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持重有谋:徐达(中华历朝著名宰相大传系列)
15848100000005

第5章 渡江作战,创立根据地

徐达和朱元璋率几万将士驻扎和州,一晃就是数月。在此期间,虽几次击退元军的围攻,但和州乃靠江的小城,资源有限,部队严重缺粮。

这日,朱元璋对徐达说:“我军虽占有滁州、泗州、和州,可以暂时立足,然而城小粮少,终不是久居之所,如何发展?”

徐达说:“若选富庶而又易守难攻之地,非渡江不可。依我之见,先打太平(今安徽当涂)。太平南邻芜湖,北邻集庆(今南京市),东靠丹阳湖。这一带是稻米之乡,得此粮草之资,进攻虎踞龙盘的重镇集庆,以此为根据地,一定可以成就统田天下的大业。”

朱元璋采纳了徐达的建议,率军攻拔了元将俞通海等据守的水寨,直接与元朝大将、中丞蛮子海牙所部元军对垒,南下的战斗正式打响。

这时,朱元璋不但步将如云,兵强马壮,又有了水军,战船斗舰两千余艘,恰似水上城池。

朱元璋说:“徐达说集庆龙蟠虎踞,是历代帝王之都,若能攻取,大业可成,我想得此城久矣。如今天堑无阻,渡江不愁,正该攻打集庆,诸将有何良策?”

徐达说:“攻取集庆并非易事,那里地形复杂,易守难攻,攻集庆,必过采石镇。采石镇因采石矶而得名,那里形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胡大海说:“如今我们有水军,还怕他不成?”

徐达说:“光有水战不成,还需陆战。这采石镇面临长江,背靠陆地。岛前石矶伸向江面,高出水面数丈,除非遇大潮,否则无法登上矶头。”

胡大海不耐烦地说:“如此长他人志气,灭自家威风,采石矶是攻不下了。”

李善长说:“胡将军且听徐将军把话说完。”

徐达说:“连日来,我观察长江潮汐,自有规律,农历六月初一定涨大潮,届时攻打采石镇或可取胜。”

朱元璋闻言大喜,分派诸将抓紧练兵,准备攻打采石镇,挺进集庆。

1355年六月初一,朱元璋亲率水陆大军,将战船分成3路出发。朱元璋、李国胜居中路,领战船700只,郭英为先锋;徐达居左路,也领战船700只,胡大海为先锋;李善长居右路,也领战船700只,常遇春为先锋。两千多只战船偃旗息鼓,4万人马鸦雀无声,整装待发。

是夜一更时分,江风突起,江水骤涨,长江滚滚东流,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

朱元璋见了,一声号令,船队扬帆顺流而下,不到三更便到了采石矶下。由于天黑浪大,风声呼啸,采石矶下惊涛拍岸。众将看时,只见石崖突出,犹如狼牙巨齿,怪石林立,好似翘首雄鸡一样。石矶下峭壁光滑,插翅难登。

中路先锋郭英先到,指挥长枪手,奋勇登矶,猛听一声鼓响,矶上箭发石滚,如骤雨一般打下来,士卒死伤无数。

朱元璋见此情形,料定难以轻易取胜。于是,命船队将采石矶三面围住攀登,并传出号令:“有先登采石矶者受重赏,挂正先锋印!”

红巾军将士听了,人人奋勇,冒死登矶。只见胡大海立功心切,一心要挂正先锋印,奋不顾身攀石而上。无奈石矶上元军蛮子海牙指挥将士,拼命砸石放箭,全无空隙可乘。任你胡大海力大无穷,手中大斧如何厉害,也无用武之地,只在水中船上急得乱叫。朱元璋见了,也暗暗叫苦。正在这时,右路先锋常遇春率神枪手,持着藤牌,飞船疾至。朱元璋看见常遇春来到,高呼:“常将军夺头功,挂正先锋印,正在此时!”

