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疑就好像一条无形的绳索,它会捆绑我们的思路,会让我们远离朋友。一个喜欢猜疑的人常怀一颗嫉妒心,一定会整天闷闷不乐、郁郁寡欢、自我封闭,把自己与外界信息和人间真情阻隔开来,不能与同学、朋友好好相处。当然,他也不可能无法结交到真心朋友,会变得自卑、怯懦、消极和被动。
与他人真诚地相处吧!别让互相猜疑钻了空子,在遇到事情时多往好处想。有许多事情,别人本来是无心的,可是自己却偏偏往坏处想,于是越想越不对劲。许多事情并不是别人对你有成见或作出了不利于你的行为,而是因为你的多疑而产生了错觉。
有时,猜疑会毁掉一个人甚至是几个人的幸福。所以,一定不要让猜疑偷走我们的幸福。
这样做一做
1.学会理性思考。当我们发现自己产生怀疑时,应该保持冷静,切忌感情用事。可以在开始先综合分析一下对方平时的为人、经历以及与自己交往的表现,这样的思考有助于将错误的猜疑消灭在萌芽状态。
2.提高自我调节力。在人生旅程中,难免会遭到他人的议论和流言。这时,我们应该提高自我调节力,不要把这些放在心上。调节好心情后,就会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这样就能让自己获得解脱。
3.切勿轻信流言。猜疑的火苗在“长舌人”的煽动下,会越烧越旺,导致一个人失去理智。所以,当我们听到流言时,一定要保持冷静,不要上当受骗。
4.注意加强交流。一个善于交流的人,也会自己解除疑惑。很多猜疑源于相互之间的误解,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我们就应该通过适当的方式,敞开心扉,两人坐下来交流。通过谈心,可以各自了解对方的想法,消除隔阂、排解误会。
智慧满行囊
一个多疑的人,往往会先在主观上设定他人对自己不满,然后再在生活中寻找证据。带着一种以邻为壑的心理,必然会把无中生有的事实强加到他人的身上,甚至把别人的善意曲解为恶意。不可否认,这是一种狭隘的、片面的、缺乏根据的盲目想象。
猜疑会让一个人特别留心外界和别人对他的态度,可能别人随口说的一句话也能让他琢磨半天,希望发现其中的“潜台词”。这样会让他本来轻松自然的交往变得复杂起来,而且,久而久之也会严重影响到人际关系,当然,他自己也不会有好心情。
猜疑就像一条无形的绳索,会捆绑住我们的思路,让我们远离朋友。如果疑心过重,就会为一些莫须有的事情而烦恼,忧愁,甚至因为想不开而走向极端。所以,只有把猜疑心戒除,才能拨开心中的那片本不该存在的阴云。
72.远离焦灼忧虑的心理
焦灼忧虑是指对环境中一些即将来临的、可能会造成危险和灾祸的,或者要作出重大努力的情况进行适应时所发生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一种忧虑、恐惧和焦灼不安兼而有之的情绪反应。比如,初次登台的人在讲演或演出前,学生在参加大型考试前都会产生焦虑心理。焦虑对健康的影响很大。所以,我们一定要努力克服。
有一名16岁的高二男生李凡,他自小学到初中,学习成绩较好,考入高中后,成绩落到中下水平。高中一年级时,在课堂上和老师发生冲突,受到严厉批评和冷遇,心里非常害怕。事后他的母亲找老师做了些“工作”,老师就找他谈话,表示关心。“我以前认为老师是世界上最神圣的人,现在感觉不过如此,太令人失望了。”李凡这样说。
看到同学中发生的种种矛盾和不良现象,李凡觉得太没意思,不想和同学交往,人际关系淡漠,同学都说他怪。他渐渐产生了“世上无好人”、“防人之心不可无”的不良心态,有被社会遗弃和最终被淘汰的感觉。即使心里有话也不敢对别人说,偶尔说了,又非常后悔、紧张、苦恼,以至于失眠。
这种焦虑症状已经持续了一年多。面对自身症状,李凡这样描述自己:“有时莫名其妙地感到紧张、焦虑,四肢发软。思维停止、坐立不安,感到压抑,有时想哭,但又哭不出来,为了一件事,会反反复复地想。”
这是一个典型的慢性焦虑症的案例。慢性焦虑症常与学习、工作和生活紧张、受挫以及人际关系不良等心理因素有关。常出现心跳、胸闷、气促、头昏、眼花、疲乏、震颤等症状,睡眠障碍,如入睡困难、做恶梦、易惊醒等,这些一般都是慢性焦虑症的重要特点。
焦虑是针对预感到的未来的威胁出现的,与恐惧不一样,后者是对客观存在的某种特殊威胁的反应。正常人的焦虑是人们预期到某种危险或痛苦境遇即将发生时的一种适应反应,或为生物学的防御现象,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情绪。
