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财务基础的快乐是假快乐,我决不相信饿着肚子会有快乐可言,有经济危机的人,快乐的质量决不会很高。因此,老年人也得学一些合适的理财术,以应付这个多变的社会。
不少老年人经过一生的积累,会有一些积蓄,并且有一定的养老保险金保障。不过,老年人的各种看病等开支也会相应增加。如果老年人能理财有道,会让晚年生活增色生辉。
老年人还要改变节衣缩食的传统观念,注意增加调剂生活的开支,还可适当增加用于外出旅游、接受健康培训以及文化娱乐类的投入,保持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有病及时治不如提前买健康,提高晚年生活质量,减少老两口生病几率,实际上也是一种科学理财。
老人理财要求稳
有40年教龄的退休教师刘老师,每月退休收入有1800多元,老伴与他收入相当,老两口还享受70%的公费医疗,退休几年积蓄了5万元。“刚退休那会,腿脚还利索,每年都出去旅游,但是现在年纪大了,旅行团的节奏基本跟不上。所以这两年开始研究投资,主要是给自己找点事情。”刘老师说。
已积累2年投资经验的刘老师认为,老年人投资要把握一些原则。首先,不能把“保命钱”投入到风险渠道中。如果积蓄不是太多,只够应付日常养老和医疗之用,这时必须选择储蓄、国债等稳妥的投资渠道。而如果自己的积蓄应付养老绰绰有余,并且对股市或基金等高风险投资有一定了解,这时也可以根据情况适当参与。
其次,心理承受力差的人应谨慎投资。老年人在证券公司“晕倒”的现象并不少见,股市可以说是瞬息万变,经历下跌甚至暴跌是很正常的,因此老年人如果没有很好的心理素质,经受不住亏损的打击,则很容易出问题。如果自己是保守型或稳健型投资者,还是采取稳妥的投资方式为好。
因此,我抵御投资风险的方法很简单,只投了2万多,即使亏本也不会太心疼。刘老师始终坚持小额投资,他认为这是抵御风险的最好方法。
今年66岁的黄老先生退休后,拿出多年的积蓄30万元专职炒股,股市涨涨跌跌,致使资金仅剩20余万元。最近,黄老先生正在检讨当前的投资策略,并准备重新思考自己的养老之道。
专家认为,尽管老年人退休后收入少了,但很多老年人还是有——定积蓄,老年人的积蓄和退休金也需要争取最大收益。但这笔钱是“养命钱”,应以稳健为主,炒股、炒金、炒汇等高风险的投资,老年人最好少涉足。针对许多老年人想用手头闲钱进行投资的情况,理财专家提醒,投资应以“稳”为主,购买理财产品时,最好选择那些有保本特色的产品。
比如电子国债。对老年人来说,储蓄式电子国债是—个比较稳妥的投资方式,比较安全,而且收益率比存定期的收益高。
这种储蓄式国债需要在银行开立一个结算账户,然后再用这个账户开一个债券托管账户,便町购买国债了,购买国债的金额记录在债券托管账户中。由于储蓄式国债每年支付一次,有点类似老人领取养老金的方式,而且计算复利后,储蓄式国债比凭证式同债的收益要高。
目前银行有很多理财产品销售,绝大多数可以保证本金,本金损失的风险较小。不过,不同的理财产品所募集资金的投资渠道不一样,收益率、风险均有差异。老人购买理财产品时,应了解产品募集资金的投资渠道,如果资金用来投资某个有第三方担保的信托汁划或投资债券等,风险就小,收益率也相对较高。
还有基金产品。基金作为一种理财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老人购头开放式基金时,首先要选择品牌度高的基金公司。
其次是选择基金品种。在开放式基金中,纯股票基金虽可获得高收益,但风险最高,如果基金公司建仓的股票大跌,基金面值也会大幅缩水;货币市场基金流动性好,风险最低,但收益率也是最低;短债基金风险小,由于投资债券市场,收益率要比货币市场基金高;平衡型基金也就是基金募集的资金一部分投资债券,一部分投资股票,可获得相对较高的收益,但风险相对较高。老人在选择基金时可以进行组合投资以减低风险。
不要做虚荣心的奴隶
自从住房被人们视为衡量生活是否稳定的重要指标后,拥有一套住房成为每户家庭甚至每个人的梦想。刚工作的就计划着买房,想结婚的更是着急买房,买了房的想着换大些换好些,尤其是许多老年人自己住妥当了还未雨绸缪想给未成年的儿女备一套。各种有关买房的想法都在情理之中,各种买房需求加起来,难怪市场上的房子不愁卖。
因为买房的人多,买房的心情迫切,买房变成生活的头等大事,所以,背着房贷过日子的人也多了起来。
最近,一位朋友常倒苦水说,他积蓄颇丰的父母老是嚷嚷着没钱,原因在于他们不仅为自己买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两室两厅,还为儿子置办了一套同样面积的住房,积蓄几乎掏空,仅靠退休金生活,难怪一向生活较宽裕的老夫妻觉得手头紧了。朋友建议他们换套小一点的,可以匀几十万元的现金过晚年生活,他们说什么都不肯,说卖房子是败家,要传给孙子的。
同样是一对老夫妻,去年托人买房,反复强调要买两房的,且备齐了买两房的资金,而他人劝说两个人住一室一厅足够,省下二三十万元贴补以后的日子不是更好吗?
