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工资制度改革
从建场初期到1955年9月,农场保持部队生产形式,实行供给制。1955年9月以后全部实行等级工资制,农场从加强经营管理、开源节流上提高经济效益。1966年推行评工记分,即工人拿出30%的工资作为工分工资,70%作为个人的基本工资收入。后来受“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评工记分办法从此中断,仍旧恢复了原来的等级工资制。
1980年,农场开始实行“定包奖”责任制。农场对连队实行两定(即定产量、定盈亏),连队对班组实行五定(即定条田、定人员、定产量、定成本、定盈亏)。在方式上一般采用任务到班组,责任到人头,定额计工,联产计酬,以工计奖的办法,在阶段作业上实行统分结合,小段承包以及小部分实行计件工资。连队超利润部分的盈利50%上缴农场,50%留连队;减亏连队,减亏部分60%上缴农场,40%留连队。连队所得的超利分成或减亏分成按二、八分成,即20%留连队,80%直接奖励给职工。化工厂每超一吨硫化碱奖30元,每吨成本定为400元,成本降低部分的30%提奖,超利润奖励办法与农业单位相同,全部奖金总额按20%归工厂,80%分给职工。其他工业单位超利润的按70%上缴农场,10%留厂,20%分给职工。基建单位超利润的按“五、一、四”分成(即上缴农场50%,连队留10%,职工分给40%);农机队超利润的按“六、一、三”分成(即上缴农场60%,连队留10%,职工分给30%)。商业单位按超利润的按15%提取直接分配给职工;学校在勤工俭学收入中提取40%作为奖金;医院在超收中提取30%作为奖金。全场所有干部、职工采用10%浮动工资办法,完不成农场下达指标时,最多扣发全部浮动工资。
1993年,全场干部实行30%浮动工资办法。工人3级、干部行政24级以下及未定级的人员按10%工资浮动。工人可实行计件工资、产量工资,连队对班组或个人实行联产到班组,责任到人头,超产有奖,减产受罚的经济责任制。
二 承包经营改革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导下,农场不断深化改革,从根本上改变过去的经营模式,不断完善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1984~2001年,承包经营责任制大体经历两个阶段。
(一)实行大包干阶段(1984~1987)
农场对农业生产连队、机耕队、汽车队全面实行大包干的经济责任制。农业实行“一主二翼”及“兴办家庭农场”为主要形式的改革。1984年牲畜作价归户承包715头(只),房屋作价计2.9万平方米,创办开发性家庭农场28个,土地3407亩用于给683户划分宅基地。农场四连连长武荣华、八连连长张成行主动辞去连长职务创办开发性家庭农场。当年参加大包干的职工1174人。1984年职工平均年工资收入960.92元(档案工资)。第一年实行大包干经济责任制后,职工年收入1000元以上的就有289人,占承包人数的24.6%,挂账职工137人,占承包人数的11.7%。1984年职工平均收入比1983年增加2.9%。
工、商、交、建单位实行经营承包,机关事业单位实行岗位责任制。
1985年,参加大包干职工1215人,收入1000元以上职工751人,占承包人数的61.8%;挂账职工36人,占承包人数的0.03%,承包职工年收入1627.83元,比档案工资965.59元增加68.6%。
1986年,参加大包干职工1299人,承包职工年收入1235.8元,比档案工资1174.02元,增加5.3%。超收职工276人,占承包总人数的59.7%;挂账职工189人,占承包人数的14.5%。
1987年,职工人均收入1624.51元,比档案工资1217元增加33.5%。
从4年改革实践看,大包干经济责任制打破了工资制的铁饭碗,延续几十年的以班组为作业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解体。由于长期实行的统一经营模式,有少数职工不能适应新的经济管理模式造成挂账,生活困难。农场每年拿出一部分资金给诚实劳动的职工进行减免承包挂账。由于分田承包到户,农场出现“花花田”,给大田规模化机械作业带来一定困难,少数职工倒卖产品给农场资金回收造成很大难度。
(二)承包经营责任制阶段(1988~2001)
1988年,兵团在农牧团场推行以承包经营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农牧团场经营机制改革。1987年10月,红星二场首次推行民主选举场长,总有效票239票,赵木森得票最高为161票,当选为农场场长。农场改革从此进入场长目标责任制、干部聘任制、职工合同制阶段的改革。农场与哈管局签订了场长经营目标责任制,承包期为三年(1988~1990),确定了上缴利润、法定利润、职工人均收入、开荒等指标。农场与连队(工厂)签订了承包经营合同,连队把承包指标分解到班组、条田,有条件的也可分解到个人。农场对职工实行“成本包干,定额上缴”的大包干办法。坚持“五统四分,两自主”的原则。“五统”,即统一产品种植和布局;统一安排重大生产技术措施;统一管理水电排灌;统一管理大中型农机和水利建设;统一计划内产品处理和财务管理。“四分”,即自行确定追加生产措施;自行确定劳动分工和劳动时间安排;自行确定内部分配办法;自行确定经营其他生产项目。“二自主”,即自主发展庭院经济;自主支配劳动剩余时间,从事正当的副业生产,为职工开辟了致富新途径。