焦虑也可以是所有心理疾病的一种症状。病理性焦虑是一种控制不住,没有明确对象或内容的恐惧,其焦虑的程度与所预料到的威胁很不相符。
医学证明,焦虑是使人寿命减短的最大因素之一。因为焦虑是与抑郁、紧张和惊恐是互相联系的。它们对人类的伤害超过了很多疾病。许多疾病都是来自焦虑。只有“活在当下”才最幸福、最安稳和最科学。
对我们来说,焦虑的情形也时有发生。焦虑就是人生的樊篱,甚至可以说,焦虑会毁掉人生的幸福。有一项调查显示:青少年的焦虑情绪正严重影响他们学习成绩和人际交往能力,在学业综合评比及人际交往能力方面全班排前20%的青少年,不是因为特别聪明,而是他们的焦虑情绪更少。
我们的焦虑情绪与生活的动荡程度也息息相关,比如,频繁地转学、转班,跟随父母搬家,刚刚结识的朋友又要分开,这些,都使青少年的情绪变得焦躁和不稳定。
有人说,焦虑是沙,过了若干年再想想曾经的焦虑,不只是找不到当时焦虑的感觉,而且连焦虑本身也好像风中的细沙,甚至让你怀疑它的存在。可见,焦虑完全可以克服。
焦虑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情绪,长期处于焦虑状态还有可能引发身体病变,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一般来说,焦虑症的诊断主要依靠心理学家。但是,我们也可以对自己的状态进行自评,以大致估计自己的焦虑状态。
焦虑的确是摧毁一切的恶魔,我们一定要努力走出焦虑,因为人生不需要焦虑,只有告别焦虑,我们才能真正开创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这样做一做
1.有规律地进行松弛训练,如绘画、种花、家务劳动、听音乐、读古圣贤的经典书籍等,对焦虑症的缓解也有较好的效果。
2.积极寻求心理学专家的帮助,在心理学专家营造的指导、劝解、疏导和调整环境中,逐步恢复自己的正常心境。
3.积极寻求家人和朋友在心理、生活上的关怀和帮助,这样也有助于满足自己正当的心理需求,维护静逸的心境。
4.对此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消除对焦虑情绪的神秘感和恐惧感,从而树立战胜这种情绪的信心。
5.适当做运动。对我们来说,快乐地运动可以有效缓解焦虑的情绪。比如,我们可以尝试荡秋千,放风筝,垂钓,双手接球等等。
智慧满行囊
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每个人都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我们也不例外。所以,就很难免会产生焦虑情绪,甚至会出现焦虑症。焦虑情绪有损我们的身体健康,对于人生的正常发展不利,因此一定要想办法克服。
对于我们来说,应该特别注意把握缓解焦虑心理的相关原则:一,要给自己放松的机会,在现实生活中不要把自己逼得太辛苦,要知足常乐,懂得平心静气,毕竟绝对完美的事情不存在;二,对生活也要有正确的认识,遇到困难需冷静,在全面分析后再寻求解决方法;三,要有坚定的信念,相信天无绝人之路,山穷水尽之后必会柳暗花明。
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为明天而焦虑,甚至为明天而死去。纵观人的一生,有很多担心都是没有必要的,是多余的。人往往并不是真正死于疾病,而是死于焦虑的心态。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随时注意调整心态,让自己远离焦虑。
73.不要谈论别人的隐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过去,都有自己不愿意公开的隐私。不要认为关心朋友的隐私,是通向关系密切的途径,或是一种关系密切的表现。其实,有些东西是不便与他人分享的,所以,我们不要去了解他人的隐私,更不要去谈论他人的隐私。否则,于人于己都没好处。
古时候,有一个小国的使者来到大国,向大国进贡了3个一模一样、金光灿灿的金人,这可把皇帝高兴坏了。同时,那个小国的使者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3个金人中,哪个最有价值?
