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奋刻苦的张骞,在良师的指导下,学识越来越广博,武艺越来越纯熟,张骞的父母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也深知儿子渴望建功立业的迫切心情。转眼间,张骞十七岁了,父母觉得是让儿子出去见识一番的时候了,便鼓励和支持张骞暂时停止了对古文、经学的研究。怀揣着成就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开始访游名山大川、考察各地风土人情。
张骞依依不舍的辞别了双亲,怀着又激动又忐忑的心情走出了成固,离开了故乡,走进了新的天地。一路上,看不尽芳洲碧树,听不尽莺啼雁呜。他走一走,又回头看看;走一走,又回头看看。峰峦如画的匡山,越来越远,越来越模糊,只剩下黛色一抹,眼看就要从视野中消失了。他索性停下脚步,对它凝望了很久。乘舟行驶在浩浩荡荡的汉江中,汉江从两山之间流过,忽然觉得天地忽然开阔了许多,崇山峻岭也逐渐消失了。尽管张骞回头望了又望,再也望不见连绵的群山,只见变化多姿的烟云,在烟水苍茫的江面上飘着。碧绿透明的江水,依然是醒目的颜色,好像是故乡的水在给游子送别。翘首东望,江水遥接天边。那天水相接的地方便是大海吧?那海云升起的地方,会出现人们传说的海市蜃楼吧?
张骞从成固沿汉江水流而下,来到了关中地区。那是怎样的一种场景呢?一个个背井离乡、衣衫褴褛的难民,他们面黄肌瘦,饥寒交迫,顶着风冒着雪,哀号痛哭,沿整条大街扶老携幼地乞讨。但他们收获的多是冷淡、鄙视、驱逐甚至毒打。他很想帮一帮在泥淖污秽中挣扎的弱势民众,可自己囊中空空,饥肠辘辘,只得一次次感叹: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他曾问过他们打哪儿来。男女老幼或答“陇西”、“北地”;或答“云中”、“代郡”;或答“上谷”、“雁门”,或答“渔阳”、“右北平”。漫长受难的路,黑暗得令人窒息,似乎永远都没有尽头。唉……什么时候可以彻底驱走阴魂不散的狼烟呢?渺小的他久久站立于雄伟的西直门下,一遍遍在心底拷问与追寻那些没有明确答案的问题,痴望着挣扎在黄昏白雪中无依无靠的难民,抚摸着根根冰凉冷漠令人惆怅断魂的芦柴棒,无助又无奈地长长叹息。
他在叹息中发现了一对搀扶而来,眼泪涟涟,捧着破碗向他乞讨的姐弟。他一望他们,怜悯之情一刹那就侵蚀了他的心房。他二话没说,只咬着牙,留下佩剑,将身上仅剩的十几文铜钱和一根剩余的柴棒,全给了那一对黑瘦脸上和细小手臂上伤痕累累的,走路都颤巍巍的十五六岁的姐弟。他照例问他们从哪里来。他们说都来自右北平。注视着乞丐姐姐那黑色而惶恐的双眼,他仿佛看到了奔腾飞蹿而来的数万黑压压匈奴虎狼铁骑,层层叠叠,蜂拥蚁聚,蹂躏边关的景象;那镶绣“白猛虎”的黑色大旗,滚滚飘荡,呼啸而来,裹挟澎湃沸腾烽火,卷起阵阵黑风血沙,搅得他心烦意乱。
难民们赤着脚,在寒彻心骨的雪地上,踩踏出一串串凌乱交错、深浅不一的脚印。脚下,非常干净的白雪,失去了弹性和响声,自然不会叹息,却沉闷中滴墨,孤寂地书写旷古未有的忧愤与无奈。自古以来,百姓为何流亡?天耶?官耶?军耶?钱耶?愚耶?他终究想不通是哪一点,希望能在游历与思考中找到答案。
