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二军评剧团到四十七团演出“小二黑结婚”和“小女婿”。1954年,群众文化活动,主要是开展“五兵”文化活动和唱红色歌曲,由俱乐部负责开展。
同年,农五师政治部下发《关于评选连队模范俱乐部条例》,十三团二连俱乐部被树立为全师最好的一个。指导员、连长带头跳集体舞,85%的青年团员参加俱乐部文化活动。二连成立了文艺组、墙报组、广播组、乐器组、舞蹈组,全连会拉乐器者11人,会跳舞的50多人,会说快板的20多人,在田间地头、工地、饭场随时都有文艺演出。二连还组织“战士演出队”和乐队在各连队巡回演出13场,召开文娱晚会31场,演出节目600多个,出墙报36期,稿件700多篇,出专刊11期,稿件200篇,黑板报200期,稿件300篇,出画报9期,快报9期,读报260次。二连这个模范俱乐部典型,推动了全团各单位文化工作的开展。
1955年,兵团文工团到农五师十三团演出。同年,兵团京剧团到十三团演出“十五贯”和“孔雀东南飞”。
1956年,十三团举行首届文艺会演,目的是贯彻兵团文艺方针,鼓舞部队斗志,宣扬英雄模范和新人新事,大部分节目都是集体创作,自编自演,形式多样,短小精悍,内容有合唱、快书、说唱、歌舞剧、数来宝、快板等。
1958年,红星二分场搞“生产大跃进”,同时搞“文艺放卫星”,开展赛诗会。三连连长在赛诗会上写了“要在月球上种点哈密瓜”,全场赛诗2328首,写有曲艺、剧本30多部、小小说14篇、征文22篇。全场呈现“处处有歌声,天天有广播,周末有晚会,节假日有活动”的热烈气氛。
1962年,贯彻了兵团提出的“处处有歌声,月月有晚会,经常有宣传,假日有活动”的四条要求,全场各基层单位俱乐部共组织文娱晚会92次,演出节目820个,创作节目230个,还采取地头演唱,课前演唱等形式。到1963年,全场职工普遍学会8~14首革命歌曲。连队在开会、上课、点名前都要先唱歌,班与班、排与排、连队与连队之间拉歌、赛歌成风,十分热烈。1963年12月,红星二农场业余宣传队成立,在第一季度3个月中创作12个节目,演出16场,观众5000余人次,密切配合了1963年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和春节活动。
1964年,农五师召开宣传工作现场会,“红星二农场俱乐部工作介绍”被列入大会文件之六。农场达到12个基层俱乐部,470名俱乐部骨干,53名业余作者,173名业余演员,11名党报通讯员,2名电影放映员和一套有线广播设备。同时,广泛开展全场性的学习毛主席著作和进行“五红活动”,即红色环境、红色宿舍、红色办公室、红色食堂、红色托儿组。还有红色宣传员,到处是红色标语,到处是战斗口号。还把吃饭时间和母亲们照顾奶孩子的时间抢过来,读报、读毛主席著作、读红色小说,让不识字的人也能学习毛主席的书。同时,加强对“五项宣传活动”的组织领导,即黑板报、读报、广播、教唱歌和通讯报道。做到天天读报,天天广播,3~7天出一期黑板报,采取锣鼓开场,快板广播的形式。各连队还绘制了鲜艳夺目的“五好红旗台”、“五好红榜”、“标兵榜”,还组织了漫画展览、实物展览、故事会、心得交流会,先后建立了“毛主席语录牌”。利用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组织文艺会演、广场宣传、出版节日特刊、画刊等。
同年,全场掀起了大学毛主席著作热潮。各单位俱乐部购买4170本毛主席著作单行本,大唱“毛主席著作学得好”等革命歌曲,大量制作“毛主席语录牌”、“毛主席著作心得栏”和“学习毛选积极分子红旗榜”等等,到处有毛主席语录,到处张贴以毛泽东思想为内容的红色标语。
1962~1964年,红星二场俱乐部连续获得农五师先进团场俱乐部称号。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进入十年动乱时期,群众文化活动主要是观看“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演出,学唱“毛主席语录歌”,跳“忠字舞”,演“样板戏”。电影片也是“八个样板戏”,即《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海港》、《龙江颂》、《沙家浜》、《红色娘子军》、《奇袭白虎团》、《杜鹃山》。歌曲唱得最多的是《大海航行靠舵手》和《敬爱的毛主席》等。那时候读的是毛主席“红宝书”,唱的是毛主席语录歌,跳的是“忠字舞”,演的是“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即“天天读、天天唱、天天跳、早请示、晚汇报”,红星二场与全国各地一样,全场一片“红色”。至于其他形式的文娱活动都被列入“封资修文艺黑线”。把以前的老电影几乎全部封存禁演。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拨乱反正,适应新的生产力发展的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兴起,红星二场文艺演出队重新组建起来,全场群众性文体活动得到正常发展。尤其是兵团工会恢复以后,各级工会组织积极进行文化阵地建设。