常遇春听了,也不答话,乘小船直驶矶下。元兵见又有船只靠近,一阵飞蝗般的箭石打下,众兵士抵挡不住,正欲后退。常遇春站在船头大叫:“后退者斩!”一语未了,一个浪头打来,把小船高高抛起。说时起,那时快,只见常遇春左手持盾,右手持枪,在船头上顾不得死活,趁小船尚未落下之时,纵身一跃,居然跳上了矶头。元军以为天兵下界,一时不知所措。元将老星卜喇先急忙挺枪上前抵挡。常遇春大喊一声,一枪将他刺死于矶下,元军顿时大乱。

采石矶下,红巾军将士见常遇春得手,也纷纷借浪跳矶,就在采石矶上与元军展开厮杀。红巾军势在必得,勇不可挡。蛮子海牙见大势已去,收拾残兵,从陆地逃跑了。

清晨,朱元璋完全控制了采石镇,升帐论功行赏。说:“采石矶一战,若没有常将军神勇先登,哪有今日之庆,特拜正先锋官。”

常遇春接印谢赏,众将都目睹常遇春战绩,莫不心服口服,连胡大海也上前道喜。

朱元璋攻占采石镇,将士们都得了许多钱帛,许多人都不思进取了,更有一些人,竟提议班师回和州享受人生。

朱元璋找来徐达商议,说:“有人提议班师回到和州,你以为如何?”

徐达说:“我们千辛万苦才渡江南下,如今回和州,将前功尽弃,江东终为他人所有。”接着说:“古人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何不用此得胜之师,直捣太平路。”

徐达的立场和态度,进一步坚定了朱元璋继续扩大江南战果的信心。于是,他随即采纳徐达的建议,毅然下令“悉断舟缆”,将他们渡江南下时所乘船只全部“推置急流中”,断绝了部下将士北归的希望。众军士看到他们的船只“皆顺流东下”,大惊失色,纷纷追问朱元璋。由于事先得到了徐达等主要将官的赞同,所以朱元璋这时便中气十足地训斥道:“成大事者不规小利,此去太平甚近,舍此不取,将奚为?”众军见朱元璋声色俱厉,心中畏怯,加上他们看到徐达等也赞同继续进军太平,这才“听命”。

朱元璋乘胜率大军直抵太平路城下,督军攻城。红巾军将士架云梯,悬铁索,四面登城,勇不可挡。太平路守将达鲁花赤、普鲁罕忽里等抵御不住,弃城而逃。太平路总管靳义,见大势已去,投水自尽。

朱元璋率红巾军入城,张榜安民,严申军纪,四处张贴“严禁掳掠扰民,违令者处斩”的禁令。太平城中百姓,见红巾军是仁义之师,并非强盗草寇,也都安定无事。

徐达和朱元璋攻占采石镇和太平城后,元朝将领蛮子海牙统领水路10万大军,亲率艨艟斗舰,反攻失地。就在长江水面扎下营寨,堵住长江口,三面包围采石矶。陈埜先侄儿陈兆先统领5万人马在云山路扎营,扼住朱元璋的陆路交通。如此围困半年之久,南北交通被阻,水陆不通,太平城内粮草眼见就供应不上了,红巾军中人心惶惶,不可终日。

朱元璋更是心急如焚,召集诸将商议说:“我军将士渡江南下,父母妻子都在淮西。如今元军水陆封锁,长期围困,扼住我咽喉之地,南北交通中断。加之军中乏粮,长此以往我军必将不战自败。如果元军再挥师攻打和州,和州必不能保,后方一破,军心动摇,何以再战?为今之计,如何是好?”

徐达说:“元军与我对峙,旷日持久,与我军不利。现在东南稳定,料短期内当无大变,正该倾全力解采石之围,主动出击,速战速决,才能保住太平。”

朱元璋说:“当如何用兵解围?”

