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镇以无名之朴。
镇以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
无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译文
大道以无为为本,而无为则是真正的作为。
侯王如果能坚守它,万物就会自然进化。
如果在进化中又私欲扩张,应以大道无所名状的真朴来镇压。
用无所名状的真朴去镇压它,就可以消除贪欲了。
没有贪欲就可以安定下来,那么天下也就太平了。
■活学活用:遵循自然,放弃人为束缚
本章是老子《道经》的最后一章,也可以说是老子对前文所作的小结。
《道经》三十七章,主要讲述了大道的概念、形状、意义、价值和规律。人们的行为如果顺从自然大道,就会无灾无害,甚至会永恒不朽;违背了自然大道,就会受到惩罚,走向自己意愿的反面。
自然有其自身的规律,人为地去改变它反而只能带来坏的结果,笼中的小鸟不再有灵性,关起来的老虎也会失去往日的威风。遵循自然,反对人为束缚,这是我们从《道经》中学到的东西。
从《道经》中我们应学会如何成功。
孔子有一次在吕梁游玩,有一个地方地势极高,水流落差很大。从高山上飞泻下来的瀑布有几十丈高,顺势奔流,拍石激浪,浪花飞溅开来达几丈远。看着如此湍急水流,孔子心想,恐怕乌龟、鳖鱼也不能在其中游动了。
就在孔子欣赏、赞叹之时,他忽然发现了有一个男子正在水流中挥臂拨水。孔子大吃一惊,以为这人掉进急流,必死无疑了。于是,孔子立即喊了自己的弟子,顺着水流的方向去救人。可是弟子们急急忙忙了一段路,那人却从水里钻出来上岸了。他披着长长的头发,边走边唱着山歌,在堤岸上优哉游哉地走着。
孔子便跟上去,问他说:“我还认为你是神鬼水怪什么的,看清楚了,你不就是个正常人吗?请问,你蹈水有什么秘诀没有?”
那个男人说:“没有,我哪有什么秘诀呢。我只是开始于本然,慢慢地,许多时光过去,我又习惯于自然,最后,自自然然地在水中如履平地一样。我跟漩涡一起卷进去,又同漩流一道翻出来。我一起一伏,伸手抬腿弯腰仰头,都顺着水的路子去做,而不以自己的意愿做。可能,这就是我蹈水的秘诀吧。”
孔子又问:“什么叫做开始于本然,习惯于自然,成功于自然?”
那男人便解释说:“我出生在高土上并且安于高地,这就是开始于本来的样子;成长于水中又安于水中,长于习惯,形成自然;我不知道所以然而然,就是成功于自然。”
孔子谓然长叹。
老子主张“人法自然”、“无为”、“不言”,因为按自然办事这就是成功的秘密。“人法自然”正如儒家主张“民胞物兴”和“仁民爱物”,人法自然才能胸襟开阔,对万物抱兼容并收的宽宏态度;只有民胞物兴和仁民爱物,才能发挥爱人及物的博爱精神,才能以平常之心对待人、事和物,一切都合乎规律,合乎自然,如此就顺利了。
我们还应向自然学习如何生活。
在自然界,没有浪费,所有的东西都在循环。因此我们应学会循环也必须循环。
我们知道自然界的生命是多种多样的,所有事情都是不同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学会抵制社会向单一文化模式发展,而提倡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
我们向花儿学习应该怎样生活——每株鲜花都是从种子开始的,你不可能期望种下芙蓉红的种子能够长出雏菊来。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真实的人格是给予我们大家的一份礼物,就像一粒播下的种子一样。
我们通过观察生命中的音节,生命的连续性以及生命不可被打破的循环,可以学会从悲伤中恢复过来。
我们从动物那里看到平等和自由,正如沃尔特·惠特曼说的:“没有人会不满足,没有人会疯狂地追求一切,没有人向别人下跪,几千年来一直如此。”
比任何事情都重要,我们对自然有了一份尊重,对真实的自我有了一份尊重。我们像讨厌周围虚假的东西一样反对虚假的人际关系。
自然同它无声的诉说教给我们许多生活的道理。
它能够认识个人的价值和尊严,确定任何人有权决定他们是谁。
它能更加生动,帮你寻找生活的热情,一种精力充沛的感觉。
它能给人以启蒙——给你的思想带去新的光亮,帮你认清虚伪和做作。
它能给人以鼓舞——给你闯荡世界和建立功绩的精力,使生活充满热情和友爱,为正义而工作。
它能体现一种真实自我同大我相联系的信仰,一种聆听你发自内心的声音,点然生命之火,能帮你找到生活之路的信仰。
总之,遵循自然,放弃一切人为束缚,这是老子对我们的教诲,是我们追求成功的奥妙,更是我们富有、快乐、平安生活的源泉。
断章取义:
矫揉造作与顺应自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换个角度看,事理都有自然之道,不是可造作出来的,学会顺应自然,做起事来就会得心应手,生活也会无忧无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