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的老师们接受“学生负面心理暗示有害”他们承认,让他们承认“自己负面心理暗示有损”却未必能够接受得了。事实上,不仅在这个方面,老师们心理上存在的问题远不止于这些。有一个组织曾对168所学校2292名教师进行过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发现,有心理健康问题的老师居然高达52%以上。如果我们说学生心理不健康影响的可能只有他自己,或者充其量影响到他周边的一小部分人的话,那么老师存在心理不健康,影响可就大了,不仅他教几个班就会影响几个班的学生,而且他还要一茬接一茬地影响下去。面对这样的现实如果我们再“束手无策”,“师表”二字我们如何再担当得下去?
教师也是人,是人就要生老病死。老师也生活在社会中,生活在社会中就要面对苦辣酸甜雨雪风霜。因此,期望自己遇不到挫折没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情,那是不可以想象的。但是,做老师的必须学会用健康的心理暗示自己。因为你影响的人太多面儿太广,你调适自己的心理不光是个人的问题。其实,调适自己的心理,让心理能够适应社会与自然的法则,中国古代的文化人多数做得很好,“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两句话给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最大的人生弹性,使他们能够“朝廷乡野两相欢,出世出山皆裕如”。所以,看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没有几个因想不开而自杀的。相反,在西方,这样的人倒是多得多。
我们做教师的,多数对学生正面的心理暗示很是重视,比如经常表扬学生,让他们感到自己行,激发出自信来。然而遇到自己的问题却弄不成且做不好了,这真的叫做“不可谓知类”,是需要好好学习、慢慢改造的。
谁将身后化青山
读高万祥老师的《我的教育苦旅》,中间有一篇文章是写春晖中学的,说在春晖中学有一道风景,是夏丏尊先生和夫人的合葬墓。春晖中学,这座我向往已久可至今尚未谋面的吴越名校,曾经驻足过朱自清、李叔同等旷世奇才或一代宗师。而随着人事飘零世道变迁,“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了,唯有夏先生的青冢,无言地向人们述说着那一段平淡而又非常的历史。
这让我终于想到厦门大学的校园了。
出于在中国近现代史中的特殊地位,我对厦门大学也是一直心向往之。于是,利用到一次到杭州开会的时机,在膜拜兰亭,凭吊沈园,走过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之后,吃足了咸亨酒店的陈年太雕,带着矇矓的醉眼,只身登上了前往厦门的火车。本以为浙闽两省毗邻,没想到在闽越十万大山之中行走,即使是火车也依然艰难。从杭州到厦门,居然走了20多个小时。我是从杭州订了返程车票的,结果到得厦门后一算账,连晚上睡觉的时间在内,留下的已经不足16个钟头。
鼓浪屿是要去的,因为那里有舒婷;集美学村是要去的,因为那里有陈嘉庚;厦门大学也是要去的,因为那里有鲁迅。至于朋友们一直给我推荐的南普陀,我倒是兴味索然。时间紧任务重,于是我在滨海大道旁边匆匆吃了点晚餐,坐在沙滩上吹足了海风之后,第二天一大早,就找了个的哥,用最快的速度实施预谋的计划。
当然,最后一站,是厦门大学的校园。
当时的节令是初夏还是新秋我已经记不大真切,迈步在校园的环形甬道,两边树上青青的小芒果已经缀满了枝头。没有上过真正的大学,对大学校园我向来心驰神往,何况这里曾是鲁迅执教与生活的地方。但是,或许是年代久远,或许是如今学子对人文的漠然,我问了好几个学生,也没有得到鲁迅遗踪的半点线索。
正当我漫无目的信步前行的时候,前方一片蓊郁的树林吸引了我的目光——那林下一处高台,高台之上有一块墓碑,墓碑上除了碑文之外,还镶嵌着两张照片,下边的文字注明,这是厦门大学校长萨本栋先生和他的夫人长眠的所在。
在这块墓碑旁边,还有一块记事墓表,从文字内容看出,萨本栋先生曾是民国时期的厦门大学校长,为躲避侵华日军的祸乱,他带着当时厦门大学师生,辗转南北,颠沛流离,即使在草野乡间,也仍然保护着莘莘学子们,让他们有处读书,有处安身。抗战胜利后,萨先生亲率师生们重返故地,重建家园。萨先生的笑貌音容,已与厦门大学同在。所以,先生逝世之后,学校便在校园一隅辟出一块土地,让先生永远地安息在这里。仿佛先生依然在和学子们一同作息,和老师们一道起居,一起切磋琢磨。
站在萨先生和夫人的墓碑前,四望都是葱葱的林木。透过林木的缝隙,依稀可见厦大校园中央的下沉广场。墓碑的后边,是几棵高大的阔叶乔木,记不清楚是古榕还是其他树,仿佛是专门为先生撑起的擎天华盖。长眠在这里的萨先生,远离喧闹却并不孤独,幽僻宁静却又不寂寞。
沿着台阶走下这座墓园,我在想,有些校长在位时已被师生诅咒,有些校长一退休便被人们遗忘,萨先生的魂灵驾鹤西归之后,留下一副皮囊尚且被后人珍重到如此程度,足见他的生前是如何受师生们爱戴了。能将身后化青山,这样的人生,怎一个“大写”可以形容?
