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55位名作家的成长历程(二)
15610100000009

第9章 李英儒

中国当代著名小说家

(1914年—1989年)

小传

中国当代著名小说家,曾用笔名黎莺、李家桥,河北保定清苑人。

1938年参加八路军,当过编辑、记者、步兵团长等职,并开始正式发表散文、短篇小说。

1958年,出版长篇小说《野火春风斗古城》,在读者中反响强烈,作品情节惊险曲折,引人入胜。

20世纪60年代初,创作他的第三部长篇小说《还我河山》,以及革命历史题材的短篇小说《九功桥边》、《万人敌》、《三进五窑村》等。

“文革”中受迫害,在狱中以《资本论》的文字夹缝为稿纸,偷偷进行创作,以惊人的毅力,写出《女游击队长》、《上一代人》两部长篇小说的草稿。

李英儒是以长篇见长的当代小说家之一。

代表作品

《野火春风斗古城》(长篇小说)

《政治委员》(短篇小说)

《女游击队长》(上、下)(长篇小说)

《凌雪晴》(与李晓龙合作)(电影剧本)

《还我河山》(上、下)(长篇小说)

“童年”

传说故事陪伴童年

李英儒出生在河北保定清苑县一个富裕农家,祖父种着百余亩地,还开了油房,但当英儒出生时,家里已日趋中落,殡埋祖父花了很多钱,伯父的姻侄又骗走了一笔巨款,分家后,他家还剩60亩薄地,日子渐渐趋紧。

他一家有10口人:父亲、母亲、大哥、大嫂、二哥、二嫂、侄子、侄女、姐姐和李英儒。

他的父亲是个忠厚的农家人,读过六七年私塾,能写春联和书信,会看《玉匣记》和史书,村子里婚丧嫁娶,红白喜事,多请他看好日子。他还喜欢看旧小说和老戏,像河北梆子、老调丝弦等,他都能哼哼出很多出。在父亲的影响下,英儒从小也喜欢唱《辕门斩子》、《走雪山》、《斩黄袍》、《三上轿》等唱段。

母亲又聪明又漂亮,能做一手好针线活,烙饼、贴饼子又快又省柴,她虽识字不多,但却博学,熟知很多书戏,她能把《二度梅》、《金镏玉环记》、《彭公案》等,一套一套地说出来,她还能讲说和唱诵很多民间曲调,什么“天明了,母鸡跳出笼了,老虎撅喽尾腚了,闺女小子都该起了”,这些都给小英儒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不知不觉中,影响着他的思想、情趣和爱好。

小英儒六七岁的时候,经常到伯父家的牲口棚里听一个姓梁的长工讲故事,此人开过中药铺,会看中医,博古通今,他能讲《孟姜女哭长城》、《沉香劈山救母》、《蝴蝶杯》等等这些古老传说,也能讲时下的一些新鲜事,把小英儒都听着迷了。

白天,他就和小伙伴到村头和小河边嬉戏。春天,村边菜园里,杏花刚放过,桃花又绽开;夏天,环村苇塘,一片翠绿,池塘清澈见底,微微清风袭来,真是凉爽惬意;秋天,村外田野一片紫红的高粱穗,随风波动……小英儒和小伙伴黏鸡鸟、捉蜻蜓、上树掏鸟蛋……真是快乐极了。

英儒幼年接受过严格的传统教育,他7岁开始念私塾,此前父亲在家就教他念过《千家诗》和“人、手、足、口”之类的识字课本,后来就读《论语》、《大学》、《中庸》之类,虽然是生吞活剥,但却打下了较扎实的文字功底,特别是学对联,既训练了大脑思维,又提高了审美情趣,如“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地为琵琶道为弦,哪个能弹”,又如“童子捅桐籽,桐籽落童子乐;小伙生小火,小火欢小伙欢”。后来,他就开始学习做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又读了《左传》、《东莱博议》等古书,打下了较好的古文基础。

但是,不久父亲去世了,小英儒那年刚11岁,因为他和大哥、二哥都不同母,所以大哥大嫂同母亲闹矛盾,二哥也不管家里,他只好和母亲跑到外祖母家里去暂住。母亲经常对英儒说,你要好好学习,长大成人,顶立门户,挑家过日子。英儒立志,要再上几年学,当一名教师,挣钱养活妈妈。

“创作准备”

