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将伴随我们的整个生活历程,并影响我们一生的发展。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学习,把握好学习的每一个细节,更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只有持续地学习,我们才能取得好的成绩,才能有效应对社会的各种变化。我们要学会用学习力打造自己一生的核心竞争力。
32.找到自己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的,如果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了兴趣,就会激发起强烈的渴望,就会非常热情地投入其中,从而发挥出极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正是因为如此,俄国科学家涅斯米扬诺夫说:“没有强烈入迷的兴趣,就没有科学家。兴趣是科学发现最好的引路人。”所以,我们应该让兴趣成为学习的动力。
德国化学家奥托·狄尔斯从小就特别喜欢化学,尤其喜欢做化学实验。每天放学回家,狄尔斯喜欢和弟弟一起做各种各样的实验。
有一次,狄尔斯又和弟弟一起做起实验来。他们把实验需要的瓶瓶罐罐、酒精灯等物品搬到花园的一个角落里,然后开始做实验。实验开始时,狄尔斯照例又考弟弟:“你知道这些东西是什么吗?”狄尔斯指着空杯子问弟弟。
“嘿,这是爸爸的杯子,那是妈妈的杯子,这是我的杯子……”弟弟得意地回答。“错了,错了,”狄尔斯打断了弟弟的话,“在做实验时,这些不能叫杯子了。”
“那应该叫什么呀?”弟弟有些迷惑地看着哥哥。“应该叫烧杯。”狄尔斯一边指,一边说,“这是大烧杯,这是小烧杯,这个长的叫试管,这盏灯叫酒精灯。”
狄尔斯叮嘱弟弟说:“你可要记住,做实验时千万别拿错。”弟弟拍拍胸脯说:“错不了,我都记住了。”
“现在开始点灯。”狄尔斯一声令下,弟弟就将酒精灯点亮了。
“火在二氧化碳中不能燃烧,可是怎么制取二氧化碳呢?”狄尔斯想起了课堂上学过的知识,不禁自言自语起来。突然,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说:“弟弟,快去把你的气球拿来。”
“要气球做什么?”弟弟好奇地问。
“你先去拿来,我一会告诉你。”狄尔斯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思维当中了。
很快,弟弟把气球送到了狄尔斯的手中。狄尔斯将气球吹大,弟弟不解地问:“哥哥,你这是做什么呀?”
“你知道吗?人吸进去的是氧气,呼出来的是二氧化碳。我刚刚吹到气球里的就是二氧化碳。过一会儿,我要用它来灭火。”狄尔斯把小酒精灯放进大烧杯里,然后把气球里的气体倒进去,结果,不一会儿,烧杯里酒精灯竟然完全熄灭了!
“成功!”兄弟俩高兴地叫了起来。“哥哥,你真厉害!”弟弟越来越佩服狄尔斯了。
少年时期的狄尔斯对实验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不管学到什么,他都习惯于亲自做个实验验证一下。后来,他做的实验越来越复杂,技术也越来越高,最终,狄尔斯在化学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一个学习成绩非常好的学生,一定对学习有着强烈的兴趣,因为兴趣是他取得好成绩的动力和源泉,也是取得好的学校效果的基本条件。
当我们对学习有兴趣的时候,就会觉得学习是一件心情愉快的事情。相反,如果我们对学习没有兴趣,就往往很厌倦学习,觉得精神空虚,烦闷苦恼。一个对学习没有兴趣的人,他的学习生活难得有幸福宁静可言。
兴趣能成就大事,也是一个人最好的精神伴侣。比尔·盖茨曾说:“每天清晨醒来的时候,我都会为技术进步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发展和改进而激动不已。”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软件技术的兴趣和激情。
一个人成功的秘密就在于有强烈的兴趣,以及由此产生的无限热情。有人说,兴趣是一个人追求学习目标的动力。大凡成功的人一般都对学习有着非常强烈的兴趣。美国作家爱默生说:“有史以来,没有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业不是因为热忱而成功的。”这里所说的热忱,也是由强烈的兴趣使然。
当年,著名科学家陈景润在研究歌德巴赫猜想时,无情的疾病正侵蚀着他的身体,但是,强烈的兴趣让他忍受着疾病的折磨,为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歌德巴赫猜想而努力。
爱因斯坦4岁时的一天,父亲送给他一个指南针。小爱因斯坦发现,无论怎么摆放指南针,指针总是朝着一个方向。这让小爱因斯坦感到十分好奇,他说:“这里面一定有什么奇妙的力量在起作用!”于是,他就问别人,别人也答不出来,他就自己琢磨。渐渐地,他对神秘的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后来,已经卓有成就的爱因斯坦在自传里追溯他的科学人生历程时,还专门提到了这件事给他的心灵带来的兴趣与震撼。他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指引着自己不断努力探索。
所以说,兴趣能够引人踏入某一专门知识的深广领域,可以把人引向伟大事业的辉煌峰巅。
著名学者郭沫若曾说:“兴趣能使我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使得人们能完善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可见,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的最具实际意义的因素,是学习的一种动力。
兴趣能让我们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对认识过程产生积极的影响。兴趣是我们从事学习活动的强大动力。所以,我们一定要让兴趣为我们的学习助一臂之力。
