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
■译文
以无为之心去作为,以无事之心去做事,以无味之心去品味。
以小为大,以多为少,用恩德来对待仇冤。
处理困难要从容易着手,做大事要从细小入手。
凡是天下的难事,必定从容易开始;
凡是天下的大事,必定从微小的事情做起。
因此,圣人始终不自以为伟大,所以才能成就他的伟大。
凡是轻易许诺必然会失去信用,凡是把事情看得简单必然会困难重重。
因此,圣人总是认真对待困难,所以,他才反而没有困难。
■活学活用:防微杜渐
在本章老子阐述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在此,老子把自己的无为思想在人生领域广泛发挥,本着无所作为、无所事事和无声无息的生活态度,老子提出了为后世赞叹的“报怨以德”思想,他说:“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老子关于无为思想的论述,几乎贯穿于整个《道德经》中的各个章节之中,前面已经讲得很多,尽管如此,由于每一个章节的侧重点不同,就使无为每每有新意涌现。
老子接下来论述了天下事的形成道理,他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这段话着重说明了处理任何事物都是从容易到困难、从微小到庞大的规律,最后归结到每个人都必须重视困难,才会有效地应付困难。这些教导后来演变为“防微杜渐”的格言。
“防微杜渐”是我们立身处世必须注意的问题,对此,美国著名的医生阿尔伯特·哈伯德感悟颇深。
那是在克尼斯纳,一个老林工正在解释如何伐树。他指出,要是你不知道哪棵树砍了会倒在哪里,就不要去砍它。“树总是朝支撑少的那一方倒下,所以你如果想使树朝哪个方向倒下,只要削减那一方的支撑便可以了。”他说。我半信半疑——稍有差错,我们就可能一边损坏一幢昂贵的小屋,另一边损坏一幢砖砌车库。我满心焦虑,在两幢建筑物中间的地上划一条线。老林工朝双手啐了一下,挥起斧头,向那棵巨松砍去。树身底处粗一米多。他的年纪看来已六十开外,但力气十足。
约半个小时后,那棵树果然不偏不倚地倒在线上,树梢离开房子很远。我恭贺他砍伐如此准确,他有点惊讶,但没说什么。不到一个下午,他已将那棵树伐成一堆整齐的圆木,又把树枝劈成柴薪。我告诉他我绝对不会忘记他的砍树心得。他把斧头扛在肩上,正要转身离去,却突然说:“我们运气好,没有风。要提防风。”
老林工的言外之意,我在数年后接到关于一个心脏移植病人的验尸报告时才忽然明白。那次手术想象不到的顺利,病人的复原情况也极好。然而,忽然间一切都出现了不正常,病人死掉了。验尸报告指出病人腿部有一处微伤,伤口感染到肺,导致整个肺丧失机能。
那老林工的脸蓦地在我脑海中浮现。他的声音也响起来:“永远要提防风。”简单的事情,基本的真理,需要智慧才能了解。那个病人的死,惨痛地提醒我们功亏一篑这个道理。纵使那个伤口对健康的人是无关紧要,却可以夺去了那个病人的生命。
那老林工可能早已入土。然而,他却留下了一个训诫给我,让我在得意之时用来警惕自己。人人都得意洋洋,我会紧紧盯着镜里的影子,对自己说:“我们这回运气好,没有风”。
细微的破绽可能导致重大的失败,一定要考虑周全,不可忽略任何细节。如果你成功了,也不要得意,对自己说上一句:“我这回运气好,没有风。”
断章取义:
不懂得“防微杜渐”的人,常常喜欢“临渴掘井”,到口渴了才去掘井,已经太迟了。平时不作充分的准备,当事情发生后才去想应对之策,显然太晚,“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往往事与愿违。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写道:“我宁可求精确,这样,机遇来时,我便不会让它从我手中溜走。”只有平时下了功夫,作好了充分准备,才能有备无患,以不变应万变,取得事业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