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快乐老人不生病
15690600000020

第20章 宽心术——包容是人生最大的智慧

智者苏畅斌教授说:人生最大的智慧是心理的宽度。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上要想获得智慧,有一个最基本的品质,那就是心要尽量的宽广。

现实是狭窄的,时间一长,我们的心在不知不觉中也被同化,被填满了垃圾。现代城市是一种紧逼的生存形式。高楼让人失去抬头的意义,狭巷让人心情压抑,工作让人陷入其中,人生总是在狭窄的某个环节上自吊自杀,再加上数不清的约束,数不清的责任义务,如此一来,天长日久,人不变成神精才怪呢。就算没那么严重,人们的才智几近窒息这是很普遍的。

因此,外出是一种迫切的需要。每隔一段时间,都一定要外出散散心,“放放疯”。外出就是“放疯”,外出就是清洗心灵垃圾,外出就是建筑生命新能源。如果能于节假日与闲云野鹤,与绿林清泉聚会,把魂儿交给自然界清洗、涵融一下,实在是诗化情感,优化灵智的聪慧之举。人生应时常来一次心灵放牧,给心灵洗一洗澡。

一个人的财富和命运绝不会超过他的思维宽度。一个没有宽度的人,必然是一个冲突不断、心烦意乱的人。大海之所以博大,就是因为它从不拒绝四面八方奔流而来的各种水流,有的浑浊,有的肮脏,有的臭不可闻,有的还有剧毒,但这对大海来说,都不要紧,都来吧,它都能包容。如此博大的胸襟,自然造就的就是大海,而绝不是小沟,小溪,更不是清水澡堂。水太清则无鱼,人太清则无朋无徒。一个人只有包容一切,他才会博大,才会丰富多彩。高山之所以高,是因它从不拒绝小草的低矮,泥土的肮脏,丛林的杂乱,顽石的丑陋,如果我们将石头搬走了,泥土冲刷了,丛林砍掉了,那么,高山还会成其为高山吗?

其实,人活着,聪明也好,愚蠢也罢;有才也好,无才也罢,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宽心”,人生自然就多了很多快乐。

你去观察,凡是那些有才能但心胸狭窄的人,他们的一生大都争斗不断。因为这种人总是恃才傲物,总以为自己高人一筹而瞧不起别人。另外,他也看见不得别人强,看见不得别人过上好日子。因此,这种人就有必要读读下面这首《宽心歌》。

日出东海落西山,喜也一天,忧也一天。

遇事莫钻牛角尖,身也舒坦,心也舒坦。

自食其力挣到钱,多也不嫌,少也不嫌。

荤素搭配日三餐,粗也香甜,细也香甜。

新旧衣衫都可穿,新也御寒,旧也御寒。

住房条件不攀比,宽也安眠,窄也安眠。

夫妻恩爱过日子,苦也心甘,甜也心甘。

面对忧愁巧处理,日也乐观,夜也乐观。

言虽浅意却深。这首“宽心歌”,人人都能读懂,但许多人都很难做得到,尤其是心狭而有才的人绝难做到。因为他们自恃有点才能,总是以一种不公平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无故地生出许多是非,平静的生活因为他们的出现而变得一地鸡毛,烦躁不堪。到头来,这样的人大多落得个“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下场。

真正的聪明人,永远不会将别人当作呆子。将别人当作呆子的人,到最后往往会发现,真正的呆子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问到在《三国演义》中谁的心胸最狭窄,即使是没有读过此书的人都可能会答出同一个人,那就是周瑜周公谨。因为周瑜被人活活气死的典故,是大家所熟知的。

赤壁一役,周公瑾一战成名,达到了他人生光辉的终极点。娶得小乔,与东吴霸主孙权成为连襟,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地位、名利、美人,这些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他全部都拥有了,的确算得上是上帝的宠幸儿。但天妒英才,虽然上苍给了他世人想要的一切,却没有给他宽大的容人气量。

一个人的容人气量大小直接关系到自身的修身养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是一个人人生是否顺达的决定性因素。

看看我们身边,或者想一想我们自己。有周郎之才的人恐怕少之又少,但如周郎气量的人却是多之又多。君不见,一语不和破口大骂者,有之;一事不和大动干戈者,亦有之。大多数人都明白“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的道理,可是真正实施起来却是异常的艰难,于是也便有了圣人与凡夫俗子的区别。

我们常看到自认为有一点小聪明但心胸狭窄人的举动:他们总爱比这比那,自寻烦恼,无气找气受,诸如什么别人的退休养老金凭啥比我多,别人的住房凭啥比我大,别人的生活凭啥比我好,别人的儿女凭啥能力比我的强,别人凭啥比我幸运……一连串的“凭啥”成天堆满头脑,充塞心头,搞得心也忧面也愁,吃也不香睡也不安,大有“无计可消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样子。哎!这又何苦来着?

