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召唤内心的巨人
15733300000013

第13章 勿让狭隘遮住心脉(1)

不要总是把眼光盯着别人,别人的一切是他自己的,你自己的收获要通过自己的劳动来争取。心胸开阔的人,目光远大,大事谨慎,小事糊涂,不为琐事烦恼。只有当一个人心胸开阔的时候,他才会健康地发展。人无论何时都需要有包容一切的胸襟,在日常生活中,更应该豁达与超然,正所谓:心无芥蒂,天地自宽。要想成就大的事业,应该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高屋建瓴,不拘泥于日常生活中的烦琐小事。

狭隘的人常常不自量力,妄自尊大。狭隘作为一种感情体验,是对生命的不完善所感到的震怒,是对生命压抑的极度不满而呈现出的消极反抗。它通过埋怨、谩骂或仇视以达到心理烦闷的宣泄,是人生中一种特殊而典型的情结。它的产生带有极浓的个体化色彩,受个人的生理、心理素质的控制和影响较大,同时还受着个人文化教育程度、思想意识水平、道德修养高低以及个人的人生经历、生活经验的制约。狭隘者由于自己对自己或自己对别人在某方面存在着很高的期望值,一旦这种期望得不到满足,就对他人充满怨恨、嫉恨。

一、束缚在自己的阴影中

一个学生的数学成绩特别好,每次考试他都得第一。为此,引起了另一个同学的强烈嫉妒。

可是事实上,这个嫉妒他的同学,自己虽然数学成绩不好,英语成绩却总是最好的,每次考试,也能得第一。

按理说,他是不该也不会去嫉妒别人的,可他则不然。结果每次数学考试以后,他都很痛苦。

这种痛苦实在是来得没有道理。它的来源在于这后一位同学的心理。这位嫉妒人的同学,在他的人性之中,一定有一种很大的缺陷,才导致自己看不惯别人的强大。

自己分明不比别人差,分明有强的一面。可是,他却看不到自己比别人强的一面,只看到别人比自己强的一面,这就是狭隘,这就是促狭。

所谓促狭,就是心胸狭窄,不能看到别人比自己强,而且还因此而攻击别人。

有促狭心理的人,很难在事业上,或者学习上取得成功。因为这种促狭,会把一个人的精力分散,使它投注到嫉妒和攻击中去。

这是很糟糕的。

一个人不顾自己的发展,只想去阻碍别人的发展;一个人不顾自己的成功,却关注着别人的失败。这种促狭心理,实在是人性的一大缺陷。

这样的人往往一辈子都不能成功,一辈子都生活在嫉恨之中,一辈子都在发牢骚、骂人。

有一个中年女人叫李秀玉,本来日子过得很不错。

在过去那个年代,也就是人人有“大锅饭”吃的年代,她中专毕业进厂做质检员,端着稳稳当当的“铁饭碗”,并且一端就达6年之久。与此同时,她还嫁给了同厂一位同样端铁饭碗的机修车间的同事。两个吃大锅饭的人,又享受了单位里的二居室福利分房。

他们的小日子过得富足而踏实,比起她同龄的被分在集体企业搞销售的小姐妹张倩强多了。

张倩是她中专时的同学,过去还是同桌。可是,她很不幸,没有像李秀玉一样被分进全民所有制工厂吃稳稳当当的大锅饭,而是被分在了集体企业。她也没有像李秀玉那样工作安定,坐在办公室里不怕风吹日晒,而是被派到外面到处跑。一开始,张倩的心里就很难受。想到李秀玉是她的同学,上学时成绩比她还差,可现在竟然过得比她过得好。