从1985年起,农场文体活动开展比较广泛,形式多样,项目翻新,大型社火活动成为群众文艺活动的新亮点。1985~2001年,农场举办了第一至十四届“迎春杯”文化娱乐活动,举办的综合性活动项目有社火表演、文艺会演、歌咏比赛、棋牌类比赛、书画展、板报展、灯展、秧歌大赛、威风锣鼓表演、篮球赛、拔河赛、长跑比赛、少儿健身操等系列,这种大型综合系列活动放在元旦、春节期间进行,使人们10余天都沉浸在欢笑之中。
1989年春节,农场举办了社火表演,全场24个单位,有16个单位的社火队500多人参加了表演、游行。6辆五彩缤纷的彩车,载着各单位十大丰收成绩在前面引导开路,各社火队在鞭炮、锣鼓声中,边舞边走,整个游行队伍,从食品厂出发,延续1公里多长,数千名观众列队观看,不时发出阵阵掌声。有年逾花甲的退休老职工,有不足十岁的小学生,连领导、工会主席、团支部书记亲自上阵,人人精神饱满,个个神采飞扬。农场还举办了“我爱中华,我爱党”主题歌曲大赛、篮球赛、台球赛、象棋赛、形势教育黑板报赛,每个单位参赛人数30~50人。另外还有套圈游戏和现代舞比赛,有迪斯科、霹雳舞、民族舞、交际舞等。当年元宵节,农场还选拔了6个代表队(150余人)、7个节目组成红星二场联合社火队,代表农场先后在市委、地委、军分区、哈管局、哈密驻军某部慰问演出5场,并在哈密主要街道进行了游行表演,近万人夹道欢迎,簇拥观看。有人讲:“没想到小小的一个农场,能有这么一支强大的社火队,真是了不起啊!”哈管局一位老干部讲:“这种活动好几年没看到了,演的不错,他不但体现了红星二场人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也体现了红星二场领导对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红星二场广大职工是勤劳的,也是最可爱的。”
进入20世纪90年代,红星二场经济发展加快,职工群众“求富、求知、求乐”的心理素质不断提高,对业余文化娱乐生活有了新的渴望和追求。春节文化活动的开展更为广泛,形式多样,项目不断翻新。
1990年春节,全场参加社火表演的有19个单位,646人,社火队伍长达1公里多,排演节目64个,有耍龙、舞狮子,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打腰鼓,抬花轿。其中龙4条,狮子6头,自行车旱船8艘,彩船9艘,彩车5辆,花轿3顶,腰鼓60面,秧歌队8个220人,金钱队4支82人,高跷16架,穿插小节目15个。春节时在本场演出。元宵节到二堡乡演出,3次进城到哈密市演出。全场19个单位社火队首尾相连,一个接一个,600多人20多项节目集中编队,前呼后拥,缓缓移动,沿街万人拥挤观看,场面十分壮观。特别是自行车跑旱船恰似行云流水,还有狮舞上高梯深受哈密市民欢迎,后被编入《西部潮》系列电视片。
1995年,红星二场老年文化娱乐健身活动兴起,农场专门把招待所三楼划给老年活动中心使用,每天都有几十名老年人在这里练健身操、打太极拳、舞剑等。每年夏季在职工文化中心广场,晚间灯火通明,露天舞场一批老年人跳舞,周围几百名男女老幼乘凉围观,构成一幅欢乐祥和的农场夜景。
1996年,红星二场与吐哈油田运输公司联合组织500人社火队参加“基地庆典”及哈密市社火游行表演,其社火队表演情况。
1997年,红星二场组织百人合唱团代表哈管局参加哈密地区在铁路局体育馆举办的“区域大合唱比赛”获三等奖。当年“迎香港回归”与哈密市文工团联合演出文艺节目,并接待了农九师豫剧团到农场演出豫剧。
1998年,红星二场组建“百人威风锣鼓队”参加了哈密市元宵节庆祝活动。1999年又参加了二堡撤乡建镇庆典。
1999年,与哈密地区质检局和物价局联合演出一台文艺晚会。
1997~1999年,农场威风锣鼓队应哈密市委邀请为哈密市人民代表大会演出3次。2000年又参加了巴里坤白石头旅游区庆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