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艰难的复兴:中国21世纪国际战略
15009900000075

第75章 中国地缘环境和对外战略下(4)

基于这样的原则,中国首要做到的一点就是要详实地调查全球(首先是中国)能源的布局、储量、种类、分布地区、市场需求的变动情况,掌握尽可能详尽的信息。在扩大能源进口多元化的同时,在国内大力发展绿色能源,提高开发新能源的技术,如页岩气的开采、潮汐能的利用等,减少能源的对外依存度。在和中东进行石油贸易的同时,多宣传“相互需求、相互依存”的理念,不仅是中国需要石油,也要让中东国家清楚地知道,“只有将石油以适当的价格出售出去、维系长期稳定的客户,才能使其获得长期、稳定、且可观的收入,为本国带来实惠。”

九、中国在非洲的国家利益与中国的非洲战略

中国与非洲在历史上没有发生过任何冲突和矛盾,在过去的20世纪里,中国对于非洲的一些国家给予了力所能及的援助,同时,中国也得到了非洲许多国家在诸如恢复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等重大国际事务上的支持。非洲是一个后发地区,在经济领域与中国的互补性很强。建立面向21世纪友好和良性互动的中非关系对于中国而言意义重大。

(一)中国在非洲的相关利益

中国和非洲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相似的历史遭遇,相似的国内发展任务,相似的国际主张。中非关系不仅仅有朋友之情,更多的时候还是兄弟之义。基于这种特殊的外交关系,中国在非洲的国家利益主要体现在政治层面,近年来经济领域的国家利益越来越凸显。

在政治领域,在事关中国领土统一的台湾问题上,非洲绝大多数国家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中国原则”的坚定支持者,中国的核心政治利益在非洲是有保障的。中国和非洲一道坚持“不干涉内政”的外交原则,中国对非外交不仅践行了这一原则,也成为中国树立良好国际形象的最佳之地。随着中国国家实力的增强,中国所要承担的国际责任也会越来越大,展现中国负责任的国际形象,实践中国的国际抱负,非洲无疑是不二之选。近年来,中国对非援助越来越多,但中国援助非洲方式的变革及显著成效,却给了非洲国家许多的启发与联想,非洲的知识精英与政治领导人开始以自己的方式思考中国经验对于非洲可能具有的意义。换言之,经济交往的外溢效应越来越流向政治领域,中国的软实力也由此得到极大的提升。

在经济领域,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于近日发布的《2012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11年,中非贸易突破1500亿美元大关,达1663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2012年有望突破2200亿美元。2009年以来中国已成为非洲最大贸易伙伴;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从2001年的5000万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21亿美元;中国从1992年开始进口非洲原油,从当年的50万吨增长到2010年7085万吨,目前来自非洲的原油约占中国原油总进口量的30%。中国在非洲的经济利益涉及多个方面,其中最为重要、最为迫切的是实现中国资源和能源进口的多元化。除此之外,非洲大片的待垦土地为中国的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多的耕地资源。总之,中国的技术和非洲的资源、市场构成了中非经济相互依赖体系的两个核心部分。

(二)中国在非洲地区的利益关系博弈

虽然中非关系已经超越了冷战时期的意识形态束缚而迈向切实的经济发展目标和民生诉求,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务实、理性和前瞻的性质,但这并不意味着中非之间全无矛盾。事实上,中非之间也有分歧,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

比较突出的问题有:部分出口到非洲的中国商品存在质量问题;一些中资矿业企业存在安全生产和环境污染问题;部分中国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未能照顾当地就业问题,只关注于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和经济效益,不能融入到当地社会之中;另外,除非洲部分矿藏富集国外,中国对多数非洲国家都保持了不同程度的贸易顺差,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双边贸易积极性的下降。

中国在非洲所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西方国家造成的。西方以反恐为名,将军事力量部署到“有恐怖威胁”的地区,借助军事优势重新在非洲取得战略优势;对恐怖主义的过分渲染与武装冲突事件的频仍也会使非洲人失去对自己发展战略目标的清晰认识,忘记了发展而热衷于发展武备。对于追求经济合作的中国来说,由于一些国家战略目标的转移,其在非洲的影响力下降了。

(三)中国的非洲战略

非洲在政治上依赖于中国,这是中国制定对非战略的先天优势。而来自中国的贸易与投资也为非洲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曙光”,但是经济领域出现的问题已经越来越超越经济领域本身,超越非洲的地缘限定,需要从整体的战略高度审视之。因此,中国的对非战略基本的一条就是要做到政治与经济两手抓,同时,立足非洲但要超越非洲的地缘边界。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首先,在政治领域和地区层面加强中非战略合作,积极稳妥地支持非洲的一体化进程。在与具体国家的双边关系层面,中国不仅要与政府、政治精英交往,还要与所在国家的各种政治力量打交道,避免在当地形成“中国支持当地政府”的印象,而应保持一个公正、不干涉内政的形象。加强中国在非洲国家的公共外交投入,尤其是要改变外交言辞中空洞的话语体系,赋予外宣语言更具当地的实践意义,使当地民众了解中国在非洲的目的和所扮演的角色,消除民众的疑虑。在双边关系层面一个极为关键的环节是发展与非洲大国的良好的双边关系,使之成为中国发展、协调与非洲整体关系的战略支点。

对于西方国家对中国在非洲活动的妖魔化宣传,一方面中国不要过于在意国外的批评而忽略自身的优势,不要过于在乎大国关系却忽略其他因素;另一方面中国要积极地开展针对西方恶意宣传的公共外交,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向外国民众说明情况,对西方的歪曲报道进行反驳,加以澄清,维护中国的国际形象。在特殊的利益维护上,鉴于中非良好的政治关系的现实,可以考虑适当采取结盟的方式予以保护。

