向西方的重要桥梁。
首先,西亚地区是中国构建和谐和平的周边环境与和平崛起的重要的外部战略屏障。战略后方是我们对中亚的传统理解,但是随着美国以反恐为名进驻中亚并大有安营扎寨之势之后,战略后方的大门已经开启,中国面临着美国潜在的军事威胁。稳定中亚就等于为中国国家安全争取到了广大的西部战略空间。
再次,西亚地区******激进主义、恐怖主义、宗教极端势力活动猖獗,是我国所面临的非传统安全的主要滋生地。打击三股势力,维护我国西北地区长治久安和国家统一需要西亚国家的密切合作,一个稳定、繁荣和安全的西亚已经成为维护中国国家安全的重要前提条件。
其次,中国在中亚地区有着重要的经济利益。中亚是一个有6000多万人口的新兴消费市场,中亚国家的经济结构和中国经济结构有着很强的互补性,虽然在前苏联时期中亚国家和俄罗斯存在着完整的产业链联系,但是多处于下游,而且随着国家的独立这种产业分工已被打破。中亚不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处于产业链下游的工业生产体系的现实情势,为我们的产品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市场。事实上,在经济领域中亚国家越来越依赖于中国。中亚油气和矿产资源丰富,对于缓解中国资源日渐短缺问题具有重大的经济战略价值。而且中国与中亚之间已经初步建立起便利的运输通道,可以保障安全供给。尤其对于能源来说既实现了供给的多元化,还可以缓解海上运输的马六甲困境。
最后,作为“新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中亚是中国通向西亚与欧洲的重要桥梁。西亚在中国对外联系路线图上的位置已越来越重要,连同亚欧铁路辐射带的经济繁荣已成为中国崛起的新时代符号。
(二)中国在中亚地区的利益关系博弈
作为新诞生的中亚国家与中国有着长达3370公里边界线,随着2008年9月20日,中国与塔吉克斯坦两国政府代表在卡拉苏—阔勒买口岸共同为第83、84号界碑揭幕,标志着边界线全部划定。中国与中亚国家再无任何领土上的纠纷,这为发展双方的关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事实上,中国与西亚国家并不存在任何重大的利益冲突,而且,中亚国家作为新近诞生的国际行为体需要中国政治、经济、外交的支持,尤其需要借鉴中国的治国理政经验以管理新生的国家。基于对前苏联的历史记忆和********因素的考虑,中亚国家需要借助于中国的力量以平衡俄罗斯在本地区的存在,因此对中国的崛起普遍持有一种乐观和欢迎的态度。这样就构成了中国发展与中亚国家关系的信任基石。
如前所诉,中亚国家由于自身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在经济领域依赖于中国,虽然两者之间不存在结构性的分歧,但在经贸利益分配上还是存在着不和谐的因素。尤其是随着中国商品的大规模涌入,中亚国家担心自己的经济体系会被中国商品所冲垮,而一些中国企业注重经济利益忽视当地社会收益的经营活动也引起了当地居民的不满,值得我们关注。
在发展与中国友好关系的同时,中亚国家面临着一个两难困境:经济上依赖中国,政治和安全上依赖俄罗斯,任何一方在本地区实力的过度强大都会对它们的国家利益带来潜在的威胁,如何协调与中俄两国的关系成为中亚国家的头等外交大事。基于********的考虑,中亚国家奉行一种平衡的战略,借重于中俄的相互牵制来谋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另外,中亚作为严重缺水的地区却与中国有着国际河流的连通,对于水资源分配的纠纷已浮出水面,成为影响双方关系的一个因素。
(三)中国的中亚战略
基于中国与中亚国家双方关系的特点和中俄中亚的三方博弈,中国的中亚战略可做如下设计。
在经济领域,中亚国家向西、南和北发展,并不能与那些国家形成经济上的互补,向东与中国则可以实现收益的最大化。有鉴于此,中国要进一步密切与西亚国家的经济联系,在产业链上形成深度的分工合作体系,继续强化中亚国家对中国的经济依赖。利用已有的经济不对称优势,在合适的时机,中国可以考虑与中亚国家共建自由贸易区,构建更广阔的东亚-西亚市场。
在安全合作上,进一步强化上海合作组织的安全功能,加大打击“三股势力”的力度。发挥上合的政治功能,缩小以至于最终取缔美国在中亚的军事基地。最终将上合建成保障国家安全与和平复兴的战略依托。在双边关系上,哈萨克斯坦是中亚国力最强、影响力最大的国家,积极发展与哈的双边关系,不仅可以起到风向标的示范作用,还可以影响地区合作组织的进程,需要持以特别的重视。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国一方面可以帮助中亚国家建设国内的信息网路,完善它们的路网交通设施,另一方面将国内的道路运输和管道运输与中亚已有的运输系统互联互通,在硬件设施方面与中亚形成更为紧密便利的联系,更好地发挥出“新丝绸之路”的桥梁作用。
