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大讲堂.隋唐史话
15959700000058

第58章 人民的诗人白居易

继李白、杜甫之后,唐朝另一个伟大的人民诗人是白居易。他吸收了前人的成果,在诗歌创作上达到了新高峰。

白居易(772—846),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里,唐德宗贞元十六年,进士及第,五年以后当了周至尉,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县尉是封建王朝的下级官员,在这个岗位上,一方面对上级官员要奔走逢迎,另一方面对其属下人民进行压迫和剥削。这样的官场生活,白居易当然是不乐于久居的。但是在那近两年的县尉生活里,他却有了一些意外的收获。白居易由于亲眼看到下层人民生活的疾苦,丰富了他诗歌的创作源泉。从这时起,白居易写出不少名篇。元和二年(807)冬天,他被调到长安,又经过一次考试,当了翰林学士。元和三年任左拾遗,他除了写一般的启奏外,更有意识地以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在这些诗里,他尖锐地揭露了贵族官僚的巧取豪夺,以及他们的穷奢极侈荒淫无耻的生活。他的诗歌在当时就发生相当大的影响,使达官显贵们大为不满。不久,便遭受一连串的排斥和打击。元和十年(815),被贬为江州司马,这件事是白居易的政治生活和文学生活的转折点。从此以后,他虽然并没有从根本上放弃改革政治的主张,但是,他再也没有青年时代那种锐气了。长庆二年(822),出任杭州刺史,这是诗人多年的夙愿,所以他非常高兴。他得到任命以后,急忙整顿行装,十月初便到达目的地。到杭州后,本着“勤恤人庶,下苏凋瘵”的精神,事无巨细,他都亲自动手。当时杭州人民最大的困难就是饮水问题。李泌在杭州时,曾开凿六口井,白居易“复浚李泌六井,民赖其汲”。(《新唐书·白居易传》)白居易又组织力量增设湖堤,加高数尺,以蓄水灌田,从此濒湖十万多亩土地解除了旱涝的威胁,使杭州人民的生活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他在杭州三年,于长庆四年转任苏州刺史。在苏州两年多,后又担任刑部侍郎、河南尹。会昌六年(846)八月卒,终年75岁。

白居易的晚年生活陷于“兼济天下”和“独善其身”的矛盾之中。这种矛盾是从贬谪于江州开始的,当时他察觉通过皇帝实现“兼济天下”之志是不可能的。良心促使他对人民的苦难又不能熟视无睹,所以只能在个人职权范围内替人民做点好事。诗人在忠州、杭州、苏州任职期间,程度不同地为人民解除了一些痛苦。从苏州“病免郡事”以后,他发现牛李党争日益激烈,看出政治改革更难了,便决定走“独善其身”的道路。在当时恶劣的环境里,他不向权贵低头,不为党争所累,保持了人间的正义和自身的高洁,这种精神是高尚的。

元和二年(806),白居易写出几首名篇,其中有《观刈麦》和《宿紫阁北村》二首。他在《观刈麦》一诗中写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垄黄。妇姑荷箪食,箪食:盛饭的竹器。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岗。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傍;右手秉遗穗,左臂悬弊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岁晏:年终。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这首诗反映农民在炎夏从事繁重体力劳动的情景。看!一个劳动着的农民,顶着烈日,在拼命地干着。他忘记了疲劳,忘记了炎热,只知道珍惜夏日白天时间长!在他旁边有一个贫妇人,她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提着破筐,艰难地拾地上丢掉的麦穗。因为她家里剩下的麦子,已经拿去交税,现在为了活命,只能靠拾一点麦穗度日。诗的最后一段,诗人把农民的饥饿生活和自己的优裕生活作了对比而感到不安,并谴责自己。正因为这样,所以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人民群众的距离缩短了。从而使诗人的创作,逐渐走向新天地。

