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贵族精神:中产阶级高级修身讲座
15829600000019

第19章 以平民心态养贵族气质——平凡人生的精神升华(1)

许多人都很羡慕贵族那种潇洒优雅的气质,但更多人觉得这与自己无关。因为我们正困惑于生存与生活之间,哪来的闲情逸致以及多余的钱来培养贵族气质呢?所以很多家长都选择从孩子小时候开始一点一滴的慢慢培养。其实,这里面本身就有两个误区。其一,若是不懂得什么是贵族气质,那么即便按照你想象的方法去培养,小孩长大后也仅仅是你幻想出的一个拥有贵族气质的人;其二,无论是大人、小孩,穷人还是富人,都能够修炼出不那么平凡却又踏实的贵族气质。

以平民的心态来养贵族气质,说起来既矛盾又实用。贵族和平民差别甚大,但贵族气质也并非特权阶级的独有。如果看来,真正能够散发出贵族气质的人,一定懂得贵族精神的深刻内涵。要想内心得到平静,做到平民心态的贵族气质,究竟该怎样去思考呢?

§§§第1节 贵族气质并不专属——心灵气质源于生活感悟

贵族气质不同于贵族血统,并不是某个阶级或者某个历史阶段特有的产物,而是人类文明的精华。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拥有一些贵族精神,但很多时候都被横流的物欲击得一败涂地。在人们的现实中,精神之高尚或许只是一时之安慰,是满足一瞬间或者一段时间的心理感觉;但丰厚的物质基础却能保证人们长时间舒适的生活状态。因此,很多人宁愿牺牲那一刻的慰藉来换取长久的享受。

同样,贵族气质也并非只存在于那些传统的贵族或者绅士身上,但他们却是持续时间最为长久的一个阶级。很多人宁愿生活得马马虎虎,也不愿受到拘束。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但人们再次富裕时,就会想到如何的与众不同,如何的高高在上。那么,贵族气质仿佛重新成为人们的新宠。

生活上的习惯对一个人的行为举止有着深刻的影响。倘若你身边都是彬彬有礼的绅士,或者都是同情心爆满的义工,抑或者你从小在一个十分有教养的家庭长大。那么你也会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在平时的行为、话语甚至眼神中都会自然流露出你所特有的背景。但若你每天看到的都是那些冷漠、凶残的故事,身边的朋友也是自私自利,家人的榜样粗暴无礼,那么你在不经意间自然而然就会表现出低俗的一面。

所以说,真正有贵族气质的人是源于良好的生活环境,或者优秀的教育背景等等。一个人对生活的感悟,恰好说明了他的精神是高贵还是低贱,他的气质是高雅还是庸俗。习惯了高高在上的人骨子里会有一种目空一切的傲气;唯唯诺诺惯了的人会将把自己的气场压得很低,以至让人遗忘他的存在;心地善良的人会把表现得特别有爱心。因此,贵族气质的体现并非被贵族阶层所垄断的,平民也亦有高尚的情结,也有一颗谦让有礼、包容爱心的贵族气质。

2011年12月1日,湖南都市频道报道了一则名为“同车共济”的新闻:

一名普通的老人和她的女儿在记者的陪同下到长沙公交公司去寻找一名救命恩人。据她们回忆,昨天她们母女乘坐11路公交车时,母亲突然心脏病发,女儿在车上大声呼救。当时的11路公交车上的司机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司机听到呼救立马踩住刹车向后查看。

看到此情此景,司机大声地对其余乘客说:“各位,下面的站都不停了,直接那人送到医院再说啊。”然后便启动汽车连闯了两个红灯径直朝附近的医院开去。在记者这名年轻的司机时,他说他当时最想感激的是车上的乘客,当时的人很多,但没有一人提出异议,因为那时候正是上班的高峰,但其余的乘客却没有一人要求下车。在监控录像里记者还看到,车上搭载着满满一车乘客,的确秩序井然,甚至站在司机旁边的乘客还主动朝外边想要拦车的人做出“让开”的手势。

后来,这位年轻的司机说道:“其实我母亲也是死于心脏病发,所以我一听到心脏病就特别的敏感,也知道耽误病情对病人十分危险。所以就想着先把人送到医院再说。”

一名普通的年轻司机,一群平凡的乘客,他们是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平民。这里没有权贵、没有钱贵,但却有着一颗颗金贵的心灵。他们在选择救人还是自己的利益时,毫不犹豫的把救人当作行事的宗旨。所以说,我们的平民并不缺乏包容与爱心,他们那一刻的表现比任何装腔作势体现自身“贵气”的权贵抑或富人都要更有贵族气质。

那位司机因为经历过母亲被心脏病夺取生命,所以更能体会到一个心脏病人在病发时需要帮助的迫切心理;而乘客们也是出于怜悯之心,想到自己的任何事情都不能和一条人命相提并论。自己最多损失一个月的全勤奖,但别人失去的也许就是一条宝贵并且不能重来的生命了。再者,若是自己碰到一样的情况,若是周围人都伸出一把援助之手,那寒冷的冬天也将变得温暖无比。

所以说,这种贵族气质不是外表的表现,是源自内心对生命的尊重。生命大于一切,而这种心灵的气质,正是因为生活的感悟。

§§§第2节 自尊心是贵族气质的基础——赢得自尊不靠富足而是精神之贵

为什么大多数人很难培养贵族气质,很大的原因便是人们对它的误解。大家都明白所谓的贵族气质,首先就必须要有自尊心。但自尊似乎成了有钱人的专利,因为现在流传着一个谬论:自尊心不值钱!