七、中国周边南出与西进战略之争
中国战略界正进行一场事关外交主攻方向的大辩论。学院派的王缉思认为中国应该西进,进行战略再平衡,而杨毅、罗援等军方将领则主张南进。这场辩论将影响今后十年的外交方略,因此格外引人关注。
王缉思认为,中美在东亚的竞争已日益呈现某种零和格局。但若西进,中美在投资、能源、反恐、防扩散、维护地区稳定等领域的合作潜力都较大,而且几乎不存在军事对抗的风险。在维护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稳定的问题上,美国迫切希望中国提供帮助。
杨毅则认为,中国应采取固北、稳西、安东、拓南的********战略,深化和巩固与俄罗斯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确保北部战略方向稳固无忧;利用上海合作组织的平台,确保西部战略方向不出现大的****,稳中求进;确保稳定东部方向阵脚的同时,实现向西太平洋方向的突围;重点是面向南海,面向印度洋,拓展中国的国家利益,经济作先行,军事作后盾,外交作周旋,占实地,获实利。
这场辩论关系到中国外交今后以谁为友、以谁为敌的重大问题,也关系到中国国防外交资源的分配与整合问题。按照王缉思的观点,既然中国在东部被美国围堵,不如西进突破,反而可与美国交好。但问题是,中亚地区宗教、种族矛盾激烈,是一个战略大泥潭,中国若陷入其中,不要说突破,恐怕连抽身都很困难。
尤其是俄罗斯视中亚为禁脔,中国西进势必与俄国迎头相撞,与俄为敌,届时中国将面临东部有美日围堵、西部有俄国对抗的战略困境之中,在中美俄三角关系中处于最不利的地位。王缉思的西进策略未必符合中国的根本利益,却对美国的全球战略最为有利。中俄战略协作是美国的心病,如果中俄交恶,将使美国渔翁得利。
相比之下,杨毅的南进方案比较符合中国的长远利益。中国南进面临的对手并非强国,而且以经济战略为抓手,名正言顺。另外,中国对东盟各国的经济影响力愈来愈大,完全有条件将经济影响力转变为政治影响力。事实上,美日印也正积极向东南亚埋手,中国若不及时出手,将失去战略机遇期。
作者也认为,加强中缅关系与中国南出战略,对于中国突围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围堵,有着重大的意义。加强与缅甸的合作,(1)周边格局方面,可以在交通运输方面,有一个南出的通道;(2)地缘关系上,西可以牵制和平衡印度,东南可以阻碍越南西联系;(3)经济方面,可以形成与南亚在产业、市场等方面的互补关系。
八、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国家利益与中国的中东战略
蕴藏丰富油气资源的中东地区长久以来就是世界的热点,也是世界格局变化的晴雨表。由于中国能源需求大,对外依存度高,中东地区对于中国的经济版图尤其是能源利益而言有着重大的利益关切。同时,与中东国家合作,共同打击三股势力,对于中国的国家安全也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中国在中东地区的相关利益
中东以其独特的文明形态、至关重要的地缘位置和丰富的油气资源,在世界政治、经济、军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东是中国的周边延伸区,也可以说是中国大周边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国家利益版图上具有重要的分量,主要涉及我国在该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
从政治层面来看,中东国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国际事务中正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同中国持有广泛的共同立场:双方都坚持维护本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主张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强调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反对动辄诉诸武力和干涉别国内政。有鉴于此,它们可以作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战略同盟。在关系到中国核心和重大政治利益问题上,如台湾问题、西藏问题等,中国需要中东国家的支持与配合。在全球战略上,中东是国际形势变化的晴雨表,既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点,又是大国汇集合作互动与相互牵制的重要舞台,也是中国的战略屏障和延伸依托,有助于我国发挥大国作用。
