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人生三段论
15476200000067

第67章 说说张居正(1)

明代万历年间有一个大学士叫张居正,其人生的悲剧值得现代人引以为鉴。

张居正(1525--1582),字叔大,号太岳,今湖北荆州一带的人,喜欢禅学,自号太和居士。10岁的万历皇帝登基后,张居正辅弼小皇帝达十年之久。对于小皇帝,张居正是无比忠心,但其“工于谋国,拙于谋身”,国家治理得不错,十年间国家财富激增,但小皇帝却无法施展自己身手,心中隐藏着大权旁落的巨大的隐忧,这一切导致了万历小皇帝在张居正死后,立即开始了对他的清算。

万历十年六月二十日,一代名臣张居正病逝。其后万历皇帝开始查抄张家,张府一些老弱妇孺因为来不及跑出被封闭于张府,饿死了十多口,长子留下遗书后自缢身亡。张居正生前绝对不会想到,他死后竟然会遭到其一手扶持的万历皇帝如此无情的惩处。万历皇帝这种一百八十度的态度转变,显然是他长期处于张居正的约束下心理变态的大发泄。张居正的政治悲剧,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张居正过度自信,忽略了伴君如伴虎的古训,威权震主;其次,过于专权,得罪人太多,到处树敌。张居正是一个极为自信的人,所以不能虚己待人,过于刻毒专制,最终遭到报复。某种层面上说也是咎由自取。

我们今天的现代人要从古代层出不穷的悲剧中汲取教训。一个人生活中要学会宽容,学会虚己待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自信心强虽好,但过于自信就成了自负,刚愎自用,固执专制,最终都会招来报复。

还是让生活简单一些吧,别活得那么累!

一、三人一台戏

电视台将播出《万历首辅张居正》,对明史感兴趣的人可以关注。

张居正是中国历史上一代名臣,也是明史中一位“猛人”。之所这样说,在于万历前十年,实际的皇帝应该是张居正。他在铁哥们太监冯保以及对自己风情万种的小寡妇李太后的配合下,簇拥着十岁的小皇帝万历,大刀阔斧开展改革,敢挡道者一概拿掉,大明朝出现了难得的“万历新政”。照现在的时髦话讲,就是整个大明王朝的臣民,紧密地团结在以张居正同志为核心的中央政府周围,安定团结,和谐稳定。只可惜张居正才活了57岁,如果多活十年,大明王朝至少能够再延续一百年,后面也就不会有崇祯皇帝这位上吊景山的亡国之君了。但也正因此,功高镇主,死后两年,就遭到已经成年了的心理变态的万历皇帝的清算,全家被抄,死了十多口。万历皇帝被压抑了十年,这次撒耙子算是一解多年心中闷气,也泄了万历皇帝的精气神儿,从此三十多年不上朝,成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醉生梦死、怠于政事的昏君。

这出电视剧实际是张居正、冯保、李太后三个人的戏。一个成功的男人、一个守寡的女人、一个不男不女,这三个人有太多的故事可讲,肯定有好戏看了。

我在读明史时,开始对张居正感兴趣,起于两件事:

一是张居正城府深厚、手腕高明,在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内阁翻江倒海,步步高升,挡路者一个个踢倒,严嵩、夏言、徐阶、高拱这些权倾一时的大臣与其相比,都是小巫见大巫。张居正最终成为了首辅(也就是现在的总理),将10岁的小皇帝万历玩弄于掌中,成了傀儡,从而实现自己的改革理想,执政期间出现了中国历史上难得的“万历新政”;

二是张居正回乡葬父的排场,那顶32抬的大轿,现今肯定收入“吉尼斯”。那时的张居正已经不是刚开始改革时那样意气风发,也开始理所当然地腐败一下,心甘情愿地接受下属们的拍马屁,好好享受享受自己一手操办的改革的成果。打天下的要坐天下,人之常情。人也是要变的。