徐达说:“蛮子海牙水陆并进,联兵反攻,如果攻其一处,必然互相救应,这样便很难取胜。若同时用兵,水陆齐攻,让他两头不能相顾,定可破围。”

朱元璋以为言之有理。于是,命汤和、李文忠、胡大海、俞通海、郭兴、冯国用等领兵3万去攻云山。命徐达、吴祯、顾时等留1万兵马守太平城。朱元璋亲率所余人马,浩浩荡荡开赴石镇。

常遇春守卫采石镇,得知朱元璋亲自率军来解围,大喜,急忙率众迎接朱元璋进中军帐叙事。

朱元璋说:“先不用进帐,带我去采石矶观敌嘹阵吧。”于是,众将跟随朱元璋登上采石矶,看蛮子海牙水军阵地。良久,才回中军帐坐定,分兵调将,命郭英、赵德胜、花云、廖永安、廖永忠、耿炳文带3000精壮兵卒,准备乘小船出击;命常遇春、邓愈、桑世杰带1000兵卒,准备30只大船,船甲要装载芦苇、干柴,灌满松油,上铺硫黄、火硝等易燃易爆之物,全用避水油布遮盖着,大船尾部都系上一只小船。众将遵命分头准备,限期2日,不敢怠慢。到第3日,朱元璋聚众将听令:“郭英你等7人,率3000兵卒用小船出击,务要将蛮子海牙水军引入江心,然后抢占上风头,只等元军船上起火,率兵截杀。又令,常遇春你等3人,率兵乘30艘大船随后进发,看郭英等人将蛮子海牙水军引入江心时,立刻放火,乘船尾小船出击。”

众将领命,依计而行,朱元璋亲立采石矶头,往来督战。

蛮子海牙督军围困采石镇,10万大军封锁了红巾军水陆要道。满以为截断红巾军粮道,时间一长红巾军不战自溃。到那时,采石镇、太平城便可唾手可得。自己不但可以邀功领赏,还可以再加官晋爵,以雪从前战败之耻。这日,蛮子海牙在艨艟舰中设宴,饮酒赋诗,踌躇满志之时,猛听得炮声震天,鼓声大作。蛮子海牙吃了一惊,手中酒杯落地,急忙提戟出舱,只见江面上无数红巾军的战船乘风破浪,箭一般地冲了过来。蛮子海牙急忙传令迎战。

这时,郭英的小船已来到近前,只听郭英高声喊道:“蛮子海牙,败军之将!你还记得牛渚、采石之败吗?有何面目再战,快拿命来!”说着挺枪刺来。

蛮子海牙气得浑身发抖,也不答话,挥戟迎战。郭英过了几招,拨转船头便走。

红巾军的战船都是小船,体轻灵便,在元军水阵中往来穿梭冲杀,如鱼得水。那元军的大船巨舰,调转不灵,暗自叫苦。郭英小船且战且走,不多时,便将元军水兵引入江心。这时,江上刮起大风,红巾军的小船鼓满风帆,箭一般地行驶。蛮子海牙穷追不舍,忽见一船队顺风而下,直冲过来,为首一员大将正是常遇春。

蛮子海牙自恃船大,挥旗迎击常遇春小船。只见常遇春也不躲避,将枪一挥,30只小船一齐发火,撞在元军大船上。刹那间,元军的艨艟斗舰全部着火。只见长江水面上,烈焰腾腾,一片通红,江水沸腾,喊杀震天。

常遇春见元军船只起火,命令士卒跳上船尾小船,砍断缆绳,驾小舟在火海中往来冲杀。元军被火烧得焦头烂额,纷纷跳水逃命,没来得及逃命的,全被刺死。可叹蛮子海牙的水军顿时灰飞烟灭,葬身江底。

蛮子海牙见水军失利,改乘小船趁乱向北逃去。正行之时,忽见上游驶来一支船队,也没打旗号。蛮子海牙惊慌之中,以为是元军接应来了,高喊救命。没想到船头挺立的那员小将,锦袍、金甲,竟拈弓搭箭射来,正中蛮子海牙面颊。蛮子海牙葬身长江,随浊流去了。

