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毛泽东瞩目的世界政要
1617400000009

第9章 法西斯的克星——斯大林(1)

Δ毛泽东评点斯大林

斯大林是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忠实朋友。中国人民对于斯大林的敬爱,对于苏联的友谊,是完全出于诚意的,任何人挑拨离间,造谣诬蔑,到底都没有用处。

——摘自《斯大林是中国人民的朋友》。

拿破仑的政治生命终结于滑铁卢,而其决定点则是莫斯科的失败。希特功今天正是走的拿破仑的道路,斯大林格勒之役,正是他的灭亡的决定点。

——摘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苏联过去把斯大林捧得一万丈高的人,现在一下子把他贬到地下九千丈。我们国内也有人跟着转。中央认为斯大林是三分错误,七分成绩,总起来还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按照这个分寸,写了《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三七开的评价比较合适。斯大林对中国作了一些错事。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抗日战争初期的王明右倾机会主义,都是从斯大林那里来的。解放战争时期,先是不准革命,说是如果打内战,中华民族有毁灭的危险。仗打起来,对于我们半信半疑。仗打胜了,又怀疑我们是铁托式的胜利,一九四九、一九五○两年对我们的压力很大。可是,我们还认为他是三分错误,七分成绩。这是公正的。

——摘自《论十大关系》。

斯大林提倡辩证唯物主义,有时也缺乏唯物主义,有点形而上学;写的是历史唯物主义,但做的常常是历史唯心主义。他有些做法走极端,个人神化,使人难堪等等,都不是唯物主义的。

——摘自《吸取历史教训,反对大国沙文主义》,见《毛泽东外交文选》。

Δ斯大林小传

1879年12月21日,约瑟夫·斯大林出生于格鲁吉亚古老的城镇哥里镇,原姓朱加施维里。父亲是个修鞋匠,母亲是世代农奴的女儿。斯大林的童年是在艰难困苦中度过的。在他之前的三个兄长都因家境贫寒而夭折了,只剩下约瑟夫这个独子,父母把全家的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但斯大林的父亲视酒如命,常常借酒浇愁。斯大林11岁时,父亲在一次酗酒中和别人发生争执斗殴,被人一刀捅死,这件事在斯大林弱小的心灵里留下了痛苦的阴影。此后,母亲日夜操劳抚养儿子,把他送到哥里镇教会学校学习,希望他长大后当传教士。约瑟夫天资聪颖,刻苦好学,性格孤傲,喜欢争强好胜,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1894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被保送到格鲁吉亚首府第比利斯神学院深造。

斯大林在神学院开始广泛阅读俄罗斯及英、德、法等国思想家的经典著作,接受了社会民主主义思想,成为一个无神论者。当时,沙皇统治下的俄国黑暗、残暴,广大的俄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年少的斯大林暗暗萌发了解放劳动者的强烈愿望。这一时期,对斯大林影响最深的是列宁的《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一书。很快,斯大林就成为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的骨干分子,并与南高加索一些俄罗斯人的马克思主义秘密小组取得了联系。1898年8月,斯大林参加了社会民主工党,成为一名社会民主工党党员。从此,他积极投身到各种革命活动中。1899年,校方以扰乱神学院的圣洁等名义开除了他。自此,斯大林毅然走上了职业革命家的道路。

1900年,斯大林先后组织了“五一”示威和第比利斯铁路工人大罢工,在格鲁吉亚掀起了猛烈的革命风暴。1901年9月,在斯大林等人的努力筹备下,格鲁吉亚社会民主党内诞生了第一张秘密革命报纸《斗争报》。列宁当即在自己主持的《火星报》上发表文章给予《斗争报》有力的支持和高度赞扬,称它是革命的喉舌。《斗争报》始终与《火星报》并肩作战,成为进攻当时各种修正主义的最尖锐的长矛。

1902年,斯大林在巴士姆组织工人示威活动时,不幸被捕,流放到西伯利亚。1904年1月,斯大林机智地躲过敌人的监视,返回高加索。继续领导工人们的罢工行动。这时,社会民主党内的布尔什维克与孟什维克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斗争越来越激烈。斯大林坚定地站到列宁一边,严厉斥责孟什维克放弃无产阶级革命领导权的机会主义路线,并领导第比利斯的布尔什维克积极开展武装起义斗争,沙俄政府因此对斯大林恨之入骨。从1907年到1913年,斯大林先后被捕六次,但斯大林不但没有屈服于敌人的淫威,反而更增强了他革命的决心。

1905年12月,在芬兰塔墨尔福斯召开的布尔什维克第一次代表会议上,斯大林与列宁首次会晤,两双有力的大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此后,两人便经常见面,就党的工作交换各自的意见,统一思想。1907年,斯大林来到大油田巴库,领导石油城的工人举行了规模庞大的“十二月大罢工”运动。此次罢工,犹如电闪雷鸣,预示着俄国大革命的风暴即将来临。

1912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布拉格召开了第六次代表大会,会上通过了将孟什维克开除出党内的决定,使布尔什维克成为一个独立的革命政党。斯大林被推选出来主持党中央俄国局的工作。为了适应这新的革命时期的到来,同年5月,《真理报》创刊了。斯大林任第一主编。很快,《真理报》就成为宣传革命、组织群众的强有力的战斗武器,在沙俄政府内炸开了锅。后来,斯大林称它“奠定了布尔什维克1917年胜利的基础”。在此期间,斯大林发表了著名的《马克思主义与民族问题》一文。它被誉为“布尔什维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和纲领宣言”。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推动了俄国国内革命的加速发展,各地的罢工和起义不断发生。1917年2月,布尔什维克在沙皇的首都彼得格勒号召全体人民拿起武器,终于一举推翻了统治俄国长达300年的罗曼诺夫王朝。此时,斯大林遭第七次被捕,被流放在靠近北极圈的图鲁汉斯克边区。听到二月革命胜利的消息,斯大林立即致电流亡瑞士的列宁,表示祝贺。不久,斯大林返回彼得格勒,领导中央机关报《真理报》的工作,同窃取了苏维埃领导权的孟什维克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进行坚决的斗争。1917年4月,列宁回到彼得堡,发表了著名的富有历史意义的演说《四月提纲》,提出了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号召。6月18日,斯大林和列宁组织了声势浩大的群众示威,遭到了临时政府的血腥镇压。7月,临时政府又悍然捣毁了《真理报》,发动了反革命的“七月事件”,并发出对列宁的逮捕令。临时政府要消灭苏维埃,建立反革命政权的嘴脸暴露无遗。为了响应列宁提出的武装起义的主张,斯大林连夜奋笔疾书,及时写出《把队伍团结起来》、《发生了什么事件》、《反革命的胜利》等文章,号召布尔什维克拿起武器,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同反革命斗争到底。

1917年俄历11月7日,由斯大林担任总指挥的起义军击溃反革命军队,一举攻下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这就是伟大的十月革命的胜利,从此翻开了社会主义革命新纪元。在成立第一届苏维埃政府时,列宁当选为第一届人民委员会主席,斯大林当选为民族事务人民委员。

正像任何新生事物都要遭到一翻暴风雨的摧残一样,等待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是国内阶级敌人和国外帝国主义列强的疯狂夹攻。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斯大林挺身而出,肩负起苏维埃共和国赋予的多重重要使命,成为列宁在国防事务上的主要助手之一。在1918年至1920年两年的残酷内战中,斯大林作为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和红军的统帅,以其卓越的军事和政治才能,粉碎了英美撑腰的白匪军一次又一次的颠覆阴谋,为苏维埃最终巩固革命成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