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红星二场志
15063500000123

第123章 气象与土壤化验

一 气象

(一)气象观测概况

红星二场的气象观测最早起于1954年4月,在三支渠西十四斗(现新东食品厂内)成立气象观测哨,由佘友全、马永清任气象观测员,系统地记载了50~60年代的气象资料。

1978年,恢复气象观测,在十二连(原民兵连)建立气象站。

1980年,气象站搬迁到农科所,工作人员有3人。气象预测手段由过去人工测绘逐步向电子自动化发展。2000年3月,安装了气象卫星地面接收站,使用了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MICAPS),可自动生成预报业务管理数据,使天气预报准确率有了较大的提高。当年,气象站的单收站与地面人工观测同时进行,开展了气象旬报、月报、年景预测与分析、气象中长期预报等。2001年还增加了春季气象信息统计表(每5天发布)、五天天气预报项目。2002年,气象员由2人增加到3人,气象站增加了大风警报、降温警报、大降水警报、初霜、终霜预报等短期预报项目。初霜、终霜预报的准确率由以前的50%提高到2002年的80%,为农场农业生产及防灾、减灾提供决策依据。当年,兵团投资28万元将红星二场气象站的单收站、地面人工观测站西迁500米,建立自动气象站。工程于当年8月1日动工,10月1日竣工投入使用。红星二场气象站短期预报和中长期预报主要通过农场广播和自办的《哈密垦区气象信息》向全场及农十三师各农牧团场发布。

红星二场气象站建立24年以来,气象基础资料完整,观测技术数据的准确率逐年提高,丰富了本地区气象服务项目,努力提高短期气候预测和中短期天气预报准确率,尤其突出抓好灾害及异常天气预报服务工作,起了积极作用。

总之,红星二场气象站多年来,努力开展规范化、标准化、多样化的业务项目,为农十三师各农牧团场提供准确的气象信息、气象预报,为全师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做出了一定贡献。

(二)2001年红星二场气象站服务内容

1.备耕期(3月中旬至4月上旬)

2月上旬前,发布棉花气象年景预报[棉花气象系列化服务编号(1)];通过媒体发布土壤温度及5厘米、10厘米地温实况;播前10~15天发布棉花播种期趋势预报[棉花气象系列化服务编号(2)]。

2.播种出苗期(4月上旬至5月上旬)

密切关注播种期间的天气变化,对如下天气要提前24~72小时做出较准确的预报:大风、沙尘暴天气;低温、连阴雨天气;突然的急剧升温;霜冻出现的时间,要在天气发生前、后期随时随地提供情报、预报服务。

3.出苗、现蕾期(4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

定苗后,发布棉花苗期天气情报,滚动式发布霜冻预报,病虫害发展的气象条件监测、预测[棉花气象系列化服务(3)];5月下旬至6月上旬发布棉花头水期预报[棉花气象系列化服务(4)]。

4.现蕾—开花期(6月上、中旬至7月上、中旬)

苗期农业气象条件分析与评价;花铃期气象条件趋势分析及病虫害气象监测服务[棉花气象系列化服务(5)];棉花打顶期预报[棉花气象系列化服务(6)]。

5.开花—吐絮期(7月上旬至9月上、中旬)

现蕾期农业气象条件分析与评价,7月中旬初发布棉花开花至吐絮期≥15℃积温预报[棉花气象系列化服务(7)];8月初发布棉区适宜停水期预报[棉花气象系列化服务(8)];8月中旬发布垦区棉花产量趋势预报[棉花气象系列化服务(9)]。

6.吐絮—停止生长期(9月上旬至10月上旬)

9月中旬初发布棉花从播种至停止生长≥10℃积温预报;9月中旬发布棉花停止生长期预报[棉花气象系列化服务(10)];11月发布棉花生长期气象条件分析与评价。

二 土壤化验

红星二场化验室从60年代建立起来的,属生产科领导,有化验员吕良鸿和唐生斌两人。主要负责全场的每个条田的土壤化验分析,摸清各类土壤的特性、分布规律及障碍因素,为农场制定土壤改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进行农业区划和科学种田提供科学依据。

1970年10月,土壤普查试点中,普查出农场土壤有效养分存在着缺磷少氮,氮、磷比例严重失调的状况。全场土壤有效氮、磷分别为51.07ppm和6.8ppm,氮、磷比例为7.51:1,均在不适宜的范围。特别是磷的严重缺乏,成为农场发展农业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因此,增施磷肥是保证作物增产的一项极为有效措施。1980年,七连配二斗土壤有效磷4.6ppm,速钾190ppm,该条田缺磷,土壤条件属于中等肥力。小麦平均单产225公斤。按氮7磷3配合施用,小麦平均亩产334.5公斤,每亩增产13.13公斤。

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的提高、理化性状的改善有明显作用,但经过土壤普查化验,发现秸秆在分解过程中会产生土壤微生物与作物争氮的矛盾。因此,加入适量氮素化肥,缩小磷、氮比值很有必要。1980年,农场春小麦全部带肥下种(亩施尿素20公斤),很好地解决了这一矛盾,避免了春小麦生长前期脱肥发黄现象,同时也促进了秸秆的腐熟,达到合理地利用有机肥料。

1996年3月,恢复了化验工作,重建中心化验室,化验员张秀伟和宁波。1999年10月,中心化验室合并到农业科技推广中心,负责人李永祖。中心化验室承担农场条田土壤的养分动态分析及盐分动态分析、对开发区所有开发面积的土样进行检样工作和盐分动态分析,如所示。

(1)毛苕子根茎改善了根层土壤结构,从而加速土壤淋盐过程,巩固了土壤脱盐效果,促进根层土壤含盐量普遍下降的趋势;(2)毛苕子根茎的腐烂分解,使土壤pH值普遍下降而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普遍增高;(3)由于土壤有机质的增多,使土壤变得疏松多孔,因而土壤容重普遍降低,孔隙度增多,加强了土壤的蓄水保墒性能,改善了植物生长的土壤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