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人生三段论
15476200000053

第53章 解缙的故事

眼下有一部电视剧正在热播,就是《大明奇才》,写的是明朝翰林学士解缙的故事,由于他主持撰修了《永乐大典》而流芳千古。他的“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的名句可谓家喻户晓!可是由于心直口快,管不住自己那张烂嘴,得罪了许多达官文人,也为他未来的暴死埋下了伏笔!

老百姓很喜欢解缙,于是民间就有了他许多传说。如传说解缙4岁时才会说话,因生下时个子小,长得像一只田螺,父亲把他看成是怪物,十分讨厌他。一天大雨过后,父亲把他装在畚箕里,准备到后山将他活埋。途中解缙在畚箕里看到湿泥地上有许多鸡足印,忽然开声说:“这是个字。”他父亲很惊奇,左右瞧了瞧,心里想没有人呀,这是谁在说话?回过头来方知是解缙,他从没读过书,却能认识字,现在话也会说了,将来长大了一定有出息。于是父亲又高兴地将他拎了回来。解缙5岁念书,不到两年,四书五经烂熟,会文、能诗、善对。解缙家门前是一个员外的竹林,平时看守很严,有人在竹林旁边时就会挨骂。解缙心想:“这有什么了不起,你有竹林,我有书本,你发你的财,我读我的书,总有一天我要比你更富裕。”于是他在自家门前写了一副对联:“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员外一看,自己的竹林倒成了他写对子、显示才学的材料,一气之下把竹子全砍掉头。谁知解缙又在对联下边添一个“短”字和一个“长”字,对联成了“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竹子短了,解缙的书却增多了。员外气得眼睛翻白,却奈何他不得,索性把竹根也挖了。谁知解缙又在上联加一个“无”字,下联加一个“久”字,对联成了:“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久。”员外看了,气得差点背过气去。这就是家喻户晓的解缙智斗老员外的故事。

还有一个故事,解缙入朝为官后,很多同朝大臣妒其才华,经常为难他。在金銮殿里有明太祖朱元璋的一对玉桶,作为传国之宝,谁也动不得。一天,几个大臣指着其中一只玉桶对解缙说:“都说你胆大,看敢不敢打掉这只玉桶?”只听哐啷一声,解缙把一只玉桶打碎了。朱棣大怒,责问解缙打碎玉桶的原因。“为了万岁的江山,我打掉了一只玉桶。因为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只有一统(桶)江山,哪有二统(桶)江山?如果有二统(桶)江山,国家怎得安宁?”朱棣拍案:“对呀!打得好!”几个大臣又围住解缙:“解大人,要是你敢打破第二只玉桶,就算真有本事。”解缙说:“这有何难?”说罢,把剩下的一只玉桶也打掉了。朱棣大怒:“解缙,你刚才说只有一统江山,现在你为什么把剩下的一只玉桶也打掉了?”解缙奏道:“玉桶江山,脆而不坚,铁桶江山万万年。为了陛下皇业永固,还是打掉玉桶换成铁桶吧,这样江山就会像铁桶一样,万代相传了。”解缙的话说到朱棣的心坎上,他立即下令铸一只大铁桶放在金銮殿上。

上述这些故事都有些演绎的成分,正史中并无记载。但有一条是公认的,那就是解缙编纂《永乐大典》的功绩。解缙这么一个才子,可惜嘴上没把门儿的,乌鸦嘴乱讲话。对官场关系学又一窍不通,在皇子争夺皇位的斗争中,稀里糊涂地被卷进去。当年他到京城复职时皇上不在京城,于是他去拜见了太子,事后也没有等皇上回来就离京返乡!就是这么一件平常的小事,被人诬告,猜忌心重的明成祖朱棣一下将其投入大牢,一关就是5年无人问津。永乐十三年,锦衣卫上报囚犯名册,明成祖看见了解缙的名字责问:“缙犹在耶?”于是心领神会的锦衣卫官员将解缙灌醉,埋到积雪中活活冻死,年仅47岁。

中国古代的才子在官场大都玩不转,命运多粲。其实这很正常。官场有官场的规矩,官场有官场“潜规则”,即使你熟读四书五经,对这些“潜规则”视而不见,不屑一顾,到头来只能沦落到解缙的下场。

2008年8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