每个人都想要活得有自尊,追求财富是一条最为现实的路。因此,老百姓对财富的狂热是当今社会对为真实的写照。在《蜗居》这部电视剧中,也很现实的反应了这样一个观点。宋思明很嚣张地说:“用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这也是现代富人的普遍想法。而作为比照,小贝虽然优秀,但他的爱情却也败给了现实的窘迫。

因此,现代人把财富作为有自尊的唯一条件,而忽略了精神的高贵。这是整个社会的诟病,眼前甚至还流行着一句话:“没有钱活得比狗还累。”但回想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经济十分落后,人们的物质条件更不能和现在相提并论。不说个人的资产,就是连最基本的衣食住行都不能得到保障,买东西要凭票据,计划经济使得整个国家都陷入贫穷的僵局。但那时人们虽然贫穷,却没有尊严散失的感觉。

究其根本,还是那句中国人老生常谈的话:“不患贫而患不均。”大家的情况相差无几,人们不会嫉妒、不会眼红,落差感和挫败感自然就不会直线加剧。反观现在,巨大的贫富差距使得人们的内心受到猛烈的冲击。有些人住别墅,有些人则居无定所;有些人在消费一餐10多万的晚餐,有些人却不知道下一顿在哪;有些人开着耀眼的跑车上班,有些人只能像货物一样被塞进拥挤的地铁里……

当人们看到那些享受着特权的富人在你面前任意的炫耀时,仿佛这个世界的普通人和“自尊”已经绝缘了。

如此一来,在普通老百姓眼中,那些物质优越的生活方式就成了获得自尊的唯一方法。这也导致了人们对价值观、婚姻观以及人性的扭曲。为了挣钱,则不惜一切手段,丢掉做人的原则不说,连最基本的道德都被彻底颠覆。

但我们反过来想想,难道富足就是自尊的阶梯吗?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当你有了钱之后就会想到积累更多的财富。就像《宰相刘罗锅》里的一个剧情,和珅为了讨好乾隆,居然趴在地上学狗叫来博取皇帝的笑容。虽然他位极人臣,富甲天下,也不得不为保住皇帝的宠爱如此低俗的献媚。如此,再富足的人也只能沦为别人的一条狗,连起码的自尊都不复存在,又何谈贵族气质?所以说,富足并非自尊的阶梯,关键还是精神上的高洁。曾经听一个同学曾浩(化名)讲述过他自己的经历:

曾浩大学时期在大连的一所高校上学。刚一来他就吃惊地发现,这里的“富豪”学生实在太多了,不仅开着名车作为代步工具,花钱更是挥金如土。在他们寝室就有两个这样的人物,而另一个同学魏征名(化名)和他一样是一名十分普通的学子。

那两名富家子在行为上和他很不一样,虽然按照校规在宿舍入住,但常常泡夜店,和不同的漂亮女生交往,吃穿用度也是凡。不仅如此,他们似乎有点看不起曾浩和魏征名。按照这种情况,曾浩本以为魏征名应该是和自己一样对其十分反感。但魏征名却这俩人唯命是从,甘于做跟班跑腿的。有一次,曾浩上完课回来看见俩人还躺在床上。其中一名对曾浩说:“我饿了,你去给我买点东西来吃吧。”然后掏出一张百元大钞在他面前晃悠,曾浩冷笑着说:“对不起,我还有事,你自己去买吧。”

那人被碰了一鼻子灰,十分不甘,于是又从身上掏出一张百元大钞说:“去买吧,剩下的当是辛苦费。”曾浩感觉人格受到了侮辱,便理都没理。这时魏征名从外边回来,见此情景,立刻笑嘻嘻地拿着钱说:“要带东西是吧,我反正要去吃饭,我帮你带吧。”

曾浩过了一会也去食堂吃饭,他碰见买了食物往回赶的魏征名就问:“你干嘛给他买啊?有钱了不起啊!”可魏征名却说:“我倒不是看重这两百块钱,但是他们家有是家族企业,以后毕业了跟着他们混那我以后发财的机会不多的是。只要有钱了看还敢轻视我。”

但从那件事之后,那两位“大爷”只对魏征名呼之则来挥之则去,却再也不对曾浩颐指气使,虽然关系一般,但至少还是对他有基本的尊重。

魏征名出卖自尊的“忍辱负重”只能令他陷入恶性循环。就算他以后变得有钱,但奴才的嘴脸不会因为财富或身份的改变而变化,就像和珅那样。而曾浩不献媚,不屈服的可贵精神为自己赢得了自尊。曾浩毕业后自己创业,虽然不能大富大贵,但用他的话说:“买不起路虎我买QQ,同样可以和朋友一起去兜风,一样有自尊的活着,何必用面子工程来显示自己的尊贵。”因为在他的眼里,没有自尊心,自己都不尊重自己,又怎么能期待别人会尊重你呢?

