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基督教的发展
1.早期基督教
早期的基督教是作为群众运动产生的。相对于传统犹太教强调遵循律法,基督教则强调耶稣救赎的恩典,并认为只要信奉耶稣基督就是旧约圣经里众先知所默示的救世主,愿意接受他为主,并决意以上帝的心意为生活的准则,让耶稣基督为自己承担所犯的过错,就被认为是已悔改,可以借着洗礼被接纳成为教会的一分子。
在基督教早期阶段,基督教会曾实行财产共有,外界视其为一种秘密性的宗教组织。部分犹太人视教会为离经叛道的异端,常常向罗马当局控告他们。
随着基督教的传播,社会各阶层愈来愈多人加入教会。教会在公元2世纪和公元3世纪虽多次遭遇迫害,许多主教和信徒被烧死、在竞技场中被野兽吃掉,但教会依然继续茁壮成长,直到313年颁布了米兰敕令,罗马帝国终于承认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随着基督教的发展,教会开始将12月25日定为耶稣的生日,即圣诞节。
2.中世纪的基督教
自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所灭之后,不少日耳曼人的部族,如法兰克人,亦开始皈依基督教。由于日耳曼人的文化水平比罗马人低,甚至连自己的文字也没有,于是教会便成了中世纪时期西欧的唯一学术权威。因为当时几乎只有教士和修士才能读书识字,所有的学者都是教会人士,所以西欧便开始完全陷入黑暗的迷信时代。
3.近现代的基督教
16世纪,随着西欧民族国家和市民阶级的兴起,要求摆脱罗马教皇控制的呼声日益高涨,终于爆发了反对罗马教皇封建统治的宗教改革运动,后陆续分化出脱离天主教会的一些新宗派,称为“新教”。18世纪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又产生了更加资本主义化的、以卫斯理弟兄为首的卫斯理宗。19世纪以来,基督教在美国的发展更加纷繁,各种新宗派不断产生,如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五旬节教会、神召会等,同时出现了一些跨宗派性的流派。
三、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据在西安出土的大秦景教碑记载,早在唐太宗贞观九年(635年),基督教已由波斯传入中国。但由于未能深深扎根于中国的社会与文化,基督教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甚至几度消失。19世纪,基督教从西方重新传入,由于传教活动受到列强不平等条约的保护,教会受差会控制,基督教在中国被中国人民鄙视,并被称为“洋教”,1949年仅有信徒70万左右。
1950年,中国基督徒发起“三自”爱国运动,通过自治、自养、自传,使中国教会走上独立自主自办的道路。1966—1976年,受“**********”的影响,中国教会活动一度中断,1979年教会重新恢复,1980年成立中国基督教协会。
在全国基督教两会(即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和中国基督教协会)的领导下,中国基督教各项工作蓬勃发展。全国现已开放堂点近5万座,信徒总数已逾1600万,其中农村信徒占70%。
四、基督教信仰
基督教除了信仰“三位一体”(圣父、圣子、圣灵)、“原罪说”、“创世说”等教义外,还强调了“唯信称义”、“圣经是信仰的最高准则”和“基督徒都是平等的”等信条。早期基督教的教义主要来自《圣经》,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教派也不断涌现,各派的教义侧重点也各异,但基本的信条有以下内容:
1.三位一体
三位一体,是基督教的基本信条之一。相信上帝唯一,但有三个“位格”,即圣父——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圣子——耶稣基督,上帝之子,受上帝之遣,通过童贞女玛利亚降生为人,道成肉身,并“受死”、“复活”、“升天”,为全人类作了救赎,必将再来,审判世人;圣灵——上帝圣灵。三者是一个本体,却有三个不同的位格。
2.信原罪