在元和三年以后的几年里,诗人白居易写了《秦中吟》和《新乐府》,充满了战斗激情,现在列举几篇有代表性的作品介绍一下。

在《卖炭翁》里,生动地反映了一个手工业者的悲惨遭遇,诗人写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南山:终南山,在长安之南。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句:唐朝宦官品级高的穿黄衣,低的穿白衣。,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回车句:长安东西两市都在城的南部,皇宫在北部,所以把车牵向北走。。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唐朝的绢布代替货币使用,所以宦官用一丈绫半匹绢作一车炭的代价。,系向牛头充炭直。”

唐朝后期的宫市,实际是以给皇帝购买生活必需品为名,公开掠夺长安工商业者的财物。白居易借着这样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故事,大胆地揭露了这种强盗制度。诗人首先用“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形象地描写了一个卖炭老人的外貌,然后指出“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老人就靠这一车炭维持生活。这可怜的老人,“身上衣裳单”,又加上“夜来城外一尺雪”,因此他是不会不希望天气能暖和一些的。但是,他为生活所迫,却“心忧炭贱愿天寒”,希望天再冷一些,希望炭价再高一点。这个反映卖炭翁内心矛盾的细节刻画,更加突出地写出了那时劳动人民的悲苦,深刻揭露那个社会的罪恶本质。叫人愤怒的还不止于此,这车炭却被宦官及其随从白白地抢走了,换来的只是不值多少钱的“半匹红纱一丈绫”,这是多么残酷的暴行呵!

元和四年(809)正月,南方大旱,当时受灾面积很广,波及到浙东、浙西、荆湖、襄鄂等地,灾情惨重,人民饥馑。到了三月,长安一带也发生旱灾,农民生活极端困难。但是地方官仍然催租逼税,逼得农民破产。诗人在《杜陵叟》一诗中写道:

“杜陵叟,杜陵叟,岁种薄田一顷余。三月无雨旱风起,春苗不秀多黄死。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长吏明知不申破申破:向上级报告,说明。,急暴征求考课考课:封建社会考核官员功过善恶,设立一定标准,分别等级以为升降,叫做考课。。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恻忍知人弊;白麻纸白麻纸:唐代诏书,凡重大事务都用白麻纸书写。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昨日里胥里胥:即里正,掌督察“课植农桑,催驱赋役”。方到门,手持敕牒敕牒:皇帝的命令。牓乡村。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

这首诗说明农民在旱灾袭击下,缺吃少穿,倾家荡产。皇帝虽然下了免税的诏令,但“十家租税九家毕”,免税的诏令不过一纸空文。这是一方面,诗人又注意另一方面。长安的贵族官僚却是骄奢淫逸,挥霍无度。这些现象使白居易非常愤慨,他以沉痛的笔调写下具有强烈讽刺意味的诗篇——《轻肥》: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借问何如者? 人称是内臣。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朱绂紫绶:绂绶都是官员系印或佩玉的丝带,颜色因官级不同,朱绂紫绶是高级官员用的。。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樽罍樽罍:盛酒器。溢九醉,水陆水陆:指水陆所产美食。罗八珍,果擘洞庭桔洞庭桔:太湖洞庭山之桔。,脍切天池鳞脍切句:把鱼肉细切作菜,名脍。“天池鳞”,扬州有天池鳞,指鱼而言。。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诗人在这里无情地揭露了人民和统治集团尖锐的矛盾,白居易的爱憎感情,表示得多么鲜明!从这里可以看出,他的思想感情和人民群众越来越近了。

白居易的作品,不仅通过个别历史现象揭露封建统治者的荒淫无耻生活,而且还能抓住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从根本上戳穿唐朝后期阻碍历史发展的主要症结,进行控诉和批判。他在《重赋》一诗中写道:

