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每天读点历史精粹
15736600000014

第14章 唐朝(1)

公元618年,李渊逼隋恭帝退位而自称皇帝,李唐政权开始建立。唐朝自建国之初就十分注重社会的安定和政治的开明。太宗李世民一代,出现了五谷丰登,百姓安乐的“贞观之治”;玄宗李隆基时期达到国力强盛的“开元盛世”,经济发达,社会繁荣,与周边邻国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李隆基执政后期,唐朝已开始衰落。公元755年爆发的长达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使唐朝元气大伤,并从此一蹶不振。后来,虽有宪宗中兴,但颓势难挽。公元875年爆发的黄巢起义给唐朝以致命的打击,唐朝由此进入军阀混战、名存实亡的时期。公元907年,朱温逼迫唐末帝禅位,宣告唐朝灭亡。

李渊称帝建唐

太原自北齐、北周以来,就是天下精兵的所在。隋朝在太原仓储十分丰厚,有数以千万计的布帛,人力物力都是非常雄厚的。

公元617年初,李渊被任命为太原留守。不久,国内政治、军事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当时炀帝南巡江淮,李密围逼东都洛阳,牵制了隋军的主力,刘武周、梁师都纷纷建国称帝。

刘文静乘机向李世民建议,招集入太原城的豪杰十万余人,加上李渊自己的兵马数万人乘虚入关,号令天下,以成帝业。

太原起兵后,迫于突厥力量的强大,刘文静劝李渊与突厥结盟,一方面免遭突厥进攻的威胁,另一方面还可以借助突厥兵马扩充实力。李渊采纳了他的建议,与突厥始毕可汗通好。继而挥师南下,打下西河郡后开仓赈济,远近应募者也日渐增多。李渊命为三军,分置左右,通称为义士,建大将军府,任命建成为陇西公,左领军大都督,统领左三统军;任命世民为敦煌公,右领军大都督,统领右三统军;并任命元吉为太原太守,留守晋阳宫。

李渊亲率三万兵马七月初十军门誓师后南下攻隋,并沿汾水进军关中。师入崔鼠谷至贾胡堡,离霍邑五十里时,驻守的隋将宋老生有精兵两万,和屯驻河东的左武侯大将军屈突通连兵据险,企图阻遏唐军。时值阴雨连绵,道路难行,更加上粮食匮乏,增援的突厥兵也未到达,又闻突厥与刘武周欲袭晋阳,李渊举棋不定,欲回师晋阳,以图后举。世民与建成力主西进,主张先入咸阳,号令天下,使李渊打消了退兵的念头。八月初,天气转晴,军粮也运到了,李渊便率军取道向霍邑进军。李渊亲率数十骑至霍邑东门外,然后派建成、世民各将数十骑逼城于东、南门诱敌,宋老生.果然中计出战。李渊派人谎报宋老生已被斩,来扰乱对方军心,宋老生入城不得,为刘弘基麾下所斩。唐军占领了霍邑。随后就势如破竹,连下临汾、绛郡,至龙门。九月,进而进围河东。

在河东,由于屈突通据城自守久攻不下。李渊以一小部分兵力继续围攻河东,主力则西渡黄河,进军关中,进驻朝邑长安宫后又兵分两路,以建成、刘文静率王长谐诸军数万人屯永丰仓,守潼关以防备其他势力入关;另一路以世民率刘弘基等诸军数万人沿渭水北岸西进,至泾阳,收编稽胡刘鹞子义军。沿路陆续有当地武装力量的归附,使主力迅速扩充,约期围攻长安。十月,李渊到长安附近,建成、世民合军达20万,建成从东、南两面进攻,世民从西、北两面进攻长安。十一月攻克长安,长安留守隋将阴世师、京兆郡丞骨仪被杀。唐军入城后,迎代王即帝位于天兴殿,是为隋恭帝,改元义宁,遥尊炀帝为太上皇。恭帝以李渊为假黄钺、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尚书令、大丞相,晋封为唐王,以武德殿为丞相府。

义宁二年(公元618年)五月,炀帝在江都被杀,恭帝禅位于唐,李渊正式即位,国号唐,是为唐高祖,建都长安,改元武德,唐王朝由此建立。

玄武门之变

公元626年6月4日,李世民在长安宫城的北门玄武门发动了一次政变,杀死哥哥太子建成、弟弟齐王元吉,迫使唐高祖李渊交出政权。历史上把这次政变叫做“玄武门之变”。

在唐统一全国的战争中,太子常留居长安,协助高祖处理军政。秦王统领大军,南征北战,屡建功勋,威望日增,成为唐王朝的开国元勋。连高祖自己都觉得能坐上皇位,是世民的功劳。