信原罪,是基督教伦理道德观的基础,认为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因偷食禁果犯的罪传给了后代子孙,成为人类一切罪恶的根源。人生来就有这种原罪,此外还有违背上帝意志而犯的种种“本罪”,人不能自我拯救,而要靠耶稣基督的救赎。因而,原罪说以后逐渐发展为西方的“罪感文化”,对欧美人的心理及价值观念影响深远。
3.信救赎
人类因有原罪和本罪而无法自救,要靠上帝派遣其独生子耶稣基督降世为人做牺牲,成为“赎价”,作了人类偿还上帝的债项,从而拯救了全人类。
4.信天国和永生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人的灵魂会因信仰而重生,并可得上帝的拯救而获永生,在上帝的国——天国里得永福。
5.信末世
相信在世界末日之时,人类包括死去的人都将在上帝面前接受最后的审判,无罪的人将进入天堂,而有罪者将下地狱。
五、主要的基督教旅游资源
目前,基督教是在全世界拥有信徒最多,分布最广,对世界影响最深远的宗教,现在以亚洲、非洲的信徒的发展最快,因此其旅游资源也相当丰富。
1.基督教建筑旅游资源
基督教的建筑包括教堂、修道院、祭坛等。其中教堂为基督教的主要建筑,是教徒们举行宗教活动的场所,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建筑类型:罗马式、拜占庭式、哥特式等,其中尤以哥特式影响时间最长。罗马式教堂采用典型的罗马式拱券结构,是一些大教堂普遍采用的建筑式样。罗马式教堂的雏形是具有山形墙和石头的坡屋顶并使用圆拱。教堂内为东西向长方形的大厅,中有长廊分隔空间。著名的罗马式教堂有意大利比萨大教堂。拜占庭式建筑的主要成就与特征是建立覆盖穹顶,并把重量落在四个独立的支柱上,这对欧洲建筑的发展是一大贡献。圣索菲亚大教堂便是典型的拜占庭式建筑。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在设计中利用十字拱、飞券、修长的立柱,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著名的哥特式建筑有巴黎圣母院大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我国主要的基督教建筑为上海徐家汇天主教堂、上海佘山圣母教堂、北京西什库天主教堂、广州圣心教堂、哈尔滨圣索菲亚大教堂等。
2.基督教节日旅游资源
基督教主要节日有圣诞节、受难节、复活节、升天节、诸圣日(万圣节)等,天主教和东正教还有圣神降临节、圣母升天节、命名日等节日。
(1)圣诞节。12月25日,原为罗马神话中太阳神阿波罗的生日。罗马帝国以基督宗教为国教后将此日改为纪念耶稣基督诞辰日,但耶稣基督降生的真实日期无人知道。圣诞节是基督教最重要的节日。12月24日通常称为圣诞前夜,一般教堂都要举行庆祝耶稣降生的夜礼拜(根据《圣经》,耶稣降生于晚上),礼拜中专门献唱《圣母颂》或《弥赛亚》等名曲。我国的国际礼拜堂、沐恩堂、景灵堂都以圣诞夜音乐表演水准较高而闻名于基督教界。又如清心堂、华东神学院等每年圣诞节都有朝圣表演,再现耶稣诞生时的情景。
(2)受难节。受难节是纪念耶稣受难的节日,为复活节前的礼拜五,纪念耶稣基督被钉死于十字架上。据《圣经·新约全书》载:耶稣于复活节前三天被钉在十字架上而死。这天在犹太教的安息日前一天,因此规定复活节前两天的星期五为受难节。基督教多数教派都纪念这一节日。
(3)复活节。复活节为纪念耶稣复活的节日。根据公元325年尼西亚公会议规定,复活节在每年春分后第一个圆月后的第一个星期日,节期大致在3月22日到4月25日之间。据《圣经·新约全书》载:耶稣受难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第三天复活。基督教多数教派都纪念这个节日。庆祝活动的具体内容各地不一,最流行的是吃复活节蛋,以象征复活和生命。
(4)感恩节。感恩节是北美洲基督教传统节日,为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美国),或10月的第三个星期六(加拿大)。感恩节为美国基督教的习俗节日,起源于1621年,初为迁居美洲的清教徒庆祝丰收的节日,后经美国总统华盛顿、林肯等定此节为全国性节日,具体日期多经更改,1941年起定为11月第四个星期四。教堂在这一天举行感恩礼拜,家庭也举行聚会,通常共食火鸡等。中国基督教部分教派守此节,并举行感恩礼拜。