实行场长经营承包责任制的三个条例:
1.场长工作条例
场长对农场的生产指挥和经营管理统一领导,全面负责。
2.党委工作条例
为实现农场总任务、总目标服务,围绕生产经营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开展工作,建设两个文明,保证场长目标责任制的实施,推动和促进生产经营及各项任务的完成。
3.职工代表大会条例
保障与发挥工会组织和职工代表在审议农场重大决策,监督行政领导,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等方面的权力和作用。
场长在任期内必须做到:坚持社会主义大农业的方向;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搞活的总方针;坚持兼顾国家、企业、个人三者的利益;坚持惟才是举,任人惟贤的干部路线;坚持遵守国家规定的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充分发挥农场的规模、技术和劳动效益。
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必须做到“四不变”、“四改革”、“十配套”。“四不变”,即全民所有制性质不变;土地承包30年不变;农业承包指标3年不变;职工身份及应享受的劳保福利不变。“四改革”,即改革人事管理体制,领导干部实行选举或招聘任期制,一般干部实行聘任制,职工实行合同制;改革分配制度,实行按劳付酬和权责制挂钩的分配形式;改革计划管理体制,减少指令性指标,增加指导性指标;改革单一行政科室为行政经济合一的机构,生产经营科室既管生产经营又承担经济责任。“十配套”,即农业承包的配套改革;水电管理的配套改革;农机管理的配套改革;园林承包的配套改革;畜牧业承包的配套改革;工副业管理的配套改革;资金管理的配套改革;供销工作配套改革;人事管理的配套改革;基建管理的配套改革。
大田承包实行“联户农场分户承包”,“大田承包分户管理”、“大田承包固定,连队统一倒茬”,人员紧缺用换工,输出或发展二、三产业。承包形式和分配方法由农业连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职工的承受能力,自定方案,农场不作统一规定,但不论何种形式必须保证农场下达给单位的各项任务的完成,职工收入不得低于职工档案工资水平。
连队(工厂)正职干部工资低于150元的补足150元,副职干部工资低于130元的补足130元,不另计其他补贴;机关干部仍然执行固定工资制。全场干部及产量计件工资人员,平时只发工资的70%,30%作为浮动工资,待单位完成生产财务指标后,再补发。
1988年,职工平均年收入1245.55元,比1987年的档案工资1217元增收2.3%。
1989年,职工平均年收入1700元,比1988年档案工资1215.01元增收39.9%。
1990年,职工平均年收入1924.68元,比1989年的档案工资1738.91元增收10.68%。
根据国务院批转体改委《关于在治理整顿中深化企业改革,强化企业管理意见的通知》和兵团哈管局第二轮承包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农场实际,坚持和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指导方针是“稳定政策,兴利除弊,分类指导,多作贡献”。稳定政策,保持企业改革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稳定承包者队伍,做好承包人的思想政治工作;针对第一轮承包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措施,充分发挥承包制的潜力;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不搞一个模式;兼顾农场、连队、职工三者利益,提倡奉献精神,为国家多做贡献。
农场实行支部政治核心和行政领导为生产经营中心的集团承包。承包期限为五年,农业计划保持基本稳定。农场根据每年社会需求,产品价格及水土变化保持大稳定小调整。上缴办法实行种什么作物上缴什么利费标准的“浮动大包干”办法。即指标是随着作物而浮动,土地级差按3年小麦平均亩产来测产,以小麦作物标准产量加上作物系数来计算上缴金额。经济收入只要给农场缴够,连队留足,剩下就是职工的。大包干性质不能变,按作物上缴的办法也不变。职工上缴劳保金450元,福利金250元,场管理费200元,养地费每亩5元(养地后农场返还投入成本)。外来工缴纳管理费300元,农业工人分担管理费实行人地各半的计算方法。连长(厂长)月工资不足180元、副职人员月工资不足160元的补齐上述标准,年终任务完成后工资补齐,并按规定计发奖金;完不成任务的不补工资,也不计奖。男职工55岁以上、女职工45岁以上承包有一定困难、劳力差而减收,每人每年由场补助250元。
