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上班孔子下班庄子
1583400000019

第19章 人到无求品自高(1)

“逍遥齐物以全天地精神,养生人间以备万世道德。”庄子的思想如青竹拔萃,如静水流深,为我们设计了朴素而又自然的生活方式——不为现实苦恼,不为外物烦忧,恬静自然,空旷达观。一切都如此圆满,我们顺其自然,通透乐观,淡看得失,笑对名利,依天地之气而生存,活出自由,活出潇洒,活出自己的一颗初心。无需装点,生活已然美妙无穷。

名利,易入而难离

【庄子睿语】

德荡乎名,知出乎争。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也。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

——《庄子·人间世》

【睿语今读】

道德的毁败在于追求名声,智慧的表露在于争辩是非。名声是互相倾轧的原因,智慧是互相争斗的工具。二者都像是凶器,不可以将它推行于世。

人为了求名,不择手段,连人类自己的知识技巧也成了斗争的工具,最终为名所困。所以为了成功而求名,为了好胜而求知识,这两样都是杀生的武器。争名逐利,不是道德的行为,不是真正地懂得人生。

“德荡乎名”,许多人为了求名,不择手段,超过了道德的范围,破坏了行为的标准。一个人为什么不能守本分呢?只是因为名心的驱使。

一只芦花鸡总是丢蛋,女主人每天都要四下寻找。后来,邻居告诉她一个方法:这鸡丢蛋丢野了,放个“引蛋”,它就不会乱跑了。于是主人把芦花鸡放进草筐的时候,在鸡的肚子下放了一个鸡蛋,果然,芦花不到处乱跑了。后来,主人再放进去的,只是两半对接的蛋壳,芦花鸡下蛋的时候径自就奔着那草筐去了。有一次,另一只鸡提前占了它的窝,芦花鸡安静地在旁边等了一会儿,直到那只鸡把蛋下出来,它才探头探脑地跳了上去。再后来,主人干脆放进去一个半圆的土豆,那鸡也照样上去。那个土豆在草筐里整整待了一个夏天,秋天的时候,已经干瘪得又黑又蔫,但芦花鸡因为这个土豆,没有再丢过一个蛋。

或许,人们会不理解,挺野的鸡,怎么会乖乖地听命于一个土豆呢?其实,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许多人都习惯地奔往一个既定的目标,在生活中重复着芦花鸡和土豆的故事,而这个土豆便是让人无法轻易描绘出的“名心”。

一个人学问越高,意见越多,有时候事越难办。越是知识分子,越要争名争意见。所以古人说,没有受过教育的普通人,常常为欲望而吵架,欲望满足了,就不吵了;知识分子则不单单是为欲望,欲望满足了也要吵,意见之争,故生“党祸”。人们难免犯“德荡乎名,知出乎争”的毛病,这便是“名心”在作祟。“名心”的含义极丰,知名、成就、名理、观念均包含在内。

从前,卫国有一群演戏的艺人,因为遇上年岁饥荒,便到他乡卖艺求生。他们在路上经过一座山,据说这座山里有许多恶鬼,还有吃人的罗刹。夜里,山中风大天冷,大家燃起火,在火旁边睡了。半夜里,有一个人实在感觉寒冷,就起来穿上演戏用的罗刹服,对着火坐着。同伴中有一个人从睡梦中醒来,突然看见火旁边坐着一个罗刹,顾不上仔细看清楚,爬起来就跑。这一下惊动了所有的伙伴,大家一起奔逃起来。那位穿着罗刹服的人一惊,也跟着大家狂奔,前面逃跑的人以为罗刹要来害人,更加恐惧惊慌。大伙不顾一切拼命逃生,有的跳进河里沟里,有的摔伤胳膊跌伤腿,疲惫至极。到了天亮,大伙才看清楚后面追的原来是同伴。

有时候,扰乱我们心神的,往往并不是现实中的东西,而是藏于心中的“罗刹”——名心。

名心产生容易摆脱难。两只蛙同住在水塘,夏天,池里的水被骄阳晒干……鸟择林而栖,蛙择水而居。“哈!水井!我们跳进去吧,这里可供我们居住和吃食呢!”“哼!现在住进去当然很好,问题是将来怎么出来?”

是啊,只身困在名利场,跳入容易抽身难。

【智慧品悟】

争名逐利,不是道德的行为,不是真正地懂得人生。

放下欲念才能轻松前行

【庄子睿语】

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无以好恶内伤其身。

——《庄子·德充符》

【睿语今读】

道赋予人容貌,天赋予人形体,可不要因外在的好恶而致伤害了自己的本性。

庄子的意思是,人活着要顺其自然,要不增不减,抛却心中的妄情、妄念、妄想,保持一片清明境界,这才是上天给我们的道。这个道就是本性,人活得很自然,一天到晚头脑清清楚楚,不要加上后天的人情世故。如果加上后天的有意识的人情世故,就会有喜怒哀乐,就会使得身体内部受伤害,就会生病、不得长寿。

人生是一场旅行,当行囊过于沉重时,就应该拿掉一些累赘的东西。只有适当地放弃,才能让你轻松自在地面对生活。

相传,有一次,苏格拉底带着他的学生来到了一个山洞里,学生们正在纳闷,他却打开了一座神秘的仓库。这个仓库里装满了放射着奇光异彩的宝贝。学生们仔细一看,每件宝贝上都刻着清晰可辨的字,分别是:骄傲、嫉妒、痛苦、烦恼、谦虚、正直、快乐……这些宝贝是那么漂亮,那么迷人。这时苏格拉底说话了:“孩子们,这些宝贝都是我积攒多年的,你们如果喜欢的话,就拿去吧!”

