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毛泽东瞩目的世界政要
1617400000010

第10章 法西斯的克星——斯大林(2)

列宁于1918年遇刺受伤后仍然日夜为国事操劳,身体一直未能恢复元气。因此,从1921年末起,列宁便不得不时常间断工作了,斯大林开始负责处理党的日常事务。1922年4月,斯大林当选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12月,斯大林在苏维埃联盟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代表党中央庄严宣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从此,全国掀起建设高潮。

1924年,列宁因病逝世。斯大林担起领导全党的重担,入主克里姆林官。斯大林定下一个宏伟目标:把俄国建设成一个没有剥削的社会主义国家,并要在短时间内赶超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他说:“把我国从农业国家变成能自力生产必需的装备的工业国——这就是我们总路线的实质和基础。”为此,他以自己坚强的意志和铁腕手段发起了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和工业化运动。1929年,俄共第十六次党代会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在斯大林提出的“技术决定一切”口号下,苏联提前七个月从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紧接着,在1934年召开的第十七次党代会上,又通过了实行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决定。苏联进入新工业革命时期,需要大量精通技术的管理干部。斯大林又适时提出另一个响亮的口号,即:“干部决定一切”。在斯大林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民努力,第二个五年计划亦提前完成。到1940年,苏联在工业生产速度上超过了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

在骄人的成绩面前,斯大林性格中暴躁、多疑、刚愎自用、甚至残酷的一面逐渐显露出来。这也是列宁早就从斯大林身上发现了的。为此,列宁生前曾建议中央委员会撤销斯大林总书记的职务。1935年,精力充沛的斯大林从经济建设中腾出手来,借基洛夫被刺之机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大规模的“肃反”运动,使许多元老功臣背着莫须有的罪名命赴黄泉。一时间,“肃反”恐怖的乌云笼罩在苏联政治上空。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布哈林等一批斯大林的“心腹大患”都先后被处决。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中有70%的人被清洗或打入监狱,一半以上的人民代表被列入了“反革命”黑名单。

正当苏联的“肃反”运动与经济建设同样如火如荼地开展时,由纳粹德国、意大利和日本法西斯点燃的战火已映红整个欧洲及世界。

1938年7月30日,日军制造了向苏联挑衅的张鼓峰事件。斯大林当即作出强烈反应,并派出飞机、坦克开赴远东战场,支援蒙古和中国的抗日战争。

斯大林出于对德、意军事实力的顾虑,竭力避免主动与德、意法西斯交火。而希特勒也不希望处于东、西两线作战、腹背受敌的境地。为此,在英法“祸水东引”的企图下,苏联于1939年与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即《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由于英法的绥靖政策,使得希特勒在西线长驱直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征服和占领了大部分欧洲国家。骄狂的希特勒宣布:德国使用外交语言的时代已经结束了。也就是说,一切所谓的“协定”在希特勒眼里犹如一张废纸。194l年6月22日凌晨三点半,希特勒单方撕毁苏德协定,发动190多个师全面进攻苏维埃,对苏联不宣而战。苏德战争爆发,拉开了苏联卫国战争的序幕。

卫国战争初期,由于斯大林的专断轻信,使没有防备的苏军在敌人强大的攻势下只有挨打的份,失去了抢占先机的时间,节节败退,先后有65万苏军被俘。斯摩棱斯克、基辅等名城相继陷落,通往莫斯科的门户大开。德军一路推进到“能看到克里姆林宫尖顶”的地方,莫斯科危在旦夕。这时,身为战时国防委员会主席和苏军最高统帅的斯大林显得异常沉着和冷静。他站在莫斯科最危险的地方向军队和民众发表激动人心的演说,号召全体人民团结起来,驱逐德寇,保卫莫斯科,保卫苏联,并积极寻求英、美的支援。