不久,张骞又寻黄河而上,要看看鲤鱼跃龙门的地方。来到地方,只见脚下水流纵横,身边苍翠欲滴,一路上灌木茂密,乔木挺拔,待到登上黄河大堤,眼前是茫茫一片黄汤,混浊的浪涛,汹涌澎湃,滚滚而前。恰巧身旁经过一位老翁,张骞把拉住老翁,仔细询问起来。那老翁蹲坐在堤岸上,“吧嗒吧嗒”抽一带旱烟,在烟雾缭绕中细细道来:
且说大禹率众考察洪水泛滥之势。三月的一天,大家正溯黄河而上,走到一处,桃花盛开,红艳艳,粉丹丹,类锦若绣。阵阵南风吹来,残花败朵纷纷飘落,似红雨拂面,若红霞万点,落于水,映于潮,滚滚滔滔,向东而逝。水中鲤鱼成群结队,或红或黑,或大或小,挤挤撞撞,争先恐后,逆流而上,搏滚滚激流而前。它们是要到哪里去干什么呢?是去赴盛宴吗?是去赶庙会吗?是去看山戏吗?还是去探亲访友呢?大禹及众人心中纳闷,又感到好奇,欲跟随其后,看个究竟。于是,鱼在水中游,人在岸边行;鱼游在前,人行随后,一直来到龙门山下。翘首仰望,悬瀑千丈,从青空垂挂下来,像一匹平滑的素练,随风飘摆,柔软、细腻、闪光,待触到犬牙交错的山岩时,又被撕成千丝万缕,像飘散的白发,若浮动的马尾云丝。飞瀑从万丈高崖跌落下来,摔成了尘雾与水沫,顷刻聚成湍湍激流、漩涡,一齐拥挤着向前奔泻,像千万只冲出牢笼的猛虎和雄狮,咆哮着,怒吼着,张牙舞爪,声若雷鸣,仿佛欲毁灭吞噬整个世界。然而一群群大小不等的、色泽不一的鲤鱼,却毫不示弱,毫不畏惧。一路之上,它们不畏激流,不惧险滩,一味地只是前进,从不犹豫彷徨,更不思后退,难道它们还能跳过这龙门山吗?大家目不转睛地盯着它们的举动。忽见一条大红鲤鱼,长约一丈,躬身曲腰,骤然跃起,仿佛长了翅膀,犹若闪电流星一般,凌空直上,几乎到达龙门山缺口河水倾泻的地方,然而终因力量不及,跌落水中,被滚滚激流冲了下来。后边的那些,并不因此而丧胆,而却步,依旧勇往直前,一条、两条、三条、四条……腾空跃起。幸运者跌于洪涛,随波而去;可怜者跌于岸边或山岩上,几经翻腾,便一命呜呼了。谁也无暇顾及那些不幸者,只将目光投入水中。忽然有人高声喊道:大陕,快看这条!众人一齐循着他的手指看去,只见一道红光腾上龙门山口,擦着耀眼的激流飞瀑逆流而上,突然霹雳一声,雷电之火在鱼尾上燃烧,那鱼陡然变作一条长龙,张牙舞爪,吱吱鸣吟,凌空而立,但见四周氤云氲气,须臾便飞身向下,向龙门山点点头,或在行礼致谢,或在辞行告别,倏而调转身躯,径向东方飞腾而去,想是奔东海去了。再看那河中之鱼,仍旧纷纷不断地跳跃,跳上龙门的都如前例,化龙而去,但是为数寥寥,百不及一,总是以跳不上去者为多。过了若干时辰,那鱼群像听了什么命令似的,忽然停止了跳跃,首尾相衔,簇拥着向下游游去,细看那鱼的额上,都有焦点,大约是从高空跌落下来摔伤的。
大禹率众观鲤鱼跳龙门的故事讲完了,老翁略作喘息后说道:“鲤鱼跳龙门,这不过是个传说故事,谁也没有亲眼见过。但是,那跳上龙门化成龙的鲤鱼不像那些只求侥幸的同伴们,它们是先在惊涛骇浪中磨练了很多年,才游到龙门一试的。失败之后,它们不灰心,不丧气,回去之后继续苦练本领,再经不知多少次的挫折,最后才成功地跃过了龙门,化龙飞天。这种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奋斗上进精神,很值得人们好好学习!”