常遇春等红巾军将领追赶蛮子海牙,见朱元璋义子朱文英射死蛮子海牙,大喜过望,命军士捞起蛮子海牙尸体,回采石镇大营报功复命去了。

朱元璋见红巾军得胜,在军营摆宴,为将士庆功。

朱元璋见朱文英一表人才,杀蛮子海牙立功,十分高兴。叫他坐在自己身边,说:“文英,你记住,你家原籍本是凤阳定远人,你的生父叫沐兴。你父亲和我是好朋友,不幸早亡,你母亲也染上瘟疫去世。那年你10岁,我便收养了你,不觉已经9年过去了。如今你长成大人,随军南征东讨,多次立功,我怎忍心埋没了你的父母姓氏?从今日起,你恢复沐姓吧。努力建功立业,有朝一日成大器时,重续沐氏家谱,为你祖宗争光。”

于是,朱元璋赐朱文英更名,叫沐英。朱文英听了,激动不已,倒身下拜,叩首谢恩,决心不辜负养父之教,光宗耀祖,建功立业。

其余将士也各有封赏,升常遇春为行军大总管。命桑世杰、廖永忠、耿炳文等将率5千红巾军,驻守采石镇。

朱元璋布署防务诸事完毕,率人马自回太平驻扎。

朱元璋破了采石之围,回到太平府。此时陆军将领汤和、胡大海、冯国用等收降了陈兆先,得3万人马凯旋而归。至此,江南要镇集庆路外围的元军势力和地方武装,全部被朱元璋的红巾军扫清。太平府与和州后方的交通中断8个月后,又畅通了,加强了太平府与外界的联络,军心安定,士气高涨。朱元璋就在太平府厉兵秣马,打造战船,修缮攻城器械,积极备战,准备一举摧毁元朝在江南的政治军事中心——集庆路。

1356年3月,朱元璋起兵太平府,亲自统率水陆大军,直指集庆路。

元朝集庆路主帅为南台御史大夫福寿,闻讯立即召集众将商议守城对策。

指挥使朵察耐献计说:“朱元璋大兵压境,势如破竹,水陆并攻,我当加强城防,坚壁固守,先挫其锐气。兵法上说:‘军行百里,不战自疲。’当朱元璋兵到,乘其立足未稳之时,连夜出兵劫营,必获全胜。”

福寿大喜,依计准备劫营。

朱元璋率军来到集庆城下,安营下寨以后,立即派将列阵挑战。

集庆城上旗幡招展,箭拔弩张。任红巾军如何叫骂搦战,元将紧闭城门,无人出城。

日落时,朱元璋鸣金收兵,对徐达说:“福寿不出城,是想趁我军疲惫、斗志松懈时出城劫营,不可不防啊!”

徐达说:“元帅所见与我暗合,可令将士撤出营寨,在四周埋伏,空营之内,虚设旗幡灯火。等元兵出城劫营时,号炮出击,必获全胜。”

朱元璋大喜,吩咐红巾军诸将撤出营寨,不许声张,暗中做好战斗准备。

三更过后,集庆城门悄悄打开,朵察耐率2万精兵,人衔枚,马解铃,摸向红巾军的大营。朵察耐见红巾军营内,旗幡飘动,灯火点点,几个站岗的红巾军士兵抱着长枪,昏昏欲睡。于是,大喊一声:“冲啊!”率先杀入红巾军大营,发现竟然是一座空营。朵察耐连呼:“中计!中计!”急忙下令退兵时,忽听营外一声号炮响,伏兵四起,火把通明,把元兵2万人马团团围住厮杀。

朵察耐奋勇突围,使出浑身解数才冲到营门,回头看时,2万人马除了死亡的,侥幸活命的都跪在地上举手投降。朵察耐长叹一声,打马冲出红巾军大营,迎面又被常遇春拦住去路,朵察耐心慌,被常遇春一枪挑于马下。

此时,雄鸡高唱,东方发白,红巾军大获全胜,饱餐一顿,列阵挑战。常遇春在集庆城下,骑着高头大马,耀武扬威,挑着朵察耐的头颅,叫骂不休。

福寿在城头上见了,又痛又气,拎起九环大刀就要领兵出战。守将达鲁花赤、曹良臣一齐上前劝阻,说:“王爷息怒,不要因一时之忿,争一日之短长。集庆城池坚不可摧,只要闭城固守,朱元璋便无计可施,必不战自退,届时出击,必可大获全胜。”