从战斗生活中积累创作素材

李英儒练习创作,起步还是比较早的,当他十六七岁在保定半工半读上中学时期,就开始练习写作,他的第一篇作品叫做《春日旅行记》,刊登在安新县教育局汇编的文集中,后来还写了一些诗歌和散文,先后刊登在《幽燕》副刊、《河北民声》和志存中学校刊上。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他参加了游击队、八路军,当过编辑、记者,主编游击队主办的《火星报》,这些文字工作,锻炼了他的笔头。不久,他被任命为步兵团长,参加了大小十几次战斗,比如大河北的三次突围战、泥南韩庄子战斗、石屯攻坚战、攻打武强城等,这些实际战斗,锻炼了他的意志,丰富了他的思想,积累了不少素材,可以说在思想、生活多方面得到了提高,为他日后从事专业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成名作的诞生”

以真实的经历进行创作

1942年,日本鬼子对冀中地区实行残酷的“五一”大扫荡,敌人集中了三个师团,两个旅团,连同河北省抽调的伪军,号称十万之众,在敌酋华北方面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统率下,高举屠刀从平汉、北宁、津浦、石德四条铁路线,朝着冀中区600万军民杀来。

为了血腥镇压,敌人抓捕、残杀了我们几万群众,修筑了上万里的公路网和1500个碉堡,所谓“迈步是公路,抬头见岗楼”。当时我军大部队已经撤走,李英儒和一部分同志一面坚持战斗,一面组织群众突围。当他们一行五人到达安平、深泽两县交界的北郝村(即作品中的沿河村)时,清晨枪声四起,敌人从正西、正北、东北三面,铺天盖地拉网般扑来。

住在村中的我一部分骑兵,朝一路猛冲出去,李英儒他们几个人便换装和群众一起,朝东南方向跑,跑了一天一夜,滴水未进。五月一日早晨,敌人又从后面压过来,将被围的几万群众追赶到宋家洼,他们识破敌人是要竭泽而渔的诡计,便领了几位妇女,冒充老百姓,从敌人西蒲疃据点冲出去,接着在野洼里闪躲奔逃了十多天。

敌人为了巩固占领区,开始大修碉堡,普遍建立维持会,李英儒他们随同部分村干部,回村坚持工作,用了几个夜晚的时间,集合了分散的民兵,找出埋藏的武器,铲除了勾结敌人的汉奸,摧毁了北郝村一带的维持会。

接着,他们跟当地区委一起教育党员、团结群众、开展地道战,抗击敌人的包围和“清剿”。

新中国成立以后,他立即根据以上经历着手长篇小说《战斗在滹沱河上》的创作,这是李英儒创作的第一部长篇,他曾请知名作家孙犁、康濯等人看过。康濯看过后,对李英儒说:“同你一起搞了那么长时间的土改,真不知你还会写长篇小说,写得很感人,早点出版会很吃香的。”

这部20万字的长篇小说,于1954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接着人民文学出版社又于1959年再次出版。

此外,朝鲜、日本都有译本,其中部分章节还被冠以《地下的战斗》、《沿河村的血迹》等书名,作为通俗读物,广为流传。

“巅峰之作”

惊险曲折的《野火春风斗古城》

李英儒的代表之作,是发表于1958年的长篇小说《野火春风斗古城》,这部小说以情节惊险曲折见长,反映了抗日战争后期,我党派出以县委书记杨晓东为首的地下工作者,深入敌占城市,从敌人内部进行瓦解、分化的斗争。

小说情节是这样的:杨晓东进城找到了内线联络员银环、三轮车工人韩燕来和他的妹妹小燕,把他们作为骨干,利用小市民、伪公职人员苗先生的不问政治的弱点,通过他取得失业市民的合法身份,定居下来。他亲自到新舞台去看戏,观察敌人头目高大成和吴赞东之间的矛盾,觉察到了伪军团长关敬陶与这个统治集团的不协调之处。

就在除夕那天,杨晓东、韩燕来、小燕、银环几个人一齐在城内散发传单,特别是利用敌伪上层官员宴会的时机,把传单送到敌人自己手里,于是宴乐园引起一片恐慌:“斯城红军歼敌三十三万,俘中将少将十五名,生擒德国元帅鲍利斯……”于是,炸了窝似的高官们乱成一团。

但是,斗争遇到了曲折,韩燕来由于接连受了鬼子敌伪的欺辱,生了一肚子气,于是买了一把尖刀,要去杀几个坏蛋进行报复;不料半路上碰见了侦缉特务蓝毛,刚脱身要逃,恰巧又爬到日本经济特务龟山的屋里,他心头火起,杀了正对蒲小蔓非礼的龟山。这一举动差点打草惊蛇,幸亏经杨晓东的严厉批评,以后韩燕来没有再犯。

