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快乐老人不生病
15690600000015

第15章 多趣术——快乐在于全方位体验生活

生活中有一些老人,原先忙于工作,没什么兴趣爱好,和人沟通交流又少;退休后从社会回到家里,活动范围小了,空闲时间多了,愈加感到日子难以打发。他们不和人交往,也极少看电视听广播,更不看书报,每天寡言少语,闷闷不乐,精神生活空虚贫乏,了无生趣。

可千万别小看了这个现象,以为仅仅是性格孤僻内向使然。这实际上是一种病,现代医学称之为“寡趣病”,义称“无兴趣综合征”。最早发现它的是德国著名的病理学家吕格尔教授。如果3—14周内这种无兴趣症状不能逐渐消退,再“嫁接”上心理素质的缺陷,那么它会愈演愈烈,成为抑郁症的诱因,极大地危害健康。

因此,作为老人,应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多参加社会活动,多与人沟通,这样,才能拥有良好的心态,与快乐为伴。

人老了,更要多欣赏这色彩缤纷的世界,多享受幸福美好的生活。绘画下棋,吟诗读文,钓鱼养花,都是不错的怡情养生的方式。有些健康的休闲方式即使不会,也可以从头学起。美国与瑞典的科学家发现,人类在六七十岁后,大脑仍能长出新的脑细胞,这就是学习与创造的生理资本。美国人利伯曼80岁才开始学画画;再看看“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77岁高龄了,别以为他只知道成天和水稻打交道,他可是兴趣广泛,音乐、游泳、排球皆是把好手,连小伙子都甘拜下风。

走出自我禁锢的狭小天地,投入火热的生活,多结交良师益友,感受生命活力,做一个健康的开放老人。

老有性爱身心健康

一老年女性的倾诉:

作为一名年届60岁的女性,虽然我的身体很好,但我已经不愿与老伴“合作”了。那天,我郑重地告诉他:我们老了,各自好好保养身体,延年益寿。我们不要再有性事了,我与你“断交”。老伴对此十分懊恼,竟然气急败坏地说:“那咱们就离婚……”

我没有想到老伴会愤怒到如此程度。他的反应给我敲响了警钟,我想,我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断交”声明,老年人究竟还要不要有性爱?我首先当然要和老伴讨论。他见我态度诚恳,便和颜悦色地对我海阔天空地讲起来,恨不得一下子完成对我的“洗脑”,把“现代观念”灌输给我。然而,为了不使老伴有失落感,也为了让自己能有个幸福的晚年,作为老年女性,我究竟该怎样适应老年期的性生活?

上面这种现象,描述了老年女性当中较为普遍的境遇。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人都认为老年夫妻不应该再有性生活,否则就是“老不正经”。在这种情况下,老年男性便自我克制,老年女性则渐趋冷淡。虽然有的人实际上对性还有渴望,但也不好启齿。

其实,这种自我压抑对健康是不利的。性学专家马晓年主张:“只要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健康,一对夫妇可以在他们的一生中尽情地享受性快乐。大多数老年人的性问题,是他们对年龄带来的正常生物学变化的不良心理反应的结果。

因此,只要老年妇女能认识到与年龄相关的生理变化是自己的生物节律变化的结果,而不是她们爱情或吸引力变化的结果,这样,她们就能正确地对待并探索技术上的更新,以增进配偶间亲昵的关系和性满足的程度”。

舞出健康来

15年前,刚刚步入中年的刘先生便开始一个劲地往医院“送钱”,尤其是连续两次开胸手术,更让他深受其害,也让刘太太饱尝了“病来如山倒”的苦痛与折磨。

为使他早日摆脱病魔的纠缠,刘太太调动了所有的脑细胞,劝他戒酒戒烟。烟酒戒后,他身体虽有好转,却还是“噌噌”长肉,1米72的身高重达九十多公斤。医生告诫:肥胖,是百病之源。

于是开始减肥,气功、跑步、练剑、太极拳、太极剑等一一尝试,可因没兴趣,大多半途而废。那“企鹅式”的体型还在继续横向发展,裤腰和裤长几乎齐平,各种老年病、慢性病不请自来。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成了夫妻俩最大的愿望。

一天,他们在街心公园散步,看到昔日朋友夫妇。差点没认出来,哇!老两口咋越活越年轻了?跳舞,快来学跳舞吧!交谊舞是一种将音乐、艺术、体育与娱乐四者融为一体的、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娱活动,既能培养文明素质、增进友谊,又可陶冶情操、消除疲劳、调节神经、强健肌体,提高免疫力。朋友马上面授机宜。

朋友的先生当年曾是个有名的老病号,上班时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未老先衰。可已近花甲的今天,他竟精神抖擞,风流倜傥,举止端庄,像换了个人似的。是啊,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更何况双双对对起舞?

