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应该对美国说“不”
15109900000051

第51章 对山姆大叔的建言(2)

平心而论,随着中国日益成为世界政治经济中举足轻重的重要力量,美国国内也不是铁板一块。就是前面提到的许多麻烦制造地的美国国会,对华政策也开始趋于理性。近些年来,美国国会出现了令人瞩目的现象就是议员们对中国的兴趣越来越大,以及理性看待中国的声音在增多。

美国国会参众两院的议员们来自美国各地,他们对国内国际事务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以前关心中国的人并不很多。从2005年开始,美国国会内俨然掀起了一股”中国热“。以”正确认识中国“为宗旨,众议院于2005年7月初成立了跨党派的”中国连线“(China Caucus),第一批9位成员中有1/3的人同时也是”台湾连线“的成员。”中国连线“甫成立,美国与中国高层便展开了密集互访。

中国连线由众议员傅伯士(Randy Forbes)倡议成立,这位来自佛吉尼亚州的共和党人在他传发的新闻稿中指出,近年来,美国各界都将注意力放在伊拉克、反恐、朝鲜、伊朗等议题上,以致”几乎没有人真正了解全球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就是”中国的变化。在未来10年会影响到美国的经济和防卫“。据他观察,中国已经盘算如何与美国打交道,可是美国却还没有准备好。所以他和国会的同僚希望通过成立”中国连线“来促使各界认真思考有关中国的种种,以深入了解中国在未来有可能对美国产生影响,从而订定对策。

傅伯士和他的同僚于2006年5月27日在北京举行了记者招待会,他说,中国人口是美国的4倍,国内生产总额在未来15年可望增加3倍,在国际上的政治影响力与日俱增,军事现代化也令全球瞩目。有了”中国连线“,国会将有更多、更深入的讨论空间,共同研究中国崛起对区域及全球可能产生的影响。

2006年1月,美国参议院成立了”参议院中国工作小组“,同样旨在更好地了解中国。近来,美国国会还举办了一系列与中国有关的听证会。同时,美国国会访华的人数也在迅速增加。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访华的美国参众两院议员有20余批,总数达到近百人。而2006年3月,连舒默和格雷厄姆这样历来对华态度强硬的议员也主动访问了他们”从未踏足过“的中国。参议员鲍卡斯也提出:“我希望新设立的美中经济战略对话能够真正、持久地围绕着美中关系来进行。这种对话一定不要只局限于政府,还必须包括重要的国会层面。”

自那时起,每年来中国访问的参众议员络绎不绝,越来越多的议员认为,“中国正在成为一个愿意倾听和对话的国家”。

在传媒方面,美国国内充斥了大量对华不负责任的报道。但在“美中互信”的国际研讨会上,会议组织者、洛杉矶加洲大学教授理查德德德德.鲍姆却坚持说真话,“我们的媒体对中国抱有成见,反复报道持不同政见者被监禁的消息,就好像这是中国唯一的新闻内容。另一些人则把中国在美国媒体上的形象归咎于它本身内在的神秘性,这妨碍了西方记者报道中国新闻的公平性。几乎每个人都认为不应掺入偏见的美国媒体可以做得更好,这有助于缓和美中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但是遗憾的是,西方新闻界过于沉湎于负面的、非常肤浅的、一次次重复的陈腐故事。为什么大众传媒不能提供比较确切、比较细致、较少种族优越感的报道和评论,从而给中美关系的辩论注入更多常识和高明的见解呢?如果我们自己的媒体要成为优秀的伦理道德标准,它就有义务为比较冷静、比较有根有据、比较了解情况的辩论提供基础。”

在美国,鲍姆是一位受人们普遍尊敬的中国问题学者。

近年来,美国国内甚至出现了媒体对华客观报道增多。美国《新闻周刊》2008年第一期发表的题为“大家都没注意到的重要情况”的文章称:

“随着’姚明现象‘的出现,美国媒体对中国方面的报道也在改变以往的’少而偏‘现象。记者接触的几位专家都表示,他们体会到,近年来美国媒体的最大变化是有关中国的报道变得比较深入,题材也相当广泛,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外交、教育、环境、医疗等,可以说无所不包。”

美国肯特大学中美问题专家李洪山副教授说,以往美国对中国的报道大多集中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现在可以说是方方面面全都有了,正面的、客观的报道也随之增多,这是近些年来没有过的。一方面,这样的报道可以促进美国民众对中国有一个全面客观的了解,另一方面也表明,美国民众真的很需要这样的信息。“美国媒体出现的此类公正的报道还会延续下去,并不断增多,这是因为美中政治、社会、经济等的互动在今后将与日俱增,一个更重要的事实是:中国正在崛起!