天长日久,张倩一直被一种嫉妒的心理噬咬着。在那时候,她只想像着李秀玉的日子是如何如何地滋润,从来想不到自己如何好好工作,好好挣钱,努力超过她。

那时候的张倩,是一个典型的被促狭心理控制了的人。

俗话说:风水轮流转。不知不觉地,人们迎来了改革的年代。

改革,再加上城市纺织业萎缩,李秀玉所在的国营单位首当其冲,效益一年不如一年,到最后,工厂面临被兼并、面临转产的地步。

这样,不可避免地,李秀玉和许多同龄的女工都成了下岗工人。

下岗工人的待遇,可没有以前那么好了。每个月只有屈指可数的300元基本工资可以拿到手。而她的丈夫呢,虽然由于上面的文件精神,一家两口只能下岗一个,所以仍然算是在岗,但是,由于厂子实在太糟,他满打满算工资也只500多元。就这样,两个人的工资,加起来才800多元。

这对于上有老、下有小的李秀玉来说,要在这个大城市自如地生活下去,还真是件困难的事。他们的小日子当然是一落千丈,今非昔比。

幸好李秀玉善于持家。好在挣得多有富裕的过法,挣得少也有别一种过法。

李秀玉从此以后节制了自己的嗜好,不再爱逛街购物,不再光顾专卖店、电影院;穿的衣服只买打折品或处理品;用的物件只买价廉物美、经久耐用的大路货;吃的则以自己做为主,尽量不上饭馆。她所在的城市在南方沿海,早市的菜最新鲜,但也最贵,她绝少光顾,多半选择傍晚落市时间去买菜。这个时候,忙乎了一天,菜贩子该赚的都赚到了。且又急着回家,菜价往往可以跌落30%—50%。

此外,李秀玉在家也没闲着,烧烧洗洗,缝缝补补,一家四口人的饮食起居都够她忙的。由于下岗日久,社区干部也对她家重点帮助,牵线物色了三家双职工家庭给秀玉做家务钟点工,每家每天两个小时,三家一个月做下来,又可以挣到600元钱补贴家用。秀玉把这笔钱存了下来,做儿子的学费用。她自己辛辛苦苦,吃了文化不高的苦头,而今她也知道在知识经济时代,讲究学历文凭,无论如何她也得让儿子多读些书,做一个于国于家都有用的人,至少也得免受下岗无业之忧。

而与此同时,像李秀玉一样,张倩的日子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只不过,这种变化是朝着相反的方向进行的。与李秀玉紧巴巴的生活相反,张倩的收入是直线上升。在集体企业的时候,张倩收入虽低,但她熟悉了销售业务各个环节,并且自学了外贸知识,有一批相对固定的客户群。90年代初正是外资企业涌入之际,她选择了一家美资跨国企业去做中国地区销售,人是很忙很忙,老在国内各中小城市飞来飞去,但收入也相当可观,她的小日子也因此显得红火。

李秀玉与她一比较,收入差距造成的生活差距是显而易见的。这个时候,轮到李秀玉嫉妒了,她十分不愿意听到张倩挣钱的消息,一听别的老同学谈起她,她的心里就像钻进了18只老鼠似的,十分难受。有时候,竟会恨得咬牙切齿。这样的日子过了很久,直到有一天,她听说张倩倒了霉,那促狭的心态,才算稳定下来。

张倩的倒霉是这样的:有一次,她孤身出差到一个小城,住旅馆,当然是一个人一间。睡到半夜里,竟然有人开门进来,按住了她。

原来那个家伙是旅馆里的服务员,白天她登记的时候就对她垂涎三尺,现在就趁机下手了。

那事以后,很奇怪地,李秀玉对生活的看法竟变了:从此以后,她心态很平和。她想:还不是一样过日子,锦衣玉食是过,粗茶淡饭也是过。

而且,她还有别的心态平衡的理由。因为,张倩那个忙呀,叫喜欢静的李秀玉咋舌不已:一个月有半个月不着家,要么在外地忙业务,要么在本地拉关系。她女儿的学业根本无法过问,弄得母女感情紧张。

在这里,我们看到,其实李秀玉和张倩两个人的生活,跟对方是毫无关系的。可是由于她们曾经是同学,她们就彼此比较。结果这一个嫉妒另一个,另一个也嫉妒这一个。

于是,两个人相互嫉妒,相互在背后攻击对方,说对方的坏话,想自己的好处。而这种嫉妒、这种攻击,就是典型的促狭心态的表现。

对于李秀玉和张倩,本来是完全可以避免这种不健康心态的。可是,偏偏她们都被它控制了。

被这种心态控制,有什么好处可言呢?