有人说不要把自己太当回事,说到底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待自己的态度,把自己看得轻一点再轻一点,把自己放得轻松点就能解决很多问题,而不是陷入无尽的争斗与痛苦之中。

人生八苦,有些苦难是无法回避和改变的。惟一能改变就是心境。整个20世纪的心理学就说了一句话——改变心境,改变命运。佛家说,你的绝大多数痛苦皆来源于太执著。世界是一个动态的世界,一切都会改变的。老子说:暴雨不可能下一整天。人生苦在低潮中,自然很快就会回升。下面我还向大家介绍一首《半半歌》,我认为这首诗很有意思,值得玩味。《半半歌》为李密庵所作,且录之于下:

看破红尘过半,半之受用无边。

半中岁月幽闲,半里乾坤展宽。

半郭半乡村舍,半山半水田园。

半耕半闱经尘,半士半民烟眷。

半雅半俗器具,半华半实庭轩。

衾裳半素半轻鲜,肴馔产丰半俭。

童仆半能半拙,妻儿半丰半脸。

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显。

一半还之天地,让将一半人间。

半思后代与沧田,半思阎罗怎见。

酒饮半酣正好,花开半吐偏妍。

帆张半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

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厌纠缠。

百年苦乐半相参,会占便宜只半。

显然,这首歌诀是作者从生活的阅历中总结出来的,极富哲理和人生智慧。虽然个别词句显得消极一点,但总体上是教世人活得宽松、宽容、大度、豁达一些,要知明知暗、知进知退、知盈知亏、知得知足,这样才能活得有安乐、有情趣、有境界、有始终。细细品读把玩,大可省人喻世。

人生是个谜,是个难解的谜。有的人,潇洒度人生;有的人,消极混人生。其间的差异无非是能否看开看淡看透。否则,他不是活得太忧郁,就是活得太无聊。

人生一世,荣与辱、得与失在所难免。有的人将得失荣辱深藏于心,有的人则因受宠而得意忘形,因受辱而愁眉不展。只有保持一颗平常心,才有可能看得开,才能做到宠辱不惊。宠辱不惊是看得开的高层次境界,它不是消极的回避,也不是看破红尘,而是远离名利、远离喧嚣的一种坦然,一种从容。

“看得开”是心理平衡的杠杆,并非消极看透人生。如果把人看得太透,从生到死,一览无余,生命就会变的毫无意义,甚至生和死都可以画等号了。那些自杀的人,大概就是生等同与死,才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看得开”有更深的含义。它决不以无所事事、无所作为为雅致,以自甘堕落,满不在乎为清高。无论在什么境况,什么痛苦面前,既不把名利作为惟一的精神支柱,也决不失去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对事业的满腔热忱,对生活的真挚热爱,对身边的美的细心品味。苏东坡光照千古的前后《赤壁赋》等绝唱写于最失意的黄州,而“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豪迈也出自不毛之地——正是这种始终不渝地热爱生活,关爱生命“看得开”,成就了一位集诗、词、散文于一体的文学史上的大家。

心宽才会得福

陕西延安有位姓吴的和尚,140岁时还能担40公斤的柴火上山,他有一首长寿歌诀曰:“酒色财气四道墙,人人都在里面藏。只要你能跳出去,不是神仙也寿长。”足见除酒、色、财之外,气也是人们健康长寿之大敌。

清代东阁大学士阎敬铭写的《不气歌》,道出了过来人的深刻体验:“他人气我我不气,我本无心他来气。倘若生气中他计,气下病来无人替。请来医生将病治,反说气病治非易。气之为害太可惧,诚恐因病将命废。我今尝过气中味,不气不气真不气。”

总而言之,求健须息怒,长寿应制气。宽宏大度,胸怀坦荡,乃益寿延年之道也。

放眼我们周围,确有一些老者待人处世太小心眼儿。他们钓鱼因空篓归来而郁郁不乐,为一盘棋的输赢而不惜恶语相向。人心一狭隘,人就会变得偏执。身为长者而无长者的雅量,宁不赧然?

有位老太太年轻时就守寡,好不容易将一双儿女拉扯成人。孩子成家后,老太太既想念儿子,又牵挂女儿,只好两家轮流住。到了儿子家,她总嫌儿媳家务活做得少,心疼儿子忙里忙外,到了女儿家,又心疼女儿干这干那,埋怨女婿不顾家。结果,老太太一来,两个阳光明媚的小家庭,常因此“晴转多云”。这位老太太的不开心是不是有点狭隘呢?