二、独特的用人之道

当上宰相以后,张居正打着小皇帝万历的旗号,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改革的顺序是,先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然后才是经济。“治国之要,吏治为先。”这个顺序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万历元年,张居正就开始实行“考成法”,中央、地方官员一律实行业绩考核,不合格的一概拿下。吏治整顿先从中央部门开刀,三个月就裁了六千人回老家,弄得上上下下人心惶惶。开除了这么多干部,要用什么样的人呢?张居正认为,好人不一定是好官,好人的标准就是做人正派,对人真诚,不贪不要,这是好人。但好官的标准是上要让皇帝朝廷放心,下让百姓得实惠,这才是好官,即“重用循吏,慎用清流”。清流就是讲原则,但是做不了事情的那种人,如海瑞,是著名的清官,自身廉洁得像个穷光蛋,到哪里当官都和人打,关系搞得一塌糊涂,这种官自然做不出什么政绩,所以张居正当政,尽管很多人举荐海瑞,可张居正死活就是不用。循吏就是那种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人,能把事办成,把事办得漂亮。

由于张居正的改革是从政治体制入手,加上决心大、手段狠,所以当时官场面貌焕然一新。但也留下的巨大的隐患,那些被“改革”了的人对其恨之入骨,导致了其死后万历皇帝清算旧账时,墙倒众人推,改革功臣一下子成了臭狗屎。在张居正四百多年后中国大地上出现的另一位改革者邓小平就很聪明,首先进行的是经济体制改革,让老百姓先得到实惠,而敏感的政治体制改革,则是小心谨慎,步步为营。

三、32抬大轿

历史上,史学家们对张居正主持“万历新政”的成果,都给予一致肯定的评价,但对张居正本人的评价却众说纷纭。有的说张居正是改革家,也有的说他是政客,仅就其廉洁与否,观点就截然不同。有观点说,在封建社会官场上,张居正就算是廉洁奉公的好人。但也有观点说,此人心术不正,好玩弄权术,对他人严、对自己宽,惩治别人腐败、反对别人搞特权,自己却也大搞特权。这在史书里确有记载。例如,在他当政之初,曾制定过一个官员外出住招待所的规定,即《给驿条例》,规定官员非公外出、奔丧,不得住官立的驿站。因公外出不得超用车马、不得借出差旅游会友、不得利用职权沿途索礼受礼、不得向乡里进行摊派等。开始张居正确实是带头执行,他的儿子回江陵应试,自己雇车;他的父亲过生日,他吩咐仆人背着寿礼,骑驴回去祝寿,特吩咐不得住驿站。应该说在张居正大权在握的前期,对自己的要求还是很严格的,也就是廉洁自律。但后来随着权势越来越大,那些清规戒律就不放在眼里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他回乡葬父,坐的那三十二抬的特制大轿,轿子里冷落绸缎、珠玉帷幔,卧室、工作室、卫生间应有尽有,制作得像五星级宾馆。轿子重达好几吨,要32个膀大腰圆的轿夫才抬得起来。若放到今天,完全可以申报吉尼斯纪录了。所到之处,沿途地方官员要出迎数十里,一律跪拜迎接,还要呈上奠金。担负护卫任务的是比国家正规军装备还要精良的特殊卫队,前有24个火枪手开道,后有24个弓箭手殿后,旁边还有无数的随从、护卫、旗仗,浩浩荡荡,威风无限。这样的排场,弄得上下议论纷纷,最终也成为他死后遭到清算的罪证。

张居正回乡葬父大讲排场,是其一生中的一大污点。当然这件事中,两个大马屁精也害了他。一个是河北真定知府钱普,那个32抬的大轿子就是他的马屁杰作;另一个是张居正的铁杆儿蓟州总督戚继光,专门从全军选拔了最优秀的火枪手和弓箭手,为张居正担任亲兵卫队 。对于这些送上门的腐败,张居正都笑纳了,而且心安理得。

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官员大致分为四类:廉而能干事、贪而能干事、廉而不能干事、贪而不能干事。常听一些老百姓说,不怕他贪,只要能帮老百姓干事儿就行。有些官员倒是有清廉之名,可是在任期间无所作为,在老百姓的口碑中,反而不如那些虽个人贪了点儿,但能干成点事儿的人。这不是诲贪诲腐,而是老百姓在现实政治体制下做出的一种非常务实、又非常无奈的选择。说实话,张居正应该属于第二类官员,搞点儿腐败也是正常的。比起当今社会很多标榜“三个代表”的官员仍在孜孜不倦地搞腐败,对于生活在封建王朝那个时代的张居正,我们现代人就不能求全责备了。但回乡葬父坐的那乘32抬的大轿,确实给张居正蒙羞不少,影响了他的光辉形象,毕竟这位改革家做出了那么多的贡献,但这次排场有点讲大发了,弄了个千古流传。