福寿听了,说:“也罢!”传令坚守城池,拒不出战。

朱元璋见福寿坚守不战,一连数日,军士叫骂,嗓子都喊哑了,也无济于事。朱元璋心急如焚,召集众将说:“福寿凭借集庆城坚不可摧,固守不出,再对峙下去,我军十几万人在此空耗,时间一长,粮草供给不济,奈何?”

徐达说:“最好是设法把元兵引出集庆城,消耗守军兵力,最后取城。”

朱元璋说:“如何引蛇出洞?”

徐达献计说:“先制造舆论,就说张士诚袭取濠州,假装撤兵,看元军出不出来再作打算。”

朱元璋点头同意,分兵依计而行,四处宣传张士诚袭取濠州的消息。

元军探子得到消息,不辨真假,急忙报告福寿。福寿忙与达鲁花赤商议说:“濠州是朱元璋的根本,许多将领的妻子儿女都在那里。若张士诚真的去打濠州,朱元璋一定回兵救援,到时候乘他退兵之机,倾城追杀,定可叫他片甲不留。”

达鲁花赤听了,即传令元军做好准备,随时去追杀红巾军,密切监视红巾军的动向。

过了几天,达鲁花赤在城头眺望,只见红巾军营中拔了旗帜,人马背了行装已经启程。于是,向福寿报告说:“红巾军的旗帜已拔,只怕今日就要撤兵过江了。”

福寿说:“朱元璋诡计多端,再等一等,探得真实了,如他果真退兵,再去追杀不迟。”

达鲁花赤退出来,私下对将士们说:“红巾军后方被袭,已无心围攻集庆了,此时不去追杀,更待何时?王爷还要等等看,恐怕等到红巾军过了长江,什么都晚了。”将士们听了,都想趁机邀功领赏,争着要达鲁花赤带着他们去追杀红巾军。

朱元璋见天色已晚,升帐传令,命常遇春、花云、沐英、邓愈、胡大海、汤和、华元龙等战将上前来,附耳一一授了密计,只留吴祯、赵德胜护卫中军,余将全部派出,然后自己与李善长、冯国用等将拔寨起行。

集庆城头,达鲁花赤看得清楚,朱元璋已经率队出发了,急忙飞报福寿,请求领兵出城追击。福寿说:“你在此守住城池,不可疏忽大意,我亲自率队追击,以便相机行事,免得你中他诡计。”

达鲁花赤听了,一肚子的不高兴,只得唯唯诺诺退下去守城。

福寿安排达鲁花赤守城之后,亲率1万名飞虎兵,尾随朱元璋的兵马追到江边。他本打算等朱元璋的人马渡江时趁机厮杀,使朱元璋首尾不能相顾。不料,朱元璋领兵到了江边,却不渡江,回身命令将士背水一战。

朱元璋立马军前,高声说:“我军前面是长江,无船可渡,后面是追击的元兵,无路可退,已处绝境,不如拼死一战,或可绝处逢生!”

将士们听了,情愿回兵死战。朱元璋于是将后队做了前队,回军来战福寿。红巾军鼓噪呐喊,拼命向元军冲杀过来。

福寿指挥飞虎兵与红巾军交战,飞虎兵本来十分厉害骁勇,怎奈红巾军兵士拼死杀回,个个以一当十。飞虎兵抵挡不住,纷纷向后败退。福寿见了,不知是计,只以为红巾军被追得急了,困兽犹斗,便喝住飞虎兵:“后退者斩!”

