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如何欣赏旅游诗词曲
诗词曲的总特点是抒情性强、用语精练、跳跃性大、联想丰富。读诗词曲首先要通过文字信息感知诗歌的大致内容和思想,然后充分发挥想象力和联想力,连缀意象,填补诗中涉及而又没有直接说出来的部分,揣摩整首诗的意思。同时,要了解一些典故及参阅注释,力求弄明白作者写了什么、想要表达什么。例如,黄巢《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通过研读词句,可以知道全诗的大意是:瑟瑟的秋风中,满院的菊花正盛开,可是啊,冰凉的花心里散出的是幽冷细微的芳香,因而得不到蝴蝶的青睐,假如有朝一日我能成为百花之神,一定要改变这不公平的待遇,叫它与桃花一起开放,共同享受大好春光的抚爱。结合黄巢的身世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可推知这首诗表面上写的是为菊花鸣不平,而寄托的却是作者变革现实的政治理想。
由此可以看出,解读诗歌就要做到三点:一是从诗句本身入手,连缀成意;二是融入作者的生活背景、时代背景;三是考虑作者及作品本身所表现出来的风格。
二、旅游诗词曲作品欣赏
(一)旅游诗欣赏
1.《独坐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这首诗的意思是,鸟儿们飞得高高的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和这高高的敬亭山,互相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们谁也不会厌烦。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诗人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写出了自己的孤独和怀才不遇,也写出了自己的坚定,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作者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
2.《江南春》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前两句意思为:千里江南,莺飞燕舞,绿树红花,村庄城郭,酒旗飘展,一一在望。诗人在缩千里于尺幅的同时,着重表现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衬、丰富多彩的美丽景色。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后两句给这幅绚丽的江南春图画增添了悠远的历史色彩,显现出江南春的广阔、厚重、深邃和迷离。
3.《终南别业》
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诗人把退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兴致来了就独自信步漫游,走到水的尽头就坐看行云变幻,生动地刻画了一位隐居者的形象,如见其人。偶然在乡间碰到父老乡亲,与其谈笑聊天竟然忘了回家的时间。这里诗人捕捉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事例,突出地表现了退隐者豁达的性格。诗语平白如话,却极具功力,诗味、理趣二者兼备。
(二)旅游词欣赏
1.《扬州慢·淮左名都》
扬州慢·淮左名都
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年)冬至日,距金人兵临扬州已有16年。当年的繁华都会,如今满目萧条,引发了词人抚今追昔的感叹。该词分上下两片。上片描述扬州眼前萧条的景况:以“淮左名都”之昔日繁华对比今日“尽荠麦青青”之荒凉,以“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写伤乱之感,最后三句以暮色、军角、空城,描绘眼前凄凉。下片侧重对扬州史事的虚拟。词人想象风流俊赏之杜郎今日重游扬州之“难赋深情”,并多次化用杜牧歌咏扬州昔日景物的诗句,构成风月繁华与萧条颓废的意象对比。这首词婉转地抒发了作者对国家残破的悲痛和对战争的憎恨。
2.《钗头凤·红酥手》
钗头凤
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
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陆游的《钗头凤》是一篇风流千古的佳作,描述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悲剧。陆游初娶表妹唐婉,伉俪相得,琴瑟甚和。陆母却逼迫陆游休弃唐氏。后陆游另娶,唐氏改嫁赵士程,彼此之间音讯全无。几年后一春日,陆游与唐氏夫妻在沈园偶然相遇。唐婉派人送酒肴致意,不着一语。陆游触景生情,借酒浇愁,遂乘醉吟赋,于沈园墙壁上题下这首《钗头凤》。唐婉后来一睹此词,和词一首,不久便郁郁而终。
这首词上阕再现了陆唐久别重逢的情景。红酥手,以手喻人;黄縢酒,一种官酿名酒。满城春色宫墙柳,暗喻唐婉如宫墙内的杨柳,可望而不可即。欢情苦少,离愁恨多,欲究其因,却引来错、错、错三字。究竟是谁之错,已经没有查究的意义了。陆游所要表达的正是这种呼天无路、欲怨不能的悲愤压抑之情。下阕描述了满城春色忽成一片花落人稀、萧条凄苦的景象。桃花飘落、池阁闲置,更加有人世飘零、凤去楼空之感。只能欲说还休,发出绝望的叹息。
(三)旅游散曲欣赏
1.《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这是马致远著名的小曲,28个字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漂泊羁旅的游子心情。从标题上可以看出作者抒情的动机。整篇一气呵成,全曲以物点“秋”,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悲绪四溢的“游子思归图”。作者那种善于捕捉形象的高超才能,令人赞叹不已。王国维说:“天净沙小令纯是天籁,仿佛唐人绝句。”
2.《朝天子·西湖》
朝天子·西湖
徐再思
里湖,外湖,无处是无春处。
真山真水真画图,一片玲珑玉。
宜酒宜诗,宜晴宜雨,销金锅锦绣窟。
老苏,老逋,杨柳堤梅花墓。