从经济层面来看,该地区是中国实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战略的理想之地。近几年来,中东国家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庞大的市场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综合考察,该地区主要有能源、经贸、劳务、科技和军贸五大市场,其中尤其以能源市场和经贸市场为著:能源市场,中东已探明的石油储量约950亿吨,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60%和生产量的30%;天然气储量约52.5万亿立方米;经贸市场,2009年中东国家的GDP就已达1万多亿美元,进出口贸易额为7800亿美元,海外资产为8000亿美元。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该地区的需求增加,重点在油气资源、经贸市场、投资等方面,尤其是石油的需求,截至2012年,中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高达57%,其中超过一半来自中东地区,中国也成为中东石油最大的卖家,每年约1/10的石油出口到中国,可以说中东的石油对于中国而言其价值已不仅仅存在于经济层面。在经贸领域,2010年,中国与中东地区国家的贸易额突破1900亿美元,但是,跟美日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也预示着中东市场对中国而言尚需大力挖掘。另外,中东还是中国重要的劳务市场、科技市场和军贸市场。
从安全层面来看,中东对于中国的国家安全有着特别的意义。从地区层面来看,中东地区一直以来都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点,不仅由于其资源与地缘位置,更由于其与西方截然有别的文化和文明,中东地区滞留了美国大量的战略资源和战略注意力。鉴于此,中东是牵制美国从战略上转向中国的一个可资利用的战略资源。从国家层面来看,土耳其基于历史的原因与****分裂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发展与土耳其的良好双边关系事关中国西部的稳定与安全。中东地区另一个重要的国家以色列也与中国的安全利益密切相关。以色列先进的技术是中国所需要的,这固然是一个利益需求。但重要的是以色列在本地区独特的战略作用,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为敌,而且是美国在本地区最重要的盟友,发展与以色列的稳定关系在战略上有两重收益:一是制衡美国,另一面也可以牵制******势力的战略东转。
(二)中国在中东国家的利益关系博弈
在地区层面,中国在巴勒斯坦问题上持一种中间并略微偏袒巴方的立场,但足以引起阿拉伯国家的不满,这也成为中国与中东国家的一个分歧。这一问题,随着美国战略东移,以色列对中国需要的增加而又有了新的变化。如何在阿拉伯世界、以色列和美国之间做到有效的战略平衡,成为中国在此地区进行战略博弈的一个核心问题。另一方面,中国的国家安全面临着******激进势力的分裂威胁,中国需要中东国家对中国打击分裂势力的努力的理解和支持,这是中国除石油外在本地区受制的另一因素。
在国家的层面,中国与土耳其的关系由于****势力而受到严重影响。土耳其基于历史记忆和现实的大国抱负,指责中国打击“****”分裂国家的正义行为,包庇、纵容****分子的恐怖主义行径,不啻成为中国与中东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负向因素。
(三)中国的中东战略
中国在中东地区直接和间接的利益实属重大,因此中国的中东战略首先要实现战略上的集中,对于中国需要的石油资源要有清楚的相关知识储备,还要做到战略上的平衡,即在多种力量之间分配合适的战略资源已达到一种平衡的情势,最后还要有足够的战略灵活,随时基于时局格局的变化进行必要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