朱元璋指挥红巾军杀回马枪,十分厉害,福寿指挥飞虎兵且战且退,猛听得一声炮响,红巾军几队人马一齐杀出,左有常遇春、沐英,右有胡大海、华元龙,背后有邓愈、花云,前面有朱元璋亲率吴祯、赵德胜奋勇掩杀。福寿四面受敌,飞虎兵被杀得伤亡过半,余者四散奔命。福寿知道中计,大怒不止,挥动九环大刀拼命突围。红巾军漫山遍野而来,福寿杀退一重又一重,左突右冲就是杀不出重围,只杀得血染战袍,气喘吁吁,人困马乏。正在危急之时,忽然一彪人马杀来,正是达鲁花赤率倾城元兵前来救援。

福寿见到达鲁花赤,惊问:“将军怎知我兵败被围?”

达鲁花赤说:“不是王爷派人回城送信,命末将火速救援的吗?”

福寿听了,在马上气得哇哇乱叫,说:“你中了贼人的奸计啦!还不速回兵守城去!”

达鲁花赤听了,恍然大悟,与福寿合兵一处,带头杀出一条血路。急忙回到集庆城下时,只见城头已换了旗帜,红巾军军旗迎风招展,火把齐明,一员大将站在城头大喊:“王爷不必气恼,汤和已占得此城多时了!”

福寿又气又恼,指挥元军反攻城池,城中顾时、费用、俞通海、俞通渊领兵杀出,朱元璋率大军也从后面赶到,将福寿和达鲁花赤围在核心厮杀。

红巾军将领皆知福寿有万夫不挡之勇,无人敢靠前交锋,只把他团团围住,令士兵们放箭高喊:“福寿投降免死!”

福寿咆哮如雷,一面用大刀拨箭,一面破口大骂,只气得鼻歪嘴斜,七窍生烟,几次突围,都被红巾军的强弓硬弩射了回来。

曙光初露,福寿才觉得杀了一天一夜,已累得力不能支、饥肠辘辘了。身上受了几处箭伤,阵阵作痛,战袍被血染得一片通红。看看四面,全是密密匝匝的红巾军人马,就是插翅也很难飞出重围。再看身旁,只有达鲁花赤和十几个亲兵。福寿气急败坏,咬牙切齿地冲达鲁花赤说:“都是你坏了我的大事!”说罢,抡起大刀,一下子把达鲁花赤砍作两段。福寿斩了达鲁花赤,仰天长叹:“我身为国家重臣,镇守集庆,城存则存,城破则亡。今日兵败如此,集庆失守,还有何面目去见圣帝!”说罢,泪下如雨,翻身下马,跪在地上,面向大都(今北京)磕了三个响头,说:“臣不能保社稷江山,对不起圣上了!”于是拔出蒙古宝刀,向颈上一挥,自刎而死。

朱元璋见福寿自刎已死,命军士收殓福寿尸体,好生看护。然后,鸣金收兵,列队进入集庆城。

第二天,朱元璋巡视城池,对随行将官徐达等说:“金陵险固,古所谓长江天堑,真形胜地也。仓廪实,人民足,吾今有之,诸公又能同心协力以相左右,何功不成!”徐达应声答道:“成功立业非偶然,今得此,殆天授也。”不料,徐达的这番迷信同时带有谦让之意的话语,在朱元璋听来不仅极其顺耳,而且深信不疑。当天,朱元璋竟因其言,宣布改集庆路为应天府。小明王韩林儿得知朱元璋占领应天的消息,任命朱元璋为枢密院同佥,李善长为经历。不久又提升朱元璋为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李善长为左右司部中,以下诸将皆升为元帅。朱元璋立即在应天建立了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又设立了江南行枢密院,以汤和掌枢密院事,以冯国用为都御史;又置前、后、左、右、中五翼元帅府;再置省都镇抚司、提刑按察司、兵马指挥司、营田司等一系列机构;一个组织完备的农民政权在江南应运而生了。它的诞生标志着朱元璋在其政治生涯进程中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至此,在徐达等人的共同辅佐、努力拼搏下,朱元璋终于在江南建立起了一个初具规模的根据地,其封建政权的雏形业已形成。尔后,朱元璋便坐镇应天以“经营四方”,徐达等人则为之统兵四出,攻城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