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喜新厌旧没什么不好
15819400000021

第21章 面对新环境,你有准备吗(1)

当环境已经变化了的时候,我们必须认识到这种变化,不能以老眼光对待新的环境。

法国生物学家让·享利·法布尔曾作的一项研究:把一组毛虫放在一个大花盆的边上,使它们首尾相接,排成一个圆形,这些毛虫开始行动了,像一个长长的游行队伍,没有头,也没有尾。法布尔在毛虫队伍旁边摆了一些食物。这些毛虫要想吃到食物就要分散队伍,不再一条一条前进。

法布尔预料,毛虫会很快厌倦这种毫无用处的爬行,而选择转向食物。可是毛虫没有这样做。出于纯粹的本能,毛虫沿着花盆边一直以同样的速度走了7天7夜。它们一直走到饿死为止。

这虽是一个有趣的生物现象,但对我们的人生却很有启迪。当环境已经变化了的时候,我们必须认识到这种变化,不能以老眼光对待新的环境。应重新审视所面对的人、事,抓住他们的各自特征,了解其中的各种关系,及时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处世方法及人生目标,以自己之变适应环境之变。

一、改变所处的环境

当我们走入一个新的环境之后,除以己之变努力适应环境之变外,对于那些不利于自己工作和事业发展的环境,我们应该考虑作某些改变。

在美国东部有一所非常著名的学府,它的名字几乎为全世界的知识分子所知晓,它的入学需要平均90分以上的成绩,它一门课的学费,可以相当普通家庭整月的开销,它的学生常穿着印有校名的T恤在街上显示……

但是,这个学校有着严重的困扰,因为它紧邻一个治安极坏的贫民区,学校的玻璃经常被顽童打破,学生的车子总是失窃,学生在晚上被抢已不是新闻,女学生甚至遭到强暴。

“我们这么伟大的学校,怎能有那么糟糕的邻居。”董事会议愤怒地一致通过:“把那些不文明的邻居赶走!”方法很简单——以学校雄厚的财力把贫民区的土地和房屋全部买下,改为校园。

于是校园变大了。但是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反而变得更严重,因为那些贫民虽然搬走了,却只是向外移,隔着青青的草地,学校又与新贫民区相接,加上校园扩大难于管理,治安就更难了。

董事会失去了主意,请来当地的警察共谋对策。

“当你们与邻居相处不好时,最好的方法不是把邻人赶走,更不是将自己封闭。反而应该试着去了解、沟通、进而影响、教育他们。”警官说。

校董们相顾半晌,哑然失笑,他们发现身为世界最著名学府的董事,竟然忘记了教育的功能。

他们设立了平民补习班,送研究生去贫民区调查探访,捐赠教育器材给邻近的中小学,并辅导就业,还开辟部分校园为运动场,供青少年们使用。

没有几年,这所学校的环境治安已经大大地改观,而那邻近的贫民区,也眼看着步入了小康。

环境是可以被人改变的。但旧的环境的力量因其根深蒂固,还是很强大的,有时候靠少数人的力量也是难以实现的。当我们走入一个新的环境之后,除以己之变适应环境之变外,对于那些不利于自己工作和事业发展的环境,我们应该考虑是否能够改变。当然这种改变可能不会很容易,需要方法和时间。但如果你是一位领导,运用强制性手段,也许可能不会太困难。

二、如何选择新环境

我们选择新环境,是想让环境符合自己的特点,能给自己的事业带来裨益。

醉心戏剧的王某,不顾亲朋好友的反对,毅然选择一处并不热闹的地区,兴建了一所超水准的剧场。

奇迹出现了,剧场开幕之后,附近的餐馆一家接一家的开设,百货商店和咖啡厅也纷纷跟进。没有几年,那个地区竟然发展得非常繁荣,剧场的卖座更是鼎盛。

“看看我们的邻居,一小块地,盖栋楼就能租那么多钱,而你用这么大的地,却只有一点剧场的收入,岂不是太吃亏了吗?”那人的妻子对丈夫抱怨,“我们何不将剧场改建为商业大厦,分租出去,单单租金就比剧场的收入多几倍!”