从1941年12月初开始,斯大林指挥苏军进行大反攻。德军被击退400公里,被歼德军达80余万人。苏军取得了反攻大捷,士气大振。1942年5月,希特勒再次纠集217个师又20个旅共6,198,000人的兵力投入苏德战场,对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同时实施大规模的重点进攻。尤其是斯大林格勒成为双方誓死必争的战略重点,德军在此集中了150万人的部队,要不惜一切代价夺取该市,以切断苏联的南北交通,达到彻底打垮苏军的目的。7月12日,苏军最高统帅部组建了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下辖四个集团军,布置在长达530公里的顿河大河湾防线。德军凭借军事优势攻破斯大林格勒外围防御阵地逼近市区,斯大林格勒的每一条街道、每一栋房屋都成为双方反复争夺的焦点。在三个多月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役中,英勇的苏军和人民顽强抵抗,寸土必争,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11月底,等到德军被拖得精疲力尽时,苏军发起了有力的大反攻,歼敌70余万人。至此,苏德战场的主动权慢慢移到苏军的手上。接着,苏军对入侵苏联南部的德军展开反包围,又歼敌30余万。到1943年2月,苏军基本上肃清了斯大林格勒内外围的德军,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以苏军的全面胜利告终。这一战役,不仅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鼓舞了全世界人民反抗法西斯侵略的士气,极大地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威望。

1943年底,斯大林参加了由苏、美、英三国元首举行的德黑兰会议。会上,斯大林施展出其出色的外交才能,他慷慨陈词,赢得了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的高度赞赏,使英美两国同意斯大林的建议——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形成对德军两面夹攻的态势。此后,斯大林还于1945年先后参加了苏、美、英三国共同召开的克里木会议和波茨坦会议。

1944年,在斯大林的坐阵指挥下,苏军发起了著名的十大突击战役,一举将德军赶出苏联领土。1944年6月,英美联军在诺曼底登陆,使德军处于希特勒最担忧的两线作战状态。斯大林看到时机成熟,遂于1945年初命令苏军开入德境。4月中旬,锐不可挡的苏军兵临柏林城下,对纳粹德国的心脏展开了猛烈的围攻。30日,不可一世的希特勒饮弹自杀。纳粹分子终于放下满是血腥的武器,于5月9日投降。

在四年的卫国战争中,斯大林以非凡的勇气和毅力,领导苏联人民打败了希特勒,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它的胜利,不仅保卫了社会主义苏联,还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1945年8月9日,苏联对日宣战。斯大林派出百万大军奔赴中国东北抗日战场,给予正作垂死挣扎的日军以致命一击。8月14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至此以法西斯的彻底失败而告终。

在中国人民整个抗战过程中,斯大林始终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将军需物质和技术人员源源不断地运送到中国抗战的最前线,有力地支援了中国人民的抗战。

战争结束了,斯大林又全身心投入到苏联的战后重建工作中。1950年,苏联研制成功第一枚原子弹,不仅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也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53年3月5日,一生追随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代政治伟人——斯大林因突发性脑溢血与世长辞,享年73岁。

Δ作者点评

斯大林是完全依靠自身努力从社会底层成长起来的政治巨星。他个性刚强坚毅,头脑冷静沉着,做事果断干脆。在二战中,斯大林和丘吉尔、罗斯福都是抗击德、意、日法西斯的中流砥柱。在国内国外激烈的政治斗争中,斯大林不仅成功地领导苏联人民战胜了强大的德国侵略者,而且带领苏联从二战时期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迅速地成长为一个可以和美国平起平坐的超级大国,还在东欧建立了相应的社会主义制度,在全球都留下了他个人的影响,这不能不让人钦佩其过人的政治、军事才能。斯大林及苏维埃共和国对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也提供了许多积极帮助,尽管斯大林对中国的指导也有些错误,他的伟大功绩也被后来的苏联领导人所抹杀,但中国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住他的名字的。

毛泽东称斯大林有“七分成绩,三分错误”,这个评价是公正的,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

【李庆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