思考与练习
一、填空题
1.佛教与、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2.基督教是信仰为救世主的教派总称。
3.汉朝时,佛教传入中国,洛阳是佛教中国化的第一个寺庙。
4.道教作为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从东汉末年张道陵创立“()”为产生标志,道教尊奉老子为教主,以“道”为最高信仰。
5.******教节日众多,其中、和被视为******教三大节日。
二、判断题
1.释迦牟尼涅槃后的100年间属于部派佛教阶段。()
2.基督教是东正教和新教的统称。()
3.大乘佛教对于人生有过于悲观的绝对性认识,在宗教修行上要求脱离世间。()
4.佛教在两宋时期迅速发展。()
5.钟楼位于天王殿左前侧。()
6.北京妙应寺大白塔、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均为覆钵式塔。()
7.正月初九是天界最高神祇玉皇大帝的诞辰,俗称“天公生”。()
8.******教是指一种顺服唯一的主宰——安拉的旨意和戒律的宗教。()
三、复习思考题
1.佛教文化与旅游具有怎样的关系?
2.基督教是如何在中国传播的?
3.请谈谈我们身边的道教印痕。
4.佛教寺院的布局体现了佛教中国化的哪些方面?案例分析道教对中国民俗有何影响
道教以自身悠久的历史背景、文化底蕴、信仰仪轨等影响着我国民俗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民俗在历史的发展中留有道教的影子,二者也保持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以端午节为例,其来源有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辟说等,最主要的还是以纪念屈原说为主。道教奉屈原为神,“五月朔,家家悬硃符”。
我国古代崇拜的民间神灵众多,这些神灵有些既是民间世俗神又是道教中的神仙。比如财神、八仙、碧霞元君、药王、关帝等。其中财神作为主管财富的神明被民间普遍供奉。
民间过年有挂桃符、贴门神的习俗。西汉刘安的《淮南子》中说:在上古时,有神荼、郁垒两兄弟善于捉鬼,于是民间就在每年过年时,于大门的左右两侧,各挂长约七八寸、宽约一寸余的桃木板,上画这两兄弟的神像,以驱鬼辟邪,即所谓“桃符”。东汉以来,又出现了在“桃符”上直接书写“元亨利贞”等表示吉祥如意词句的形式,名曰“题桃符”。唐太宗以后,道教奉秦叔宝、尉迟恭为门神。挂桃符和贴门神是道教“符”的一种转化形式,体现了民众驱邪避恶的心理需求。
与其他方面相比,民间祈求的范围更宽泛,内容也更多,有求雨、祈晴、祈福、祈丰收等民众参与性很强的活动。这些活动中,许多祈求形式都和道教科仪类似,有些活动甚至就是由道士主持的。
结合上述资料请分析:
道教对中国民俗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有何表现?
实训拓展
实训内容佛教戒定慧与人生的思考实训目的通过实训,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宗教文化的内涵;
深刻体会宗教文化所蕴涵的哲理思想和对现实人生的指导意义实训准备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完成佛教戒定慧与人生的思考的讨论稿及演讲词,作为讨论的依据实训过程教师先启迪学生佛教的教义“四谛”、“八正道”、“戒定慧”、“十二因缘”、“业报轮回”和“三法印”等思想,然后启发学生结合现实对戒定慧与人生进行思考实训地点景点实地(五台山等佛教名山)实训小结学生分组,各组分别得出讨论结果,写出实训报告。实训报告要求体现思想碰撞的火花,要通过实训把佛教戒定慧与人生的思考联系起来,深刻体会佛教思想对现实人生的指导意义实训作业实地考察佛教圣地,写出考察报告;
编写出有文化内涵的个性化导游讲解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