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道德经活学活用
15694300000065

第65章 事业成于慎败于纵

■原文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

其脆易破,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

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译文

局面安定时容易维持,事变没有征兆时容易策划。

事物脆弱时容易除破,事物微小时容易消散。

处理问题应在问题萌芽之前,治理动乱应在动乱产生之始。

双手抱得过来的大树,是从细小的幼苗生长起来的。

九层高的楼台,开始于一堆泥土;

千里的旅程,开始于脚下的第一步。

妄为的人必败,强行把持就一定会失去。

圣人不妄为所以不会失败,不强行把持所以不会失去。

人们做事情,常常因半途而废导致失败。

必须一如既往小心谨慎地行事,才不会失败。

因此,圣人欲人所不欲,不看重那难得的财货;

学习人所不学,受教于别人的过错,顺应天地万物自然规律,绝不妄为。

■活学活用:事业成于慎败于纵

本章老子仍然接着上一章,谈自己对生活的态度。

开篇老子就指出“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破,其微易散。”从而得出“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的结论,就是说一切作为都应该在事变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去做,一切治理应该在还没有发生散乱的情况下进行。如果等到事情来了再去对付,那就太迟了。

那又如何做到防患于未然呢?

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就是告诉我们,任何事情一开始就要注意。“慎终如始,则无败事。”一件事从开始到结束,都保持谨慎的态度,就不会失败了。

许多人在做事时,开始比较谨慎,过不了多久,就松懈下来了;有的人对大事、难事比较谨慎,对小事、容易事就疏忽。生活中不是常常有因忽略小事而酿成大祸的惨痛教训吗?在困难的事情面前一筹莫展,还不是在容易事前疏忽而导致的吗?因此,如果不想失败,就要十分谨慎。有俗语说,“行百里者半九十”,就是指事物进展到尾声时切勿疏忽大意,以防前功尽弃。在我国历史上就有过这样的教训。

战国时,秦国国富民强,气势最盛。秦武王以为从此可高枕无忧,便以骄色示人。一谋士见势不妙,便进言提醒武王道:“诗曰,‘行百里者半九十’指的是要看到最后关头的困难。今天的霸业是否能成,还得看各方诸侯是否出力,然而大王现在就沾沾自喜,以骄色示人,而忽视图霸的准备,若让他国知道了,受到诸侯攻击的话霸业就难成了。”

秦武王虽精于政治,其霸业也只维系了短短的四年。可见他没有听进谋士的忠言。

在施政方面,真正做到善始善终、居安思危的,要数唐太宗李世民了。

太宗常对左右说:“治国之心犹如治病。病人希望尽快痊愈,求医心切。如果病人能认真听从医生的嘱咐,配合治疗,病就痊愈得快,反之,恐怕就要使病情恶化,甚至丧命。治国也是同理,要想保持天下安定,就得事事谨慎,若在关键时候有疏忽,必招亡国之祸。现在天下的安危全置于我一人肩上,因此,我要慎重地警惕自己。即使歌功颂德,我还需检点自己的言行,加紧努力。但是,只靠我一人是难有作为的,希望你们能做我的耳目,发现我有过失,请直言无妨,君臣之间如有疑惑而不说,对治国是极其有害的。”

唐太宗如此开明,才引出善谏的魏征,以这种态度施政,才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断章取义:

事业成于慎而败于纵。要想万事顺利,就一定要小心谨慎,即便是一帆风顺也不可掉以轻心,只有以“安全驾驶”的姿态去把持事情才能到达那胜利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