刘太太开始动员先生学跳舞。他连连摆手:我这身材不是那块料。虽嘴上这么说,毕竟他特喜欢听音乐,刘太太便陪他四处观摩欣赏。渐渐地,刘先生动了心思,在朋友们的鼓励下,他们开始“鹦鹉学舌”。一步两步,一曲两曲,一遍两遍,一天两天……经过一番勤学苦练,他们自认为找到了乐感。可一上场就乱了方寸,刘先生那超重的身体常常集中在刘太太那“三寸金莲”上,踩得刘太太呲牙咧嘴,好不尴尬。看别人身轻如燕,他们恨自己两腿如树棍扁担。

为了尽快掌握要领,他们索性在家里开着音响自己学。刘先生特认真,时常累得大汗淋漓,有时晚上睡梦中还手蹬脚刨:嘭恰恰,嘭恰恰……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终于找到了灵感,慢步、快步、三步、四步、恰恰、伦巴、探戈渐入佳境。多年来,几乎每晚绿树掩映下的小广场,都有他们的身影。拥着先生那宽厚健壮的臂膀在优美的旋律里翩翩起舞,刘太太如醉如痴,一切烦恼与病痛都烟消云散。

冬去春来,草长莺飞。如今,花甲之年的刘先生轻盈的舞步自然流畅,健硕的身体活力四射,他终于在交谊舞中找回了健康,找回了自信,找回了快乐。

做个“老来俏”

出生年龄是不可改变的,而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则可通过身体锻炼、个人主观努力加以改变。闻名四方的西安老年服装模特表演队,她们都已年过半白,但是她们气宇轩昂,风采照人,气质、神态一点都不显老。相反,有的人出生年龄并不大,可生理和心理都显得衰老。因此,看一个人是否衰老,不能单看出生年龄,人的心理状况能对生理功能产生很强的反作用力。

不论躯体还是精神上,愉快都可以使身体“强健”。科学研究证实,精神和情绪是人的大脑高级神经活动之一,当人精神愉快时,能促使体内分泌出有益的激素酶和乙酰胆碱。

这种活性物质,能把人体各种功能调节到最佳状态,促进血液循环,兴奋神经细胞以及各种脏器功能的活动,可以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它不仅可以活跃脑细胞,保持心态平衡,清除中枢神经的疲劳,还可以延缓精神老化;减少疾病和延年益寿。

所以说“老来俏”是精神调节剂。“老来俏”是由心境决定的,乐观的心境常常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一种内在因素。

因此,老年人不必顾虑别人讥笑,要按照个人的意愿和爱好穿着打扮和美容。打扮的要点是保持风度。

如果是天生丽质,可以打扮得更加艳丽;如果长相中等,可以打扮得娴静大方;如果自认为貌不惊人,可以通过打扮追求庄重。衣着颜色宜选温和色调,以能衬托自己的肤色为最好。发型宜整洁光亮,以显得容光焕发。

学习书法好处多

老张退休前成天忙工作,总感到时间不够用,可是退下来后,却又觉得无所适从,闲得无聊。人老了,闲暇时间就多了,但总不能“过一天、算一天”,“昏昏庸庸”下去吧!老了,也应该生活有规律、有爱好,尽可能参加一些有益于健康的活动。于是,从2003年起,老张先后参加了局机关老干处办的书法班和江西老年大学书法绘画系楷书班学习,,通过学习颜、欧、柳、赵楷书四大书体的特征及用笔、结构、章法和布局,老张了解到楷书点画规范,法度谨严。既要揣摩把握点画、结构特点、总体风格,掌握书写技巧;又要提高对历代书法作品的鉴尝能力。由于对学习书法有了正确认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刻苦,练字认真,老张掌握了不少书法知识,试写的书法作品也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

