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斯语已经六个月了,她已经学会爬了,她还经常手舞足蹈,她还爱啃手指头,她爱大人们发出有趣的声音,逗她“咯咯咯”地笑,她最爱的是出去散步。
这个小人太爱动了,一刻不停地动,她练习着各种各样的动作,她巴不得立即获得行动的能力和行动的自由。她太需要大人在旁边陪伴她、协助她、配合她!
原本,我打算孩子在五六个月的时候,把孩子交给婆婆带,自己回去工作。
可是,我发现,带孩子实在是一件体力和脑力并重的活,婆婆年纪大了,家务已经够她忙活了,再交给她一个孩子,我实在不敢想象。
婆婆说,不用担心,小区里很多人家都这样,年轻夫妻去工作了,把孩子交给老人,都带得好好的。如果把孩子交给保姆,那才是不放心呢!
颜承亮也不愿意让他妈妈累着,他更愿意我留在家里照看孩子。至于经济,节约点,日子也过得去。
我决定先把工作放一边,专心带孩子。与其回去努力工作,拼命挣钱,拿这些钱将来投资孩子的教育,倒不如现在陪伴孩子,给予孩子及时的照顾和教导。与钱相比,更宝贵的是时间!更何况,孩子的成长,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张倩打来电话,她已经跳槽去了一家大型进出口公司,她在那边立稳了脚跟,于是也想让我过去。
“你在家待着闷不闷啊?”
“不闷啊,有孩子在,怎么会闷呢?”
“还是个毛毛头,什么都不懂,不能陪你逛街,也不能陪你说话!”
张倩喜欢时尚,喜欢咖啡馆,也喜欢酒吧,会吸烟,会喝酒。她说大学的时候,她就会这些了,她认为这是现代女性的标签,和会电脑、会英语、会开车一样重要!
她也喜欢孩子,我生下斯语的第二天,还在医院里的时候,她就捧着鲜花来看孩子了。她抱着孩子,目不转睛地看着她,她觉得生孩子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能从肚子里出来个有眉毛、有鼻子、有眼睛的家伙,并且,她还会慢慢长大!
她坚持要做斯语的干妈,她给斯语买了很多漂亮的衣服和玩具。她说等斯语长大了,有一头乌黑的长头发了,她就给她买许多漂亮的发卡。
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块最柔软的地方,但是,我们需要花时间静心地体味它,然后,才能够得到更多美好的滋味。
每天早晨,上班前,颜承亮都会带斯语去楼下散步,所以,早晨的时候,斯语最盼望的是见到爸爸,尤其是爸爸抱起她,打开门的那一刻,她可欢呼雀跃了!
颜承亮以前不喜欢唱歌,可是,斯语喜欢听别人唱歌,颜承亮也便喜欢上了唱歌,女儿是她最忠诚的听众。爸爸唱歌,女儿扭屁股;爸爸唱完,女儿鼓掌。
每天晚上,下班后,颜承亮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抱女儿,把女儿举到空中,听女儿发出“咯咯咯”的笑声,再把她抱在怀里,使劲地亲啊亲,亲得女儿又发出一阵“咯咯咯”的笑声。
颜承亮说,听到女儿的笑声,他的心都醉了!
笑是孩子成长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关于身体的,关于性格的,也关于智力的。
孩子笑了,说明这个时候他觉得很舒适,很开心,当他处于身心愉悦的状态,他更容易接纳外界的信息,更愿意积极地和环境融合,同时,也有利于促进身体的成长。
如果孩子易怒,很可能是因为缺少照顾,他的需求被大人忽略了;也有可能是照顾过度,他被约束了,没有了行动的自由。
所以,我们可以从孩子的反应上来检测我们自己的行为是否恰当、合适。
颜斯语对什么都充满了好奇,她的表情开始丰富了起来,虽然,她经常安静不下来,可一旦安静下来,她就喜欢听我讲故事。
给斯语讲故事的时候,我尽可能地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因为她实在喜欢看大人的表演!
颜斯语越来越黏人了,当午睡醒来,她看不见我们在她身边,她就会咿咿呀呀地喊,好像是在叫:“你们来啊,你们快来啊!”
如果我们应和了,对她说:“就来了,就来了!”她就会安静下来。可是,当她还是看不见我们,她又会叫,甚至哭。
时常,我会翻开《颜氏家训》。
它能够使我安静下来。
我正在感受一个字——悟。
悟者,心中有“吾”(我)。
我想它说的应该是,我们应该了解自己,只有了解了自己,才能够了解这个世界。
当然,还有了解孩子!
我们首先得了解自己。
耐心,或许从中而来!
理想妈妈语录:什么使我们失去耐心
从隔壁传来一阵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大概是他又不听话了,惹恼了家长,被家长拎到了屋外,家长喝令:“不听话就别进来了!”
偏偏孩子也固执,就是不肯认错,他拼命拍打自家的门,大哭大叫,喊着:“你们给我开门,你们给我开门,我要进去,我要进去!”
过了一会儿,家长肯定开门,乖乖地放孩子进屋。
这样的事情发生过一次,就会变成惯性,屡屡发生,而邻居们也早就习惯了,大家都认为:那家的孩子很淘气,很难教育!
事实上,那家的孩子才三周岁!
三岁的孩子应该怎么教育?
他的妈妈说:“他总是喜欢在墙壁上乱涂乱抹,我给他纸,让他画到纸上,他不干。我给他讲道理,他不听,我火了,打了他一顿,他哭。他爸爸给他讲道理,他还是不听,他也火了,又把儿子打了一顿。两顿打下来,他还不改,我们更火了,想吓唬他,把他赶出家门。我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做了,我们实在太生气了!”
如果你问这位妈妈:这样做有用吗?孩子改了吗?
她一定会告诉你:“还是老样子!”
为什么会是老样子?
其实,最根本的问题不是孩子爱在墙上画画,而是家长想通过自己的权威来矫正孩子的行为,在孩子那里碰了钉子,问题转化成为了孩子和家长关系上的矛盾。
如果你深入他们的家庭观察,你会发现,在大多数的时候,孩子是家里的大王,家长很宠爱他,要什么给什么,只要家长的心情好,他们通常是迁就孩子的。如果家长心情不那么好,孩子撞到了枪口上,于是,就出现了前头的画面。
麻烦就麻烦在家长和孩子关系的处理上!不管家长想要维护自己的权威,还是让孩子做家里的大王,这都是不平等的关系,不平等就是不和谐,不和谐就不持久,要么今天孩子挑战父母的权威,要么明天父母想要夺回自己的权威;如果父母制服了孩子,那么,孩子就变成了听话的胆小鬼;如果孩子征服了父母,孩子就会变得更加无法无天,为所欲为。任何一种情形都不好。好的方式是,在孩子和家长之间建立一种平等的、和谐的、持久的关系,谁也不必听谁的,但大家都得讲道理。
其实,耐心就来源于良好的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