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的光辉不是源于先世的经文,而是源于生命本身。它既能敲天国的门,也能敲地狱的门。
1、逻辑之暴力性
老子第十五章说:“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古时懂得“道”的人精妙,深远而通达,深刻到一般人所难以理解。
懂“道”者难以理解是因为他超越逻辑。你在逻辑之中,而他在逻辑之外,你不可能理解他。你不可能理解一只蝉为何会鸣叫,也不可能它为何有时不叫,也不可能理解它的叫声是什么意思,逻辑不可能理解非逻辑的东西。
懂“道”的人用的是意识,而不是头脑,他们知道头脑的局限,认识逻辑的弊端。他们的心灵是一片意识的海洋。整个世界在这片海洋呈现它最真实的一面——那种摆脱概念和逻辑的存在。佛教称之为“实相”。老子称之为“无状之状,无物之象”(《道德经》第十四章)
人的头脑最具有创造力,这是人类的一大误会。头脑没有创造力,头脑只有逻辑,逻辑是陈旧的思维,它是对广泛存在的事物之间的联系的一种模拟,一种拙劣的仿效或记录。比如有个人吃桃子,观察者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人可以吃桃子。他可以吃,我也可以吃。桃子是被人吃的。这就是人类的逻辑。它只是一种仿效。
爱迪生创造了许多新的事物,但他用的不是头脑,他用的是心灵,用的是想象,逻辑只是一种辅助工具,如果逻辑最有创造力,我们每个人都将成为发明家,因为每个人都有逻辑。但能创造新事物的人少之又少,而且你将发现,这群精英身上最优越品质不是逻辑。这个命题在爱因斯坦身上得到了应征,一群愚蠢的好奇者剖开了他的大脑,想找出这位科学巨匠在物质上的证明,结果他们一无所获。他们宣布的结论是爱因斯坦的大脑组成与常人无异。如果是在文艺复兴时代欧洲有着相同的医学技术,达芬奇的脑袋也将被劈开,事隔几百年之后的今天,那群愚蠢的人还在《蒙娜丽莎》画布上调查他的DHA,这就是一个充分的论据。
其实用不着如此荒唐,爱因斯坦在活着的时候就给人类说出了明确的答案:“创造力不是来自逻辑,而是来自想象力”。他对想象力的强调是众所周知的。但想象力不是来自逻辑,它来自一种超然的意识。
但逻辑会驱逐想象力,它夺取了人对事物的主观裁判权,便人类的意识日益单薄。逻辑是一种共同的思维,所有纯粹用逻辑思考的人都是相似的,千人一面。就像你精于电脑,天下就没有陌生的电脑。大多数人没有创造力,恰是因为他们被逻辑所掌控。
人的头脑就是这样一种东西,具有暴力的特性,强行理解它不能理解的东西。如果可能的话,他们还想劈开老子的脑袋,看一看一个能察道妙的脑袋与爱因斯坦的脑袋又有什么不同。尽管老子说得比爱因斯坦说得更清楚:“绝圣弃智”。但他们宁愿相信自己的头脑也不相信一个察道者的心得。
2、谨慎:绕过通往天国或地狱的陷阱
老子说:“豫兮,若冬涉川。”
冬天走过冰封的河面,这是危险的。那年冬天我在北京时,曾与李文明和王少农走在冰封的河面上。刚踏上两步,我就退回河岸。他们继续在冰面上行走,很是小心的样子,偶尔听到冰层下嚓嚓的声响,也许是鱼儿撞击冰层,也许是脚力使冰层在破裂。我在河岸高呼,阻止他们过河,一阵试探之后,他们最终退了回来,他们对我一致的意见是说我胆小。
人们对勇敢的理解大多如此:对不可知的事物怀有一种勇敢的情绪,并把自己押上赌桌。这个时代,你们可以看到很多挥霍青春的人,卫慧的《上海宝贝》里就有这群人的投影,他们的勇敢正是来源于此。
但勇敢的意义不是坐上赌桌,如果你看到悬崖,并知道悬崖的高度,能料想到从上面摔下去必死无疑,你还能跳下去,那是勇敢的。勇敢是建立在对处境有明确的知觉基础之上。你在漆黑的夜里失足于悬崖,那不是勇敢,那是不幸。