那人想想确实如此,就草草结束剧场,贷得款后,改建商业大楼,怎料大楼还没有竣工,邻近的餐饮百货店纷纷迁走,房价下跌,往日的繁华又不见了。更可怕的是,当他与邻居相遇时,人们不但不像以前那样对他热情奉承,反而露出了不友好的眼光。

那人终于想通了,是他的剧场为附近带来繁荣,也是繁荣改变了他的价值观,而且由于他的改变,又使当地失去了繁华。

虽然这个故事的主旨是人们常因建设自己而造就了别人,又因别人的造就而改变自己。但从环境角度来说,对于人们选择新环境来改变自己的人生是有很大启发的。

我们选择新环境,是想让环境符合自己的特点,能给自己的事业带来益处,我们的角色应该像那些餐馆、百货商店、咖啡厅,他们之所以跟进来,是看中了剧场招来的人多这个大环境,是剧场为他们带来了繁荣。我们的人生奋斗也应像经商一样,努力寻找一个更适合自己发展的环境,不仅要看到现状,还要看到未来能给自己多大的发展空间。

譬如说提升罢,人人都有做官的欲望,这是人生价值的重要体现形式之一。人们总认为自己的提升是因为自己有某些才能。这种认识有很大的片面性。因为谁都知道,一个人被提升时,首先要有职位之缺儿。没有空出的位置,任你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也不会提拔到一个“悬空”的位置上。当然,我们不否认才能在提拔中的作用,只是说才能与机遇相比,毕竟是第二位的。君不见,一些才智很高的人,因为没有职位的空出而怀才不遇;可是,有些才智一般的人因为有空缺职位,顺势提拔也就尽在情理之中了。如果你想升职,而你的顶头上司的年龄却与你不相上下,等待空缺只能把自己等老。这时你就应调转单位或科室,寻找能让出空缺职位的工作环境。如果眼下没有空缺,但直接上司的年龄都快接近退休了,那么这就是一个非常适合你发展的新环境了。

三、应对新环境

“时势造英雄”,被改变了的环境就是一种新的时势、新的发展机遇。无论是地理环境、交际环境,还是职业环境、人文环境,每一次改变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风和日丽的天气里,人的心境常常气爽而神怡;相反,倘若天气由晴转阴,或淫雨连绵,或风雪交加,人们的心情也常常会阴沉和烦闷起来,这种变化,其实是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心情变化。当一个人在面对各种不同身份的人时,他的角色要发生变化,在家庭里,他是别人的丈夫或父亲,到了工作单位中,他便成了别人的同事或领导。其实这种变化,正是环境变化所带来的身份变化。如果意识不到这一点,固执地保持自己一成不变的交往原则,面对各种场合、各种人总是板着一张永远不变的面孔,势必要尝受被众人疏远的苦果。

同样,地理环境的改变也同样的引起人们生活方式和生存观念的变化。

人们常说,要想富先修路,这是交通环境的改变,对人们生活也起到重大的作用。不知你仔细观察过没有,修路的好处固然可以带动起一个地方的富裕,但最早富裕起来的,却是公路两侧的百姓人家。也许这就叫“近水楼台先得月”。你看,公路一通车,公路两边的小卖店、小饭店、小旅店、车辆修理部等等,便如雨后春笋般,一夜之间纷纷冒了出来。生意虽然不大,但也红红火火,长盛不衰。而远离公路的人家则没有这个优势,尽管他们也会靠这便利的交通运输经营自己丰收了的粮食、水果及其它特产,但富裕的变化速度却要明显慢得多。这是地理环境的优劣所造成的贫富差别。

