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
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
建德若偷,质真若渝;
大白若辱,大方无隅;
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道隐无名。
夫唯道,善贷且成。
■译文
最聪明的人听别人讲“道”之后,便能心领神会、辛勤、努力地去实行;
一般的人听别人讲“道”之后,便会半信半疑、犹豫不定;
最愚笨的人听别人讲“道”之后,便会愚昧无知地哈哈大笑。
如果人们所讲的“道”,不被愚笨之人嘲笑,那这“道”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道”了。所以古人说:
光明之道好似暗昧,进取之道好似落后,平坦之道好似崎岖;
大德崇高好似低谷,大德广大好似不足;
大德刚健好似怠惰,质朴纯真好似混浊;
最白的东西好似黑垢,最方正的东西好似无角;
最大的器物不成形,最大的乐章听不清,最大的天象看不见。
“道”盛大而无相名。
也只有它,善于帮助万物并成全万物。
■活学活用:容忍别人的小错误
我们人类只有认识自然大道的德性,把握住这些德性,才能一切顺利。可往往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对“道”之德性有正确的认识。
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在这里老子根据不同的人对道认识和行为的不同,把人类分成了三个等级,即上士、中士、下士。又指出:“不笑不足以为道。”不被不明之人怀疑,不被愚笨之人嘲笑,那就不是真正的大道了。也就是说,不管你怎么去笑那大道,大道也都不会有什么改变。
而对于明道之人,古人说:明白大道的人好像什么都是糊涂的,进入大道的人却好似是在退步,走在平坦大道上却好像走在那崎岖小路上。如此不被人理解,可明道之人自己明白什么才是“道”之德性,他们不会因别人的误解而改变什么。
明白了这一点,运用到我们的为人处世之中,真理始终是真理,不会因别人错误的认识而随之改变。因此,对于别人犯的那些认识上的小错误,也不必追究,让人难堪。
美国著名的成功学家戴尔·卡耐基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高手”,然而早年时,他也曾犯过小错误。有一天晚上,卡耐基参加一个宴会。宴席中,坐在他右边的一位先生讲了一段幽默故事,并引用了一句话,意思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那位健谈的先生提到,他所引用的那句话出自圣经。然而,卡耐基发现他说错了,他很肯定地知道出处,一点疑问也没有。
为了表现优越感,卡耐基很认真又很强硬地纠正了过来。那位先生立刻反唇相讥:“什么出自莎士比亚?不可能!绝对不可能!”那位先生一时下不来台,不禁有些恼怒。
当时卡耐基的老朋友法兰克·葛孟坐在他左边。葛孟研究莎士比亚的著作已有多年,于是卡耐基就向他求证。葛孟在桌下踢了卡耐基一脚,然后说:“戴尔,你错了,这位先生是对的。这句话出自圣经。”
那晚回家的路上,卡耐基对葛盂说:“法兰克,你明明知道那句话出自莎士比亚。”“是的,当然。”葛孟回答,“在哈姆雷特第五幕第二场。可是亲爱的戴尔,我们是宴会上的客人,为什么要证明他错了?那样会使他喜欢你吗?他并没有征求你的意见,为什么不保留他的脸面,说出实话而得罪他呢?”
一些无关紧要的小错误,放过去,无伤大局,那就没有必要去纠正它。这不仅是为了自己避免不必要的烦恼和人事纠纷,而且也顾及到了别人的面子,更体现了你做人的雅量。断章取义:
生活中一个人寻找别人的缺陷,指责别人,远不如发现自己的缺陷,指责自己。更不如发现别人的优势,称赞别人。指责别人,远不如去了解别人,理解别人,原谅和宽容别人。世上有几个人十全十美?谁没有缺陷,为什么总是揪住别人的缺陷而看不见他还有更多的优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