而冰封的河面正是如此,你不知道冰层有多厚,能否承载人的重量,你不知道哪个地方的冰层厚,哪个地方冰层薄,你不知道在冰河里游泳和夏天游泳有区别,那些冬泳的人会知道,他们会告诉你在冰河里游泳会导致肌肉收紧以致痉挛。你在对这一切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走在冰面。只能说你是危险的,而不是勇敢的。
老子说:“豫兮,若冬涉川。”意思是说立身处事要小心审慎,就像冬天赤脚过河。
冬天是寒冷的,你能从空气中感受到这种冷。山野中的树木最有发言权,它们整日整夜裸露在寒风里,所以掉光了叶子。动物也拥有发言权,动物不穿衣服,他们不胜其寒,很多动物因此进入冬眠,冬眠是一种休眠性死亡,内在没有能量的流动。你穿了厚厚的衣服,躲在温暖的屋里,甚至有空调和暖气,你不能完全领略冬的寒冷。人类是离自然最遥远的生灵。
“冬天”在老子这里是这样一个意象:全然的真实,对自然的完全知觉,为什么要用冬天作喻,因为只有冬天最能让你感觉到气候的存在,春天和秋天为什么感觉这样短暂,因为它是柔和,它与你内在能量活动的需要有着很深的一致性。就像你感觉不到空气的存在,因它是柔和的,也是你需要的,它满足了你的呼吸,你被满足的时候,就是你遗忘它的开始。让人时刻联想到空气的办法,就是将空气去掉,将与你内在需要和谐的条件去掉,冬天就是这样一个意义。冬天就是一个与生命不和谐的条件的总和,冬天就是这样一个意义。冬天就是这样一个与生命不和谐的条件的总和,冬天是象征死亡的,它让你忆起春天,唤起对生命和自然的怀念,唤起你对存在的觉知。
立身处事小心审慎,就像冬天赤脚过河。
老子是非常谨慎的——对存在的敏感觉知,对多数人而言,甚至可以用“病态的警觉”来形容,这不是他的特长,但是察道者的素质,真理从来都是暗藏的,没有警觉的目光发现不了它,没有审判的目光成全不了它。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有理由的,就如沙特所说:“存在的即是合理的”,但任何事物都将被审判,才能确立它对于人的意义。法庭的存在是因为有审判,法官在审判罪犯,民众在审判法官。二者的审判以保证法律的公正和尊严,这是法庭能从古到今延续下来的原因。
只有对事物怀有审判的目光,才能成全我们谨小慎微的品格。这个世界不可能没有陷阱,因为猎人一直都存在。但最深藏的陷阱不在外部世界,而在每个人的心里,你甚至找不到猎人,你只能触摸到陷阱阴冷的四壁。
人可以走万千条道路,每一条路都可以通向光明。但也许你选择任何一条路都无法到达光明顶,因为每条路上都会有陷阱。圣人之路也有陷阱。
孔子在青年时代便以学识著称,名满天下。他有很多门徒,人们都拿很多的人生烦恼来请教他,他也能给他们完美的答案。这是一个学问家的天赋,也是一个老师的天赋。但他却时感到烦恼,他觉得自己的学识对他人很有用,但对自己却无用,这些学识不能使他的苦恼得以免除。这便是孔子的陷阱,一个行圣人之途的陷阱,孔子跌进了自己的陷阱。
孔子四处寻找能帮助他解脱烦恼的人,通过他的门徒明察暗访,他找到了老子。孔子便问礼于老子。老子说:“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周礼,在他们所处的时代早已衰落了,以周礼创造社会繁盛的人早已死去。也许尸骨也找不到了,只留下了他们的语言,但语言对你有什么用呢?语言不过是一堆垃圾,真正的宝藏从来不在语言里,而在人身上。忘其人而守其语,乃舍本求末,南辕北辙。它怎么能解除你的烦恼呢?