其实,心宽是会做老人的重要表现。就是要明智豁达,以理性来对待成家的子女。儿女成家后,自然要将一部分爱分配给伴侣,夫妻抢干家务活,体现相互间的关爱,这是很正常的事。

如果当老人的连这类事都看不惯,未免有点讨人嫌了。其次,要用体谅之心来对待孩子。有些老人总喜欢唠叨当年如何含辛茹苦把孩子拉扯大的,一旦孩子未能满足自己的要求,便伤心地数落孩子不孝顺,弄得“代沟”加深。

会做老人的,要在家庭生活中多讲奉献,体谅孩子的难处,创造出温馨和谐的家庭气氛。再者,老人要以超然的态度看待子女的生活。只要不是大是大非,少管少问。假若事事较真儿,整天生闷气、不舒心,就会影响身心健康,这就不明智了。

其实,人到老年,五湖四海都走过,五颜六色都见过,酸甜苦辣都尝过。饱经尘世风霜的历练,人生经验丰富了,哲理性的思考活跃了,自然就应该显出智者的大度来。

享年101岁的北京大学原校长马寅初,曾因其“新人口论”获罪,终被革职。当他的儿子将被革职一事告诉他时,他只是漫不经心地“噢”了一声。数十年后拔乱反正,仍是他儿子告诉他被平反的喜讯,马老也只是轻轻地“噢”了一声。马老夫子荣辱不惊的心态跃然纸上,所以能如此哉,心宽大度耳!

大名鼎鼎的金庸老人主办香港《申报》,为不少实力派作家开设专栏,但所付稿费偏低。作家亦舒要求提高稿费,金庸果断地予以拒绝。亦舒因此撰文骂金庸。金庸不恼不怒,平静地微笑着说:“骂可以骂,文稿也照样登,但稿费不能增加”。心宽者外表看似静若止水,内心却涌动着机敏与睿智,金庸之所以为金庸,基于此!

以冰雪之操自励则品日清高,以穹隆之量容人则德日广大。为人心宽大度,才能生活得有尊严,即使是垂垂老矣,也会老得从容,老得优雅。

心宽即福。这对于那些陷于各种小事中不能自拔,弄得精疲神竭,心理健康大成问题的人来说,倒不失为一剂良药。

宽容是爱的精髓

天宽地宽不如人心宽,心宽则容物、容人、容事,有;容乃大。

安徒生有这样一则童话叫《老头子做的事总是不会错的》。

故事并不复杂。有一对清贫的老夫妇,他们想把家中惟一值点钱的一匹马拉到集市上去换点更有用的东西。老头子牵着马去赶集了,他先与人换得一头母牛,又用母牛去换了一头羊,再用羊换来一只肥鹅,又由鹅换了母鸡,最后用母鸡换了一大袋烂苹果。在每一次交换中,他总想着要给老伴一个惊喜。

当他扛着一大袋子烂苹果到一家小商店歇气时,遇到两个英国人。闲聊中他谈了自己赶集的经过,两个英国人听得哈哈大笑,说他回去准得挨老婆子一顿揍。老头子说绝对不会,英国人就用一袋金币打赌,如果他回家不受老伴任何责罚,金币就输给他。于是,三个人一起来到老头子家中。

老太婆见老头子回来了,非常高兴,跑过来拥抱他。老头子毫不隐瞒,将全过程一一道来。每听老头子讲到用一种东西换了另一种东西,老太婆都十分激动地予以肯定:“哦,我们有牛奶了!”“我们有羊奶、羊奶酪、羊毛袜子了!”“哦,我们可以在冬至那天吃烤鹅了!”“哦,我们可以养一群小鸡了!”诸如此类。最后听到老头子背回一袋已开始腐烂的苹果时,老太婆非要给老头子一个吻。因为一个吝啬的女人早上对老太婆说:“我连一个烂苹果都不能借给你。”老太婆说:“哈,现在我可以借给她10个,甚至一整袋子烂苹果呢。这太好笑了!”说着她搂住老头子,深情地吻他的额头……

英国人就此输掉了一袋子金币。

初读这篇童话时,也许你还不能理解这其中的深刻含义,以为是安徒生在讽刺嘲弄愚蠢之人,或是在宣扬“夫唱妇随”。其实,他是要告诉我们家庭生活中夫妻之间最重要的基础是宽容、尊重、信任和真诚。当然,在现实生活中,“老头子”这样的人是很少的。

从童话中,我们能学到的是:即使对方做错了什么,只要心是真诚的,就应重过程、重动机、轻结果,充分理解对方的行事做法,不苛求、不责怨。这样才能有家庭的和睦,夫妻的恩爱。宽容是善待婚姻的最好的方式,必然会创造出爱的源泉,婚姻也因此一定如童话般妙趣横生,和美幸福。

爱是一门艺术,宽容是爱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