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和太阳的光芒来自燃烧,来自死亡。你也可以如太阳一样眩目,如火焰一样舞蹈,如昙花一样绽放。但光芒之后,你将是虚弱的一团灰烬。
老子第四章说:“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像帝之先。”
道是空虚的作用不可穷尽。幽深如万物的宗主,使万物宁静而不起纷争,涵蓄万物的光芒却混同尘埃。似有似无,不知从何而来,似乎天帝出现之前就出现了。
道是空虚的,没有实体,这是它变得玄妙的原因。整个世界都是从这里诞生出来,最后也将归于这里。这就是为什么世界显得如此神秘的原因。神秘源于费解,老子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是你通往真理殿堂的唯一门径。你不可绕开真理抵达世界的真相。
佛陀成道的时候,决定马上进入涅磐,他在想:我所证见的万物真相太深奥,只可能在佛与佛之间印证,要将他传给众生太困难了,他们不会理解。是的,证得真理的人可以面对面坐下,他们不用开口也可以交流。他们可以用智慧沟通,真理就是桥梁。但对其他人则不行。你向他描述真理直到口干舌燥,他们依然不会懂得。真理不可能随语言进入你。
有人向苏格拉底描述名妓赛阿达是如何的漂亮,说得非常的详尽,苏格拉底说:“不要再说了,带我去见她。既然是最漂亮的女人,语言是无法描述的。”
在美丽绝伦的女人面前,语言是一种累赘,只需用眼睛去看。语言可以说这个女人在哪里,但不能完整呈现女人的美,而真理就是这样一种东西。在真理面前,语言也是一种累赘。语言可以把你引到真理的门前,但不能呈现真理的容颜,所以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能够被说出来的真理,不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但语言可以引导你,河的对岸就是真理,语言就是渡河的木筏,当你登上彼岸,木筏将被丢弃。在真理的空间,语言是多余的。佛陀在菩提树下观察众生七天七夜,最终决定传教,就是因为他想做一只引渡的木筏。
道是虚空的,这种虚空来自虚空,如同深渊里的一缕青烟,深渊无边无际,你不知道这青烟来自哪朵火焰,你无法目睹它的产生,也不可猜想它的终结,你可以感觉到它,但无法用语言描述。它不可能像巨型日晷一样的中华世纪坛耸立在北京西客站的对立,让所有从这里经过的人都能看见;也不可能像手持火炬的自由女神一样侵占美丽的天空。如果真理是这样一尊雕像,那么人类不需要慧眼,只需要像观看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像一样用惬意的目光就能看个究竟。如今在世界各国的美术院校里都能找到大卫的石膏像,尽管它是世界上最美的雕像之一,那是复制的结果。美可以复制,但真理不能。真理不能被混浊的眼睛看到,人类的精英发现了真理。
从古到今,所有成熟的苹果都会落地,这是每一个人都知晓的事情,对牛顿以前的所有人来说,其中没有奥妙,但牛顿发现了它。这件事告诉你这样一个事实:如果你是个智慧的人,你将在任何地方发现真理。
商纣王曾高筑鹿台,邀请天上的女神下来宴饮,这是多么难得的事情,但真理不是这样的贵宾,它烂贱如尘埃,不是尘埃胜似尘埃。在异常洁净的空间里可能没有尘埃,但不可能没有真理。但对那些浮躁而混浊的眼睛,它的尊贵胜过纣王邀请的女神。
我们不能意识到的东西,并不等于不存在。真理,万物的真相,那些永恒的定律没有诞生之日,也没有死亡之期,它们一直都存在。就像在佛陀时代,人们一遍又一遍地问他:“是谁创造了世界?”这是那个时代最前卫最时髦的问题,佛陀总是回答:“没有谁创造世界,它一直就存在。”并不是说牛顿创造了地球引力,在牛顿之前它一直就存在,牛顿只是发现了它。引力早于牛顿,甚至早于地球,是引力创造了地球。老子说:“吾不知谁之子,像帝之先。”就是告诉你真理早于万物。
“和其光,同其尘,”它蕴涵着万物的光辉,混同于尘埃之中。你只有在尘埃之中去寻找真理,在最平凡的事物中寻找真理。道从来不自我标榜,不会告诉你说:“我是真理,请别识别我。”
丙癸一次对朋友说:“我是丙癸,请叫我的名字。”那朋友很诧异,说:“我知道,多年以前我就认识你了。”丙癸说:“这些日子我独自在家,很少有人叫我的名字,我都快忘记自是谁了。你要多叫我的名字,我就能感觉你和我在一起,你也能感觉我和你在一起。”
某天,那朋友过生日,邀请了所有朋友,唯独没有邀请丙癸。第二天,丙癸到他家,问:“你为什么不邀请我参加你的生日宴会呢?”对方说:“我邀请了。”丙癸说:“我昨天并没有接到你的邀请,也没有到你家。”对方说:“你说当我念你的名字的时候,我们就在一起了。昨天我一直都在念你的名字。你是最虔诚的陪我过生日的朋友。”
人总是希望别人记住他,名字只是一个代号,一种自我意识的表露,你总以为它能代表你,其实他是空幻的,它不是你的真实。虚妄的自我就是这种品德,真理恰恰与之相反。真理可以没有名字,但它确切地抵达万物的存在之中。你不可能不认识事物而认识了真理。
