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田的旁边有三丛灌木,并且每丛灌木中都居住着一群蜜蜂,一天,农夫看着这些灌木总觉得,这些矮矮的灌木没有多大的用处,于是,便决定砍掉它们当柴烧。
当农夫动手砍第一丛灌木的时候,住在里面的蜜蜂苦苦地哀求农夫说:“善良的主人,您就是把灌木砍掉了也没有多少柴火啊!看在我们每天为您的农田传播花粉的情分上,求求您放过我们的家吧。”农夫看看这些无用的灌木,摇了摇头说:“没有你们,别的蜜蜂也会传播花粉的。”很快,农夫就毁掉了第一群蜜蜂的小家。
没过几天,农夫又来砍第二丛灌木,这个时候冲出来一大群蜜蜂,对农夫嗡嗡大叫道:“残暴的地主,你要敢毁坏我们的家园,我们绝对不会善罢甘休的!”农夫的脸上被蜜蜂蛰了好几下,他一怒之下,一把火把整丛灌木烧得干干净净。
当农夫把目标锁定在第三丛灌木上的时候,蜂窝里的蜂王飞了出来,它对农夫柔声说道:“睿智的投资者啊,请您看看这丛灌木给您带来的利益吧!您看这丛黄杨树的木质多么细腻,成材以后准能卖个好价钱!您再看看我们的蜂窝,每年我们都能生产出很多的蜂蜜,还有最有营养价值的蜂王浆,这可都能给您带来很多经济效益啊,如果你把这些灌木给砍了,你除了一堆柴火,将什么也得不到,您想想吧!”农夫听了蜂王的介绍,忍不住吞了一口口水,于是,他心甘情愿地放下了斧头,与蜂王合作,做起了经营蜂蜜的生意。
在这场人与蜂的博弈中,面对农夫,三群蜜蜂做出了三种选择:恳求、对抗、与其合作,而只有第三群蜜蜂达到了最终的目的。
其实,人际关系也是如此,如果博弈的结果是“零和”或“负和”,那么,对方得益就意味着自己受损或双方都受损,这样做的结果也只能是两败俱伤,因此,为了生存,人与人之间必须学会与对方共赢,把人际关系变成是一场双方得益的“正和博弈”与对方共赢,而这样也是使人际关系向着更健康方向发展的唯一做法。
有一则哲理故事讲:有个人遇到一位天使,天使说:“来,我带你到天堂和地狱看看。”那个人高高兴兴随着天使去了。首先,来到地狱参观,正好到了吃饭时间,中间是一排长长的桌子,两边坐满了人,拿的筷子都有一公尺长,才喊一声开饭,两边的人争先恐后地夹起菜想要往自己的嘴里送,然而由于筷子太长了,到了中间,筷子就打起架来,大家互不相让,打得头破血流,菜掉了一地,结果是谁也吃不成。那个人看得兴味索然,对天使说:“我们还是到天堂看看吧。”于是跟着天使来到天堂,也是开饭时间,奇怪的是,桌子还是那些桌子,筷子还是那些筷子,两边还是坐满了人,结果一喊开饭,大家都夹起菜来往对方的口里送,有一个人缘好的,好几双筷子都夹到他的嘴边,他还在说:“慢慢来、慢慢来。”
从上面博弈的结果来看,同样是一群人,但却存在着天和地的差别,在这场博弈中,他们都有如下的选择,其一,双方之间互相合作,达到各自利益;其二,互相不合作,各顾各的,自己努力来获得利益。我们可以看出,在这场博弈中,也只有那些互相合作、相互帮助的人,才能够真正达到双赢,走向“正和博弈”。事实上,“正和博弈”正是一种相互合作、非对抗性博弈。而对于人际交往来说,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应该采取这种非对抗性的博弈。可以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不依靠别人而独立生活的,这本来就是一个需要互相扶持的社会,先主动伸出友谊的手,你会发现原来四周有这么多的朋友,在生命的道路上,我们更需要和其他的肢体互相扶持,共同成长。
因此,在发生矛盾和冲突时,如果能从对方的利益出发,能从良好的愿望出发,便能使人际交往达到互利互惠的“正和博弈”状态,就是说,在人际交往中,要达到效益最大化,就不能以自己的意志作为和别人交往的准则,而应该在取长补短、相互谅解中达成统一,达到双赢的效果。
博弈论小贴士
人际是一种特殊的博弈,如果想让交际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就必须采取这种合作的方式,让交际呈现“正和博弈”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