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农五师红星二农场通讯站在场党委的领导下,组织各连队通讯读报小组为党报积极组稿、投稿,向兵团《生产战》线报和农五师《战旗报》发稿280篇,刊用70篇。为《战旗报》组稿5个专版,为本场有线广播站组稿300篇,为连队培养业余通讯员和写作爱好者80名。当年,徐加刚被兵团授予“优秀通讯员”称号。
1962年,红星二农场通讯站共计采写投稿900篇,其中向农五师《战旗报》投稿470篇,刊用114篇;向兵团《生产战线》报投稿42篇,刊用6篇;向新疆人民广播电台投稿16篇,采用1篇;向《哈密报》投稿2篇,采用1篇;向本场有线广播站供稿400篇。当年,农五师红星二农场通讯站被兵团政治部通报表彰为“先进通讯站”。同时,红星二农场四连被评为兵团“先进通讯读报组”,姜维新和钟德焕通报表彰为“兵团优秀通讯员”。
1963年,红星二场通讯报道工作是以向外发稿为重点,共计发稿570篇。其中向《新疆日报》发稿20篇;向兵团《生产战线》报发稿138篇;向农五师《战旗报》发稿254篇;向《哈密报》发稿79篇;向《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发稿27篇。其发稿数量和刊稿率比历年都有较大提高。《生产战线报》见报11篇,刊用率8%;《战旗报》见报26篇,刊用率36%。同时向全场黑板报供稿2092篇,出版463期。
1964年,红星二场设有通讯站和中心通讯组,各个基层连队设有通讯读报组。除了对原有几家报刊供稿之外,又向《新疆文学》、《支部生活》、《文化生活》等杂志投稿。
1962~1964年红星二场在报刊上发表的通讯报道篇数统计,“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期间,红星二场通讯站(组)自行解散。
80年代,红星二场党委十分重视通讯报道和新闻宣传工作,全场发稿数量逐年增加,场办小报《前进报》和有线广播站年均用稿500多篇,外发稿件150篇。
90年代,是红星二场新闻宣传报道兴盛时期,农场宣传科设通讯站,还有中心报道组,由36名成员组成,由宣传科长袁小静负责主管,全场每个连队及学校、医院、工副业单位配置了通讯员。场通讯站坚持了新闻宣传报道工作的百分考核目标管理制度,要求百人以下单位投稿30篇,大单位投稿40篇。同时,场宣传科和有线电视站制定了“一二三目标”,即省级报刊刊稿(含图片)10篇以上,地区级报刊刊稿20篇以上,《哈密开发报》刊稿30篇以上。
到1999年,红星二场通讯站有通讯员38人。全场向外发稿289篇,向《哈密开发报》供稿242篇;《哈密报》30篇;《兵团日报》29篇;《中国农垦经济》9篇;《兵团工运》1篇;《哈密广播电视报》1篇;哈密人民广播电台2篇。当年,红星二场通讯站被哈管局《哈密开发报》社评选为“优秀通讯站”。袁小静获得该报1999年度优秀通讯员二等奖,新闻摄影作品《拓荒》荣获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华全国广播电视协会、《人民日报》国内部主办的“中华大地之光”新闻大赛三等奖。赵秋苗、谢玉芹获得“优秀通讯员”三等奖;严国彪、初明远获得优秀奖。袁小静、谢玉芹、刘冠喜3人写作的3篇新闻作品获得“好新闻”奖。当年,农场党委对全场宣传报道做出优异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了嘉奖,受嘉奖的有粮棉加工厂、三连、学校、建安五分公司、新东食品厂、医院等。
2001年,红星二场新闻宣传工作再接再厉,共计向有关报刊发稿298篇。其中,向《哈密开发报》发稿240篇,刊登224篇;向《哈密报》发稿31篇,刊登25篇;《兵团日报》刊稿14篇;《新疆日报》刊稿1篇;向《兵团建设》发稿3篇,刊稿2篇;向《兵团工运》发稿2篇,刊稿1篇;《天山建设报》刊稿4篇,共计刊登270篇,利用率90.1%。当年,场通讯站被农十三师新闻中心评为“优秀通讯站”。袁小静、严国彪、初明远、赵秋苗、贾信军的5篇新闻作品分获农十三师2001年度“好新闻”一、二、三等奖;赵秋苗、袁小静获《哈密开发报》优秀通讯员一、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