它既不能让人因此奋进,也不能给人带来看得到的实际利益。它只有害处。试想,若不是后来改革开放,张倩会因李秀玉的滋润而痛苦下去;假如张倩没有旅馆的遭遇,李秀玉又会一直痛苦下去。

人啊,就是这样促狭。

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促狭的人应该有很多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个时代是一个机遇与失望同样多的转型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收入差距之大,可能有几十倍之多。

在这个时代,有的人住豪华屋舍,也有人住棚户简屋。有的人出入小汽车,也有的人就只能蹬一辆破自行车。

面对这样的情况,承受力弱一点的人难免要心态失衡,成为一个促狭的人。但是,幸好大多数人还是都能承受的,他们会这样想:不管怎么说,比以前的日子强多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何况,市面上的消费品价格也是千差万别的,收入低点就买点大路货、折价物嘛。并且,收入多,必定过于繁忙,少了许多属于自己的时间,收入少呢,生活水准相对低些,但时间可以自己支配,这也是千金难买呢!

伟大的法国作家雨果,在他年轻的时候,也曾深受其害。他那一年参加法兰西学院《读书乐》有奖征文赛,结果把别人都比了下去,按理说是可以得第一的。可是,由于几个评委不甘心让一个小孩子得头奖,而让自己没有面子,所以故意给了他一个第九名。这几个评委都是老大不小的人,他们怕如果15岁的孩子得了第一名,那别人就会觉得他们这些老文人无用。

这正是典型的促狭心理。

相比之下,雨果本人,则是活得十分健康而开朗。尽管在他的生活中,曾有一个人在声誉上总是超过他,可他一点嫉恨之心都没有,更谈不上攻击,而是恰恰相反,他在内心深处深深地爱着她。

在别人产生促狭心理的地方,雨果却产生了爱情。

这个时时显得比他有才华的人,是一个女孩,一个女诗人。雨果15岁那年,他遇见了11岁时就认识的童年伙伴阿黛尔·福歇。他发现,阿黛尔已经长成了一个美丽的少女,然后,他又发现自己爱上了她。

那天,两个人到花园里散步,边走边聊。走着聊着,阿黛尔说:“咱们赛跑吧!”说完就跑了起来。

后来,关于这个场景,雨果有动人的回忆:

“我看着她那杨柳细腰,纤纤小脚在裙子下一闪一闪。我赶上她,她又跑远了;飞跑中,风时时撩起她黑色的披肩,露出她黝黑黝黑的脊背……”

两人在花园里奔跑,跑到最后,雨果输了。按照约定,雨果就拦腰抱住了阿黛尔,两人坐到草地上。

阿黛尔说:“挨着我坐下,天还早呢,咱们一起读书吧。你带书没有?”雨果正好带着斯巴兰察尼的《旅行记》第二卷。他们就肩并肩地读起来。

雨果后来回忆这个场景说:“我们耳鬓厮磨,呼吸相闻,猛然间,嘴巴凑在了一起……当我们想再读下去的时候,天上已经繁星点点了。”

两年以后,阿黛尔出版了一本诗集,成为著名女诗人。而雨果,也在写诗,诗集却迟迟得不到出版。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写的诗,还都是献给阿黛尔的。

又过三年,雨果为他美丽的天使阿黛尔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名为《颂歌与民谣集》,灰绿色封面,印数1500册,献给未婚妻阿黛尔。书的扉页上题着:敬赠我亲爱的阿黛尔,小天使,我的全部荣誉和幸福之所在——维克多。