此后,张骞又渡江北上,来到了淮阴(今江苏淮阴),这里是他仰慕已久的大军事家韩信的故乡。韩信是在秦末农民战争中涌现出来的杰出军事家,但他的才能却是在楚汉战争中显现出来的。韩信幼年时曾饱读诗书,尤其对兵书最感兴趣。商周兵法,涉猎无余,常常一个人用沙石土块布兵列阵,终口不倦。人有旦夕之祸福,不久家势败落,父母双亡。韩信自幼读书,既不会种地,也不会经商,家徒四壁,一贫如洗,靠向人乞讨为生,乡里人都十分讨厌他。淮河岸畔,常有几个老妇人在冲洗丝絮。韩信行为放纵,不拘礼节,常来这里垂钓。
一个天刚蒙蒙亮的凌晨,一位姓张的大妈照例又来河畔冲洗丝絮,刚放下木盆,见一个人匍匐在河边。张大妈以为他在那儿喝水,毫不介意,及至洗完了丝絮,那人还死挺挺地趴着,一动不动。张大妈不由得一惊,急忙走上前去一看,惊骇万分:那人脸色煞白,只有一息尚存。仔细端量,只见他高高瘦瘦,眉清目秀,腰挂宝剑,但披头散发,衣冠不整,正是那个乞讨青年韩信。他显然是要到河边去喝水,但还没走到河边,便昏倒在地。张大妈费尽力气将他翻了个身,双手掬水喂到他的嘴里,渐渐的他苏醒了过来。但他的身体太虚弱,不能走路,张大妈急忙跑回家,把饭菜拿到河边来喂他。他既病且饿,虽然吃了一些饭食,但仍无力动弹,一动就天旋地转,无法让他走路回家。慈善的张大妈又回家叫来了老伴,夫妻昼夜轮流守在河边侍候。经过八天八夜,他才稍微有了点力气,由张大爷搀扶到张家休养。旬日后,韩信的病体勉强康复,他临离去时千恩万谢地说:“韩信不会忘记伯父母的再造之恩,富贵之后,必当重报!”
张大妈十分不悦地说:“大丈夫不能自食,实在让人替你害羞!我可怜你而搭救之,岂图重报!”
淮阴有一屠夫,二十四五岁的年纪,五大三粗,武功超群,常横行乡里,欺男霸女,绰号“惹不起”。一天,韩信集市买鱼,与“惹不起”相逢。“惹不起”见韩信走来,大步流星地迎上前去,寻衅滋事道:“韩信儿,休看你身高九尺,腰佩宝剑,仿佛是个英雄,其实不过是个狗熊。你有胆量吗?有种的如果不怕死,就请用剑来刺我的心肺。”惹不起说着,拍拍自己的前胸,然后接着说:如果不敢刺,那就是孬种,乖乖从我胯下爬过去!说完,双手叉腰,两腿伸开,傲慢地等待韩信来爬。
韩信愣愣地盯着“惹不起”,足足有半个时辰。心想:爬吧,难忍这胯下之辱;不爬吧,自己远非他的敌手。他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事情要做,还有满腹韬略没有施展,如果就这样轻易地死于屠夫之手,实在是不值得,太可惜!他想到了“大丈夫能伸能屈”、“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好汉不吃眼前亏”等人生哲理,忍受着一个男子汉无法忍受的耻辱,毅然从“惹不起”的胯裆底下爬了过去。
围观的人群一阵哄笑,笑韩信怯懦无能。
秦末动乱,先投靠项羽,未得重用,又投奔刘邦,仍未被重用而逃离,后经萧何推荐,得以举拔为大将,由是感激汉王刘邦。在楚汉战争中,刘邦从彭城败逃,靠韩信在京挫败项羽,才稳住了阵脚。然后,韩信率领一支队伍,开辟北方的第二战场,以少胜众,取得了吞灭魏、赵、燕、齐的胜利,完成了对项羽的战略包围。最后与刘邦会师,在垓下歼灭了项羽。
韩信功高震主,遭刘邦猜忌。他的精锐部队,经常被刘邦抽走。但韩信却不识时务,竟然在楚汉相争难分难解之际,逞兵挟迫刘邦封自己为齐王,这就种下了灭族的祸胎。项羽死后,韩信的兵权立即被解除,迁为楚王,随后又以谋反罪削王贬爵为淮阴侯,牢笼于京都。韩信失势,于是暗中与陈稀通谋,企图谋反,被萧何用计捕杀,夷灭三族。
张骞一边细心搜集韩信的故事,一边沉心思考:韩信因为能忍受别人不能忍受之事,才能成就别人无法企及的事业。但也是这样一位汉之重臣,最后却落得诛连三组的悲惨下场!为什么会这样?结论就是: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不因自己出身贫寒就妄自菲薄、破罐破摔;坚忍不拔、忍辱负重方可成就大业;功成名就后不可狂妄自大、野心膨胀。
张骞怀着无比复杂的心情离开了淮阴。
张骞一路忐忑施展自己的抱负。名山大川、考察各地风土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