学生们见一件爱一件,抓起来就往口袋里装。可是,在回家的路上他们才发现,装满宝贝的口袋是那么沉重,没走多远,他们便感到气喘吁吁、两腿发软,脚步再也无法挪动了。苏格拉底又开口了:“孩子们,还是丢掉一些宝贝吧,后面的路还很长呢!”“骄傲”丢掉了,“痛苦”丢掉了,“烦恼”也丢掉了……口袋的重量虽然减轻了不少,但学生们还是感到很沉重,双腿依然像灌了铅似的。

“孩子们,把你们的口袋再翻一翻,看看还有没有什么可以扔掉的。”苏格拉底再次劝那些孩子们。学生们终于把最沉重的“名”和“利”也翻出来扔掉了,口袋里只剩下了“谦逊”、“正直”和“快乐”……一下子,他们有一种说不出的轻松和快乐。

人的欲望就像个无底洞,任万千金银也是难以填满的。欲望是需要用“度”来控制的。人具有适当的欲望是一件好事,因为欲望是追求目标与前进的动力,但如果给自己的心填充过多的欲望,只会加重前行的负担。人贪得越多,附加在心上的负担也就越重,可明知如此,许多人却仍然根除不了人类劣根性的限制。对于真正享受生活的人来说,任何不需要的东西都是多余的。适当的放下是一种洒脱,是参透人性后的一种平和。背负了太多的欲望,总是为金钱、名利奔波劳碌,整天忧心忡忡,又怎么能有快乐呢?只有放下那些过于沉重的东西,才能得到心灵的放松。

一个人真正需要的东西其实十分有限,许多附加的东西只是徒增无谓的负担而已,人们需要做的是从内心爱自己。那些不断膨胀的物品、工作、责任、人际、家务占据了你全部的空间和时间,许多人每天忙着应付这些事情,早已喘不过气来,每天甚至连吃饭、喝水、睡觉的时间都没有,也没有足够的空间活着。

拼命用“加法”的结果,就是把一个人逼到生活失调、精神濒临错乱的地步。这时候,就应该运用“减法”了!这就好像参加一趟旅行,当一个人带了太多的行李上路时,在尚未到达目的地之前,就已经把自己弄得筋疲力尽了。唯一可行的方法,是为自己减轻压力,就像扔掉多余的行李一样。

著名的心理学大师荣格曾这样形容:“一个人步入中年,就等于是走到‘人生的下午’,这时既可以回顾过去,又可以展望未来。在下午的时候,就应该回头检查早上出发时所带的东西究竟还合不合用,有些东西是不是该丢弃了。理由很简单,因为我们不能照着上午的计划来过下午的人生。早晨美好的事物,到了傍晚可能显得微不足道;早晨的真理,到了傍晚可能已经变成了谎言。”或许你过去已成功地走过早晨,但是,当你用同样的方式走到下午时,却发现生命变得不堪负荷、坎坷难行,这就是该“丢东西”的时候了!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对于人性的弱点,每个人都有足够的了解,而一旦置身其中、选择取舍时,往往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这不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中”,这也是人性的一种悲哀。人生中该收手时就要收手,切莫让得到也变成了另外意义上的失去。合理地放弃一些东西吧,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更珍贵的东西。

欲望使世界上少了一个天使,满足一个人的欲望,就使世界上少了一个生命。抛却心中的“妄念”,才能够使你于利不趋,于色不近,于失不馁,于得不骄,进入宁静致远的人生境界。

【智慧品悟】

人生是一场旅行,当行囊过于沉重时,就应该拿掉一些累赘的东西,只有适当地放弃,才能让你轻松自在地面对生活。

同是过往客,辛苦为谁忙

【庄子睿语】

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

——《庄子·逍遥游》

【睿语今读】

许由说:“你治理天下,天下已经治理得很好了,我如果还要来代替你,我是为着名声吗?名是实所派生出来的次要的东西,我将去追求这次要的东西吗?”

人世间有一则亘古不变的名言,即“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红楼梦》中说:“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太史公司马迁一语道破人心:“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人啊,就是怕死后默默无闻,没有人记得。正所谓“名利本为浮世重,古今能有几人抛”。像许由那样把名利视为行为成果附属物的,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