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人生三段论
15476200000002

第2章 孔子的快乐

9月28日,是后人推算出来的孔子诞辰2548年纪念日。据说不少学者以尊重儒家文化为由,要将这一天设立为中国的“圣诞节”。这一建议不知是福是祸。

孔子一生仕途坎坷,有时似丧家犬一样遭人唾弃,可是翻遍《论语》,竟找不出一个“苦”字,相反,“乐”字却经常出现。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曾经对弟子讲,搞懂了孔子为什么总是快乐的,《论语》就算读懂了。

的确,《论语》第一篇,就是孔子在不惑之年时提出的“人生三个快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生命运多粲,但很快乐,这需要有多么宽阔的胸怀啊。

司马迁作《史记》时,将孔子列为“世家”(老子只被列入“列传”),显示出其远见卓识。“世家”只限世袭王侯,而那时的孔子虽被“独尊”,但还未封“王”。后来孔子的后人果真世袭公爵,历经两千余年,成为世界上最悠久的贵族世家。

自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孔子的地位在中国历朝历代的变迁中不断提升,由最初的对孔子的敬称“尼父”,一直到“玄圣”、“至圣”、“至圣先师”。西方学者认为世界上有四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家在塑造人类文明的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四个思想家就是孔子、苏格拉底、释迦牟尼和耶酥。如果说,中国还存有贵族气质的家族,应该惟有孔子延续的血脉。一个社会如果不是有剧烈的动荡的话,绅士风度和贵族传统是有意义的。实际上说到底,它就是一种教养,文明是跟教养相关的。可是今天,我们还有多少绅士的教养和风度呢?近一百多年来,中国人的心理是在加速度地趋向紧张,这种趋向紧张的结果,是不可能容忍那种从容不迫的绅士风度。可是,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个绅士风度和教养,又是必需的,否则这个社会总是会处在一种紧张、焦灼和动荡不安的状态中,造就一种急功近利和鼠目寸光。在今天的孔子故里曲阜,就充斥着各种浮躁,各种商肆店铺的招牌,已达无“孔”不入的地步,类似孔府家酒这类的商品,不胜枚举,孔子已经成为了注册商标。现在这个社会为什么浮躁,就是与缺少孔子提倡的绅士风度与教养密切相关。

其实,实现孔子提倡的快乐并不难,读书学习、真心交友,宽容大度,多些思考,少些应酬,多些宁静,少些浮躁。真正做到这些,比设立个什么中国的“圣诞节”要快乐得多!

1997年9月于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