和光同尘,这是老子体察到的真理之特性,也是老子用世的原则之一。和光同尘就是不自我标榜。真理虽然有光辉,但它是质朴的,它从来不在事物的外面存在,这是道亘古不变的原因。那发出耀眼光芒的不是道,是太阳,是火焰,是电焊机发出的光。但太阳不会永存,火焰也不会。火焰和太阳的光芒来自死亡,来自燃烧。燃烧是一种死亡,是一种能量的消耗。没有永远燃烧着的事物,因为事物没有永远用不完的能量。而道的光辉不是来自毁灭,它的能量永不增加也不减少,所以它能永恒。如果你能同道一样存在,你的灵魂将永不衰朽。
你可以把自己当成柴禾,发出像太阳一样眩目的光芒,如火焰一样的舞蹈,像昙花一样绽放,但光芒之后,你将是虚弱的一团灰烬。
你在与神接通之前——那永不枯竭的能量之源,你的所有活动都会成为消耗能量的放泄,你就是一堆有限的柴禾。这就是那些一度狂放的人生命会过早衰竭的原因。几乎所有的植物都是如此,春夏季节抽枝发芽,那种繁荣和变化是非常大的,所有人都能看到。但在冬季的凋零也是有目共睹的。当秋风扫落了树上所有的叶子,树的抗拒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如同死亡一般的无助,只能听任风的掠夺。极度的繁盛只会带来极度的腐朽。而人的变化是微妙的,你可能人在四季里有着像树一样的变化,所以人的衰朽比起树来是缓慢的,不过树的衰朽对人而言是个良好的比喻。
如果你追求树的繁茂,你的衰朽比树将更为可怜。人生一世,草木一秋。隆冬之后,草木将迎来第二个春天。而你的衰朽之后则是死亡。
请保持你的光辉不要泄露。不可追求那光明的一毁。飞蛾是可怜的,在拥抱光明的瞬间也就被死神拥抱。这在飞蛾是可以理解的,但在人是不可原谅的。飞蛾的灵魂没有更多的可能性,追求死亡是唯一的使命,这使命构筑了它的命运,但人的灵魂有着无限的可能性,请不要做这样的选择。
和光同尘是上苍赋予你与万物共生共荣的权利。自然的律法毫无私心,基督徒的灵魂在离开肉体后都要接受上帝的审判,他们一生的努力都是为了在这场审判中获得进驻天堂的权利。但在自然界里没有神的律法,只要你存在,你就不可以拥有存在的喜悦和权利,但有一个条件:那就是你不可侵凌他人的灵魂空间,如强权者一样主宰他人的灵魂。如太阳一样照得他人头昏目眩,如火焰一样使他人燥热难安。
耶稣就是这样做的。他带有神的使命,所以他走出自己的屋子,到旷野中去呼唤所有人来倾听他的新的福音,并向来倾听他的人指出他们灵魂深处的罪过,要他们立即忏悔。耶稣就是这样一轮太阳,怀着救世的理念贸然突入别人的灵魂,用神的光芒照见众人刻意掩藏的阴暗,人有一半的时间都是在黑暗中生活,所以人心必有尘垢。但人都是掩耳盗铃的生物,以为将罪孽掩藏就等于没有罪孽,而耶稣却将他们的罪孽从阴暗中拿出来,到太阳下翻晒。众人听到耶稣的福音了吗?听到了,但人们并不感谢他。他们把耶稣像个罪犯一样抓住捆绑起来,把他当作傻子一样嘲笑,把他看作一个到处行动的强盗,他们打了他五千皮鞭,给他戴上用荆棘做的王冠,让一些犹太游民和罗马的士兵拖着他满街乱跑,扒光了他的衣服,把他吊在绞架上,身体的两侧都被长矛扎伤,不停地流着血和水。
但史料上不曾记载老子受过刑,也没有被民众炮轰的记录。因为老子不做太阳和火焰,他只做一棵阳光下的草木,不力图成全什么,也不拥有什么,他让存在的一切继续存在。老子在第十章中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养育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为万物尽力而不自恃有功,引导万物而不主宰万物,这就是最玄远高深的德性。
你对万物有利,对所有人有利,但你不会让别人感到难堪,这就是老子的德性。丙癸一次到北京去,在郑州失窃,身无分文,无奈只好到一家餐厅请求打工。饭店老板是个极慈善的人,看他可怜,就给他一笔钱说:“你不用在我这里打工,我老婆是个佛教徒,经常教导我说要布施积德。现在她病了,我想现在是我报效她的时候。”丙癸却把钱扔给他,说:“我不是行乞之人,你这样做是侮辱我。”
很多人都不愿接受莫名的恩赐,怕布施者以他为荣,将自己陷入尴尬。但很多布施者的确如此,常常向他人说起自己布施的功德。甚至会说:“请你记住,是我帮助过你。”那么,你将成为他心中的阴影,成为他的心病,世界上为什么有那么多恩将仇报的人?耶稣为什么会被他的门徒犹大出卖?受恩的人只是想打击你的优越感,他要摆脱他心中的阴影。
当你对他人有利时,请不要自恃。老子说:“水利万物而不争。”人当修炼如水一样的品格,润泽万物但永远处于下位,你就不会成为他人心中的阴影。和光同尘就是告诉你不要自恃,就像真理蕴含于万物之中一样深邃。不要自我标榜,不要放泄地燃烧,你本是那具有无尽能量的虚静世界的一部分,你的肉体只是一个投影。
和光同尘,一种永不衰朽的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