走出墓园向左,蓦然之间,眼前一亮,那不就是鲁迅先生吗?汉白玉雕出的全身鲁迅像站在如茵的草坪中,依然一袭长衫,依然一身孤傲。
教育随感录
关于校长
夫子三省一般是检点自己的不足,不是总结“成就”。真正教育家的良知在于时刻反思自己教育行为的缺憾,只有心存旁骛者才会把几个升上学的学生贴在脸上,挂在嘴上,哗众取宠。他们想的是把学生自己的努力当成自己的作为,以此作为进身的阶梯或摇钱的宝树。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因为校长是学校的灵魂。魂不附体,魂不守舍,都是学校的灾难。
校长对教育的深入思考与由此而产生的主体意识是校长办学理念的精髓,只知道迎合上级意图的校长不会是好校长,听话而没有独立办学理念的校长应该到行政部门任职。
名校最大的特点是名师与学生的教学相长。优秀校长都能想办法让教师成名、成家。
教育家不等同于教育理论家,如同作家不等同于评论家。但教育家必定要有自己的理论体系,且有成功的教育实践。桃李芬芳的教师、校长都能称之为教育家,会说不会做的人只能称之为“空头教育理论家”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教育领域没有倚马可待的事情,也当力戒短期行为。
教师们服气三种校长,一是教学业务的领头人,二是一门心思为教师谋福利的好心人,三是公正而少有私欲的管理者。
都说孔雀东南飞,但也有五里一徘徊,能让东南飞的孔雀在你这里休憇一下,徘徊一遭,对你的贡献也就在其中了。
名师成名以后飞走不可怕,可怕的是压根就折断他们起飞的翅膀。教师成长的过程本身就是贡献的过程,因为怕飞而抑制教师成长的校长,只能说是个“孱头”。
校长在官僚面前应该多一点傲骨,少一丝奴颜。你是靠本事吃饭、靠能力立业,不必乞求于他们施舍般的委任。这样的校长在教师中才有地位,在学生眼中才值得敬重。
过分看重乌纱的校长多是没有真本事的校长,因为一旦乌纱摘去,饭就可能无从吃起;过分不看重乌纱的校长多是才气大于责任的校长,因为他不明白如果让官僚政客取代了他,可能会有多少孩子遭殃——在欠科学的校长选用机制之下,拿掉一个不合格校长的帽子并不容易,革掉一个好校长的职是何等轻易的事情啊!
外行领导内行是教育领域的最大悲哀。学校管理人员包括校长兼课是沟通管理与教学队伍关系、促进教管相互理解与尊重的最佳途径。只有兼课的校长才最理解教师,只有理解教师才会尊重教师的劳动,只有被理解被尊重的教师才会产生无穷的教育创造力。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学校不在大,有名师则兴;校长的作用就是竭诚尽智促进教师学有所获,教有所成。
好的校长必须具备的教育理念至少包括:正确的人才观,科学的发展观,积极的改革观,实事求是的教学观,全面而准确的效益评价观。
校园无闲人,人人都育人,学校无小事,事事都育人,这句话只有从校长做起才能落实。
校长对学校师不尽责熟视无睹,生不守范置若罔闻,整天忙所谓的“大事”,没人相信这会是一所好学校。
兼课的校长永远没有不兼课的校长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