这是支描景小曲,诗人绘出了西湖碧波荡漾、荷花飘香、晴阴皆美的自然风光,令人神往;同时于自然之景中有游船、笙乐等人的活动,展示出一派欢歌笑语、天顺民昌的盛世之景。诗人赞美西湖生机盎然、胜似“天堂”,溢美之词洋溢其间。全曲造境简单清奇,化用典故、民谚得体,是描写西湖之美的佳作。
第三节游记欣赏
早在我国古代,就出现了记述名山大川、风土人情、民俗风情的游记。这些游记有的因风景名胜而流传千古,有的造就了名扬千里的著名景区。
一、游记概说
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游记的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有趣阜盛,可以反映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录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始于东晋
东晋以前,自然景物的题材不是文学作品主要描写的对象,即使有的作品中有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也只是处于附庸地位,与欣赏大自然的作品不同。可以说,游记起源于东晋。
东晋六朝的游记文学作品,如鲍照的《登大雷岸与妹书》和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吴均的《与宋元思书》便是三篇书信体的山水游记。这三篇游记的不同风格反映了三位作者不同的生活经历,表现了他们三人融入作品中的不同个性。此外,在六朝时期,还有郦道元的《水经注》和杨炫之的《洛阳伽蓝记》这两部描写山川风物的著名作品。这两部名著只是记述地理人文的学术著作,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游记,但它们描写山川风物的文字绘声绘色,十分生动,对后世的游记创作有很大影响。
(二)成熟于唐宋
唐代,游记开始步入了成熟阶段。例如,元稹所写的很多短小精悍的山水铭文题记,将写景、抒情、议论熔于一炉,具有较高的现实性。柳宗元的代表作品《永州八记》是写景、抒情、哲理、象征的有机组合,开创了游记以山水抒写情怀的传统,对后世影响巨大。
(三)大盛于明清
明清是游记文学的大盛时期。这一时期,游记描绘的地域范围更加广泛,东北、新疆、西藏、台湾等地都有所涉及。这是和国家的统一、交通的进一步发达分不开的。而且,题材也更加广泛,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讴歌,有对边疆风土人情的记述,有即景抒情、睹物怀旧的小品,有诙谐有趣的拟人化的山水游记,还有对游地沿革的考证的学术游记。明朝时期的徐霞客将其观察所得按日记载,所记内容十分广泛,不仅对山脉、河流、地质、生物等方面作了详尽记载,而且对各地的风土人情、农业、手工业、交通运输业也作了如实的描述。经后人整理,将这笔宝贵财富编为《徐霞客游记》,它是一部地理学名著,又是一部文学名著。
知识链接
《徐霞客游记》简介
《徐霞客游记》是以日记体为主的中国地理名著。明末徐弘祖经30多年旅行,写有关于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的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他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世传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数种,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1639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卓有成就。此外,此书在记游的同时,还常常兼及当时各地的居民生活、风俗人情、少数民族的聚落分布、土司之间的兼并战争等,多为正史稗官所不载,具有一定历史学、民族学价值。《徐霞客游记》被后人誉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二、游记作品欣赏
(一)先秦至唐代游记欣赏
水经注·江水·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本文记叙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激发了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宋元游记欣赏
沧浪亭记
苏舜钦
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南游,旅于吴中,始僦舍以处。时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
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佑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号“沧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噫!人固动物耳。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寓久则溺,以为当然;非胜是而易之,则悲而不开。惟仕宦溺人为至深。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不与众驱,因之复能乎内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闵万古。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以为胜焉。
苏舜钦,北宋著名的诗人,是欧阳修的诗友,与梅尧臣齐名。苏舜钦有着强烈的入世热情和立功报国的志向,但却获罪被贬,之后闲居苏州,修筑了沧浪亭。此后,苏舜钦开始寄情山水,获得了精神的大解放,他的《沧浪亭记》记叙了他的真实情怀。综观全文,作者通过对沧浪亭的来历、美景、游乐及其感慨的记述,作与世浮沉、悠闲独放之叹。沧浪亭因苏舜钦而成名,苏舜钦因沧浪亭而心安。真可谓高山流水,知音难遇,一切尽在不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