学习书法是一种轻松愉快、挥洒自如、寄情寓兴的文雅活动,能够丰富精神生活,促进身心健康,非常适合我们老年人的生理、心理条件。

寿从毫端来,说的是书法能使人健康长寿。资料表明,古代书法家寿星多多,近代和现代书法家中寿星更是屡见不鲜。说一个有趣的现象:大家知道历代帝王大多短命,但其中竟有四人活到八十岁以上,他们是:梁武帝(86岁)、武则天(81岁)、宋高宗(8l岁)和清乾隆皇帝(89岁)。巧的是,这四位帝王竟都是书法爱好者,且都有一定造诣。

书法家之所以长寿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长期从事书法活动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为书法活动能使人的生理与精神得到很好的谐调,而这种有机的谐调则是保证人的健康和长寿的必要条件之一。

首先,书法活动是一种美的享受;其次,书法活动是心、身,气的综合运动,这种综合运动对人的益处是不言而喻的。

人的健康长寿,是与人的社会环境、生活条件、思想性格、文化修养、身体素质、营养药物、遗传因素等分不开的。

当然,过于夸大书法作用是不应该的,也是不必要的。但书法活动确是一种陶冶情操、美化生活、抒情言志的艺术享受,又是劳动、学习和生活的一种“积极的休息”,还是一项心、身、气的综合运动。

书法活动可以养生长寿,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决非是一朝一夕所能奏效的。只要我们方法得当,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必会尝得甜头,获益匪浅。

运动大脑,防止记忆衰退

俗话说:人老了,忘性大。可是最近医学专家进行的一项专题研究证实:随着年岁的增长,记忆力并不一定明显衰退,关键是要给大脑以不断的刺激。

研究结果发现,当大脑被刺激时,无论处于什么年龄阶段,都会有许多结节在脑细胞触须之上长出,从而使脑神经细胞大量分枝,这些分枝脑神经可以形成上百万个新的连接。

这就可以增加大脑的总体智慧,使人以更快的速度做更多的事情。更有趣的是,大脑细胞受到刺激后产生结节的速度远远超过脑细胞的死亡速度,所以,根本不用担心所谓脑细胞减少和脑力削弱。实际上,一般人一生只启用了大约脑细胞总数的7%~8%,有90%以上的脑细胞待字闺中,未被利用。随着年龄的增长,未发挥作用的脑细胞逐渐退化,生了“锈”的大脑自然也就变得迟钝起来。

研究还指出:即使脑中部分区域受到了永久性伤害,也可以借着脑力活动刺激成长,创造出新的信息传输路线,承担受损区域原有的功能。显然,这个结果对罹患中风、脑部伤害或者痴呆症的患者,无疑是个大喜讯。

据此,专家为各种年龄段(当然也包括老年人)人群提出忠告:对待大脑,也像其它肢体一样,加强“运动”,不断刺激,是防止记忆衰退的良方,并建议老年人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使大脑“运动”起来:

一是学点乐器。一旦拿起乐器,大脑就会面临着控制一大堆肌肉协调运作的问题,更别说看谱、记诵曲目等高难度的动作。据说,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与他拉小提琴有密切关系。

二是玩玩拼图。可别小看这种游戏,据心理学家分析,在拼拼凑凑间,可不断加强脑部辨识方位与形状的能力,常玩拼图的人通常较具方向感。

三是跳舞。身体的运动往往可以带动脑子的活动,尤其像跳舞这种运动,一方面要记舞步,一方面要与舞伴配合,实在是一种高度的脑部活动。

四是讲讲故事。空闲时,不妨向孙辈们讲些故事,或常与老伴或老友交谈,千万不要经常沉默不语,可以说,健谈是脑老化的“天敌”。

五是动手修理。家里什么东西坏了,比如水箱跑水、自行车跑气等,只要自己能动,就先别急着送去修理,而应靠自己开动脑筋想办法。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别荒废了自己动手动脑的能力。

六是挑战陌生。年老了,总是有些惰性,习惯于做一些熟悉的、得心应手的事情,这当然没什么不好,但是尝试点新的、不熟悉的东西,却可以大大激活大脑,比如写得一手好文章的人不妨学学画画,摄影爱好者可以试着写写游记等等。

还有其它一些方法运动大脑,但诀窍只有一个:那就是尽可能像运动肌肉那样运动自己的脑细胞,并且挑些自己不熟悉的东西来做,自找难题,不为结果,只是让大脑别闲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