前一对老人表面风光,大房子的排场苦了自己,最后为房子所累,后一对老人则讲究实惠,日子过得很滋润。
上述种种,说到底都是透支消费造成的,实质上是成为了虚荣心的奴隶。不自量力地贪大求好,超出目前支付能力的一步到位,宁愿省吃俭用也要讲究房子的排场,甚至溺爱儿女,不仅为有工作能力的孩子买单,还为咿呀学语的孙辈早早买好了婚房,一批幼儿当上了娃娃业主。
所谓“死要面子活受罪”,如果大家都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平衡好房子消费和其他各类开支,年轻人梯度改善,老年人住得舒适就好,儿女买房自力更生多为父母省些养老金,父母少替孙辈操心颐养天年,大家都把自己的日子过实在了,把买房的事想明白了,或许,有关房子的欢喜和忧愁也会渐渐平淡起来。
不要“牛”了股市“熊”了身体
近几年来,由于股市行情不断上涨,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加入到股民行列,一些股票市场、证券公司甚至安放了“老年人专用座椅”。这些老年人或目不转睛地盯着大盘,或三五成群地讨论着走势。然而,就是在这些新兴股民中,由于健康状况不佳、承受能力较差,在炒股时晕倒,甚至猝死的悲剧时有发生。
炒股对老年人的不利影响
炒股是一种近乎赌博的行为,指数是升是降,自己是赚是赔,对老年人来说,无论在健康上还是经济上都是弊大于利。
首先,无论是“赢的还想赢”,还是“输的想翻本”,都容易造成老年人情绪上的波动,影响其睡眠质量。不少健康状况欠佳的老年人,一旦长期思考着股票升降的事情,忘记了服药,荒废了晨练,整日被股票弄得晕头转向,就容易诱发高血压、脑出血、心肌梗塞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另外,炒股票时,很多老年人在电子屏幕前,一看就是数个小时,这会伤到老年人的血脉、筋骨等。
其次,炒股不利于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和家庭和睦。有的老年人除了每天到证券公司“蹲点”,回到家也一直忙着看各种投资分析的杂志、报纸,炒股占据了他们绝大部分时间,使自己和周围朋友接触逐渐减少,与家人的交流也变得越来越少。
最后,老年人投进股市的钱越来越多,有的甚至将多年积攒的养老找投入股市。然而股市本身是大鱼吃小鱼的地方,风险特别大。多数老年人在身体条件、经济状况、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都不如年轻人,一旦遭遇股市下跌,其所遭受的财富与精神的双重打击是他们所不能承受的。
用健康的心态炒股。
如今,不少老年人抱着“进股市就会赚钱”的心态,把存款取出来纷纷投入股市,而这其中非常多的老年人连股票是什么都不知道。那么,老年人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去涉足股市呢?
老年人的幸福来自健康。因此,老年人应搞好自己的养生保健,才能掌握好手中的健康钥匙。投资理财的方式很多,炒股亦如此。因此老年人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炒股,即在拥有健康身体的情况下炒股。老年人要主动关注健康,促进健康,而不能漠视健康,随心所欲地透支健康。
炒股还需要良好的心态,老年人更需要心平气和。老年人最好把炒股当成生活的“调料”,要先考虑自己是否具备炒股的能力,再用手中的闲散资金炒股,并做好失败后心理和财力上的准备。保持平常心态,老年人才会快快乐乐地安度晚年。
证券公司应该制定条规,本着为投资者利益着想的原则,谨慎为老年人开户。在确定老年人要开户后,向老年人介绍炒股的基本知识,并重点进行风险提示,还可以向他们介绍基金等风险较低的投资品种。证券公司还可以通过印发宣传资料和讲座向老年投资者加强风险提示。
股市不仅是一个鲜花环绕的地方,也是一个充满风险、布满陷阱、耗费体力精力的地方。涨跌和波动是其铁定的规律,老年人切莫因遇涨而过于激动,遇跌而过分伤感,这样对身心都没有好处。奉劝老年朋友不要用养老金炒股,更不要借钱炒股。拥有健康,拥有良好的心态才能在股市中处之泰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