这样做一做
1.积极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是我们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不论是舞蹈、体育、航模、美术、书法,还是天文、地理、化学、生物、电脑,每一个兴趣小组活动都会有大量的形象化的事物进入我们的大脑,而且需要我们进行创造性想象才能完成相关活动任务。这十分有益于我们的学习。
2.利用周末、节假日走进大自然。大自然不仅是孕育人类的摇篮,更是人类获取知识的源泉。我们应该在周末、节假日等空闲时间走进大自然,向大自然学习,了解自然环境生态,这样,我们就能对自然界产生兴趣。要知道,大自然是培养兴趣的重要课堂。
3.有针对性地看一些相关的科普书籍,如《十万个为什么》、《少年百科全书》等,这些能使我们对书中的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4.合理地安排时间,每次持续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降低学习兴趣,影响学习效果。
智慧满行囊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把学习中“乐”提到这样的高度,是有其根据的。因为兴趣是最好的动力。只有兴趣,才能培养一个人的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如果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一个人探求真理的欲望。
古希腊著名学者普罗塔戈曾指出:“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一个人发自内心的动力、爆发力最强。”其实,这是在强调兴趣的重要。一般来说,我们往往会很容易地全身心投入到有兴趣的事情之中,而且也最容易见到成绩;反之,就很难取得成绩。
兴趣可以让我们的智能得到最大限度和最持久的发挥。兴趣是我们学习的动力,一旦对某种事物产生了兴趣,我们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就会主动运用各种感官去看、去听、动口说、动脑想、动手操作,积极探索。从而促使我们进一步主动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3.制订一份合适的学习计划
随着我们课业任务的逐渐繁重,我们一定要更加注意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学习,什么时候学什么科目要做到心中有数。只有制订好学习计划,并严格执行,才能更好地学习,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从而为未来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位读高一的学生为自己制订了的学习计划:
第一,在课堂上,认真学好老师所讲的内容,争取全部当堂消化,不能消化的部分,在当天的课外时间内全部解决;课外时间,主要是补习英语。
第二,课外英语的学习分成个版块:第一是学习《新概念英语》,听学校广播台的英语广播,提高自己的英语听力;第二是每天熟记6个单词,全年记住2000个单词,开始读较浅的英语课外读物;第三是积极参加学校的英语角,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
第三,每日作息时间:早晨5:30起床,跑步20分钟,背英文单词30分钟。上午上课。中午午休再读30分钟的英语。下午上课。18:00吃晚饭。晚饭后散步20分钟。晚上自习到21:00,21:30休息。
这个学习计划有三个优点:第一,针对性强。他在制订计划前,很了自己的各门功课的状况,因为英语比较差,所以大部分课外时间都用来补习英语,以此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第二,时间安排很具体。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每件事花多少时间,都做了安排得十分详细。第三,目标非常明确。比如,全年要记住2000个英语单词,全面提高听说能力,这是很难得的。无疑,这个学习计划是可行的。
我们应该知道,制订学习计划最重要的就是要切实可行,要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只要抓准了这一条,努力去执行计划,一段时间之后,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凡事预则立,学习有了具体可行的计划,学习起来才不会盲目。
如果学习没有计划,就会陷入一种茫然无头绪的状态中,费了很多时间还没有办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外面要学会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订学习计划。制订好了学习计划,还要严格执行好。很多同学制订了学习计划后,只执行了很短的时间后就变得懈怠了,最后的目标根本不会实现。
实际上,不能很好地执行学习计划有这样几个原因:第一,自我约束能力差,计划上已规定好在某个时间段做某件事,但到时却因为缺少毅力和自制力,又去做其他事了。第二,经常拖延,今日该完成的事却留到明天再做。第三,计划安排的学习内容太多,学习任务过重,所以时间不够用,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可见,想要让学习计划发挥出最大的效用,应该坚持不懈地照计划实行。尽管刚开始实行有些困难,但也一定要告诫自己:要坚持一下,不要给自己找借口。这样忍耐几次后,就会养成全面执行学习计划的习惯。
另外,一定要改掉拖延的坏习惯,不要寄希望于明天,今天的事一定要今天完成。否则,就会形成“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天”的恶性循环。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要量力而行,学习内容不能安排得太多,把学习和休息结合起来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这样做一做
