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喜新厌旧没什么不好
15819400000022

第22章 面对新环境,你有准备吗(2)

被人誉为“乐圣”的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一生遭到数不清的磨难贫困,几乎逼得他行乞、失恋,甚至使他耳聋,几乎毁掉了他的事业。贝多芬并未一蹶不振,而向“命运”挑战!贝多芬在两耳失聪,生活最悲痛的时候,写出了他的最伟大的乐曲。

最富有与最成功的华裔百万富翁——王安博士,赤手空拳在美国打出天下,扬名异域,赢得世人的尊敬。前些年,他出版了自传,奇怪的是他的书不是叫《第一主义》、《电脑巨人》、《创业奋斗史》,却命名为《教训》,由此可以看出令百万富翁体会最深刻、最能让大家分享的,是他克服逆境的心路历程。事实上,《教训》一书,其内容多在阐述如何以逆境为师,不断地吸取逆境的教训。

过去,百万富翁常被人视为天才,或是说他们有奇遇。但在现实世界中的自诩的天才,往往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不然就是禁不起逆境的考验,而致于一蹶不振。

拥有财富与逆境常是一体之两面,百万富翁也是逆境最多的人。

俗语说:“刀靠石磨,人要事磨。”的确,惟有耐得住“事磨”与“心磨”的人,在经过那一番寒心彻骨的历练后,才得以在“山穷水尽疑无路”之际,机灵地掌握住机会,寻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将事业“危机”化为“转机”,进而开启“良机”。

五、面对逆境

人生在世,谁都会有不顺遂的时候,也会有突然跌落逆境的时候。人只有在千百次打击磨练之后才变得更加坚强成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古人从大量历史事实中提炼出来的警句,直到今天,仍以它的深刻性启迪着人们。

处在艰难困苦的逆境中,成功的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均等的。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获得成功。成功必于坚者,有了坚忍之志,就能战胜险恶的环境,就能在逆境中崛起。

以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世的范仲淹,幼年丧父,家境贫困,但他从小便养成了爱学习的良好习惯,有时宁可不吃饭,也要读书,在长山居住时,他住在醴泉寺的僧房里,因为口粮不足,他便把仅有的一点粮食煮成一锅稀饭,待冷凝后,用刀划成几块,再切上几块咸菜,每顿饭各取一块充饥,坚持在僧房昼夜苦读,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三年,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断文〖〗丿韭丨画粥”的故事。长期苦读,终于使范仲淹获得了丰富的知识,掌握了治国安邦平定天下的本领,成为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而他在逆境中顽强坚忍博击的精神,也同他的名作《岳阳楼记》一样至今仍广为人们所传颂,并从中汲取战胜逆境的力量。

在逆境中崛起须有坚忍的毅力,而坚忍的毅力来源于对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这种对目标的追求和向往,能够激发出无比巨大的力量,帮助人们战胜难以想象的困难。

童年的舒伯特就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长大后,虽然生活困苦不堪,但丝毫没有减弱他对音乐的热爱。有一天,他被饥饿折磨得焦躁不安,在大街上漫无目的地走着,他便被酒店的酒菜香所吸引,不由自主地走了进去。有钱的绅士们正饮着美酒,满桌的鸡鸭鱼肉味美色鲜。饥肠辘辘的舒伯特多么想吃上一点什么东西压饥呀。可是他口袋空空,没有一文钱,他随便翻着一张旧报纸,忽然,有几首儿歌一下子触动了他无限悲凉的心,灵感刹那间涌上心头,他立即掏出纸笔,飞快地记录下脑中盘旋的儿时的记忆和现实的凄凉,整个乐曲一挥而就。这就是闻名后世的《摇篮曲》。在饿得发昏的关头,他仍然想着音乐,这是舒伯特赖以支撑没有倒下去的一个顽强的支点。凭着这信念,他才有异于寻常的坚忍之心,方能在艰难困苦之中迈出坚实的步伐。

无论如何,忍耐是生存必备的修养。中国有一句古话“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也就是相信目前虽然处于不幸的环境中,但是终究会有峰回路转的一天,以此来提醒自己忍受现在的痛苦,等候时来运转。

六、观念应依时而变

适应环境的变化而迅速改变自己的观念,最重要的是需要我们有一副聪慧的头脑和灵动的眼睛,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社会环境的变化,虽然对一个人的命运有直接影响,但是,任何一个环境,都有可供发展的机遇,紧紧抓住这些机遇,好好利用这些机遇,不断随环境之变调整自己的观念,就有可能在社会竞争的舞台上开出一片天地,站稳自己的脚跟。

市场风云变幻,任何变动,都意味着市场份额的重新分配,这对于竞争者来说,既是危机,又是时机。改变观念,适时而进,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观念俗旧,漠然对待,则要付出事倍功半的代价。甚至,一味抱着老观念不放,则可能被挤出市场,在竞争中无容身之地。

市场之变,是多因素、多层次变动的综合效应。包括竞争对手的策略,消费者需求偏好的变化等,有很多是受不可预测、不可控制的因素制约的。其中任何一种因素、一个层次的变动,都会激起市场之变。因此,市场是变化多端的,一大批新市场产生了,便有一些旧市场随之消逝,而旧市场的消逝必然带来部分人定位的危机。所以,每个人在经营的过程中,必须有中途应变的准备,这是市场环境下的生存之本。

在常人眼里,时常把女人和弱者划等号。但是,一位刚过不惑之年名叫陈红霞的下岗女工,面对三次下岗,却不甘命运的摆布,自强不息,走上了一条充满荆棘的创业之路。经过几年的拼搏,创建了几十万元资产,用自己勤奋的双手,塑造了不屈的人生。