看来人生在世,特别是著名的政治人物,千万要洁身自好,别图一时痛快,坏了自己的名声。

四、铁哥们儿冯保

在电视剧《万历首辅张居正》中饰演太监冯保的是冯远征。据说他把工于心计、野心勃勃的冯保演得惟妙惟肖。

历史上冯保这个人,可不像一般的大字认不了几个、就知道卖苦力的那种太监,肚子里有不少墨水,精通经史和琴棋书画,字也写得好,与万历小皇帝的关系非同一般,被万历称作“大伴”。由于当初内阁首辅高拱推荐孟冲当司礼监的掌印太监,和高拱结下了冤仇。要想取代孟冲,必须搞掉高拱。而要搞掉高拱,内阁里必须有自己的人,张居正是最合适不过的。而张居正当时是仅次于高拱的内阁次辅,想要更上一层楼,取而代之,也必须让高拱挪挪窝儿,尽管高拱是自己的恩师。要实现这个目标,皇帝身边没人是不行的,精明、胆大、文化素养高的冯保自然成为拉拢巴结的首选。共同的革命理想,使张居正和冯保两位革命同志走到了一起,两人志同道合,沆瀣一气,有时候甚至到了狼狈为奸的程度,最终靠着万历皇帝这张王牌扳倒了高拱,张居正扶了正,冯保也如愿当上了太监行当里的最高领袖——掌印太监。在取代高拱成为首辅的这场政治斗争中,张居正的招儿确实损了点儿,是个典型的两面派。高拱直到下台,才明白自己一手提拔重用的张居正,脚踩两只船,不断在皇上面前给自己扎针儿、上眼药,稀里糊涂地就把首辅位子让了出去。这方面,这部电视剧有些忽悠了,把张居正写得像模范党员似的,倒是高拱小动作不断。历史上不是那回事儿。

该当的官当上了,二人开始发力了,本来大臣与宦官勾结,是一件荒唐的事情,但他们俩儿,一个主内,一个主外,一唱一和,配合默契,搞起了那场著名的“万历新政”改革。十年的改革功绩,不能只记在张居正一个人身上,自然他的铁哥们儿太监冯保也有一份儿。

张居正死后遭到了清算,成了臭狗屎,铁哥们儿冯保自然逃脱不了,好在万历皇帝念他小时候是自己的“大伴”,没要他的命,罚他到南京看祖坟去了,算是善了终。

五、太后级的“相好”

张居正辅佐万历小皇帝实行“万历新政”改革,除了铁哥们儿冯保鼎力相助外,还有一个人也功不可没,那就是万历皇帝他妈、隆庆皇帝的贵妃、后来的慈圣皇太后——李太后。

《明史》上虽然有这位李太后的传,但很不详细,连名字都没有记载。野史和民间传说她有一个挺俗的名字叫李彩凤,老家是河北农村的,父亲是个泥瓦匠,因家里穷才到京城裕王府当了丫头。当时的裕王,也就是后来的隆庆皇帝,正不受父亲嘉靖皇帝待见,时常郁闷,见府里新来了一个长得不错的柴火妞儿,一时性起就动真格儿的了,这一鼓捣儿还真整出了一个大胖小子,就是后来的万历皇帝。在皇宫里女人生出了儿子,特别又是长子,那可是劳苦功高,预示着即将飞黄腾达。隆庆皇帝登基后,二奶变成贵妃。后来万历当皇帝,母以子贵,李贵妃自然又成了李太后。

万历即位时才十岁,李太后和万历这一对孤儿寡母总要找一个靠山,况且那时李太后才二十几岁,守寡的日子也很难熬,总要找一个精神上的寄托和依恋,因此张居正就成了他们娘俩儿的依靠。张居正此时刚升任首辅,正要施展自己的报负,也需要小皇帝、特别是皇帝他娘的支持,所以他们一拍即合,形成了共同的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