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探险队进入撒哈拉沙漠的某个地区,在茫茫的沙海里跋涉。阳光下,漫天飞舞的风沙像炒红的铁砂一般,扑打着探险队员的面孔。口渴似炙,心急如焚,大家的水都没了。这时,探险队长拿出一只水壶,说:“这里还有一壶水,但穿越沙漠前,谁也不能喝。”
一壶水,成了穿越沙漠的信念之源,成了求生的寄托目标。水壶在队员手中传递,那沉甸甸的感觉使队员们濒临绝望的脸上,又露出坚定的神色。终于,探险队顽强地走出了沙漠,挣脱了死神之手。大家喜极而泣,用颤抖的手拧开那壶支撑他们的精神之水。缓缓流出来的,却是满满的一壶沙子!
还有一则美国的故事。一家报纸刊登了一则园艺所重金悬赏征求纯白金盏花的启事,在当地一时引起轰动。高额的奖金让许多人趋之若鹜,但在千姿百态的自然界中,金盏花除了金色的,就是棕色的,能培植出白色的金盏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许多人一阵热血沸腾之后,就把这件事忘到了九霄云外。一晃就是二十年。二十年后的很平常的一天,当年那家刊登启事的园艺所意外地收到一封热情的应征信和一百粒“纯白金盏花的种子”,信中言之凿凿这些种子能开出纯白的金盏花。寄信的是一位年过古稀的老人。该不该验正这些种子,园艺所一时举棋不定。有人说:绝不能辜负了一位老人的心意。那些种子最终得以落地生根。奇迹在一年之后出现了,一大片一大片纯白色的金盏花在微风中摇曳生韵,让人瞠目结舌。
一直默默无闻的老人成了新的焦点。原来,老人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爱花人。当她20年前偶然看到那则启事后,便怦然心动。她的决定却遭到了她八个儿女的一致反对。毕竟一个压根儿不懂得种子遗传学的人,这是一件连专家都不能完成的事,她的想法岂不是痴人说梦!老人还是痴心不改,义无反顾地干了下去。她撒下一些最普通的种子,专心侍弄。一年之后,金盏花开了,她从那些金黄色的棕色的花中选出一朵颜色最淡的,任其枯萎,以取得最好的种子。次年,又把它们种下去。然后再从这些花中选出颜色更淡的种子栽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春种秋收,周而复始,老人的丈夫去世了,儿女远走了,生活中发生了很多的事,但惟有种出白色金盏花的愿望在她的心中生了根。
终于,在我们今天都知道的那个20年后的今天,她在那片园中看到一朵金盏花,它不是近乎白色,也不是类似白色,而是如银如雪的白。一个连专家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在一个不懂遗传学的老人手中迎刃而解,这是奇迹吗?当年曾经那么普通的一粒种子啊,也许谁的手都曾捧过。捧过那样一粒再普通不过的种子,只是少了一份对希望之花的坚持与捍卫,少了一份以心为圃,以血为泉的培植与浇灌,才使你的生命错过了一次最美的花期。种在心里,即使一粒最普通的种子也能长出奇迹!
上述两则故事,实际上告诉人们一个最普通的道理:人生从来没有真正的绝境。无论遭受多少艰辛,无论经历多少苦难,只要一个人的心中还怀着一粒信念的种子,那么总有一天,他就能走出困境,让生命重新开花结果。半途而废是人性最大的人格缺陷之一,也是成功与失败者的分水岭。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有时候看似棘手的问题,其解决方法往往就在于坚持不懈的努力。
人生就是这样,只要种子还在,希望就在。
1998年12月于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