其次,在经济领域。对于出口至非洲的商品,中国可以与非洲国家联合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将产品的质量问题消除在襁褓之中,摘掉中国商品等同于低劣货的印象。加强在非企业和从业人员的监管和教育,要他们切实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生产更多地兼顾当地的长远利益和持续发展。统筹各部门在非洲的利益,避免过于在意部门利益而忽略国家利益。对于对非援助,在加强对非援助的同时大力宣传自力更生为主外援为辅的理念和经验,变输血为造血。

最后,加强中非治国理政经验的交流与合作,将中国的理念与中国的故事多向非洲讲述,提高中国在非洲的软实力。

十、中国在拉美地区的国家利益与中国的拉美战略

中国与拉美地区在历史上也没有发生过冲突、战争等纠葛。从经济领域看,两者之间有着很强的互补性。发展中国与拉美的经贸关系,尤其是大宗矿产资源贸易,将是中拉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国在拉美地区的相关利益

拉丁美洲现有33个国家和12个尚未独立的地区,总面积超过2000万平方千米,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3.18%,人口5亿多。拉丁美洲自然资源相当丰富,是世界主要能源、原料和粮食供应地,也是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消费和投资市场。中国与拉美国家均属于发展中国家,有着相似的历史遭遇、共同的利益诉求和相同的发展任务,这赋予中拉关系巨大的发展活力。迅速发展的中拉关系也汇集了中国大量的政治经济利益。

政治上,拉美是中国可以借重的重要力量。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重要的发展中地区,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都是国际新兴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促进世界多极化和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的积极力量。拉美尊重中国的核心关切和重大利益,与中国建交的拉美和加勒比国家政府在涉台、涉藏、涉疆等问题上一贯给予中方理解和支持。随着国际体系的调整变革,中国与拉美在全球治理、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和决策权等领域具有众多的战略共识和利益契合点。在联合国、世贸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基础四国”等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框架下,拉美与中国积极协调,支持中国的主张和倡议,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提升了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国际形象。

在经济领域,2011年中拉贸易额达到2415亿美元,2012年将突破2500亿美元。在投资领域,截至2011年12月,中国对拉美和加勒比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存量为540亿美元,涉及能源资源、农业、生产制造和加工等领域。同时,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对中国的投资也逐年增长。截至2011年底,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在华投资项目共计27875个,累计实际投资额1533亿美元,占全球累计对华实际投资额的13.1%。中国与拉美之间保持着良好的金融合作关系,促进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国有关金融机构不断加强对中拉经贸合作的融资支持,积极支持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基础设施、能源、矿业、农业、社会发展等领域重点项目。中国人民银行与阿根廷和巴西两国中央银行分别签署了700亿元人民币/380亿比索、1900亿元人民币/600亿雷亚尔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中国在拉美的经济利益还体现在三个方面:(1)拉美丰富的矿产资源已成为中国工业原料的重要供应地;(2)拉美还是中国实现能源来源地多元化的现实选择,来自拉美的大量油气资源能够极大缓解中国能源运输的马六甲困境;(3)拉美广阔的市场为中国企业海外布局提供了一个战略性支点。

在战略层面,拉美自美国的“门罗主义”以来一直被美国视为自己的“后院”,不容欧洲和其他大国染指。中国在拉美的存在扩大了中国的国际活动空间,可以有效地牵制美国在东亚针对中国的战略布局与制衡。

最后,拉美还有一种无形的资源值得中国借鉴。拉美国家是在第三世界中最早获得独立的国家,也是最早开始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国家。拉美国家所经历的现代化道路曲折艰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训。这些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积累对于快速迈向现代化的中国而言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二)中国在拉美地区的利益关系博弈

中国发展与拉美国家的关系有两个阻碍因素:美国因素和台湾问题。如前所述,美国将拉美视为不容他人染指的后院,对于任何域外大国发展与拉美国家的关系都持有一种内在的心理紧张。近年来在美国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积极发展与拉美各国的关系对美国在拉美的政治、经济、文化、安全诸方面的利益都构成了威胁,是挑战美国全球霸权和在拉美绝对影响力的表现,中国在拉美影响力的扩大无疑对美国是一种威胁。美国在拉美的存在已近两百年,可谓根深蒂固,拉美国家尤其是加勒比地区的国家都对美国有着深深的依赖。中拉关系事实上是一种中拉美的三方博弈关系,美国因素已经深嵌拉美的对外交往中。

台湾问题主要存在于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区。长久以来,中美洲、加勒比国家饱受战争摧残,政局动荡,地区内国家经济大多以农业和旅游业为主,经济发展模式较为单一,严重依赖国外援助。这些国家的主要出口对象为美国,经济上对美国的依赖性比较大。政治上受美国影响,多采用选举制、议会制和多党制等现代政治制度。中美洲、加勒比国家对外战略选择有一种内卷倾向,这种趋势自从这些国家获得独立以来一直存在,如今更加明显。它们将发展睦邻外交作为本地区国家外交优先发展的重点。鉴于加勒比国家的经济外交特征,台湾当局利用“金元外交”战略,不断强化与拉美地区某些国家的“外交关系”,以换取这些国家对台湾的承认,增加其国际存在空间。尽管中国与这些国家也有着经济上的往来,但是大都没有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这也成为中国发展与作为整体的拉美关系的一个软肋。

(三)中国的拉美战略

中国的拉美战略简洁地讲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应对美国因素,二是基于拉美国家的地区差异特征采取相应的具体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