“厚地植桑麻,所要济生民。生民理布帛,所求活一身。身外充征赋,上以奉君亲。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厥初防其淫防其淫:防其滥增税。,明敕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我以求宠,索无冬春,织绢未成匹,缫丝未盈斤;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岁暮天地闭,阴风生破村;夜深烟火尽,霰雪白纷纷。白居易幼者形不蔽,老者体无温;悲端与寒气,并入鼻中辛。昨日输残税,因窥官库门: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号为‘羡余’羡余:当时地方大官如节度使、刺史额外搜刮民财贡献皇帝以求宠,美其名曰:“羡余”,意即赋税的盈余。物,随月献至尊。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进入琼林库琼林库:皇帝个人私藏贮之处。,岁久化为尘。”

唐朝皇帝为了挥霍享乐,除了国库以外,还另设私库,储藏群臣贡奉的财物。节度使秉承皇帝旨意,在正税以外,又巧立名目,给皇帝进贡。因为进贡得到皇帝的欢心而擢升官职的人很多。但是在广大人民方面,由于被榨取这些“羡余”物,则造成“幼者形不蔽,老者体无温”的结果。而最高统治者并不珍惜这些从人民身上剥夺来的财物,他们挥霍不尽时,放在仓库里烂掉,化为尘土。这里诗人把讽刺的锋芒仅仅指向“贪吏”,他不敢直接指出是皇帝的罪过,并且还美化皇帝,这是白居易的阶级局限,不应当过分苛求。

白居易的诗不仅有很高的思想性,而且有很高的艺术性。他掌握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描写了无数典型形象。白居易的现实主义创作是自觉的,具有鲜明的目的性,他力求高度地概括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选取最典型的事件人物,运用一系列方法来创造多种典型形象,全面地反映社会本质。

另一方面,诗人善于利用细节刻划,用对比抒情和叙事相结合等一系列艺术手法来塑造典型形象,使之鲜明突出。他无论写一个人物和一件事,都能感动读者,痛苦的令人流泪,愤怒的令人发指。读了白居易的诗,使我们感受到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从白居易的全部作品看来,他的语言通俗易懂,明白流畅,但同时又是经过千锤百炼,作了大量的艺术加工。

正因为白居易诗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所以他的诗歌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巨大影响。白居易的诗在唐朝就被广大群众所喜爱。他对元稹说:“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士庶儒徒孀妇处女之口,每每有咏仆诗者。”不仅如此,他的诗还被“缮写模勒衒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白氏长庆集》序)。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市民百姓,雅俗共赏,至于乐工歌伎,则更相兢习,所以元稹感慨地说:“自篇章以来,未有流传如是之广者”(《白氏长庆集》序)。特别是他的《长恨歌》和《琵琶行》,更是被很多人传诵。一个诗人的作品能这样密切地和人民的生活联系一起,是古典文学中所没有的事。

白居易的讽喻诗,对后代的影响最深远,唐后期的张籍、王建、元稹、李绅等,围绕白居易形成一个以新乐府为中心的现实主义诗歌高潮。到了晚唐,皮日休等现实主义诗人,就是受白居易的理论和创作的深刻影响,写出了具有强烈战斗性的诗篇,给诗歌发展开辟了新途径。唐朝新乐府的精神和艺术风格,被历代进步作家广泛地学习模仿,用以指责当代的政治弊病,反映人民疾苦,并且和单纯追求辞藻格律的形式主义艺术流弊进行尖锐的斗争。宋朝的王禹偁、陆游等人的现实主义作品,都受其影响。王禹偁自己说:“本与乐天为后进”。除了著名作家以外,历代学习白居易的人还有很多。

白居易诗在国外也广泛流传。李商隐说:“姓名过海流入鸡林、日南有文字国。”日本、新罗诸国也家有传写。日本的嵯峨天皇曾经抄写许多白居易诗,藏之秘府,暗自吟诵。可见当时白居易诗已经获得很高的国际声誉。不少外国读者通过白居易的诗,和中国人民结成了文字因缘,促进了中外友好关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