前几年,某偏远山区,一座沉睡了几百个世纪的铁龙山终于得到了开采利用。一支上千人的开矿队伍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山里。这支并不算小的队伍要办公、要吃要住,于是当地农民的大量耕地被占用,被一排排的场房、住宅楼所占用。原来农民赖以生存的农业地理环境被改变了,耕地减少了,粮食收入必然要减少,原来的优势改变为弱势。但是这支上千人的队伍又为山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农民们在耕地之余,又将眼光瞄准了为矿山职工提供饮食及商品服务的新途径。一时间,蔬菜大棚、饭店、理发店、缝纫铺、商店等林立而起。一直封闭、沉闷的山村却异常地兴奋活跃起来,不但经济比以前得到了极大的改变,而且也引进了许多新思想、新观念、新的生活方式。

能不能利用环境,发挥环境的优势,则主要在于个人的思想认识与能力才学上。同样的环境改变,有人可以成为中流击水的弄潮儿,有人却抱着金碗沿街乞讨。

人们所处的环境变了,其人生之旅也必然受到严重的影响。

任何环境的变化都不会是突如其来的,“山雨欲来风满楼”就是这个道理。不管是自然环境的变化,还是社会环境的变化,在变化之前,都会在我们的身边和我们感觉得到的地方露出一丝蛛丝马迹。比如地震到来之前总要有些前兆,战争在开始之前总要有一些事端。但环境在变化之前也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有些时候人们不会轻易地觉察到。这就导致了环境之变具有一定的预测性。人们所处的环境变了,其人生之旅也必然受到严重的影响。

四、在逆境中奋进

逆境是足以唤起一个人的热情、推醒一个人的潜力而使他达到成功的。有本领、有骨气的人,能将“失望”变为“扶助”,像蚌壳能将烦恼它的沙砾化成珠子一样。鹫鸟一旦毛羽生成,母鸟会将它们逐出巢外,使它们作空中飞翔的练习。那种经验,使它们能于日后成为禽鸟中的君主和觅食的能手。

凡是环境不顺利,到处被摒弃、被排斥的青年,往往日后会有出息,而那些从小就环境顺利的人,却常常“苗而不秀,秀而不宝!”自然往往在给予人一分困难时,同时也添给人一分智力!

塞万提斯写他的《唐·吉诃德》是在他困处马瑞德狱中的时候。那时他贫困不堪,甚至无钱买纸,在将完稿时,把皮革当作纸张。有人劝一位西班牙百万富翁去接济他,那位百万富翁回答说:

“上天不允许我去接济他的生活,因为惟有他的贫困,才能使得世界丰富!”

监狱往往能唤起有些人心中已经熄灭的火焰。《鲁滨逊飘流记》是在狱中写成的,《天路历程》也是在彼特福特监狱中写成的。拉莱在他13年的囚禁生活中,写成了他的《世界历史》。路德幽囚在瓦特堡的时候,把《圣经》译成了德文。大诗人但丁被判死刑,而过着流亡的生活达20年,他的作品就是在这段时期中完成的。

有史以来,被“压迫”,被驱赶,简直是犹太人注定的命运。然而犹太人却产生过许多最可贵的诗歌、最巧妙的谚语、最华美的音乐。对于他们,“迫害”仿佛总是同“逆境”携手而来的。犹太人很富裕,许多国家的经济命脉,几乎都是掌握在犹太人手中。

对于他们,“困苦如春日的早晨,虽带寒霜,但已有暖意;天气的冷,足以杀掉土中的害虫,但仍能容许植物的生长!”

席勒为病魔缠扰15年,而他的最有价值的书本,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写成的。弥尔顿在双目失明、贫病交迫的时候,写下了他著名的著作。

大无畏的人,愈为环境所迫,愈加奋勇,不战栗,不逡巡,意志坚定,敢于对付任何困难,轻视任何厄运,嘲笑任何逆境;因为忧患、困苦不足以损他毫厘,反足以加强他的意志、力量与品格,使他成为了不起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