这就是雨果。如果是别人,也许就成了一个促狭的人,但他却成了一名爱情诗人,一名大作家。

当一个人为促狭心理所控制的时候,请记住:别人的成功,与你无关。你既不必羡慕,也不必嫉妒。你照样做你的工作,过你的生活。

二、淡化心灵开阔自我

他们用一层厚厚的壳把自己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生活在自己狭小冷漠的世界里。他们处处以自我利益为核心,无朋友之情,无恻隐之心,不懂得宽容、谦让、理解、体贴、关心别人。他们往往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牺牲别人的利益来得到自己的利益,干一些损人利己的事。而狭隘的人往往同时也是目光短浅的人,正如法国思想家拉罗什福科所说的:“精神的狭隘造成顽固,人们不轻易相信离他们的视界稍远的东西。”

人的心灵是无所不包的,它可以容纳宽广与辽阔,也可以容纳细腻与纤巧;可以容纳真诚与执迷,也可以容纳美丽与美好;可以容纳梦想、困惑、单纯、不成熟、发狂语,也可以容纳承认、欣赏和推崇。容纳须有一个豁达的胸襟和恢宏的气度,既能收容他人的兴奋,又能欣赏他人的成绩;既能接受优秀的、温馨的、赏心悦目的,又能兼收苦闷的、麻烦的、压抑的和丑陋的。容纳是一种超然的境界。容纳不是强迫和强加,容纳是双方的和互相的,犹如理解是双方和互相的一样。一个人不能光渴望被别人容纳,自己也要能容纳别人。如果自己有一身毛病,就需先敷上点药,休养几天,人家才有可能与你接触和交往。但有的时候,人们往往能容纳大海,却容纳不了小溪;能容纳高山,却容纳不了一捧黄土;能容纳下热忱,却容纳不下真诚。其原因就在于心胸不够真正开阔,小家子气,怎么也装不出大家风度。

被别人容纳是一种幸福,能够容纳别人则是更大的幸福。容纳别人超过自己不仅不会损害自己的声誉,反而使自己更名垂千古。著名科学家牛顿的导师就是这样一位深谙此理的心胸开阔之人,从而使自己成了后人渴慕和敬仰的对象。

牛顿1661年中学毕业后,考入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此时,他还是个年仅十八岁的清贫学生,有幸得到导师伊萨克·巴罗博士的悉心教导。巴罗当时是国内外知名的学者,以研究数学、天文学和希腊文闻名于世,还有诗人和旅行家的称誉,英王查理二世更称赞他是“欧洲最优秀的学者”,他把自己的专长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牛顿。牛顿大学毕业后,继续留在该校当研究生,不久就获得了硕士学位。又过了一年,牛顿二十六岁,巴罗以年迈为由,辞去数学教授的职务,积极推荐牛顿接任他的职务。其实巴罗这时还不到花甲之年,谈不上“年迈”。他辞职,是为了让贤。从此,牛顿就成为剑桥大学公认的大数学家,还被选为三一学院管理委员会成员之一。在这座高等学府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长达三十年之久。他的渊博学识和辉煌的科学成就,都是在这里取得的。而牛顿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巴罗博士的教导、让贤密不可分。可以说,牛顿的奖章中,巴罗也有一半的功劳。

三、拓展见识纠正偏见

站得高,看得远。人生亦如此,拥有渊博的见识,往往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获得辉煌的成就,那么一个人应如何拓展自己的见识呢?多学习,多参加各种活动,加强自身的修养,开阔心胸,提高认识,在交往中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交际面,这样就能积累越来越多的知识和经验,就能对他人和事物进行客观、公正地分析;就能在各种情况下,表现得非常理智,就不会受蒙蔽。

《庄子·秋水》里讲过这样一个寓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