1.学习计划要合理。主要是安排学习时间,注意在学习中间还应该注意休息。比如,18:30-19:30学习数学,19:30-20:30学习英语,这样的安排就不合理,中间应该有休息时间,如19:40-20:40学习英语就比较合适,这样可以让大脑和四肢的疲劳得到调节与缓解。
2.安排好课外学习时间。在课外时间里,应该具体安排要读的书和要做的事,不能让时间白白流走。
3.做好长短学习计划。长计划就是指一个学期要实现的大目标,而短计划就是一星期甚至一天要实现的小目标。只有平时坚持努力,积少成多,才有可能实现大目标。
4.注意计划的效果,及时调整。每个学习执行到一个阶段,就要检查一下效果。如果效果不好,应该及时查找原因,作出必要的调整,进而使计划更加切实可行。
智慧满行囊
要想学习好,取得好的成绩,需要经过一个不断复习、不断积累的学习过程。如果平时不努力,没有制订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并严格执行,而到考试时临时抱佛脚的话,肯定是不会取得好成绩的。
我们也应该清楚,养成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并严格执行的习惯需要一段时间,只要坚持做下去,就会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
学习计划应该怎样制订,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呢?实际上,学习计划并没有一个固定格式,只要是适合自己就可以。但制订学习计划有几个原则:第一,要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订,这个计划自己需要,也能够完成;第二,时间安排一定要明确;第三,计划要达到的目标要明确、适中、合理,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
执行学习计划要重视效果,如果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不适合自己的状况,要及时调整。如果能够严格执行计划,能较好地实现目标,应该给自己一点奖励,鼓励自己继续努力;反之,就要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督促自己按计划执行。
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并严格执行,会让我们的学习生活变得轻松、快乐、有效、有条不紊。所以,如果我们还没有学习计划,那就从现在开始,给自己制订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吧!
34.培养自己高超的记忆力
记忆是最基本的认知能力层次,任何高层次的能力及其运用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记忆是最基本的学习能力,没有记忆,就没有其他能力可言。记忆能力是构成智力的主要因素之一。这在智力中的作用非常明显,一旦失去记忆力,人也就无法进行思维活动。
陈正之是宋朝的读书人,他看书特别快,抓住一本书,就一个劲地赶着往下读,一目十行,囫囵吞枣。他读了一本又一本,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可是效果很差:读过的书像过眼烟云,根本就留不下一点印象。这使他十分苦恼,怀疑自己的记忆力不好。
有一天,他遇到了当时著名的学者朱熹,就向朱熹请教。朱熹询问了他的读书过程后,给了他一番忠告:读书不要只图快,哪怕每次只读50个字,重复读上几遍,也比这样一味往前赶效果好。读的时候要用脑子想,用心记。
陈正之这才明白,他之所以记不住读过的书,不是因为记性不好,而是因为读书的目标不明确,方法不对头,他把读书多当成了读书的目的,忽视了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这样匆忙草率地读书,既消化不了书中的内容,又不能进行有意记忆,记忆效果当然不会好。
后来,陈正之接受了朱熹劝告,每读完一段内容,就想想这段文字讲了些什么,有几个要点,并且留心把重要的内容记住。经过日积月累,他终于成了一个学识广博的人。
当我们高高兴兴地踏进学校大门时,当我们一天天长大,变得越来越懂事时,当我们的学习任务一天比一天繁重时,我们是否整天在为记不住东西而担忧呢?我们是否能够轻松地记住所学的各种知识呢?
我们的智商都很正常。但有时候,却会把钥匙落在学校,会把作业本落在家里,刚刚用过的东西却找不到了,刚学过的东西转眼就忘了,等等,是我们太笨吗?当然不是,只是因为我们没有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才为学习和生活添了很多麻烦。
学习是一个对知识进行理解、记忆和运用的过程。而记忆是学习的基础,记不住东西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如果没有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想显著提高学习效率,可能比较困难一些。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曾对记忆的要害——遗忘现象作过系统研究,发现了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曲线”显示:人的遗忘具有“先快后慢”的特点,在最初20分钟内,遗忘率达41.8%,1小时后为55.8%,8小时后为64.2%,24小时后为66.3%。也就是说,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内,原本记得清清楚楚的内容就只剩下1/4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