平民要想拥有令人敬仰的贵族气质,就必须有自尊的活着。但自尊不是靠财富的积累,也非别人给你的,是自己对自己的尊重,是“富贵不能淫”精神亮洁。

有人说平民身上就一定只能是平民气质,那是极为肤浅的想法。因为他们所谓的“贵族气质”必须用豪车、名牌来衬托,有了这样的资本才能对人发号施令,尽显“贵族气质”。这是一个极其错误的观念。真正的贵族气质是在于你是否拥有贵族那样强大的内心,对上保持原则,不出卖自尊,不献媚;对下不恃强凌弱,平等尊重的对待别人。

只要做到这个两点,无论你的财富多少,地位高低都不影响你精神上的高贵,也无法磨灭你自身所散发出的令人佩服的贵族气质。这让我想起了金庸小说里的张无忌,真正的高手是靠自身的实力,而用上乘的武器来炫耀只不过是在掩饰内心的自卑,就像使用倚天剑来显示自己厉害的灭绝师太只不过是个不入流的角色罢了。

§§§第3节 提升健康的生活品质——贵族气质无需以“贵”为尊

在普通人眼中,贵族气质是那些名流贵族所追崇的“品味”。而这些“品味”仿佛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因为所谓的“品味”往往参杂了“贵”的概念。比如说:精纯的红酒,高级的时装,顶级艺术品的鉴赏等等。这些东西都一个共同的特点——昂贵!不仅如此,许多名流在选择时不仅要求昂贵,而且必须精益求精才能显示出自己特有的身份特点,他们认为这是显示自身的文化素养,是和暴发户有着本质的区别。

但是对于普通民众来讲,不说鉴赏能力,就是能够拥有这些鉴赏的机会都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即使你有过人的才能,却抵不住现实的困境。尽管如此,仍有不少人把追寻所谓的“品味”而不惜一切代价。就比如说有些人为了买一个品牌包、高级时装等,只是为了将自己的“档次”提升,便不可自身实际,用信用卡去支付,但最后却无力偿还。在日本,因为疯狂的超前消费导致跳楼自杀的事件已经不足为奇。这便是盲目追求高级“品味”的悲剧。

其实做为一个平头百姓,未必只有追逐昂贵品味才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因为品味本身就是一种价值观,一种生活习惯,无所谓贵与贱。像沙皇俄国的没落贵族,在生活条件极度缺乏时,他们还不忘在吃饭时铺上干净的桌布,桌上必不可少的是鲜花;然后每个家族成员在一起吃饭都十分的有礼貌和规矩。相反之下,我们国内某些富人,他们在铺着一次性桌布的大排档里吃生蚝、鲍鱼等高级食品。难道说只有吃鲍鱼的才是有品味吗?

反而提升健康的生活品质也能最为真切和实际的体现非凡气质。不过,切勿把生活品质单一的看做只是提高物质生活条件。当然,物质生活条件的提高,对生活品质有很大的帮助,但关键还是生活态度与精神上的满足。

2008年3月13日,白芳礼去世3年后,在46家网络媒体联合主办的首届“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中,在这个没有奖品、没有奖金、没有颁奖晚会的网上评选中,他终于“感动中国”。

《他感动了中国,却没能感动央视》类似的帖子至今仍有人在顶,基本都在说一位去世三年的老人,白芳礼。这位可敬的老人用在74岁以后的生命中,靠蹬三轮,挣下35万元人民币,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学生。去世时,他的私有财产账单上是一个零。昨天中国网络媒体首届“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揭晓,白芳礼在100名入选者中得票排名第四。他终于感动中国。

白芳礼从头到脚穿的总是不配套的衣衫鞋帽,那都是他从路边或垃圾堆里捡来的。他每天的午饭总是两个馒头一碗白开水,有时往开水里倒一点酱油,那已是“美味”了。

将物质生活标准压到最低点的老人,却把能量释放到最高度。一年365天,他没歇过一天。他曾在夏季烈日的炙烤下,从三轮车上昏倒过去;他曾在冬天大雪满地的路途中,摔到沟里;他曾因过度疲劳,蹬着车睡着了……由于年事过高,冬天里他常憋不住小便,棉裤总是湿漉漉的,他就垫上几块布照样蹬车跑。

为了在车站前拉活方便,他搭了个3平方米的小铁皮棚子住在里面,夏天,棚里的温度高达40摄氏度;冬天,放杯水可以冻成冰坨子。白芳礼就在这里面住了整整5年。年纪太大蹬不动三轮车,他就在自行车棚看车一角一角地挣钱。一年冬天一个飘着雪花的冬日,他来到天津一所中学,递上饭盒里的500元钱,“我干不动了,以后可能不能再捐了,这是我最后的一笔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