孔子钻进了一个学问的陷阱,但很多人跌入其中,中国自先秦之后没有子,原因便在于此,他们在先秦诸子的经文中皓首穷经,就像朱熹一样为经文注疏,他们的生命全部埋藏于垃圾之中,全部跌入了陷阱,但他们并不知道。现代那些显赫的大学里教授在做些什么?他们还在陷阱中打转。
只有生命本身是值得垂青和眷顾的,这是关于生命的金玉良言。歌德说:“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长青。”所有站在圣坛上的人都是沿着生命这根绳索攀上去的,老子如此,庄子如此,佛陀如此,耶稣如此,圣人的光辉不是源于先世的经文,而是生命本身。
但只有谨慎的人才能把目光锁定于生命而心无旁骛,才能成为聚焦真理的凸镜。你可能听说过佛陀度化众生,也听说过耶稣对大众宣讲神的法律,但你没听说过老子教化民众,老子除了成全自身的存在没有做任何事情。耶稣和佛陀是真理的传播者,人们是通过他们想象天国的殿堂,但老子不是。老子存在就是真理的显现,你看到老子就看到真理的光辉,老子不会对你讲什么,他是个沉默者,他是个用存在来显示真理的人,语言对他来说是多余的你也不用想象,只需与他同在。就能感觉到天国和地狱的存在。因为他绕过了所有的陷阱,就在天国和地狱之中,他在两个极端之上存在。
很少人像老子一样谨慎,也很少人像老子一样拥有两个家园——天国和地狱。佛陀只在天国,耶稣也在。
3、客居:重返伊甸园
老子说:“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
谨慎戒惕,就是提防四周的攻击;端庄恭敬,就像做客的人。
在靠近大海的土地上,生活着一群流浪的人,人们称他们为“客家人”,意为做客他乡的人。据说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汉人,说着古白话,穿古装,背经书,他们拒绝使用现代汉语。就血统而言,从五胡乱华开始,我们所谓的汉人就已经同其余民族杂居通婚,早已不是纯粹的汉人了。但这群人不同,他们从混乱时代开始就力保血统的纯正性,南北迁徙,躲避与外族通婚,躲避外来文化的渗透,直到如今他们也不与外族通婚,包括我们广泛意义上的汉人在内。
与我们相比,他们更堪配汉人的名号,但在这个时代,他们却成为客人,没有自己的家园和土地。这是一群值得敬仰的人,就像世人骨子里对犹太人尊敬一样,他们被迫漂流在全世界,但没有哪个民族的根基有他们深厚,他们是遵循他们的神的旨意漂流的。
《圣经》中神对亚当说:“你必终身劳苦,才能从地里得吃的。地必给你长出荆棘和蒺藜来,你也要吃田间的蔬菜。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直到你归了土;因为你是从土而出的。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
除非你就此堕落,永不再怀念伊甸园和天国,你就可以摆脱神的阴影,你就可以饮罪恶如同甘露。
但犹太人渴望与他们的神重归于好,渴望求得他们的神的谅解,因为他们的灵魂的归路仍被他们的神掌管着。他们来到这个世界,宁愿把自己看作客人。事实上,世人的确把他们当客人看待,在慈悲时收容他们,在恼怒时便驱逐他们。希特勒曾大开杀戒,妄图杀尽犹太人。但这个种族是不可能被灭绝的,因为他们与神为伴,神在天国里为这个种族准备了宴席。
我在说什么?
我在告诉你关于人类精神的历史:客家人为何要捍卫自己纯正的血统?犹太人为何不与现实妥协?佛陀为何放弃王国继承人而去深山苦修?达摩为何不做三太子而入空门?因为你的根基不在这里,你永恒的喜乐不会在尘俗的世界中展观,你存在的幸福不能通过你与他人与社会的碰撞而达成,相反,它给与你更多的是苦恼。你在这里生活但你内心很荒芜,不得不靠制造各种事件来驱逐你的空虚,因为这里本不是你的家。你只是个客人,你一出生就被天国所弃,佛陀说“是身入梦幻泡影”,你一定能感受到你活着如同一个梦,能感觉到你灵魂的流浪感,你自己就是证据。你是客人,《圣经》中说亚当和夏娃被驱逐出伊甸园,它的寓意就在于此。
老子说:“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就是告诉你的根基不在这里,你本在天国,你活着乃是客居他乡。老子为你暗示出了一种更高贵的存在方式。
但天国在哪里?地狱在哪里?
曾经有人问佛陀这个问题,佛陀说:“如果你没有功德,天堂离你十万八千里。”那人说:“那么你肯定到过天堂,请把你的天堂就在这里展现给我们看。”
这个逻辑是荒谬的,就像有人说:“我是善良的,我从来没有刻意去伤害他人。”就有人问他:“你过去做过些什么谁知道?如果你把你的善良拿出来给我们看了,我们就信你。”你是否能拿出来?
鲁迅痛恨这种逻辑,他曾在《阿Q正传》中讽刺过,阿Q偷了别人的红苕,被主人撞见了,主人说:“这红苕是我的,你怎么能偷我的东西?”阿Q说:“它是你的吗?那你叫它的名字,它能答应你我就还给你。”
红苕怎么可能答应人的呼叫?哪怕你真是它的主人。天国怎么展现给人看?哪怕你真在天国,何况天国不是任何人独有。你的心属于你的,但你能拿与众人看吗?看了又能怎么样呢?能让人相信你?比干曾经拿心给商纣王看,商纣王仍不相信他是忠诚的,一个罪犯与圣人的心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