李渊建唐后立建成为太子,封世民为秦王,元吉为齐王。李世民同时任尚书令,居宰相之职。后又因南征王世充立了大功,李渊加封他为天策上将,位于王公之上,拥有无比显赫的政治地位和军事权力。李世民不但有勇有谋,而且手下有一批人才。在秦王府中,文有房玄龄、杜如晦等,号称十八学士;武有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等著名勇将。太子建成知道自己威信比不上李世民,心里妒忌,就和弟弟齐王元吉联合,一起排挤李世民。太子先接近李渊的嫔妃们,用尽一切手段对她们阿谀奉承。秦王攻克洛阳时,嫔妃们私下里曾向李世民要宝物并为亲属求官,李世民回绝了。于是嫔妃们便在李渊面前赞誉建成,诋毁世民。太子急欲扩大势力,就贿赂杨文干作外应,意欲铲除秦王。事情败露后,太子被囚禁,杨文干举兵反叛,被李世民平息。公元626年夏,建成夜召世民到东宫饮酒,悄悄在酒中放毒,致使秦王吐血数升。秦王府的人感到形势逼人,共劝世民除掉建成。建成、元吉一计不成,又生一计。那时候,突厥进犯中原,建成向唐高祖建议,让元吉代替李世民带兵北征。唐高祖任命元吉做主帅后,元吉又请求把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三员大将和秦王府的精兵都划归元吉指挥。他们打算把这些将士调开以后,就可以放手杀害世民。

有人把这个秘密计划报告了李世民。世民感到形势紧急,连忙找他妻,舅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商量。两人都劝李世民先发制人。

当天夜里,李世民进宫向唐高祖告了一状,诉说太子跟元吉怎么谋害他。唐高祖答应等明天一早,叫兄弟三人一起进宫,由他亲自查问。

第二天早上,李世民叫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带了一支精兵,埋伏在皇宫北面的玄武门,只等建成、元吉进宫。没多久,建成、元吉骑着马朝玄武门来了,他们到了玄武门边,觉得周围的气氛有点反常,心里犯了疑。两人拨转马头,准备回去。

李世民从玄武门里骑着马赶了出来,高喊说:“殿下,别走!”元吉转过身来,拿起身边的弓箭,就想射杀世民,但是心里一慌,连弓弦都拉不开来。李世民眼明手快,射出一支箭,把建成先射死;紧接着,尉迟敬德带了70名骑兵一起冲了出来,尉迟敬德一箭,把元吉也射下马来。

贞观之治

公元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唐太宗善于总结历代王朝兴衰的经验教训,虚心听取臣下意见,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使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政治较为清明,民族团结和睦,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人们称唐太宗在位时的清明统治为“贞观之治”。

唐太宗即位后,为巩固国家统一,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权机构上,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的长官同为宰相,因此中央官制中的相权较重,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权,减少了中央政令的疏误。三省又互相牵制,避免了个别宰相专权。太宗重视官员的培养与选拔,大力发展与健全科举制;注重官员的质量,精简政府机构,并制定《唐律》,废除苛法酷刑,实行严格的死刑复核制度,严以执法,宽仁慎刑。同时,又改革府兵制度,提高军队的作战能力。唐太宗特别重视人才和善于用人。为求贤纳才,他增设科举考试的科目,鼓励读书人通过科举考试做官,还要求大臣们注意选拔人才,做到外不避仇、内不避亲。太宗深知为政之要唯在得人,因此不拘关系的亲疏和资格深浅,广招贤才。

他任用原东宫旧属魏征、韦挺等人,不记旧怨;又任用出身寒微的人,如提拔农民出身的士兵薛仁贵为将军。唐太宗用人能够舍短取长,知人善任。大臣房玄龄不善于理狱而长于谋略,杜如晦短于处理琐事而长于临机决断,太宗使他们各得其所,人称“房谋杜断”。贞观时期君臣的纳谏和直谏是历史上少见的良好政治风气。唐太宗以隋炀帝拒谏饰非为鉴,虚怀博纳,从谏如流,大臣们大多能直言极谏。魏征就以犯颜直谏而名垂青史。他向太宗进谏二百多件事情,常提醒太宗居安思危。太宗曾准备征发不满18岁的男子当兵,敕令已下,魏征就是不肯签署。太宗大怒,魏征毫不畏惧,据理力争,认为太宗不讲信用,不按制度规定的年龄征兵。太宗被说服,还赐他一个金瓮。

魏征病逝后,太宗痛感失去了一面知得失的镜子。

唐太宗在中外外交上,也采取了比较积极、友好、开放的态度,与波斯(今伊朗)、大食(今阿拉伯地区)等70多个亚非国家都有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许多国家的使臣、商贾、学者、僧侣等,不断前来唐朝访问。京都长安从而成为了一座国际性大都市,成为当时世界的中心。

武则天称帝

武则天生于公元624年,系中国历史卜唯一的女皇帝。唐高宗时为皇后,唐中宗和唐睿宗时为皇太后,后自立为武周皇帝,改国号“唐”为“周”,定都洛阳,史称“武周”。

武氏为唐开国功臣武士蓑的次女,14岁入后宫为才人(正五品),唐太宗赐名媚,人称“武媚娘”。等到太宗去世,才人与太宗的侍妾、宫女都当了比丘尼。高宗当太子的时候,入宫侍奉太宗,见到才人后很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