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个专栏,不知不觉居然就已过了半年(2001年6月6日注销第一篇),真是生命流逝,岁月不居。而我们谈老子的生命智慧,连续二十五篇,居然还不曾谈到老子最重要的、开宗明义的第一章,请问是什么意思?
乃因老子的生命智慧,并不是来自一时灵感闪动的吉光片羽,而是属于有本有源的一整套生命哲学。若单看他应用到现实人生的分析指点、看法意见,会觉得真是奇思妙想,出人意表,而为之惊艳,也好奇老子怎么会有这样与众不同的想法,却不知他一言一语,背后都有根有据。单看言语表现,可称为智慧;要追究所根所据,就得进入学问的范围。
但一谈到哲学、学问,不免令人望而生畏。所以专栏初开,也不敢就谈,怕把读者吓跑。总得先从日常生活、世事人情谈起,所谓“循循善诱”。刚好半年来世界也实在多事,如今“9.11”、“9·17”都过了,市长选举也落幕了,我们也该归根返本,开始尝试去碰一碰老子的生命哲学才是。
所以,让我们开始赏析老子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先看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道可道,非常道。”这是什么意思?原来老子开宗明义,首先就界定他现在要谈的这一套学问,不是一般以现象世界为研究对象的学问(就是所谓“科学”),而是以研究现象背后的原理或究极真理为目的的学问。这种学问不叫科学(分门别类、分科分系的学问),而叫哲学。
原来所谓哲学,就是探究事物原理的学问,也就是“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学问。所以探讨政治原理的叫政治哲学、教育原理的叫教育哲学,同样,探讨知识原理的叫知识哲学或科学哲学,探讨生命原理的就叫生命哲学。
老子的哲学就是一种生命哲学(当然,道家之外,儒家、佛家所谈的,也是属于生命哲学)。
生命哲学所研究的对象,一般就象征地称为“道”。
“道”不就是“路”的意思吗?啊!不是不是!老子立刻加以澄清:我们在这里所要研究的“道”,并不是一般可以让我们在上面行走的道,因为那些可以被我们的感官所经验的事物(例如可供行走的道),都不是有永恒意义的道(非常道),而只是有生成变化、成住坏空的现象罢了!而我们要探讨的,可是永恒不变、万古常新的生命真理(常道)啊!所以也名之为道,只是暂且借用罢了!
在这里要补充交代一点:“道可道”的第一个道是名词(道路),第二个道是动词(行走)。这种词性转换文法上称为“转品”。于是全句的意思就可语译为:“我们在此所谈的道,若您理解为可供我们去行走的道,那就错了!因为那些都不是有永恒意义的道。”[道(若)可道,(则)非常道]
—2001年12月6日台湾《中华日报》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