1996年3月,红星二场又与哈管局续签了1996~2000年第三轮承包合同,其场长承包目标完成情况,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和江泽民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全面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农场党委确定了贯彻落实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十项举措:(1)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的热潮;(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民主科学决策,制定完善两个文明建设的计划和今后措施;(3)认真总结两个文明建设的正反方面的经验,为今后工作提供参照借鉴依据;(4)做好决算兑现工作中的政治工作,稳定职工队伍;(5)做好扶贫工作,保证歉收、特情职工生产、生活;(6)开展“科技之冬”活动,认真组织学习“决议”,学文化,学技术,学业务的群众学习运动;(7)以法制为武器搞好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维护大局稳定;(8)繁荣职工业余文化生活,积极筹办“红星之春”文化节;(9)创建优美环境,塑造良好形象,促进文明进步;(10)以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为动力,组织好备耕生产。
1996年9月,农场改善农业经营体制,对农业工人要求逐步做到生产成本费和生活费自理(简称两费自理),对实行两费自理的工人给予优惠政策,鼓励外来人员承包土地,打破企业内部职工与外来包地人员的身份界限,鼓励职工自建住房,发展庭院经济,大力发展个体经济。
农场对生产单位不再实行工资保底和挂账减免办法。实行干部风险抵押金制度,提倡大户承包,两费自理,克服少数职工负盈不负亏的现象,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克服职工自由种植、产品流失、资金回收困难的弊端,有利于发挥兵团农场优势。在第三轮承包中,农场对单位实行百分考核办法,极大地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2001年,农场与十三师签订了五年承包经营合同。2001年7月,红星二场领导班子调整以后,企业改革逐步深入继续完成场长经营目标(见)。为进一步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解决职工负盈不负亏的问题,农场又推行了两费自理以及租赁承包等形式,土地固定到承包户,其使用30年不变,实行“土地固定,两费自理,定额上缴,超收归己”的大包干办法。到2001年全场职工平均年收入为6829元,比档案工资5409.59元增加收入26.2%。
三 工、交、商、建企业改革
工、商、交、建企业单位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厂长(经理)由农场聘任或竞选产生,农场党委批准,作为企业二级法人,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党支部书记由党委直接任命,考核指标为生产指标(生产量吨、公里、销售额、建安产值)、上缴利费指标、职工增收及精神文明建设四项指标(有农牧业任务的单位奖罚占30%;本行业占70%)。
(1)生产类:凡完成生产任务,每个份额奖100元;
(2)完成利润:凡完成上缴利润指标,每个份额奖200元,超利润部分按1%提奖;完不成上缴利润的与农业单位扣罚相同。
(3)职工增收奖:职工增收1元,每个份额奖1元,以不超过450元为限,超过多少,增加多少调节利润,职工收入标准按年收入1600元计算;达不到这个标准的按档案工资计算超1元奖1元,奖罚对等。
(4)精神文明奖与农业单位奖励办法相同。
(5)粮棉加工厂奖励工资以不超过农业单位平均奖励工资为限。
对多年亏损企业实行停产、兼并、转让。对1985年2月由农场筹资,以资代劳集资108.9万元新建的元明粉厂、纯碱厂、化工二厂于1986年与化工厂合并;纸箱厂(校办厂)、酒厂与食品厂合并。
1997年化工厂停产,于1999年“退二进一”改为农业十一连。1992年和1993年建成1600万块生产能力的砖厂,于1997年租赁给河南新乡丁安祥承包,三年标的为27.5万元;2000年续签3年承包合同,标的为25.5万元。1992年成立的乡镇企业供销公司因经营不善,于1993年撤销,资产划给供销科。1997年商贸公司长期亏损,改为国有民营,把商品作价给职工,柜台出租,自主经营,公司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租金,保留职工身份。饲料厂(校办厂)于2001年停产。水泥厂于1997年停产。1996年,汽车队把汽车折价优先卖给车队职工,让职工自主经营,规定给农场上缴一定费用,保留职工身份。同时,车队建设的加油站,于1997年投入使用。加油站年年盈利,于2001年与农机一队合并。
新东食品厂于1984年5月从福建引进技术,由李由等12个工人集体承包,用原啤酒花烘干楼改造建成,当年技改,当年投产,当年受益。1988年10月与福州、上海、天津建立农工商综合经济联营。1993年12月筹资355万元扩大二条脱水菜生产线。1994年又与天津医疗环保进出口公司合营新建一条生产线。1994年12月与香港新东组合有限公司联营,双方投资400万元,组建新疆哈密市新东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后因多方原因撤销联营,由农场自营。
工、商、交、建干部全部实行风险抵押金制度,工人实行产量工资、计件工资及百分含量工资等分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