正视中国崛起的现实

中国的走向成为当下世界关注的话题。已故法兰西院士阿兰·佩雷菲特先生在上世纪70年代初就写了一本题为《当中国醒来的时候,世界会颤抖》的书,这本书成为当时的畅销书。饶有兴趣的是,中国人什么时候让世界发抖过。这个题目显然引用了拿破仑的话。当年拿破仑是在什么样的场合下讲这样的话,又是否有书面根据,可能已无法查考。但一直在世界上广为传播的这两句话,却反映了国际上人们内心深处对于中国崛起的一种忧虑。

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并迅速走上了发展之道。如果说在改革开放之初,世人对中国崛起还大有疑虑,那么到了今天,中国崛起已被认同为21世纪全球影响力最大的事件,全世界都在谈论着中国崛起,当然谈论时有人高兴,有人害怕;有人傍徨,有人忧虑。看来”中国崛起“仍然有必要作一个厘清,即究竟什么是”中国崛起“。我以为:

首先,中国复兴是发展中国家崛起大潮的一部分。环顾世界,正在崛起的国家不只有中国。在亚洲,有印度、东盟;在拉丁美洲,有巴西、墨西哥;在非洲,有南非、尼日利亚、埃及等国。一批发展中国家在崛起,这是当今世界上一股影响深远的大趋势。这些国家的人口加在一起,至少有33亿,占世界人口的一半。人类历史上什么时候有过人口占世界一半的国家在崛起?这是前所未有的,这也可能是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的一股大潮。中国复兴就是这股大潮的一部分,这是一股强大的历史潮流,将会推动世界走向和平与繁荣。

第二,以史为鉴,可以知晓中国未来。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极大。全世界一些科学家认为,在15世纪以前的1000多年时间里,中国大概是世界科技发明的中心。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的进步。中国人说”鉴古知今“,就是说,了解一个国家的过去,可能会更好地知晓它未来的走向,此话很有道理。

2009年8月24日,我去马来西亚参观了马六甲市。当地的导游告诉我,马来王国建于1401年。1407年郑和率领的强大的中国舰队就来到了马六甲。当时的中华文明较之于当地马来王国的文明要先进得多。凭当时郑和舰队的实力,要占领马来王国易如反掌,但郑和没有这样做。郑和给当地人民带去了中国先进的文明成果。历史记载,郑和舰队曾5次到达马来王国,他们来了又走了。然而,1511年葡萄牙人来之后占领了马来王国,在马六甲高处修起了堡垒,实行殖民统治。葡萄牙人走了,荷兰人来了;荷兰人走了,英国人来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是最强大的国家,没有侵略别人。这就是历史!现在,中国在复兴,中国复兴起来、强大起来,会不会侵略别人?回答是:不会,因为和平文化、和谐文化一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中国现阶段的复兴尚处于初期。中国的发展之快,举世赞叹,但是任何成功都是有代价的。快速发展使中国在环境方面付出了沉重代价,快速发展使中国的空气、土壤、水受到了污染,要治理这些污染绝非易事。此外,中国增长带来了很多问题,但那是发展中的问题,是任何一个国家在其发展进程中都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无论你往前走有问题,你原地不动会有问题,你倒退也会有问题。中国今天面临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当年美国从一个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推进的过程中同样遇到了今天中国遇到的发展问题。所以可以说,中国现阶段的复兴仍处于初期,要全面复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四,中国的复兴是在东亚崛起的大背景下发生的。东亚崛起源于上个世纪中叶。日本首先崛起,紧接着是”东亚四小龙“,到了20世纪70年代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等东盟国家跟上。中国是在70年代末实行的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巨变,至此,中国也融入到了东亚崛起的进程中去。没有东亚崛起的大背景,中国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所取得的成就不可能像今天这么大。