80年代初,陈红霞也不可避免地遭受到了下岗的命运。虽然失去了“铁饭碗”,心碎万般难受,但她是个要强的女人,她坚信,别人能够做到的事,自己也能做到。关键是要有决心、有毅力。痛定思痛,她不再寄希望于铁饭碗,决定寻找自食其力的门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1987年9月,她多方筹资2000元购买了毛线编织机,并报名参加了熊猫厂编织技术培训。一个月后,她用所学的技术开了一个毛线编织加工店,很快生产出第一批产品。织出的毛线衬裤规格齐全,花式多样,价格便宜,邻里朋友口碑相传,小小编织店的名气一下在县城传开了,生意越来越红火。

苦心经营两年多,别人见这营生有利可图,便纷纷入围,小编织店一下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竞争日趋激烈。再加上苏南针织品在响水市低价倾销,使得编织店的利润越来越低,陈红霞的生意也越来越不景气,这时她主动放弃了编织市场,另找门路。她走南闯北,调研市场,又办起了该市第一家涂料厂,高薪聘请技术员,开发出了填补空白的产品,一炮打响,取得巨大成功。

从陈红霞奋斗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没有果断决定自己创业,如果没有果断决定转行,那么她就不会有现在的成功。

七、利用环境发挥优势

如果我们有能力、有办法来改变环境,使之适合我们能力和欲望的发展需要,则是最为难能可贵的。

我们的生存须臾离不开环境,随着环境的变化,我们必须随时调整自己的观念、思想、行动及目标。这是生存的必须。

但是,有时环境的发展,与我们的事业目标、欲望、兴趣、爱好等发展是不合拍的,环境有时阻碍、限制我们欲望和能力的发展。这个时候,如果我们有办法来改变环境,使之适合我们能力和欲望的发展需要,则是最难能可贵的。

当然,大的社会环境是我们普通百姓所无法改变的。我们能做到的只有改变自己身边的小的生存环境。

某音乐学院的一个大学生,被分配到某企业的工会做宣传工作。刚一开始,他很苦恼,认为自己的专业才能与工作不对口,在这里干下去,不但自己的前途会耽误,而且日久会生疏,自己的专业也可能被荒废。于是他四处活动,想调到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环境中去。可是,几经折腾,终未成功。之后,他便死心塌地的安守在这个工作岗位上,他发誓要改变“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状况。他找到单位工会主席,提出了自己要为企业筹建乐队的计划。正好这个企业刚从低谷走出来,扭亏为盈向高潮发展,也想大张旗鼓地宣传企业形象,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就欣然同意了他的计划。这回他来了精神,跑基层、寻人才、买器具、设舞台、办培训,不出半年,就使乐团初具了规模,2年以后,这个企业乐团的演奏水平,已成了全市一流,而且堪与专业乐团相媲美,而他自己也成了全市知名度较高的乐队经理。通过自己的努力,他完全改变了自己所处的环境,化劣势为优势,不但开辟出了自己施展才能的用武之地,而且培养了自己的领导管理才能,为他以后寻求更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环境是可以改变的。其实环境本是人为。从大的方面来说,国家的一个新政策就可以改变社会大环境;一个城市的自然环境就可以被工厂的污水、废气所破坏;小至单位,一位有威望的领导,他的兴趣爱好足可以带动全单位职工的兴趣爱好等等。当然,改变环境需要许多条件,但最重要的是你的信心与智慧,这二者其实也是相辅相成的,有了改变环境的决心,肯定能够想出改变的好办法。

现代社会是竞争的社会,人人都眼盯着机遇,所以要获得机遇的光顾也是很困难的了。所以,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必须创造机遇,改变不利于自己发展的环境。

几年前,一位华裔美国人,立志竞选州长。为实现这一目标,他跑回中国,整日到长城上引吭高歌,并录制成录相带。当时许多人不理解:竞选州长和唱歌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怎么胡乱地掺和在一起?他说,要竞选州长,就要有足够的知名度。录制几盒在长城唱歌的录相带,就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特别是在华裔美国人中间的知名度。

知名度高,可以拓宽交际面,获得更多的朋友。一般说来,人慕名而来,知人而交,也就获取了有关他人的信息,然后根据信息有目的地去交际。知名度高,意味着有较多的人知道你、较多的人愿意和你交际。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话:

“您的大名我早就听说了,今日有幸相见,极为高兴。”

多一个朋友、多一个熟人,意味着多了一条成功之路,多一个伙伴和帮手,对竞争事业极为有利。

但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情况,很多人却不是这样做的,他们不是去努力寻找、开创环境机遇,而是怨天尤人,自暴自弃,他们消极地认为,这一切都是不可改变的。这样就把自己逼到了死角,想有所作为也是绝对不可能的了。

其实,能不能改变环境,化劣势为优势,重在我们是否有个积极进取的心态和精神。有一篇小文章,题目是《顽石的启示》,现摘录于下,想来对于我们改变环境机遇,能够产生顿悟般的启示。

我刚嫁到这个农场时,那块石头就在屋子拐角处。石头样子挺难看,直径约有一英尺,凸出两三英寸。

一次我全速开着剪草机撞在那石头上,碰坏了刀刃。我对丈夫说:“咱们把它挖出来行不行?”“不行,那块石头早就埋在那儿了。”我公公也说:“听说底下埋得深着哪。自从内战后你婆婆家就住在这里,谁也没把它给弄出来。”

但我还是决定将它挖掉。

一次,我拿出铁锹,振奋精神,打算哪怕干上一天,也要把石头挖出来。谁知我刚伸手那石头就起出来了,原来它不过被埋得一尺深……

那石头给了我启迪,其实,阻碍我们去发现、去创造的,仅仅是我们心理上的障碍和思想中的顽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