皇帝请来工匠,检查做工细致不细致,称重量大小等等。他想了很多办法,结果3个金人一模一样。到底该怎么办呢?这可把皇帝愁坏了,一个泱泱大国,总不会连这么一个小问题都回答不出来吧?而且,使者还在外面等着答案呢。
最后,有一位老臣站了出来,说他自有办法。于是,皇帝将使者请到大殿,老臣胸有成竹地拿出了三根稻草。他把一根稻草插入第一个金人的耳朵,稻草直接从另一只耳朵出来了;他把第二根稻草插入第二个金人的耳朵,稻草直接从嘴巴里出来了;他把第三根稻草插入第三个金人的耳朵,稻草直接掉进了肚子里。
老臣说:“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使者没有说话,默认了答案。
与人交往,少说才能使人沉稳,少说才不至于使人惹祸上身,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是他人的隐私。对于他人的隐私,不管是他人愿意告诉我们的,还是我们无意间知道的,我们都不要去宣扬,宁愿让它烂在自己的肚子里。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谈论别人的隐私是最大的罪恶。”揭开了他人的隐私,对他人是一种伤害,自己也得不到任何好处。有时候,对自己来说,可能是一件很危险的事。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朋友相处在一起,彼此保守着隐私,并不是对他人的不信任,而是对他人的尊重,同时也是对自己的负责行为。如果我们知道了他人的隐私,我们不应该去到处传播,这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一种明哲保身的方法。
朋友之间保守隐私,这并不能说明朋友之间关系疏远。相反,明智的人会认为,这样会使双方的友情更加可靠。所以,在朋友不愿意公开自己隐私时,我们不要去强行追问,更不能因为朋友之间关系好,就悄悄地打听、偷听或偷看朋友的隐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伤疤。伤疤往往被人们视为最大的隐私,伤疤是不能揭开的,越揭开就越会发炎,难免会使伤口越来越大。其实,了解他人的隐私,就如同揭开他人的伤疤,这是朋友之间相处最大的忌讳。所以,我们不要刻意去了解他人的隐私。
不仅伤疤触碰不得,即使是一般的隐私,我们也不要去了解。对他人的隐私了解过多,不仅会使他人反感,也可能会因此而失去这个朋友,更严重的,可能会因此而惹祸上身。
如果我们不假思索地把他人的隐私说出去,难免会颠倒是非。而且,说出去的话就如同泼出去的水,是收不回来的,这必定会给他人造成不良影响。然而,当我们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后,可能就会后悔。那我们何不在这样的事发生之前,就杜绝它呢!
在生活中,有的人就喜欢窥探他人的隐私,以此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而且还把他人的隐私编得有声有色,夸大其辞地见人就说,人世间不知道因此而发生了多少悲剧。要知道,即使是偶尔谈论他人的隐私,也可能就在无意间为自己种下了祸患的种子,后果难以预料。
每个人都有一些不为人知的隐私。与人相处时,我们对于那些自己的隐私要做到有所保留,千万不要让他人知道自己过去的所有事。因为,世界上的事情都是随时变化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不例外。
如果我们把自己过去的秘密全部告诉他人,一旦感情破裂,或者他根本没把我们当成真正的朋友,他还会替我们保守秘密吗?或许,他不仅不为我们保密,还会把知道的秘密作为把柄,攻击、要挟我们。到那时,再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样做一做
1.知道谈论他人隐私的危害。谈论他人的隐私,揭开他人的伤疤,不仅对他人造成不好的影响,对自己也可能会找来祸害。
2.在聊天的时候,不要拐弯抹角地去窥探他人的隐私。
3.如果不经意知道了他人的隐私,也不要到处传播。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属于自己的空间,谁也不愿意让他人触碰到。
4.学会用心呵护自己的隐私。不要轻易把自己的隐私告诉他人,保守自己的隐私不仅是对自己的一种尊重,也是对他人的尊重与负责。
智慧满行囊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隐私,一般都是那些令人痛苦、悔恨的往事。而这些事情,是我们所不愿意去提及的,我们当然也不愿意让他人过多地了解。
不要让他人了解自己的隐私,并不等于什么都不和他人说。在和朋友聊天时,有所保留地说说自己的过去也无妨,这可以增进了解,加深感情。但相互了解要掌握一个尺度。
如果我们谈论他人隐私只是为了一时言语之快,但由此会遭到他人的反感,失去他人对我们的信任,甚至失去朋友,这真的是得不偿失!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要谈论他人的隐私,而应该保护他人隐私,同时也会避免伤害自己。
了解他人的隐私,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也许有时候,我们不是主动去打听他人的隐私,而是无意看到或听到,那该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假装没有看到或听到,装聋作哑,这样于人于己都是一件好事情。当然,更不要去谈论他人的隐私。不谈论他人的隐私,我们的人生将少一些无妄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