众所周知,过去30多年的中国奇迹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外国直接投资带来了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而在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总量中,大约有60%来自于东亚国家。

最后,中国崛起最突出的成就是与世界分享。我们在第一章里提到的那篇”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的文章,就形象而生动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崛起最突出的成就是与世界分享“的观点,虽然中国于世界分享反映在政治、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

今天,中国经济正在持续、稳定、快速地发展。中国领导人一再向世界宣示,中国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什么意思?就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意味着中国继续与世界分享自己的发展成果,为构建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贡献。

正视”中国崛起“已在世界持续发酵,并引来了越来越大的国际关注。它的发轫期无法查考,但2005年9月20-21日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在华盛顿举办”中国和平崛起?“国际研讨会绝对是一个重要的例证。以往,美国主流讨论的中国问题不外乎都是有关中美关系的议题,但是这次却不同,题目为”中国和平崛起“,议题分为:国内基础、国际背景、世界效应、挑战、机遇与前景等。这是华盛顿圈首次专门讨论中国崛起问题。

所谓华盛顿圈(Washington DCCircle),一般是指来自美国重要思想库、学术界、NGO组织和政界等,其中政界包括行政当局、国会和军方等重要部门,以华盛顿思想库为平台,邀请来自美国各地(当然也邀请世界著名人士参加)最具权威的学者和政要参与讨论或辩论。如果懂得美国决策政治学的话,就不难知道,凡美国政府的重大决策从来都不是突然做出的,一般政策决断源来自华盛顿圈,首先由他们提出政策的议题并开展激烈辩论,不久之后,人们便会看到美国政府所做出的决策其中在很大程度上都反映出华盛顿圈的影子。

华盛顿圈会议关于”中国和平崛起“的主题,再一次告诉世人,中国的强大已经到了不能令世界忽视的地步。华盛顿凯悦饭店会议室厘,讲演席两旁摆放着两块巨大的屏幕,屏幕上用中文书写着”中国和平崛起?“六个耀眼夺目的字。当新老朋友见面时他们有两个重要发现:一是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汉语水平都在过去几年里提高了,经常有人主动和你用汉语对话。另外,他们在见面时递给你的都是双语名片,名片上印他们的中国名字。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尼古拉斯·拉迪的汉语听力很好,1999年在上海《财富论坛》上,他可以不借助翻译就参加了有关中国金融问题的讨论会。但他的口语却颇为一般,很少开口讲话。可到了这次华盛顿圈会议时,他见到人的第一句话就是用中文说的,”见到你很高兴“,流利的程度着实让人吃惊。接着是一个拉迪式的腼腆微笑。拉迪名片上的中国名字用的是”罗迪“。

曾几何时,中国一些学者为了便于交流使用英文名字;而到了现在,随着中国问题在全球成为热点,越来越多美国人开始学汉语、起中国名字,这一变化是在近10年之内发生的新鲜事。

1992年,美国一位记者出版《中国崛起》一书,以深邃的眼力和精辟分析首次提出了中国将崛起的真知灼见。当时没有人相信他的话,特别是对那些陶醉于西方优越感的人来说,他对中国的论断几近振聋发聩,或者说是天籁之声。

1996年,中国的老朋友、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在其《亚洲大趋势》一书中预言,中国必将成为一个世界强国。奈斯比特表示,这不是会不会发生的问题,而是什么时候发生的问题。他预测,中国无论在经济、政治或文化方面都将跃居前列,重塑世界面貌,而且世界游戏规则不再由西方国家单独主导。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主要推动者。中国不仅在其所属的地区经济舞台上迅速崛起,而且也同时在世界舞台上迅速崛起,中国正在成为国际事务的积极参与者。近些年来,中国加强了各类双边和多边关系,参与并倡导诸多安全和贸易协议,并逐渐成为多边制度的坚定维护者。分析家也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和军事同时以两位数增长,反映了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崛起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