杨晓东在宴乐园散传单以后,怕高鹤年误解党对他不信任,推迟了回根据地的日期,而去会见吴赞东,暴露了自己,差一点被吴赞东抓入牢笼。

然而由于叛徒的告密,杨晓东被捕了,在监狱里,铁杆汉奸高大成和特务范大昌,用尽了严刑拷打、威逼利诱的手段,甚至想出了使用“母子倒替着受刑,轮班观看”的恶毒伎俩,迫使杨晓东出卖革命,但这一切,在共产党员杨晓东面前,都彻底破产了。

杨老太太——杨晓东的母亲,在书中所占篇幅不多,然而却是一个感人的革命老妈妈的形象。

当杨晓东即将要进入敌伪省城以前,在深夜里看望母亲的时候,小说这样写道:

母亲爬上炕,先拿被单罩住窗户,又伸手摸着火柴,第一根用力过猛,断了;第二根燃着后,没有去点灯,先借着光看了看儿子,回头找灯盏又找错了地方;第三根火柴,才亮了灯。

对儿子的关怀,占据着她整个的心思,同时,儿子和革命的血肉联系,使她的心和革命也相连了。在监狱里,我们看到母亲像大理石塑像一样冷静而庄严,她告诉儿子:“你别认为妈有你这样的儿子是觉得受了连累——不,我养你这样的儿子,觉得露脸。”她告诉儿子,要“坚持到底”,然后从三楼跳了下去。

杨老太太,就是这样一位坚强的母亲!革命的老太太!

其他如武工队梁队长,小说一开头寥寥几笔,就把这个威震四方、盛气逼人的武工队长表现了出来。

小说中的反面人物,如伪军司令高大成,他的凶暴、蛮横,在同僚面前趾高气扬和在日本鬼子面前的卑躬屈膝,活画出一副两面派的嘴脸,反映出他们必然要失败的命运。

小说的艺术特点是善于运用偶然因素,结构矛盾,推动情节发展。

人物语言性格化,也是这部作品的长处,高大成语言充满了地痞流氓的鄙语和惯匪的黑话;小燕的语言,显得活泼跳跃,与人物年龄正相吻合;而作为劳动人民出身的杨老太太、周伯伯、金环等人的语言中,常常熟练地运用着民间语汇、俗谚、比喻等,与人物性格、经历相贴切。

作品出版以后,受到大多数人,特别是爱好惊险紧张小说的年轻人的欢迎,评论界对这部小说给予了热情的肯定,认为它较好地反映了地下斗争这一特别战线的生活,为文学开拓了新的领域。

但也有一些评论家——如李希凡等,对作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对于书中两个重要人物金环、银环,认为塑造得不够成功,主要是金环和梁队长、赵大夫的关系暧昧而不可信;另外金环最后的遗书与人物性格不大相符;银环的性格过于感伤低调,抹杀了她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辉一面等等。

《野火春风斗古成》最初刊登在《收获》杂志1958年第6期上,当年年底,作家出版社即出单行本,同时,在日本、保加利亚、苏联等国相继翻译出版。

“趣闻轶事”

狱中的写作生活

“文革”开始以后,李英儒就遭到江青一伙的陷害,他们唆使一帮打砸抢分子抄家,抢走物品和书籍,对李英儒进行揪斗、体罚,搞得他吐血休克,最后竟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他关进了监狱。

在狱中,他顽强地生活着。监房很狭小,他为了锻炼身体,每天绕着只有几平方米大的房间跑步,一跑就是两小时,总距离足有三十里地。

为了不使脑子闲着,他几次提出要求允许他读书,但几次都被拒绝,直到林彪垮台,才被允许,他如饥似渴地阅读起马列和毛泽东著作。

他想,自己虽然身陷囹圄,但决不能碌碌无为、了此一生,他要重新拿起笔,把革命战争和英雄人物描绘出来,让后代把真正的革命坚持到底。

但是要这样做,谈何容易!“犯人”写作是不允许的,更不用说写作的笔和纸了。过了些日子,他想了个办法,用牙膏皮自制了一枝笔,它当然不好使,写一个字得费老大劲儿;没有纸,他就用碎纸片,一点一点拼起来,后来,他干脆利用书的字里行间,只要有一点空白的地方,都利用上。

为了不让别人发现,他就一面写,一面提防着哨兵的监视,听见有一点脚步声,他就连忙把写的东西藏起来,用一本毛选放在上面装做在看书。

就这样,他坚持几年,终于完成了一百多万字的两部书稿——《女游击队长》和《上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