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红星二场志
15063500000126

第126章 学校建设

一 校舍及设施

1956年建校时,只有简陋的几间教室,学校几度搬迁,于1966年搬到场部以北500米处的现址。当时由于条件所限,师生们自力更生,打土坯建教室,盖出的教室房大窗小,光线不好。连队学校条件更差,教师的讲台、学生的课桌,都是用土块垒两个垛子,上面搭上木板做讲台、课桌。

学校的办学条件随着农场的经济发展逐步改善。

80年代,农场对学校的基建投入达50多万元,新建校舍面积为2537平方米。1982~1985年,新建1栋图书室和理化实验室、4栋教室和8栋16家教师宿舍,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并配置和更换了课桌和教学用具。1985年,修建了2栋教师办公室、1间收发室,盖起了开水房,安装了小锅炉。1986年翻修了三连学校和场部学校小学部的20间教室,改善了教室的采光条件,并修建了玻璃钢瓦自行车棚。

90年代,农场加大了对学校基本建设的投入,千方百计改善办学条件,为学校修建了餐厅,扩建了仓库,修筑了1000米长的围墙,硬化校园地面4400平方米,修建了校园中心花池,还修建有400米跑道的标准田径运动场。1992年,因学生增多,校舍紧张,有500多平方米的危房仍在使用。为加快中小学危房改造,农场成立了以赵木森为组长,毛鸿文、宋恒忠为副组长,李顺宗、王礼贤、乔风光为成员的“红星二场改造危房建设标准化学校领导小组”,搞多渠道筹资助学兴教,号召职工捐款助教。1994年至1996年,全场捐资共计36.9万元,用于学校的基本建设。

1996~1997年,农场投资400万元为学校修建了面积2664平方米的四层单面教学楼一栋,三连分校修建了729平方米两层单面教学楼1栋。

1998~2000年,为学校阶梯教室添置了音箱设备,装配了拉动式活动黑板,并将校内砖混结构的教室和办公室装修通暖气,同时装修了实验室、图书室,并按照自治区二类标准配备了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和体育、美术、音乐硬件设备,其中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348平方米,仪器价值10万元;自然室85平方米,仪器价值1.2万元;图书室46平方米,藏书1.6万册,阅览室150平方米;体育室154平方米,器材价值10余万元;音乐室76平方米,器材价值4万元;美术室76平方米,器材价值0.6万元;电教室170平方米,器材价值2.4万元。学校建有先进的48个座位的语音室和拥有26台586型微机室,各种设备设施基本达到了“八配套”标准。

二 教育经费

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教育经费全部由农场开支。

1975年,学校随农场由哈密地区管理,学校教育经费由地区文教局全额拨款。1977年到2001年,教育经费由上级划拨,不足部分(如办公费、基建费等)由农场财务补足,基本保证了教师工资,勤工俭学及学杂费收入补充教育经费。

80年代,农场对学校基建投资达50多万元。

90年代,农场加大了学校基建投资。1991年至1995年,场财务补贴达70多万元。1996年至1997年,农场自力更生,不等不靠,自筹资金400多万元,为学校修建两幢教学楼,并购置必要的教学设备。农场每年都要筹集资金数万元,专门用于学校基建和维修。

2001年,社会性、政策性(简称社政)拨款92万元,全额到位,无截留,无挪用现象。场财务对教育补贴31.5万元。学校严格按地区物价局规定收费,收学杂费8.1万元,用于补充教育经费不足,勤工俭学收入10.91万元,收入按“四三三”比例的原则分配。学校教师工资按政策规定,按时足额发放。

三 勤工俭学

20世纪50~60年代,学校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师生每年都参加支农劳动,锻炼思想,学习生产技术,当时由于农场经济困难,学校条件差,遵照毛主席“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教导,师生大搞勤工俭学,打土块修房子,平整校园,修建操场等。为减轻农场负担,70年代,学校自建修理间和加工房,做铁、木工活,自己动手做课桌,修理桌椅板凳,做水桶和铁皮烟筒,自制粉笔等,建窑烧砖修教室,勤工俭学搞得红红火火。

80~90年代,勤工俭学转移了主战场——到连队拾棉花。由于农场大面积种植棉花,劳力紧张,每到拾花季节,学校便按照场里统一安排,四年级以上学生都到连队帮助农工拾花,时间最长为20天,最少为7天,成为农场拾花的一支重要力量。1986~2001年共拾花3144.01吨,计人民币94.37万元。学生们劳动态度端正,拾花质量好,数量多,受到连队领导和职工好评,学生们通过劳动,锻炼了意志品质,培养了劳动观念,增强了和劳动人民的感情。1984年,红星二场学校被哈管局评为“勤工俭学”先进集体。1992年,哈管局召开勤工俭学工作会议,红星二场学校的杨新美老师受到表彰。

1991年,学校教工集资搞勤工俭学,办起了纸箱厂,由副校长钱志芳主管,生产的包装纸箱得到哈密地区技术监督局质检部门的认证和客户好评,但后来因流动资金短缺及其他原因,被迫停办。

1993年,学校利用勤工俭学贷款和农场自筹资金共计80万元,建起了饲料加工厂,1994年正式投产。生产的饲料有猪饲料、肉鸡饲料、蛋鸡饲料三大类,头两年创利10余万元,产品经哈密地区技术监督局鉴定,颁发了产品合格证,但由于原料缺乏,生产成本高,设备落后,饲料品种单一,造成严重亏损(1996~2000年共亏损148.25万元),2001年饲料加工厂停产,工厂职工及厂房全部合并到粮棉加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